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家小姑娘
-
2 # 請認真生活
輕鬆帶孩子
帶孩子輕鬆的前提是先下功夫學學育兒經!帶孩子累,大多是因為讀不懂娃要幹什麼?需要什麼?為什麼哭?為什麼鬧?怎樣才能不易生病?生病應該怎麼做?
1.學會了解娃
累的原因就在於不瞭解,比如說:寶寶不愛吃飯,你認為孩子挑剔,但事實可能是寶寶積食了消化不好沒胃口;再比如說:寶寶晚上易醒、搖頭、哭鬧,你覺得孩子鬧人不乖,白天睡多了,但事實可能是你不懂得給孩子補充維生素ad,孩子有一些缺鈣等等諸如此類……所以,只有真正瞭解孩子才能省事、省力、省心。
2.科學育兒
娃兒出生後滿15天要開始補充維生素ad直到兩歲;4-6個月時可以逐漸給寶寶新增輔食;輔食的餵養要遵循,由少到多由一樣到多樣;一歲前不可給寶寶新增鹽、蜂蜜、蛋清;預防寶寶頭變型媽媽要經常變換睡覺方向,在不影響寶寶睡眠的情況下去糾正,等等……
在帶孩子這件事上,瞭解得越少、知道的東西越少,媽媽的內心就會更加惶恐。相反地,當你知道的東西越多,內心就會越淡定,這樣在育兒的過程中,不論遇到什麼問題你都能夠找到科學的應對方法,少走彎路,讓孩子少點受罪,讓自己更輕鬆。
3.要懂得運用一些帶孩子神器
很多媽媽覺得自己付出的越多,就越能盡到為人母的責任。其實不然,那些帶起孩子輕輕鬆鬆的媽媽,都是懂得“偷懶”的媽媽。要知道,電動吸奶器比手動吸奶器好用多了,把屎把尿不僅對孩子不好,而且總在無意中消耗著你的時間和精力,紙尿褲是多偉大的發明啊,為什麼不給孩子用呢?
當你越懂得使用工具,你就能節省越多的時間,現在的時間太寶貴了!對很多媽媽來說,100W都買不到好睡眠,100W都買不到好精力,只有休息好了,你才是“元氣滿滿”的活力媽媽呀!
4.培養娃兒的獨立能力
看到別人家的娃,才一歲就走的很穩了,好羨慕!
看到別人家的娃,2歲就會自己吃飯了,簡直太棒了!你家孩子也可以啊,只是因為你不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而已,別太膩愛了!否則你帶到9歲,十幾歲還是離不開你三步!
寶寶想翻身、爬行、扶著東西站立、行走,不要干預!更不存在學會爬就不會走的說辭。寶寶想要搶勺子抱著碗,不要兇,就試著放手讓他弄得滿身滿地好了,總要經歷這個過程去讓他學吃飯,去吃飯,不要對娃要求太高,能做一次,就鼓勵他,表揚他繼續,會越來越好!不要打罵,打罵只會一到吃飯就不知所措,或故事做對。
讓孩子從小就學會照顧自己的技能,既能培養孩子的性格心智,又能促進動作發育,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你為什麼不這樣做呢?
有時小孩老是哭鬧倒底是為什麼?這也是大多父母最頭疼的!原因可能有下面幾種:
1、飢餓、口渴
由飢餓引起的以3個月以內的嬰兒為多見,如母乳不足,奶粉衝得過稀或二次餵奶時間間隔太長。夏季天氣炎熱。出汗多,若不及時補充水份可因口渴而哭鬧。
2、溼、癢、冷、熱
尿布溼後沒有及時更換是引起哭鬧的常見原因。過冷、過熱可使嬰兒不適。面部或軀體面板的溼疹,在熱的環境中更容易發癢而引起哭鬧。小蟲叮咬後區域性奇癢。
3、衣著不當
新生兒包紮過緊或衣服大小限制活動或影響呼吸;內衣薄,外面穿著粗毛衣,可因毛線刺激面板而引起不適。
4、大小便前
經過訓練的嬰兒,常常以哭泣來表示想要大便或小便。如有的嬰兒於半夜因膀胱充盈,在熟睡中突然哭叫表示要解小便。
5、周圍無人
嬰兒睡醒後發現周圍無人而感到寂寞,以哭的方式吸引親人與他作陪。
寶寶易生病
寶寶生病是最讓人憂心和疲憊的。發燒了,寶寶感冒了等等,真的是被寶寶生病弄的非常的煩心和焦慮,真的特別的怕寶寶生病。那麼寶寶容易生病其實最直接能想到的就是寶寶的免疫力比較弱,不能對抗病毒。那麼有哪些好用的辦法可以幫助寶寶提高免疫力呢?為什麼有些寶寶只是偶爾生病呢?而有些寶寶屬於隔三差五的生病呢?比較常見和科學有效的方法,供娃兒爸爸媽媽們參考:
1.提高自己的抵抗力,儘量母乳餵養
都知道母乳中的抗體對於寶Bora說非常的重要,有很多喝母乳的寶寶幾乎很少生病,就算有些流鼻涕等的情況,過幾天也就好了。因為母乳中含有嬰兒成長所需的所有營養和抗體,同時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預防及保護嬰兒免於感染及慢性病的發生;比非得因子和寡糖可以抑制腸道病菌增生和幫助消化。但是寶媽自己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坐好月子,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能更強的保護寶寶,個人覺得產婦的身體的體質的情況,直接會影響到母乳的情況,從而會影響到寶寶,因此自己抵抗力強,身體素質好,在母乳餵養,寶寶抵抗力也會強。
2.做做小兒推拿和游泳
身邊有很多寶媽表示從寶寶出生的時候開始做撫觸,後面稍微大點寶寶不怎麼鬧騰的時候開始做推拿,有的寶寶是從小開始就帶出去游泳,這類寶寶很少生病,就算是偶爾生病,家長也不會特別的擔心,因為很快就好了。其中小兒推拿是以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等學說為理論指導,運用手法刺激穴位,使經絡通暢、氣血流通,達到調整臟腑功能、調整陰陽,扶正祛邪,提高寶寶的身體素質;而游泳也是透過寶寶能接受的運動來促進氣血迴圈,有利於胃腸蠕動等等來提高免疫力。
3.國家規定的免費疫苗必須接種
自從上次的疫苗事件後,有部分的家長表示疫苗還可以再相信嗎?這是肯定的,當然要相信疫苗。因為我們有祖國強大的後盾做支撐。國家規定的免費疫苗家長一定要接種,這些是基礎的保證寶寶們都健康成長的疫苗,我們不能因為一次的事件就否定疫苗的作用,孩子的不斷的健康成長,其中就需要疫苗的參與。當然在打完疫苗後有些寶寶可能會出現一些反應,大多數都是正常的,為了避免寶寶疫苗後的不舒服,家長在帶寶寶打疫苗前也要了解寶寶是否本身就不太舒服等等,如果是的話,可以跟醫生溝通,避免寶寶的不舒適。
4.寶寶睡眠和飲食必須科學
不管是大人還是寶寶,睡眠和飲食對於我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睡眠,人只有在睡眠正常的情況下才會少生病。大人中經常熬夜的,長時間工作疲勞等等,身體都是亞健康比較容易疲勞。對於寶Bora說也是一樣的,寶Bora到這個世界那就必須遵循正常的生活規律,對於黑白夜顛倒的,不怎麼睡覺吵鬧寶寶等等,缺少了身體的自我迴圈和運作的時間,就會影響到免疫力。到了新增輔食的階段,家長要了解輔食情況,同時科學的做輔食,為寶寶提供科學的飲食,這樣獲得營養多,寶寶自身體質也會變強。
5.不過分的乾淨,遵循自然規律
特別是大城市的寶寶,在用品的使用方面,家長都弄的特別的乾淨,這個其實是好事。但是不能過分的乾淨,因為寶寶的成長抵抗力的提高是需要不斷的跟這些病菌做鬥爭的,如果過分的乾淨,接觸不到一定的病菌的話,就沒有這個 抵抗的過程,後面再遇到的時候就容易生病等。因此不需要過分的乾淨,只需要遵循正常的自然的規律生活。
6.儘可能的避免抗生素
娃生病了要知道並瞭解寶寶的病情的輕微嚴重情況,如果能不用抗生素的話,最好不要抗生素那是最好的。少一次用就少一次抗生素殺死寶寶體內的真菌,就相當於給寶寶增加了一次抵抗力。做家長不容易,多瞭解一些,自己的孩子自己最瞭解,對症下藥起來也就更加快一些。
以上6種情況是家長們在對抗生病和提高寶寶免疫力方面常見的一些方法。很多家長可能都是第一次養孩子,確實有很多的不懂,也有很多的擔心,其實是非常可以理解的。平時可以跟其她寶媽多交流交流經驗,不要寶寶生病了自己過度緊張,這樣也就會影響自己的判斷能力,對於寶Bora說也是不好的。
娃兒和爸爸媽作對
家長都發現,原來乖巧的寶寶在2歲左右好像開始越來越不“聽話”,總愛和媽媽對著幹。由於寶寶太小,家長無論是溫柔如春風化雨,還是嚴肅如河東獅吼般一個勁的講道理,對寶Bora講,效果甚微。“武力”打壓,看似一時奏效,實則後換無窮。這背後寶寶的心理發展是怎樣的呢?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對自我和外界認知的漸漸增加,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發,開始有主見,什麼事情都想自己嘗試,追求獨立的慾望越來越強,這是孩子必經的成長過程。
有很多新手爸爸媽媽,對孩子的“第一叛逆期”並不瞭解,一味的認為是孩子亂髮脾氣,不聽話了。往往不能以理解和包容的心態來對待寶寶的叛逆行為,而這種親子關係的不尊重不對等,讓父母頭疼,更讓孩子感到受傷和無助、委屈。
如何應對孩子的“叛逆期”,最不恰當的就是和孩子對抗。只有2歲大的寶寶,話都講不全,面對父母強大的對抗和喝斥,要麼就會激發起他們今後一直與父母對抗下去的動機,要麼被父母的強權壓制後會讓孩子變得懦弱自卑,一旦遇到外力的阻擋就畏懼順從。而且將來孩子還很可能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壓抑自己的感情,變成表面乖巧、內心叛逆的雙重人格,當內心集聚了相當的反抗情緒後,一旦爆發則難以收拾。
作為爸爸媽媽,我們要理解和尊重寶寶的“叛逆期”,隨著孩子成長的腳步,用愛來引導和包容。
回覆列表
你好,帶孩子哪裡有輕鬆之說哦,親。
其實有些時候我們看別人帶孩子輕鬆,是因為掌握了方法,有屬於自己的一套訣竅。
陪伴孩子期間,不是說我們只是把孩子帶著就可以了,不去和孩子有各種的互動。這個肯定是不行的,因為孩子玩的期間,會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會發現很多有趣的事情,他急需要和我們分享他的快樂。
如果我們不理睬孩子,那麼他們就會很失落,然後想盡一切辦法在我們旁邊搗亂,只是為了得到我們的認可。
所以孩子在和我們說他發現了什麼,要我們看的時候,一定記得互動一下哦。
愛的力量是很偉大的哦,學會去表揚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本來就很優秀,大大方方的表揚一下,認可一下,只會讓孩子學習起來更有動力。
咦,我是不是偏題了,哈哈哈哈,非常抱歉。其實帶孩子這件事,只是我們看別人帶起來很輕鬆而已。
曾仕強老師說過:孩子是天生的搗蛋者,破壞者。 絕對不會按照我們想象的聽話,乖乖的把所有的東西都擺放整齊。
要讓帶孩子這件事看起來輕鬆,只能自己去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情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