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說永珍
-
2 # 巢州憨人劉立桂
人在生活中,為了生存,為了守護一個家,父母總要為孩子幸福,而不得不遠走他鄉,謀生存之道,賺養家資本。背井離鄉,出外另謀生活之路!
面對的問題,就是孤獨,孤獨中衝出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之旅。平時在異鄉的工作,總會出色完成,得到上級信賴,獲取用艱辛換來的報酬,讓孩子能穩中求學,這就是吾不懼孤獨的動力!
作為孩子的父親,我不願離開孩子,但為了生活,我寧願孤獨,這就是我對孤獨的詮釋。回答如是。|
-
3 # 金裕75
孤獨一詞的含義是什麼?是內心的匱乏需要外來養分來滋補,是一種感覺。有了這種感覺,是一定需要找到一種快樂感來填補,這是一種依賴。本質來說就是內心的匱乏和缺失導致的。如果不能清楚的覺知到這一點,是沒辦法自己面對孤獨的。因為實在太痛。自我覺知到內心的匱乏感,自己來滋養自己,建立起內心真正的獨立和堅強感,才能成長獨立面對世界。
-
4 # 荷韻425
孤獨可謂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是人生的必修課。面對孤獨其實就是面對自我,跟自己和睦相處!面對孤獨的方法有很多,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升和完善自我。具體的來說,可以透過讀書、旅行、寫作、繪畫、攝影、音樂、美食……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讓自己的內心豐盈充實Sunny
看看這部電影,也許你會找到答案——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哪有什麼生無可戀,只是你還沒找到愛的羈絆如果你的小區有這樣一個老頭:成天擺出一副臭臉,總是對你橫加干涉,惡聲惡氣,不許你隨便遛狗、隨便停車,看什麼好像都不順眼,即使你談不上討厭,至少也不會喜歡上他吧?在你的眼裡,這就是一個性情古怪、刻板固執的怪老頭吧?
你會不會想走近他?會不會試圖去了解他的人生?會不會去多想一下他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會不會去關心他為什麼會一次次決定去死?
沒錯,我說的就是瑞典影片《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在他一次次求死不得的過程中,我們抽絲剝繭般地看到了他的人生、他的愛情、他何以成為了他。就像張愛玲說的:“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也許會原諒現在的我。”當然,對於這個叫歐維的老頭,不能說是原諒,而是從瞭解到理解,從理解到慢慢喜歡。
因為我們慢慢地看見,他冰冷下的炙熱,堅硬中的柔軟。
妻子索尼婭幾乎佔據了他生活的全部,與索尼婭在一起的日子,也是他生命中最鮮亮、最溫暖的時光,所以他說:“索尼婭之前一切都不存在,她之後也一樣”。他不是沒有對生活的熱情,只是需要有人來點燃,毫無疑問,索尼婭就是點燃他的那個人。在索尼婭去世之後,那個大大咧咧、熱情四溢的伊朗女鄰居,也是讓他心如死灰的人生,得以復燃的火種。
對於逝去的妻子,他愛得那麼深,那麼認真。在他們熱戀之時,沒有什麼錢的他與索尼婭去飯店約會,他自己幾乎什麼都不肯吃,當索尼婭問他,他說:“我在家吃過,這樣你就能點自己想吃的了”;當索尼婭出了車禍,終身癱瘓,也失去了腹中的孩子,他默默地把家裡的傢俱全都改矮了一截,以方便索尼婭的生活起居,為了讓妻子能夠正常工作,連夜跑去學校,修建了供輪椅上下的斜坡;而在索尼婭去世之後,他保留了妻子生前的全部衣物照片,幾乎每天都要去妻子的墓前獻花聊天,甚至在試圖尋死之前,還要想著把妻子的照片翻過去,讓她“看著”窗外的美好,而不是自己死去的樣子。
看到歐維對妻子的愛之種種,你就會知道網上那句流行的話所言非虛:這世上哪有什麼高冷的人,只是他暖的不是你罷了。
當然,歐維其實也並不是真的高冷,他對於這個世界還是有太多的牽掛和關情,並不像他認為的,妻子死後,自己生無可戀。
在他第一次剛要自殺的時候,卻發現新搬來的鄰居開車撞壞了郵筒,於是他只得停止自殺,一邊跑出去責罵鄰居,一邊幫笨手笨腳的他們停車。之後的自殺行動,也不得不因為鄰居的一次次打擾求助,而不得不一次次中止。
看到歐維一次次因外界的原因中止自殺,忍俊不禁之餘,不由得想到明末洪承疇被勸降的典故,他被清軍俘獲後,也曾經一心求死,但范文程前去勸降時,看到洪承疇對於從樑上落到衣服上的灰塵,“屢拂拭之”,就斷定“承疇必不死,惜其衣,況其身乎。”
一個人,只要對世界還有這些牽掛和羈絆,應該就不會真的想去死的。
他可能自己都沒有察覺到,他對這個世界其實是如此的深情:他不止一次冒著生命危險救出身陷險境的人;那隻被他不停咒罵過的流浪貓,也被他救下收容,成了相依為命的夥伴;他也會收留因“出櫃”被趕出家門的男孩;對因一些小事鬧翻、成了植物人的老友,其實也是念茲在茲、縈掛於心……
也正是這些總是在“麻煩”他的人和事,讓他找到了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感到自己被需要的人,才會有存在感,有了意義和目標的人生,也才會讓我們有了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氣。影片中我們看到,新搬來的鄰居一家,尤其是那個伊朗孕婦,是讓歐維能夠活下去的關鍵因緣。因為她們在一次次“麻煩”歐維、回報歐維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建立與歐維的親密關係,讓這個孤獨的老人,重新找回了愛的羈絆。
心理學家武志紅有幾句話說得很好,似乎可以作為影片的一個註腳:
"很多人怕麻煩別人,但是,不麻煩彼此,關係也就無從建立。"
“連結是善,心靈呼應與活在當下是至善,而切斷連結會導致黑暗,越是孤獨的人,內在黑暗就越多。”
“熱情流動起來後,你才能享受到,人與人之間熱情流動的感覺多美好……”
當我們對這個世界有意義,這個世界對我們才會更有意義;而只要這個世界還會讓我們有愛和留戀,我們就不會有“人間不值得”的無謂感嘆。所以,在自己與他人和世界的鏈條中,我們都應該努力做一個不可或缺、足夠溫暖的那一環。
雖然美國經典電影《大國民》的導演奧森.威爾斯說:“我們生時孤單、活時孤單、死時孤單,只是透過愛和友情來營造一個不太孤單的假象。”但假象也好,孤單也罷,我們還是要在清冷中尋出熱鬧,在薄情中找到深情,在貧瘠的人生中學會望梅止渴,在孤單的是世界裡學會抱團取暖吧。
只有活得充實,才會死得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