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六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志向,若以一統天下為目標劉禪顯然是不智慧的,可是若以安居樂業,想平平淡淡的過完這一生的話,劉禪又是明智的,。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利,所以自己開心就好沒必要在意別人的眼光。

  • 2 # 徒步崔

    反正不是傻的,否則劉備不可能讓他繼位,關鍵是蜀國失敗在失荊州這件事,隆中對時諸葛亮要劉備等天下有變時派一上將攻魏,這個變我理解為等魏國自己出問題,因為曹賊篡漢名不正言不順,等曹操一死也許會有大變化,那時再伐魏未嘗不可,但由於赤壁大勝,攻取西川又格外順利,讓劉備集團盲目自大起來,覺得可以與魏國一戰了就派關羽打襄樊,忽視了吳的牽制,違背了當初定下的要等天下有變的計策,終至蜀國大敗,幾乎失去了全部主力,連劉備自己都死了,這樣蜀國可以說基本喪失了與魏國吳國抗衡的實力,只能憑藉地理優勢偏安一隅,這不是劉禪的錯,而且劉禪在蜀國沒有話語權,身邊的叔叔大爺都是強人,就好像現在剛畢業的大學生到了一個公司,都是牛逼的領導前輩,在有能力也要被人擺佈,何時才能出頭一個道理,這種情況下的劉禪無能為力,換任何人都只能投降

  • 3 # 松鼠之歌

    三國演義其實就是小說而已,前面的部分太精彩了,黃巾起義,群雄逐鹿,討伐董卓等等,因戰爭多所以看的熱血沸騰,英雄頻出。到三國後期就要看國家的綜合實力,因關羽的大意失荊州,劉備復仇敗北,已經把蜀國的家底輸掉了,很難有機會在翻身。而且蜀國內部派系繁多,爭權奪利。劉嬋能夠穩定局勢堅守那麼多年,也是實力的體現。如一無是處就不會讓司馬昭去了心病笑死!

  • 4 # 唐古看今

    劉禪,小名阿斗,三國時期蜀漢王朝第二任君主,在位時長四十一年,是三國時期在皇帝崗位上工作時間最長的君主。

    先來說說劉禪的“傻”。

    歷史上關於劉禪的負面評價很多,像“扶不起的阿斗”,“樂不思蜀”都是在訴說劉禪的傻。“扶不起的阿斗”是說劉禪在位期間蜀漢文臣武將很多,武有趙雲,馬超,姜維之勇,文有諸葛亮經天緯地之才也沒能把劉禪這個傻子輔佐好。至於“樂不思蜀”是說劉禪在被司馬昭俘虜期間,司馬昭問劉禪:你想不想念你的蜀國,劉禪說:這裡很好玩,不想蜀國,表現了劉禪傻的自已國家都沒了,都還是想著玩。那麼劉禪真的傻嗎?

    劉禪共位四十一年,諸葛亮死後劉禪親理朝政二十七年,能治理一個國家那麼久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最後國家滅亡也是大勢所趨,不能說是劉禪傻造成的。而“樂不思蜀”也只是劉禪用於保命的假象,試想一下在那種環境下如果劉禪說想蜀國了結果只有死路一條,這一句話讓劉禪平平安安做活到了六十四歲,而這個年齡在當時也算高壽了吧!!

  • 5 # 天涯看點歷史號

    劉禪,自古被稱為扶不起的阿斗,作為蜀漢的後主,一直給世人留下的印象是“傻皇帝”,在諸葛亮的扶持下,才穩坐皇位這麼多年。然而,劉後主恐怕並不是你想象得那麼簡單,僅僅靠諸葛亮等臣子的扶持,他根本不可能做那麼久的皇帝。

    劉禪劇照

    首先,劉禪在人生的前半段脫穎而出,被選為皇位繼承人,這是劉禪成為皇帝的關鍵一步。劉備其實有三個兒子,如果他真的是個傻子,那麼劉備怎麼可能會選定劉禪繼承皇位呢?劉禪是長子,只要他的資質沒有重大問題,一般都選長立嫡的。劉備有一個養子,叫劉封,文治武功都不錯,但是因為不是純正的血統,劉備包括他的宗親們都不可能支援一個外人。劉備在給劉禪的遺詔中提到,射援稱讚劉禪的智慧,諸葛亮也對此深表贊同,能得到諸葛亮這樣的重臣支援的皇子,劉備不會不考慮的。

    劉備劇照

    劉禪即位後,在運用權力方面也是很有智慧的。劉備兵敗白帝城,留給劉禪的是一個十足的爛攤子,內憂外患。外有曹魏和孫吳兩個敵國,內部因為征戰,百物凋零。而劉禪在短短五年時間內,就務農植谷,使農業生產恢復了元氣,恢復了經濟態勢,同時又使吳蜀聯盟重修舊好。他將張飛的兩個女兒先後立為自己的皇后,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關羽之孫關統,此舉加強鞏固了自己的政治聯盟,把父輩的桃園三結義的情誼在下一代身上透過婚姻聯盟的方式得到了延續。

    桃園結義

    最重要的是,劉禪還成功地處理了和重臣諸葛亮的關係。諸葛亮在世期間,劉禪作為一個弱勢的君主,如何與諸葛亮這樣一個強勢的託孤重臣和平共處,其實是一個亙古難題——既要倚重他治理國家,又要防止他功高震主。諸葛亮掌權期間,只在成都呆了三年的時間,這三年他給予了相父極大的尊重,放權給他,劉禪剛剛即位,立足未穩,只有靠著諸葛亮的幫助,才能穩固自己的統治。而諸葛亮剩下的七年都在漢中待著,七出祁山,不是準備北伐就是在北伐的路上。諸葛亮遠離了權力中心,把權力讓給劉禪,避免了把持朝政的嫌疑。而在這七年裡,劉禪也是很識相地對外宣稱,只要是相父需要的,都全力支援。

    諸葛亮劇照

    他穩定住大後方,維持經濟的發展,雖然他的內心未必同意這樣窮兵黷武、耗傷元氣,但是也給足相父面子。然而在諸葛亮去世後,他取消了丞相一職,繼任的費禕和蔣琬在名義上都是大將軍、錄尚書事,其實都是軍事將領,並沒有處置行政事務的權力。而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擔任的是侍中、尚書,非常貼近皇帝,負有處置行政事務的權力。如此分散權力,把大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上。諸葛亮一去世,劉禪立刻停止北伐,當時蜀地很多民眾都建議建立武侯祠,卻遭到了劉禪的駁斥。由此可見,劉禪並不同意諸葛亮的所有行為,雖然對諸葛亮的某些行為不滿意,但是他都能隱忍不發。

    武侯祠

    所以,劉禪並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他有著自己為人處世的智慧,只不過他沒有剛烈的性格,在最後做了投降之君,在異國他鄉司馬昭的酒席上,說出了“樂不思蜀”那樣的“千古名句”,但是這也未必不是一種“大智若愚”,正因為這樣他才保全了性命。

    參考文獻:《三國志》

  • 6 # 鍛彰趣義

    大多數人心目中的劉禪形象,都來自《三國演義》。羅貫中在塑造劉禪的人物形象時,參考了《三國志》的記載,又為了突出諸葛亮匡扶漢室、鞠躬盡瘁的精神,對其多有誇張,顯得阿斗真的扶不起。這當然不可能,劉備再愛自己的兒子,也不太可能立一個傻兒子做皇帝。劉禪的智力至少是正常的,沒有到給點糖吃就跟著跑,有奶便是孃的程度。

    聰不聰明,看跟誰比。跟孫權比,他挺傻的。兩個人的處境有些類似,孫權剛一登基,就必須面對實力超強的政治家族,張昭是孫策重用的老臣,極受信任,孫策臨終時將弟弟託付給他,是這麼說的:“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是不是跟劉備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時說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非常相似?

    但張昭可比諸葛亮跋扈得多。從現在留下的很多故事來看,張昭是標準的儒生,耿介、死心眼,四處找機會諫主,孫權當然很不開心。孫權是怎麼做的?一邊韜光養晦、專修政事,首先安內;一邊部署人馬,四處挖角,呂蒙就是他從張昭的陣營中挖角過來的。直到曹操的船隊打過來,孫權知道機會來了。張昭是堅定的主降派,孫權則堅決主戰,這一戰並非必勝,但他堅持要打,因為打贏了的好處實在太多了。

    一是破外敵也平內亂,為發展壯大贏得機會;二是藉機打擊以張昭為首的主降派,果然這一仗之後不久,孫權兩次立丞相,都沒有用眾人保舉的張昭,孫權稱帝之後,張昭乾脆藉口年老,不理政事了;三是鍛鍊自己的隊伍,呂蒙、魯肅都是因為赤壁之戰立下汗馬功勞,因此擢升很快。

    這樣的運籌帷幄,劉禪比不了,跟孫權比,他確實顯得傻。但要跟孫亮這種殺忠臣,用佞人,自斷生路的廢物比,劉禪還算聰明的。

    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就體現在“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八個字中,劉禪十七歲登基,也不得不把舞臺讓給諸葛亮,所以《三國志·蜀書·後主傳》的前半部分,基本上都是諸葛亮的事蹟。

    劉禪登基之初,也遇到內亂,所幸前兩年沒急於平叛,而是內修政事,外結好於吳,積蓄夠力量才一舉破除,沒釀成什麼後果。緊接著就是諸葛亮的連番北伐,直到建興十二年秋,諸葛亮去世。

    諸葛亮之後,劉禪任命蔣琬為尚書令,總理國事,很快又將軍權也給了他。當時劉禪曾下詔,讓蔣琬屯兵於漢中,一旦東吳舉兵北進,兩國構成東西犄角之勢,伺機進擊。蔣琬也動了腦子,認為沿漢水、沔水東下,襲擊魏興、上庸二郡,或許可以建立奇功,但因病未能成功,又改變主意打算經營涼州。

    劉禪的主意,和蔣琬的主意都不算太壞,壞在進退失據,時機把握不準,沒有執行到底的定力和行動力。說白了,是從上到下都沒有出眾的戰略判斷力。《蜀書·後主傳》有記載,延熈九年冬,蔣琬去世,劉禪才算真正“自攝國事”。這之後的十七年,蜀國在軍事上再無建樹,但在劉禪的主持下,倒是也保持了十幾年的平靜,要不是惑於閹豎,興許還可以再多浪蕩兩年。還是那個問題,蜀國相對而言,資訊閉塞,上下又都沒有出色的戰略判斷力,所以被奇兵突襲導致亡國,就算是按劇本演出了吧。

    劉禪“自攝國事”,最突出的印象就是他也沒幹別的,一味守成,而且仁慈得過分,每兩三年就要搞一次“大赦”,完全抓不住重點,不知道是不是和他身邊的小人信神好巫有關係。此外,他就懶得再做什麼事了,以致於連一句像樣的記錄都沒留下,陳壽寫他的傳,也是寫的很辛苦。他如果有足夠的判斷力,就應該知道最重要的事,就是彌合臣下之間的戰略認識上的裂痕,堅持統一的策略,而不是任由蔣琬、費禕、姜維等人各搞一套,在戰略上互相掣肘。當然,這對劉禪的要求有點太高了。

    劉禪的判斷力不足,還體現在他投降後的演技上。“樂不思蜀”的故事家喻戶曉,劉禪的本意當然是自保,但其實他沒有判斷清楚,以當時的處境,他思不思蜀根本不重要,他要是站起來,橫眉冷視,慷慨直言,大呈匡扶漢室之心,也不會死,因為司馬家還需要這塊善待蜀君的招牌來立牌坊呢。當然,這對劉禪的要求還是太高了,他就是軟綿綿的,最擅長守成和和稀泥,想事情只想得到第一層,想不到第二層。結果他這麼一通演出,司馬家的人都瞧不起他,雖然沒殺他,但他的子嗣一個也沒保住。陳壽對他的評價是“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昏暗之後”,是準確的。

    說劉禪傻,有點埋汰他,他頂多是蠢。他的問題主要出在性格,太優柔而無魄力,太持中而無決斷,太守成而無變化,太信人而不疑,處處透出一個懶字,懶得動腦,懶得做事。就好比一個董事長,連董事會都不願開,吩咐董秘把董事們討論好的公司發展戰略拿給他,他簽字同意就好了。那公司非跨不可。不過以劉禪的風格,也幸虧他懶,他要是勤快,就是拿破崙說的又蠢又勤快的那類人,恐怕蜀國幾年就要被他玩壞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對一名優秀的影視名星來講,他們的最高藝術境界應該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