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的哼哼

    前幾年主戰坦克是有減重傾向,因為美國的反恐戰略的影響,陸戰武器向快速反應能力發展,主戰坦克也有輕視的傾向,但是隨著美國轉移戰略重心,中俄實力越來越強,美國重新回到大國競爭的軌道上,大規模裝甲集團作戰又一次提到桌面上,所以主戰坦克未來將會有兩分支,一個是機械化部隊的主戰坦克另一個就是能快速部署的輕型主戰坦克

  • 2 # leitong的vlog

    其實到目前為止,關於第四代坦克的概念各國都沒有方向, 號稱第四代坦克的俄國T14“阿瑪塔”實際作戰能力可能還不如M1、99A,所以第三代坦克七十年代至今都還在改進持續服役,而未來地面戰場越發難以生存,作為第一波突擊力量的主戰坦克必然往火炮更強裝甲更厚重方向發展,而另一方面,無人技術愈發興起,若在主戰坦克上實現無人化和資訊化,這勢必會大幅減輕坦克重量,以30~40噸輕坦的重量實現70噸主戰坦克的戰鬥能力,但至今這種坦克還在概念探索和試驗中,美軍走的更快些,而最大的“美粉”中國也會瞄準新技術新形勢研發新一代武器裝備,走美帝的路,讓美帝無路可走。

  • 3 # 向陽而生江小白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明白兩個常識性概念

    一、何為4代坦克?

    1、防護性,4代坦克裸車(不含反應裝甲)裝甲防護厚度為1000mm,而3代坦克裸車裝甲防護厚度只有700mm左右。

    2、火力輸出性(攻擊力)4代坦克火炮口徑達140-150左右,3代基本都是120-125左右。

    3、機動性,4代坦克時速為85km/h,3代坦克則不超70km/h。

    4、資訊化程度,4代坦克搭載更為現在的火控系統,指揮通訊,雷達探測系統,完全會實現全息化。而3代坦克受坦克空間小的影響不會全部裝備這些裝置。

    5、隱身性,4代坦克可以掛載一定的去紅外探測,去電磁探測的塗層材料或掛件。如波蘭的隱形坦克(當然了坦克只是隱形性達到了4代坦克標準,其他維度不敢恭維)

    二、坦克按照重量和火炮口徑(鑑於該問題口徑不做細講)是如何分類的?

    1、輕型坦克為20-40噸,如日本的15式輕坦。

    2、中型坦克為30-50噸,和輕坦有一部分交集,典型的有中國的96式坦克,俄羅斯的T90坦克。

    3、重型坦克為50-70噸,如美帝的M1A1,德國的豹2A6,中國的99大改。以及世界上首款4代坦克俄羅斯的T14坦克(戰鬥重量68噸)。

    三、兩個概念搞明白後,我們會清晰地知道4代坦克很難壓縮到30-40噸。4代坦克之所以為4代坦克首先得滿足概念一里5個標準,我姑且稱之為5s。這個5s每項維度都是建立在重量基礎上的。目前技術條件下即使使用大量新型材料也未必能把4代主戰坦克壓縮到30-40噸。

  • 4 # 瘋狗的輕武

    每個國家對於新一代坦克的根本訴求都不一樣,而且按照現在愚蠢地球人的思路,都沒把心思放在坦克或者裝甲車上,經費全在天上,海里。

    好了我們回到根本一點的問題,到底能不能減重,咱們看現代主戰坦克基本分量都是在60噸左右。而重量主要用在裝甲上,所以說題主的問題分析關鍵就變成了這麼幾個方向

    下一代坦克能否在防護不變,甚至更強的情況下用上更輕的新材料?

    在開罐器越來越先進的現在,下一代坦克防護要不要換思路?

    新材料這塊太複雜,弄不清楚,但直覺告訴我未來的防護材料一定是更輕更硬,所以如果材料學方面有突破,減重不是問題。但如果減重,坦克的炮問題怎麼解決?坦克炮雖然現在能發射很多HEAT甚至導彈之類的化學動能彈,但次口徑穿甲彈這類動能彈才是坦克最牛逼的地方,發射這種彈必須高膛壓,坦克得用自己身板去扛著後坐力。而且隨著資訊化,坦克越打越遠,膛壓也是越來越大。所以整體減重不利於炮。

    第二個防護上的問題,有些人會考慮現代不少主戰坦克不是安裝了主動防禦系統麼?是不是隻需要用這玩意防炮彈,裝甲只需要抵擋子彈就行。

    我想說主動防禦系統對導彈,破甲彈雖然有效,但對動能彈效果不好。而且做個假設,如果不是炮彈...而是機炮糊臉呢?飽和攻擊呢?

    更大的方面去考慮,主戰坦克這個思路是二戰之後發明的,當時的戰爭理解還在於裝甲洪流一波大縱深平推。但現代戰爭早變樣了,都是講究空地一體,資訊協同,而且很關鍵一點是空中優勢很重要。如果天上失敗了,你坦克不管多先進都一個個就等著被花式吊打。

    而在非對稱戰爭裡,尤其是巷戰中的坦克還不如重步戰車來的好用。(以色列人微微一笑)

    總結一下,四代坦克其實現在都沒有很明確的定義,各個國家也有不同的方向。我個人的看法在於未來坦克減重是不大會,而是往戰場網路節點,高效機動精準的火力平臺,紅外特性抑制這些方面發展。

  • 5 # 刀鋒戰士他爺

    你放心,不會才那點重量的。基本防衛重量是不會少的。這一典型的是美國的艾瑞克斯路站系統,拿著能打仗嗎?對於新度戰爭倒是可以用一用真正的打起仗來了,在人家的大規模反裝甲武器。面前是不堪一擊的。

  • 6 # 一起來EDC

    據目前坦克防護材料的發展,本人不開好太輕量化的裝甲車輛,畢竟反裝甲武器已經是體系化全維化遠端有各類車載機載遠端反坦克導彈、遠端火箭炮的反裝甲彈藥,中程有各類反坦克炮 敵方坦克等 近程RPG 反坦克地雷 各式無座力炮等等 再近一點步兵利用坦克視線盲區把手雷扔進坦克炮塔的戰例比比皆是。所以面對各類的反裝甲武器,重型的機械化車輛可以提供更多的裝甲防護措施。輕量化設計只能讓坦克這個本身以裝甲防護漸長的武器被各類武器虐殺?l

  • 7 # 也造YEZAO

    四代坦克一直沒有標準的定義,但我們能從現代坦克的發展趨勢和作戰方式的改變開到未來坦克發展是怎樣一副圖景

    日本10式坦克

    資訊化,輕量級,是10式坦克最大的特徵

    資訊化作戰是當今戰場的大趨勢,資訊化就意味著戰鬥力,所以10式在資訊化和戰場感知能力上做了很多的文章。

    輕量級意味著坦克能上更多的運輸平臺,意味著更快的戰場反應速度,坦克輕量,就能上運輸機,上氣墊船,能快速到達戰場。

    俄羅斯阿塔瑪坦克

    特徵:無人炮塔、主動防禦、艙室分隔

    俄羅斯在下一代坦克的發展趨勢上更著重於硬體的突破,無人炮塔和艙室分隔的設計使得駕駛員、炮長、車張能獨立在一個艙室內,這樣在防護力的設計上就能更加集中,並且原本在炮塔上的防禦裝甲重量就能放在應該放的位置。

    主動防禦系統可以一定程度上減緩物理裝甲的壓力,在不久的將來,隨著感測器,火控計算硬體的發展,主動防禦系統會變得越來越成熟,所以坦克的輕量化也會是必然。

    中國99A式主戰坦克

    99a式主戰坦克堪稱三代主戰坦克發展的巔峰,大炮、重甲、資訊化,披掛反應裝甲+主動鐳射干擾裝置,這樣的配置說明一個問題,即大炮重甲依然是現代坦克不可或缺的能力,畢竟作為陸地戰場直面敵人的拳頭這樣的角色,拳頭不夠硬,再聰明再輕,也不過是“紙老虎”。

    99a是對稱戰爭思路的產物,所謂對稱戰爭就是硬碰硬,所以面對M1A2,T90這樣的戰場老兵,新生代的坦克在這方面弱肯定是不行的。就像四代戰鬥機機在戰場上如果對五代機形成不了非對稱優勢,那就不能稱為四代機。

    所以,綜上所述,我們能夠合理的推斷未來真正的四代坦克將會是什麼樣的圖景

    1無人小型化炮塔

    無人炮塔意味著更強的防禦力,並且在炮塔上能裝載更多更強大的感測器和火控雷達

    2一體化座艙和減員

    隨著自動化資訊化能力的提高,原來的車長+炮長+駕駛員的三人配置很可能會不復存在,而會產生類似於武裝直升機的雙人駕駛模式,即一個駕駛員,一個火控手,火控手兼任車長的角色,把控戰場全域性。而坦克鎖定目標,偵查目標都應該是人工智慧輔助乾的事,開坦克和開火會變得和電子遊戲一樣簡單。

    3火力革新

    化學能火炮已經發展到了極限,隨著電磁炮在戰場上的應用日趨成熟,坦克炮使用電磁炮也會是必然趨勢,當然這個趨勢在短時間內是看不倒的,畢竟電磁炮對能源的要求很高。四代坦克的火炮可能會從140口徑化學能火炮過度到電磁炮。

    4從燃氣輪動力到全電動力

    隨著電動車在民用領域的快速發展,電力推進技術會很快應用到軍事領域,全電推進的坦克會很快出現在戰場上,電力推進最大的特點就是全程峰值扭矩,以及小型化的電機,這些特徵都非常適合坦克的戰場環境,當然對整個後勤保障體系的要求也很高,但肯定不是問題~

    另外全電推進還有個好處就是能為坦克上越來越多的電子裝置提供充分的能源保障,甚至等離子隱形,主動防禦,都需要巨大的電力能源儲備。

    5模組化裝甲

    模組化裝甲雖然不是什麼新技術,但是在近幾年的裝甲車輛發展上越來越普及,有了模組化裝甲,坦克就可以根據戰場環境主動的配置重量,甚至先輕量的運送到戰場上,再臨時披掛重甲。

    所以回到題主的問題上,四代坦克減重到30-40噸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並且防禦力,火力,機動力會比三代坦克要高出一大截。我們拭目以待!

  • 8 # 軍武次位面

    隨著當代陸軍作戰使命及戰場地位的不斷變化,坦克,這一陸戰之王也發生著許多變化,而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進步,比當前三代坦克更加先進四代坦克相信也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人們眼中。

    不過,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就是下一代坦克到底是往輕量化走還是繼續走重型化的道路,對於這個問題,筆者的看法是坦克的輕重與否其實最直接影響的就是其防護能力的強弱,畢竟在客觀規律面前,一般來說,同代同技術條件下,重量大的坦克綜合防護能力是肯定要強於重量較小的坦克,即便是許多人認為隨著主動防護技術以及一些新防護概念的出現,輕型坦克也可以獲得不錯的防護能力,但毫無疑問的是,重量較大的坦克的被動防護能力(比如自身所安裝的裝甲等)還是要強於重量較輕的坦克,且對於目前許多目前相對較為複雜的戰場環境來說(如城市戰),還是需要主被動防護能力都強的坦克才行,當然,壓縮重量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可以提高坦克的戰術/戰略機動性等。

    因此,筆者認為出於面對不同戰場環境的考慮,最理想的方法就是採用模組化理念,即一個基型車體透過更換不同的裝甲和裝置來達到不同的重量及其所對應的防護標準,這樣一來,就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採用不同的重量方案,至於這個基型車的重量是題中所謂的30-40噸,還是更輕又或者是更重,在各國不同的實際需求下,那都是有可能的。

  • 9 # 惡魔愛神184

    誰也不清楚四代坦克發展的方向,無法判斷。不設立作戰需求,怎麼定義坦克?如果下一代坦克,以直瞄火器為主,兼顧長距離間瞄,用主動防護實現對反坦克導彈的抵抗,主要在城市中作戰,穿甲彈穿甲能力已經讓坦克裝甲絕望,快速投放,火力支援,戰場資料節點傳輸指揮成為主要作用,壓縮到30噸以下,能防住一般的速射30穿甲彈就行。先看體系作戰思想,再考慮下一代坦克什麼樣。也可能下一代坦克會成為一個無人機平臺,深入前沿,遇見地方威脅目標,透過高空無人機發現,車載自殺無人機靠近爆破殺傷高威脅隱蔽目標,或者直瞄間瞄打擊。用車載火炮實現火力壓制。

  • 10 # 夏日蟬時雨

    應該不會,重型主戰坦克是用於國土防衛的,必然以堅甲重炮作為核心標準。而更輕的中型坦克則是服務於道橋基礎不高的地區。甚至輕型坦克多用於快速反應部隊來使用。可以說應用面不同,都要有。

    當然重型主戰坦克有沒有可能不降低防護和火力標準的前提下減重到40噸甚至30噸呢?這不是沒有可能,比如材料學獲得跨時代的突破發現,為主戰坦克提供一種更輕便的材料。

    但這種可能性很小很小就是了。

  • 11 # 開拖拉機的稻草人

    為什麼要壓縮重量?在目前懸掛系統和動力系統可承受的總重前提下應用更輕質更堅硬的裝甲材料把防護等級提升一下不好嗎?現代坦克炮膛壓那麼高後座那麼大,減太輕了不怕一炮把自己拱翻了??

  • 12 # 伽利略視野

    世間萬物都是在矛與盾的鬥爭中產生、發展、衰退、消亡的,坦克之所以發展到70噸的奇葩質量,也是被反坦克技術手段的發展逼出來的,既然70噸都能使用,如果有技術能壓縮到30-40噸,還能有效的防範反裝甲手段,那把技術用到70噸的坦克上豈不是要刀槍不入,砍瓜切菜了,更何況當今反坦克技術與裝甲防護技術處於伯仲之間。所以在70噸坦克還能用的情況下,是不會壓縮至30-40噸的,除非在重型坦克不能用或者對方反坦克手段低下的中國南方和熱帶叢林環境下使用

  • 13 # 童音飛揚

    除非在裝甲防護材料上有重大的突破,坦克的重量是不會降下來的,30噸和50噸的坦克在目前防護裝甲水平的前提下相差太大。除非那一天誰家發明了坦克裝甲和紙一樣薄,但是防護水平卻比貧鈾裝甲還厲害,那麼坦克的重量肯定會到30噸一下。搞不好十幾噸都有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明星首輪投票結果出爐,羅斯力壓哈登、威少或重返全明星,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