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嘿_可樂先生

    年味越來越淡可以由幾點來解析:1.大概有70%以上的人常年在其他地方奮鬥著,每年只能回家一趟,然後所有人都圍繞著錢工作事業家庭婚姻子女等,一到節後,馬上又踏上離家的旅途。2.年輕人容易受到外來節日的影響,現在的年曆都是陰陽合曆,比起農曆,新曆更容易熟記,很多年輕人完全搞不懂農曆和傳統節日。3.沒有節日氣氛,記得小的時候,我們都可以放著鞭炮,挨家挨戶地走門竄巷跟親戚朋友聯絡聯絡感情,小孩子不能放鞭炮,節日氣氛已經下降了,大人們又忙活於各種禮儀習俗,應付這些已經忙不過來了。4.人的劣根性,以前只有到了年末才能置辦一些平時捨不得買捨不得吃的東西,現在家家戶戶該有的東西基本都有了,電器,交通工具,生活用品,食物,工具之類的,都能買得起了,不像以前為了點東西,到處奔波,大年三十,電視一開,沙發一趟,已經開始計劃明年的事情了。文疏才淺,望斧正。

  • 2 # 鳳梨娜娜美食記

    我記憶中的年,有新衣,有團圓飯,有鞭炮有煙花!但是,最讓我懷念的其實是家人團聚的心情!那時!年紀還小,家人都在!年三十盼一天,就等12點的鞭炮齊鳴……

  • 3 # 楓丹柏露319

    年味的濃淡不在於表面的熱鬧,不在於形式的主導,不在於燈紅酒綠,不在於披紅掛綵,也不在於耗電耗材的燈光秀丶煙花盛宴,而重要在於人們的內心,對過年團圓的期盼,對親人相聚丶重逢的喜悅,對尊老愛幼、孝道忠信丶仁義禮智的傳承,在於祭祖時的感恩之情,在於難忘的過年餃子和年夜飯,還有在意不在多的壓歲錢,在於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盼和祝福。有了內心豐富而內涵強大的對年的領悟,你就不會過於注重表面的東西,從而覺得年味淡了。即便是真淡了,也是傳統文化的一種損失,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每個炎黃子孫的責任,透過你我他的持續努力,讓年味濃起來。

  • 4 # 一一一一000

    記憶中的春節是哥哥騎車帶著我每個衚衕揀沒響的鞭炮的喜悅,是提前買好新衣服直到三十兒那天才穿上的期盼,是家裡人圍在一起包餃子時我在那裡搗亂的熱鬧,是一家人看趙麗蓉、趙本山的哈哈大笑,是熬漿糊貼掉錢兒貼對子的忙活勁兒。

  • 5 # 196905080620

    很多方面確實有點淡的感覺。記得小時候,日夜都盼過年。因為有壓歲錢,新衣穿,更有許多好吃的,正月可盡情地走親戚,其樂無窮。但隨著年齡增大,社會的發展,經濟增加,特別是如今網路社會,兒時的樂趣已不需要在過年時才能滿足,故而覺得年味淡了,謝謝!

  • 6 # 唐僧專用馬

    人富了,年淡了。

    老傳統,都丟了。

    拜個年,衣髒了。

    有網路,人淡了。

    壓歲錢,看淡了。

    吃得菜,常見了!

  • 7 # 淚包小手

    年味是“小時候過年掃房子,洗床單被罩,買肉,炸魚炸蝦片,蒸包子蒸饃饃,包餃子,放鞭炮,年三十看春節晚會,熬夜,大年初一穿新衣,和小夥伴約好走家竄戶拜年”。現在已經沒有那個精神頭過年了,年齡越來越大,年味越來越淡,拜年也是微信電話,想吃的東西平時也可以吃,所以對過年沒有什麼嚮往了。

  • 8 # 一隻帶鹿角的雞

    以前沒有手機,沒有太多網友,每當過年是孩子最快樂的時候,我們不會久坐沙發打遊戲,而會到處跑,到處跳,家家戶戶鄰居都認識,四處放鞭炮,打彈弓,一群孩子圍著跳著,連貼春聯都是搶著去的,現在的孩子都呆坐在沙發玩手機,客廳的親戚也不認識幾個,一臉“讓我靜靜”的感覺

  • 9 # 蘭西靜靜

    大概是網路時代吧,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影片聊天,年輕人呢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探討人生 工作理想,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就少了,其實我挺懷念小時候過年的氣氛,我們家的兄弟姐們很多的(堂兄妹)過年的時候可以在一起打撲克,羽毛球,跳皮筋,那時候感覺非常的開心。現在的孩子們都不出門了,在家的時間就是手機電腦電視就是他們的全部了,溝通也少了,也不怎麼來往了,真的好懷念小時候。

  • 10 # 小C在農村

    年味變淡,其中有人情的變淡。以前一到過年,不管有錢沒錢,五親六戚都會歡聚一堂,熱熱鬧鬧吃一頓團圓飯。再加上鞭炮齊鳴,真真正正地讓人感受到了過年的氣氛。

    現在大家更多的是自己一家人一起吃頓團圓飯,有些家庭的子女在外打工,甚至過年都不會回家,團圓彷彿都有些奢望,更別說年味啦。

    另外,隨著年齡的變大,大家對事物的看法也有了很大變化。即便是同一種美食同一種味道,現在也會吃出不同的味道,這是因為年代不同,生活狀態不同,以及自己的經歷也越來越豐富。

    比如小時候可以為穿新衣、新鞋而開心,會因為有好吃的而滿足,還可以為不用做作業而興奮到大叫。而長大之後,這些基本不會再是自己的目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家孩子學前報過興趣或輔導班嗎?畫畫一年八千多不多,你覺得有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