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啊拉寶
-
2 # 鄭州吃喝玩
金瓜坨兒(就是南瓜,我們老家的說法)
是我兒時最甜最深的味道,
彈指間已經從懵懂無知的少年,變成了馬上要奔三的中年大叔。隨著年齡增長,求學時,回家是冬天和夏天,成人後回家就只剩下了冬季。
有些東西在變化,有些東西卻一直未變,那就是媽媽的味道,是心中永存的美味。
小的時候,每當夏天的時候,南瓜正是開花結果的季節,這個時候媽媽會摘一個最嫩的南瓜,是翠綠色的外皮,然後給我金瓜坨兒。把南瓜洗乾淨,然後切成絲,拌上面粉,攪拌均勻成粘稠狀就可以下油鍋煎了,煎至兩面金黃就可以出鍋了。
再一旁觀看的我早已經流口水了,吃到嘴裡又焦又香又嫩的,感覺永遠是吃不夠的。
現在一年中回家很少能吃到了,因為嫩南瓜沒辦法儲存到冬天。
總之那是我最深的兒時的味道。
-
3 # 魚阿姨Monica
屬於每個人的童年都不盡相同,但是屬於零食的回憶就肯定雷同了吧。還記得童年的味道嗎?我們吃過許許多多,琳琅滿目的零食,但是有多少人還記得當年兒時的我們吃過的零食呢?那種味道已經不僅是一種零食的味道了,其中還包含很多童年的記憶、童年的味道。這些零食哪些有你吃過的?哪些你還能補充呢?屬於我們特有的回憶。
江米條
外表香甜,內裡酥脆,這一袋江米條,勾起多少80後的回憶。
大黃油餅乾
小時候沒有那麼多西點,也沒有各式各樣的夾心餅乾。
栗子羹
板栗熬製蒸熟的小零食,好多種味道了!還有一種做法叫“慄羊羹”。
無花果
這種小袋裝的無花果,最美味,那時袋裝上還寫著“生津止渴”。
冰糖楊梅。
小時候,超級愛吃慈溪、餘姚的楊梅。可是楊梅上市的時間非常短,更多的時候,吃的都是冰糖楊梅乾。
柿餅
帶著一層白霜的柿餅,也是小時候常見的一種蜜餞。
冬瓜糖
超級甜膩的一種食品,可是小時候很喜歡。
大大卷
喔喔奶糖
回頭一想,原來我們已經離童年那麼遠了,剩下的只是回憶。突然感嘆時間的逝去,好像什麼都還沒做,好像什麼都還沒開始,時間就已經悄悄溜走了。
-
4 # 清淺食光
小時候吃過的糖最令人難忘~
上學時吃過的雜糧煎餅、煎餅果子最令人難忘~
上班時吃過的本地小吃糝(sa)也很美味
小時候每次你餓了媽媽總會說給你下碗麵條吧,放兩個雞蛋,那時候最滿足~
母親的關懷永遠都是最溫暖的~
-
5 # 貓貓的懷舊小廚房
我小時候最喜歡的味道,應該說是我現在懷念的味道吧
我是農村長大的人從小跟我姥姥一起長大,跟我姥姥感情很深。小時候尤其農村物資比較貧乏 沒什麼好吃的零食那時候,我記得很小的時候基本沒有吃過什麼零食 就是吃過泡麵 火腿腸 瓜子 糖果啥的。
但是零食這些我都不懷念 就是小時候餓了姥姥給我拿饅頭裹香油 撒一點鹽 或者饅頭裹芝麻醬 撒一些鹽。現在想起來無比美味。現在我偶爾也會這麼吃的
還有開水泡饅頭姥姥怕我吃涼饅頭肚子疼 就會 把饅頭掰成一塊塊的,放醬油 醋,鹽,香油 蔥花 澆上開水 我稀里嘩啦的能吃一大碗。現在這樣吃試了試感覺不一樣,說不出來的感覺。
我覺得懷念的不是什麼物品 什麼美食,就是想做回小時候的自己 想回到無憂無慮的童年。覺得小時候怎麼樣都是好的。
夏天的時候我姥姥會帶我去菜地裡 她幹一點點農活 就是種一些菜 自己吃的,就會帶上我 姥姥會挎個籃子給我拿個饅頭過香油 她幹活我在一邊玩,餓了就會找姥姥要吃的 姥姥就把裹了香油的饅頭給我吃。感覺美滋滋的呢
最後 希望姥姥長命百歲 無病無災。陪我姥姥一輩子都不嫌多。
-
6 # 麵糰魚魚
奶奶過年時候做的麻糖
那時候奶奶還在,每逢過年前夕,麻糖是奶奶必做的,廚房裡忙碌的身影,是現在回憶裡少不了的場景。
炒花生、炒芝麻、炒米花、熬麥芽糖,奶奶做起來得心應手。
炒好的花生需要用手搓掉花生皮,每到這時,我也會跑去幫忙,其實是乘機抓上一把自己吃。炒芝麻需要顧好火候,因為一不注意,芝麻可能就糊了。
而米花則需要將米提前蒸好,水也要放得剛好,太軟的話,就制不成了。蒸好的米飯再晾乾,等到做麻糖那天再炒製成米花。
那時候的麥芽糖都是手工製作,不加任何防腐劑,吃著放心,熬成的糖漿糖色澄亮透澈,每一次熬好糖漿倒出鍋後,鍋裡剩下的,奶奶都會用筷子攪起來給我們吃。
熬好的糖漿,倒在早就已經炒制好的食材上,趁熱用鍋鏟將糖漿與食材攪拌好,再趁熱放進模具內壓好,這個動作要快,因為晾了就切不成了。而接近過年那幾天,天氣通常都比較冷,所以速度要快。食材壓好後倒出,趁熱切成片,這樣麻糖就做好了。
奶奶做的麻糖,又香又脆特別的甜。
苦菜,我們老家的一種野菜,味微苦,清熱下火。小時候經常跟小夥伴們一起上山去採,記得第一次吃的時候,因為帶點苦味,所以不愛吃。
但後來愛上採它的樂趣,老媽也研製出幾種別的做法,味道還不錯。現在是想吃都吃不著,因為只有每一年的春天到夏天這個時間段才有,過了這個時間段,苦菜就老了,老了的苦菜不好吃,也吃不了了。
-
7 # 飛翔得小生活
我記得我小時候,家裡養了一頭老母豬,那個年代養豬真的是精心。春天的時候爸爸趕著它去花錢配種,回來後就會告訴我和弟弟,放學以後我們就不能玩了,要去給豬打草。把打回來的草剁碎,摻上黑豆,和麥麩一起給豬吃。現在想想那個時候豬長的又黑又壯是不是喂黑豆有關係呢?記得有一次我把拌好的豬食端給它吃的時候,不小心就掉到了豬圈裡了,那時候我們這裡養豬,豬圈是分豬炕和豬坑的,它要是拉屎尿尿就會到豬坑了去,我就一下子掉進豬坑,渾身上下全部都是豬糞,我就在那個坑裡大聲的叫,大 聲的哭,我家的老母豬在它的炕上搖著尾巴看著我,這時鄰居聽到我的喊叫跑了過來,看到豬坑裡的我,她們都笑了。鄰居找了梯子,我順著梯子就爬上來了。幹農活的爸媽這時也回來了,看到我媽媽趕緊去軋水機那裡軋水,爸爸拿著水盆從頭到腳給我沖洗,大概給我沖洗了一個多小時才幫我把豬糞的味道去掉。第二天我也成了小夥伴口中掉進豬坑裡的小糞人。現在只要和兒子講起小時候這件事情,兒子就會哈哈的大小,他說媽媽你們小時候太好玩了,是啊小時候不管發生什麼不愉快都是會很快被快樂取代。好想回到小時候!
-
8 # 瑩子小姑娘
回憶小時候的味道,哪個是記憶最深刻的。
70年代末的我,對小時候有太多深刻的記憶。小時候沒吃過什麼好零食,也沒吃過什麼好水果,但是吃過最最 香的菜,還挺多,現在想起來,依然覺得垂涎三尺。
(1)豆豉醬蒸臘肉
家在湖南,小時候家裡再窮,到年尾都能殺一頭豬,大部分留著自家吃。老家那邊家家戶戶都很會做臘魚臘肉 。豬身上的東西,豬肉,豬耳朵,豬大腸,豬蹄,通通可以臘:)臘肉在那個時候怎麼做都是好吃的,比如臘 肉炒辣椒,臘肉炒蒜苗,最最令我忘不了的是豆豉蒸臘肉。
豆豉蒸臘肉是一道傳統湘菜。主要食材是臘肉和豆豉。豆豉是小時候用紙袋裝的那種小顆黑豆豉,乾的那種, 和現在市面上吃的老乾媽豆豉之類不一樣。
準備好食材,然後放進鍋中,上鍋蒸就是了。蒸好的豆豉臘肉,香氣四溢卻又香而不膩,尤其豆豉粒,總會先 於臘肉吃完,因為臘肉的香和味,全都進了豆豉。小時候我奶奶每做一碗豆豉臘肉,第一頓吃完,將吃剩的臘 肉再次蒸一些豆豉粒,還能香噴噴的吃上第二頓。
臘肉其實也是非常好吃的,自己做的不像現在市場上買的,都是用稻穀殼燻烤,烈日下曬得油會冒,看上去, 色澤金黃偏黑,蒸好後的臘肉有肥有瘦,肥肉中的油清澈可見,將豆豉浸潤。所以臘肉吃起來,並不會覺得肥 膩,非常下飯,小時候遇到有豆豉蒸臘肉,那一頓是一定要多添幾碗飯的。
(2)幹豆角燉魚
小時候吃得多的還有這道菜,至今都吃不膩。幹豆角是我老家的一道經典特色乾菜。每年家裡都會種很多的豇 豆,到了夏天總會有吃不完的豇豆。最開始用辣椒炒豇豆,伴隨著老家無敵辣的“炸”辣椒味,老遠就能聞到特 有的香。豇豆特別能長,夏天我們用大籃子採摘豇豆,吃不完的就會將豇豆切碎曬乾,曬到水分適中後,入壇 加鹽醃製一段時間。過一段時間後還得偶爾從罈子裡拿出來再曬,這樣反覆曬過的幹豆角才算得上正宗的。吃 的時候,味道才更回味無窮。
小時候門前的小河,下雨天過後,都能輕易捕捉到新鮮的小鯽魚(那個時候的魚真鮮啊)。
用幾條鮮鯽魚,煮上泡發的幹豆角,放上一點剁辣椒,我們一家人就著一鍋幹豆角鯽魚湯,總是吃得有滋有味 ,老爸總會在這時,抿上幾嘴自家釀造的白酒。過癮過癮。
(3)糯米飯。伴著五花肉和菱角合煮,
這是我們一家即便是再困難的家境下每年端午都會努力去做的一頓美食,媽媽清洗好珍藏了一個月的糯米,切 好難得的五花肉,在鍋裡翻炒著去油,豬油的清香頓時充溢著原本就狹窄的廚房,這個時候準是大哥嘴饞經過 廚房圍著灶臺,試圖去揭開捂著清香的鍋蓋,媽媽怕打著他並不白淨的手,還沒熟呢,可是整個房子裡就這麼 香味撲鼻了。而這時我父親並沒閒著,他正在熟練地用菜刀翻著方向切開堅硬的菱角,一顆菱角等到兩邊微微 切開的縫口,兩邊一擠,一顆完整的菱角肉跳了出來,這個時候你不用急著往嘴裡塞,用清潔略涼的井水泡上 半小時,撿起一顆嚼在嘴裡,滿嘴都是清脆,而把菱角合在糯米里蒸煮,合著五花肉的油膩,等到糯米浸潤飽 和成飯時,鍋蓋下熱氣騰騰的清香已經不再是之前的糯米、五花肉和菱角單一的味道了,粉粉的,糯糯的,卻 有掛著肉的醇香,淡淡油膩味,正好吞噬下肚。
(4)墨魚燉肉
這是一道大補的菜,最最小時候基本吃不到,不過到我讀高中的時候,偶爾能吃到這麼鮮美的墨魚燉肉湯了。墨魚燉肉利用墨魚的海味,肉的油份,入味到一大鍋湯中,些許的肥瘦均勻的細肉條漂浮在湯麵上,和綠色香菜一同造就完美的“人間美味”。墨魚燉肉,吃的是湯。爽就一個字。
回覆列表
兒時記憶,童年的味道你記得多少?
豬油糖。味道和現在的那種椰子糖差不多,長相也是~
一毛錢的冰棒。小時候媽媽不讓吃說是糖精做的所以我都藏著吃,就是莫名覺得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