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T-Dylan
-
2 # 蒼茫大地顧煒斌
蒼茫大地依據巜史記》回答一下:
秦始皇南巡途中暴亡,死前下令趙高起草詔書給公子扶蘇:把兵權交給蒙恬,即來治理喪事,到咸陽會合而舉行葬禮。 趙高、李斯、胡亥三人為私利在沙丘組成犯罪集體集團,合謀矯詔立胡亥為太子, 偷換並假造給長子扶蘇的書信說:我巡行天下,祈禱祭祀名山眾神來延年益壽。如今你扶蘇和將軍蒙恬領兵幾十萬駐守邊境,已經十幾年了,不能進兵向前,土卒多有損傷,仍無建立點滴功績,卻反而屢次上書,直言不諱地誹謗我的所作所為,因為不能卸任歸來做太子,日夜怨恨不已。扶蘇作為兒子不孝,就賜劍用以自殺吧!將軍蒙恬和扶蘇居住塞外,不加規勸糾正,自然知道他的陰謀。做人臣的不忠,也賜劍自殺,把軍隊交給副將王離。蓋上皇帝璽印封好詔書,派遣胡亥的門客攜帶詔書到上郡賜給扶蘇。扶蘇接信哭泣起來,進入內屋,準備自殺。蒙恬苦勸:陛下身居在外,未立太子,派我率三十萬大軍守衛邊疆,公子監軍,責任重如山。如今就憑一個使者前來,立即自殺,豈知其中肯定無詐?望再請示一次,再請示證實去死,也不算晚啊。使者在旁再三催促,扶蘇為人仁厚,他對蒙恬說:當父親的命令兒子去死,還能上哪裡再請示呢!立即自殺了。蒙恬被囚禁在陽周。扶蘇為什麼心甘情願地自殺呢?
一、出於對秦始皇的恐懼。
秦始皇焚書坑儒,想幹就乾的,行事要麼不做,要麼做絕。現在君要臣死,父要子亡,沒什麼選擇的餘地。
二、扶蘇的愚忠、愚孝。
扶蘇仁而愛人,父親叫死,他這個大孝子只會選擇死,絕不會起兵反抗,落得個亂臣賊子,忤逆兒子的惡名。
三、趙高、李斯兩個高智商的陰謀家搞陰謀幾乎天衣無縫。
始皇帝去世,詔書以及璽印都在趙高處,只有兒子胡亥、丞相李斯、死太監趙高及寵幸的宦官五六人知道秦始皇去世,其餘群臣都不知道,李斯將秦始皇屍體放在轀輬車裡,群臣奏事,侍者進食如舊,宦官宛從轀輬車中假託秦始皇批覆處理各種奏呈的事務。這種情況下,即便扶蘇在朝中有耳目,也不會發覺始皇已死,扶蘇會誤以為詔書是真的。
四、只要始皇不死,扶蘇、蒙恬就不會反,也反不成。
始皇不死,扶蘇、蒙恬沒理由反,兩人分別是孝子、忠臣。反的話,也沒有多少士兵響應。
詔書只是叫副將王離代替蒙恬掛帥,與三軍將士無涉。即便是大將蒙恬,也沒有覺察始皇已死,只是叫扶蘇再請示一次始皇,再請示證實後去死。聽明白沒有?核實一下而已!說白了,結果會死得晚些!
商鞅變法後,秦律嚴苛,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虔一幫人告發商鞅要謀反,秦君全國抓捕商鞅,商君逃亡到邊關之下,打算住客棧,因沒有通行證件,客棧怕判罪不敢留宿。
三十萬大軍打匈奴,可以同仇敵愾,但讓他們造始皇帝的反恐怕很難。他們家屬不在邊關,一旦造反即成人質,始皇的武功韜略,足令將士膽寒!
而如果贏政一死,幼子胡亥即位,情況就不一樣啦。扶蘇還有剛毅、勇武的另一面。胡亥幼子上位畢竟名不正,言不順的。何況扶蘇遠放邊塞,是為民請命,為儒生們諫言,何錯之有?在民間極有威望!
李斯、趙高兩個人精,秘商後採取先矯詔借贏政之手逼死扶蘇,再扶胡亥上位,教科書式的玩陰謀,可謂老奸巨猾、陰險狠辣。當年李斯玩死師兄弟韓非子足見他老辣,而胡亥上位後,趙高又玩死李斯,真可謂長江後浪推前浪, 前浪拍死在沙灘上!
五、扶蘇不懂得韜光養晦,為自己被變相放逐,最終被逼死埋下了禍根。
扶蘇如能在父皇面前裝裝糊塗,夾著尾巴做人,千方百計討得始皇歡喜,先上太子之位,再穩住和平接班後,最終實施你的仁政,修正父皇的過失,豈不利國利民又利己?
扶蘇作為長子,如果不多次勸諫父皇,上太子位無懸念,這樣父親即便南巡暴亡,你太子必然留守咸陽。這樣太子即位名正言順,趙高借他十個膽子也不敢造次!趙高拉李斯下水,利誘胡亥,正是鑽了嬴政未立太子的空子!扶蘇政治上的幼稚也決定了他必然以自殺謝幕!他如果政治上成熟,一定會多問幾個為什麼,想到事出有因,就不會一抹脖子自殺了事!
望斧正!
-
3 # 炒米視角
扶蘇的死,在炒米的眼裡充滿了疑問。如果根據《史記》記載,扶蘇的死就真的過於愚忠了。前無徵兆,後無驗證,單憑使者一份詔書,就不假思索,自殺了。更何況蒙恬發現問題:
(大將蒙恬)
第一,陛下身居在外;第二,未立太子;第三,賦予公子重任。(派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守衛邊疆,令扶蘇監軍。)
從這三點而言,如今就憑一個使者前來,立即自殺,這裡面有詐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所以苦勸扶蘇應該上書請示,派人去驗證一下。
(公子扶蘇)
但是扶蘇竟然不加考量,說一句“當父親的命令兒子去死,還能上哪裡再請示呢?”然後就立即自殺了。這和“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如出一轍啊!
但是問題來了,就算扶蘇真的如此忠君愛父到了如此愚昧的地步,那他的行為怎麼和其他人的表現如此格格不入呢?(閹人趙高)
趙高的狡猾奸詐、李斯的貪婪自私、胡亥的頑劣荒謬。他們都是處於同時代啊!而且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前,似乎也沒有人把如此“愚忠”上綱上線啊!難不成扶蘇是儒家先賢?也沒有在儒家先賢裡看到扶蘇的名字啊!
而且趙高、李斯、胡亥的沙丘之盟,給扶蘇發來的這道詔書存在著一個極大的bug。(秦二世胡亥)
那就是如果扶蘇不乖乖就範,反正必死了,瀕死掙扎一把,親自帶著大軍跑過來找秦始皇對質。他們不就露餡了?作為趙高和李斯這兩個人精,理論上無論如何是應該預備反制手段的。(譬如應該先安排個自己人把蒙恬換掉。)但是這些都沒有。
那麼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他們知道扶蘇接到聖旨,必定自殺,絕無第二種可能。如何來的這種自信?原因在於扶蘇的身世,儘管《史記》只告訴我們他是秦始皇的長子。但是並沒有交代他的母親何人。但是後來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歷史又透露了一丟丟資訊給我們,那就是扶蘇和項燕是可以放在一起做“旗子”的。那說明扶蘇的母親很有可能是楚華人。
而且楚國貴戚在秦國後宮一直是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不要說羋八子了,秦始皇嬴政的父親贏異人若不是認了楚國華陽公主做乾兒子,把名字都改成“子楚”,是連國君之位都登不了的。
(秦始皇嬴政)
而秦始皇的皇后以及後宮都在史料中被刻意抹去。這說明秦始皇剛繼位國君的時候,娶的老婆是楚國貴戚的可能性比較大,然而這同時也讓他掣肘。所以統一六合前後,肯定對秦國後宮各國貴戚勢力,進行過大掃蕩。而這裡面損失最慘重的應該就是楚國貴戚。那麼再次印證了作為皇長子的扶蘇有楚國貴族血統。
此刻對扶蘇而言,母族血淋淋的事實就在眼前;而自己又曾因為反對焚書坑儒,而遭到斥責;未按照周朝的宗法制度立自己為太子;又把自己放到遙遠的北方,相當於流放。這所有的一切都表明了,秦始皇根本不念父子之情,對自己也並無任何好感。所以此刻發來一個詔書,叫自己立刻自殺,那就再正常不過了。反正這條命是他給的,隨時要隨時拿去好了。
趙高必然是把扶蘇琢磨透了,才下此殺招!
-
4 # 一點點歷史
長期以來關於公子扶蘇的自殺,人們多是抱著惋惜的態度來看待,在各種史書中也都是記載著胡亥聯合趙高和李斯發動政變篡位,就連陳勝吳廣起義都是打著扶蘇的旗號,“少子,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但是有沒有可能是這樣的情況,秦始皇本就有意將皇位傳給少子胡亥。
根據宗法制度擁有繼承權的是嫡子,在秦始皇沒有嫡子的情況下,扶蘇長子身份確實有很大優勢,但是秦始皇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他有很多自己獨特的開創,比如同為宗法制度的諡號制度,在秦始皇時期就已經被廢除,所以秦始皇不傳長子這件事可以說得通。
再看扶蘇為什麼被髮往邊疆。
扶蘇和不像秦始皇,性格上扶蘇頗有儒家思想典範,《史記》記載扶蘇“剛毅而武勇, 信人而奮士”,因為和秦始皇的執政理念不同,反對秦始皇坑殺術士的嚴苛舉動,所以被髮至邊疆。
還有一點也不能忽視,扶蘇的出身問題,雖然史書中並沒有明確記載扶蘇的生母是誰,但是根據考證,扶蘇的生母很有可能是楚國公主,而傳位扶蘇則代表著楚國外戚勢力的崛起。
這對於秦始皇是一種威脅,所以秦始皇將扶蘇發配至邊疆應該不是一些人推論的磨練扶蘇的意志,以備將來繼承大統,至於蒙恬的大軍,也只會服從秦始皇,並不會跟隨扶蘇作亂,同時還起到了監視扶蘇的作用。
所以在我看來,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的“沙丘之變”種種陰謀詭計很可能不存在,胡亥繼位就是正常的始皇帝傳位,因為一旦扶蘇上位,始皇帝生前的執政理念都可能被廢除,更可怕的是楚國外戚勢力很有可能崛起。
扶蘇為什麼心甘情願自盡,完全是他自己知道始皇帝的心儀傳位物件並不是自己,所以接到賜死的詔書,扶蘇沒有一絲懷疑“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即自殺。
回覆列表
嬴政晚年有意立胡亥是真的,只不過最終發現胡亥不行。問題出來始皇后身上,扶蘇直接自殺沒有懷疑等問題的根源就是他自己的楚系血統。。。。他媽媽他舅舅(昌平君:也是呂不韋后一個秦丞相,也是末代楚王熊啟)都在滅楚戰爭中背叛秦國被殺,或者說始皇后被從歷史中抹除。。。。。太多了打字說不全說不清楚,總而言之,他早就認為嬴政未必留他了,所以沒有懷疑。他自己也知道他的存在可能會成為楚系勢力復辟的大隱患。。。但是他沒看到他爸的宏圖大略,他爸在貶他時候的安排他沒有看透,北部軍團監軍!雖然遠離中樞,但是任然掌控秦北部軍團,北部軍團離中央最近,隨時可以以武力防變!他老子雖然培植非楚系勢力的接班人,但是做的是兩手準備,並沒有拋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