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塞北的雪340

    我最喜歡聽經典老歌和校園兒歌。可能是年歲的關係吧。自己是六零後,在自己懂事的時候,那些經典的歌曲就影響著我,那些熟悉的旋律成為我一生的陪伴!叫上自己也很喜歡唱歌,所以它們就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其次,我還喜歡校園兒歌。這是因為,自己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加上愛唱歌,就免不了學唱孩子們音樂課里老師教的歌曲。現在退休了,在家哄孫子時,也都哼著校園兒歌伴他入眠。

  • 2 # 願得一人心7138

    這是華語流行音樂“最壞的年代”

    6月23日,第29屆金曲獎頒獎典禮在臺灣舉行,無論是媒體還是觀眾,都對這個昔日備受矚目的權威獎項失去了興趣。

    同一天,騰訊影片的女團選秀節目《創造101》舉行決賽,微博被“楊超越第三”、“楊超越划水”等話題大面積刷屏,媒體接連圍繞楊超越寫出幾十篇“10w+”,金曲獎卻無人問津。

    6月27日,屹立香港30年的知名唱片店“香港唱片”金鐘店宣佈結業,另一間分店也將會在近期關門。創始人蕭勁展稱:“唱片行業已經沒有未來。”

    明明周杰倫、五月天、林俊杰、F.I.R等人扎堆發碟推歌的2004年,彷彿還在昨日。可是到了今天:周杰倫宣佈不再推出唱片,只出單曲;林俊杰金曲獎上慘淡收場也沒人關心,王力宏去年出的專輯被批“難聽”,F.I.R分崩離析……

    當週邊被抖音神曲包圍,當KTV的熱門曲停留在10年前,當你再也說不出任何一個新人歌手的名字……

    我們不得不承認,華語樂壇已不復當年盛景。

    已經舉辦了20多年的臺灣金曲獎,一直以嚴謹的專業態度來評判獎項,是華語樂壇中最具含金量的獎項之一。歷年來,歌手都把金曲獎視為自己音樂事業的里程碑。

    金曲獎20多年來的得獎名單,也彷彿是華語樂壇的編年史:陶喆、王力宏、孫燕姿、張惠妹、周杰倫、S.H.E……

    當每一位得獎人站在臺上,或哽咽、或熱淚盈眶、或微笑淡然,這些經典的瞬間都是整個華語流行樂壇的縮影。

    但近幾年,金曲獎卻逐漸走下“神壇”。

    今年的金曲獎顯得十分黯淡。從提名之初便顯得寡淡無味:

    最佳男歌手提名:陳奕迅、林俊杰、宋念宇、李玖哲、許書豪

    最佳女歌手提名:張惠妹、徐佳瑩、彭佳慧、Faye(F.I.R前主唱)、呂薔

    多虧了幾位樂壇前輩,最佳男女歌手的提名勉強撐得起檯面。

    再看標誌著樂壇新鮮勢力的“最佳新人”的提名:

    鄭興、茄子蛋、J.Sheon、李權哲、閻奕格、蘇佩卿、丁世光

    這些陌生的新人名字讓人不得不感嘆,現在唱片公司推新人都如此“低調”嗎?

    我們再看17年前的金曲獎“最佳新人”提名:

    周杰倫、孫燕姿、戴佩妮、范瑋琪、林凡

    同樣是新人,現在的“華語新人”已經嚴重偏離當年的“最佳”定義了。

    其實這也是當今華語樂壇的現象,從前引領音樂圈、競爭激烈的頒獎禮,現在已經沒落到毫無看點。

    無獨有偶,香港地區曾經的四大頒獎禮越搞越寒酸,不僅沒人關注,甚至連自家電視臺都不轉播了。

    內地的頒獎禮也好不到哪去:中歌榜、音樂風雲榜、MusicRadio中國TOP榜,淪為了分豬肉的水獎,流量成為大陸頒獎禮的主要衡量標準。

    小鮮肉當道,粉絲們的打歌刷榜嚴重干預了獎項的設定。粉絲們為了打歌刷榜,買偶像的數字專輯的時候砸錢毫不手軟,甚至一個人就買同一張專輯買了幾百張。

    /死迴圈:歌手不賺錢,歌迷不付錢

    徐佳瑩今年憑藉《心裡學》拿下金曲獎歌后,並同時奪下“最佳國語專輯”。聽眾們在替她高興的同時也心疼她,《心裡學》是她出道近10年來的集大成之作,但卻不是一張付費專輯。其實,這根本不是一張能賺錢的專輯。

    事實上,現在歌手光靠做專輯,能賺錢嗎?能回本嗎?

    傳統唱片時代歌手確是能透過純出碟獲利,因為那時候是動輒幾百萬的銷量。而現在歌手要想持續唱歌,就必須依靠演唱會、商演、拍戲、錄綜藝。

    去年4月,經營了27年的香港信和唱片店結業,創始人張家裔感慨:“今日世人可以接受95港幣的一碗日式拉麵,15分鐘吃完後被人臭臉趕走,但他們會抱怨一張標價140港幣的歐洲直接進口唱片,為何這樣昂貴!”

    那“白菜價”的數字專輯呢?誠然,如今網路時代,數字專輯已經司空見慣,付費收聽的意識卻還是不夠普及。

    一方面,偶像歌手的粉絲們瘋狂重複購買刷銷量;另一方面,很多優質音樂人千辛萬苦做出的作品,被很多人以網盤連結等形式“免費收聽”。

    很奇怪,在傳統唱片時代,付錢買唱片聽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嗎?怎麼來到網路時代,人們卻忘記了這件事情呢?甚至連某公眾人物都敢宣揚“音樂不應花錢”言論,這難道不是華語樂壇的可悲之處嗎?沒有好的盈利和激勵機制,優質的音樂人如何獲得回報和肯定?

    音樂人辛辛苦苦製作出一張專輯,聽眾卻不承認他們的勞動,這無疑是最打擊創作熱情的舉動。如此一來便陷入了死迴圈:歌手出碟,聽眾盜版獲取,歌手無創作成本,聽眾大罵樂壇沒落……

    音樂社交的惡果:審美倒退,譁眾取寵

    流行曲是什麼?

    以前的流行曲是:

    “只怪我們愛得那麼洶湧愛得那麼深”

    “受不了看見你背影來到寫下我度秒如年難捱的離騷”

    現在的流行曲是:

    “海草海草浪花裡舞蹈”

    “我們一起學貓叫一起喵喵喵喵喵”

    洗腦的旋律和通俗的歌詞,越來越成為大眾審美的趨向。

    在抖音快手等短影片APP普及之下,洗腦的土味神曲逐漸佔據了傳統流行歌的比重,從受眾層面上幾何級地傳播開來。實際上現在的土味神曲頗像當年彩鈴的傳播模式,而區別在於,如今的土味神曲是以文化傳播的姿態襲捲我們的音樂審美。

    而真正的歌曲本身,卻變成被消費的賣點。

    我曾經聽到一個人說:“《平凡之路》不就是被抖音帶火的嗎?”

    聽完他說,我真的很想給他一個白眼。

  • 3 # 港片備忘錄

    我最近發現了一些音樂,挺好聽的。

    《DEAR JOHN》比莉 你的愛像是備胎弄的咖啡,哈哈哈哈哈哈哈

    《逝去的愛》鄭海龍 翻唱的很好聽

    《遊》餘生 發現了一首很好聽的音樂呀

    《這個年紀》齊一 這個年紀我們在幹嘛

    《夏日限定》很美味/Galaxy Kinght

  • 4 # 伽南禪話

    我喜歡能觸動靈魂的音樂,有高頻率,正能量,能讓心靈升起正念的音樂。

    頌缽,古琴,洞簫,中國風詞彙的樂曲,讓人平靜的旋律。

  • 5 # 蘇祈川

    我比較喜歡聽純音樂,因為個人比較孤獨吧,也比較容易傷感,有人說純音有什麼好的,歌詞都沒有,根本沒 法兒唱出來。我說:是啊,這些歌根本唱不出 來,只能跟著哼哼調,可是呀就因為唱不出來 更有哽咽的感覺,就因為唱不出來,只有自己 知道心裡想什麼,有什麼故事。可以不用看歌 詞,閉上眼睛,感受呼吸,感受心跳,沉在自 己的世界裡。

  • 6 # 再美故事

    平時很少聽歌,但每次上下班做公交車的時候會聽一些比較悲傷的歌,其實我是一個性格開朗的人,但不知道為什麼,只要聽到某一首歌,看到某一段歌詞,就莫名的傷感,不知道是別人唱到了我心裡還我走進了別人的歌裡,我也會告訴自己別總聽悲傷的歌,別總想從前的事,別讓過去拖住腳步,別讓未來被辜負,其實也沒什麼放不下的往事… ​

  • 7 # 禪言禪語

    本人79年,喜歡中國的搖滾樂,可以說是一個搖滾老炮了。記得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我上高一,每當課間休息時,一個男同學總會用英語老師放在教室的錄音機放歌聽,第一次聽的時候剎那間被那種高亢的歌給震撼了!聽懂歌詞後又被直擊心靈!從那天開始,我知道了中國的搖滾樂,知道了崔健、鄭鈞、許巍、黑豹樂隊、唐朝樂隊、魔巖三傑……從此一發而不可收。那時候還沒有MP3沒有手機,能有一個小錄音機就是一個非常令人羨慕的事了。為了買卡帶,每週都從生活費中省出錢等待著週五下午放學去逛音響店。後來也因為喜歡搖滾而耽誤了高考,但直到現在還是喜歡中國搖滾,深中其毒。

    之所以喜歡搖滾樂我想是因為它的批判精神,特立獨行、無拘無束的外在形式,這正好和青春年少相輔相成,所以,每當現在想起搖滾樂就不知不覺的回憶起自己的青春,回憶起那不能再次重來的青春歲月。

  • 8 # dragon王華龍521

    看心情的,不同曲風的歌代表了不同的情感,而我們內心的柔軟可能就是一段優美的旋律或幾句打動內心的歌詞給感動了。

  • 9 # 娛樂亮子

    我平時就喜歡聽歌,尤其是喜歡那些經典、有時代符號的老歌。經典的老歌傳唱度極高,經久不衰,而當今樂壇,讓人膾炙人口的歌曲少之又少,還充滿了濃濃的商業氣息。

    我的朋友說我喜歡聽經典老歌是因為我懷舊。

  • 10 # 你要讓我來

    平時喜歡陳奕迅的歌 發現陳小霞這個名字出現頻率挺高 然後最近幾年開始關注她作曲的歌 不得不說這個寶島臺灣的老太太真的有才 有很多質量上乘的佳作 那麼問題來了 她和瓊瑤阿姨都不用在家帶孫子的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末匯兌損益怎麼算調整分錄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