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陳一逛

    看是哪個皇帝,看是哪個時代。盛世有盛世的過法,亂世還談什麼過年咯!有些皇帝英明當然正常的過,有些不務正業能怎樣過,玩咯,吃喝玩樂,醉生夢死!“朕的愛妃在哪裡?時刻都離不開啊!”

  • 2 # 歷史伴讀小二

    春節時節熱熱鬧鬧,讓人歡顏笑語。現代的春節要祭神祭祖,拜皇天后土,貼春聯門神,守年歲,吃餃子,麻將小賭怡情等必備專案,都是從中國古代源遠流長下來並在現代集合大成。

    曆法參照物件不同,造成過春節時節不同

    在漢朝之前先秦時期,都是使用古老曆法《顓頊歷》,這本曆法的特點就是每年十月作為新一年的正月,那時候也是金九銀十的秋收季節,慶祝豐收,那自然主要的活動就是祭天祭祖等祭祀活動為主,並沒有什麼可娛樂性活動。

    在漢武帝時期,經過太史令司馬遷號召一大幫人進行深入討論與研究之後,形成《太初曆》,這是在《顓頊歷》基礎上不斷地的完善與取得可喜的進步。最大的不同就是以每年的正月為新的一年起點,那就是我們目前每年過的農曆新年正月的由來。也一直繼承到至今未變。不過到漢朝也是祭天祭祖祈福等祭祀活動為主。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每年除夕就要開始守歲了,唱戲曲,不僅要祭天祭祖還要開展一系列的祈福活動,開始盛行在新年一家子圍一起吃團圓飯,還可以張燈結綵。

    一直到盛唐時期,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共享一片繁華,在春節期間,直接取消宵禁,過一個祥和年,還在大明宮做火樹銀花不夜天的花燈進行展示,貼上尉遲恭與秦瓊這兩位大名鼎鼎的將軍作為門神,還要祭天祭祖祈福,佛門上香祈福等活動,當然過年吃餃子開始盛行起來,而且那時候的餃子更現在的形狀都差不多。

    接下來到宋朝,商品經濟發達過程中,張燈結綵,上大街上游玩,舞文弄墨,打牌,祭天祭祖祈福等活動,火藥發明運用,煙花開始上市已經具備全了。

    延續到清朝時期整套流程才非常完善,我們對於春節時期,皇帝都幹什麼才有很強的套路。比如“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在新年子時一刻也是大年初一零點到一點就要開始迎年,起床忙乎起來自己的禮儀祭拜套路活動。先到欽安殿內供奉道教中的北方神玄天上帝,又稱“真武大帝”祭拜,祈求上蒼新一年自己家安定祥和。然後在祭拜“鬥壇”,禮遇北斗七星,目的也是消災驅邪,延年益壽,天下昇平的祝願。在到自己家祖先牌位祭拜先皇太廟列祖列宗,保佑大清王朝千秋萬代,在到天地香臺上,祭拜諸天神像,邀請新年到了,大家快享用。這感覺清朝對於過年的節目,都是道教的祭祀活動專案。

    中途休息一會,差不多天亮,就要開始在乾清宮吃餃子之後,就要到清朝信仰-薩滿教去消災祈福,在趕回去慈寧宮太上老佛爺那裡,自己第一個去給老媽拜個年,問個好。然後自己在端坐著,等待不同品階官員進來磕頭談心,鼓勵一番。當然要在每日早朝能夠佔個位置的官員才有資格,按照批次來給皇帝與太后拜年。

    這大年初一過了,剩下休假那幾天,沒什麼緊要的大事,是不用全部人上朝,只是安排人員值班就好。那皇帝肯定是跟著自己的後宮佳麗一起打打牌,張燈結綵,賞花燈,掛燈籠,放煙花,在床上做羞羞的事情了。接下來就是皇帝像老農一樣,在皇家後院開闢小田,進行牽牛犁田“春耕”。這整個春節假期打完收工,正式上班。

  • 3 # 王榮聯1

    謝謝邀請。春節怎麼過,官府與平民各有各的過法。老百姓過春節,圖個家人團聚,胡吃海喝,熱熱鬧鬧。物質條件允許的話,貼個春聯,放個爆竹,祈求來年多子多福,稻麥增收。古代皇帝過春節,當然與老百姓不一樣。如果遇上烽煙四起,兵荒馬亂,皇帝皇妃及一幫臣子們哪有心思過春節,頭等大事,逃命為上。唐朝安史之亂時,李隆基攜楊貴妃等人西逃時就是如此。清朝英法聯軍攻打北京時,咸豐皇帝攜東、西兩宮皇太后倉惶逃離北京時,也是這副模樣。如果是國泰民安的靜好歲月,明清二朝皇帝過春節,他們的首要任務是舉行盛大隆重的祭祀大典,攜上東宮、西宮及一幫臣子去北京天壇,祭拜天地風調雨順,來年五穀豐登;祭祀祖宗保佑平安,來年天下太平。因此,古代皇帝過春節,一點不比平民百姓省心、省力。

  • 4 # 我在思考中

    春節是華人最盛大的節日,已經延續了4000多年,過春節也是皇家少有的溫情一面。

    以清朝為例,皇帝是如何過年的呢?

    首先,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儀式——皇帝賜福字。這個習俗始於康熙帝。皇帝寫的第一張福字要掛在乾清宮正殿,然後還要給各處妃嬪、皇子、大臣等。雖說不會全是皇帝自己寫,但是肯定也要寫上很多,所以這一項工程就有的皇帝累的。

    其次,過年也是要給“紅包”的,當然那時候叫作“荷包”,不過性質是一樣的。裡面裝的都是一些金銀寶物,通常也是長輩給晚輩的。只要晚輩去長輩那裡磕頭祝福,就能得到一個“荷包”。

    另外,皇帝也放假。但是放的假也不多,清朝皇帝是非常辛苦的,全年只有春節這幾日是正式放假的。早期的清朝,臘月二十六“封筆”、“封璽”,正月初五就要“開筆”、“開璽”。後來,乾脆只放半天,大年三十“封筆”,大年初一就要上班,基本就等於全年無休了。

    當然,皇室免不了的就是很多繁文縟節,不過大多也和民間相似,春節期間可以說是妃嬪、臣子們最放鬆的日子了,也十分接地氣。

  • 5 # 文藏

    清代宮廷過年要安設各類宮燈。太廟等處為先輩祖宗點亮慶成燈,象徵功德慶成,慎終追遠;臺基之上、甬道兩側安設欄杆燈,巍巍壯觀;懸掛的球燈、葫蘆燈、魚燈、四方燈等,點染了整個紫禁城。

    清 丁觀鵬、郎世寧、唐岱、陳枚、孫祜、沈源合繪 弘曆雪景行樂圖軸(區域性)

    場面宏大的燈戲

    清宮過年的重頭戲之一是觀燈火戲。燈火戲是燈戲與火戲的合稱,其中,燈戲即清代宮廷年節時舉辦的一場大型戶外舞燈表演。

    燈戲表演時,由伶人手持仙人燈、塔燈、七寶燈等各種彩燈,按戲目編排載歌載舞,並不斷變換隊形拼出「太平萬歲」、「天子萬年」等吉祥文字,祈求天下太平、江山永固。清宮燈戲戲目眾多,有《江山萬代燈》、《萬年如意燈》、《萬年春燈》、《太平萬歲燈》、《福祿壽燈》、《天下太平燈》、《天子萬年燈》、《萬年甲子燈》等等。

    清乾隆 緙絲御製歷年上元燈詞冊識語卷 故宮博物院藏

    燈戲表演規模盛大,場面壯觀,北韓使臣樸趾源在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〇年)受邀至御苑中觀賞《萬年春燈》,他在《熱河日記》中記:「又有千餘美貌男子,無髭鬚,衣錦袍,戴繡幘(頭巾),各持丁字杖,兩頭皆懸小紅燈,進退回旋,作軍陣狀……」乾隆皇帝御製詩《上元后一日小宴廷臣重華宮賜宴韻》「見舞民安物阜字,每關後樂先憂心」,則說明當日燈戲所拼的吉祥文字為「民安物阜」。《演劇旨意檔》記載:「嘉慶七年(一八〇二年)十二月初一日太監長壽傳旨:明年正月十五日、十六日、十七日、十八日、十九日此五日山高水長伺候燈……今奴才等擬得十五日萬年如意燈……一統萬年燈。謹此請旨。」可見五天連番上演五出舞燈大戲,真乃年節盛事。

    精巧玄妙的火戲

    清 青玉曆年上元燈詞冊識語冊及區域性

    燈戲之外,還有火戲,亦為年節定例。火戲是指年節時於南苑、西苑、圓明園等處施放盒子、花炮等焰火,並配合一定表演的節慶活動。盒子,即為高架煙火,設計精巧複雜,變幻神妙,施放時有「星球萬道,火樹千重,金輪寶焰,光輝奪目」之效。盒子之中還有鴿子、喜鵲,表演時乘火飛出,四散飛離。趙翼至御園觀賞火戲時看到「清晨先於圓明園宮門列煙火數十架,藥線徐引燃,成界畫欄杆五色。每架將完,中復燒出寶塔樓閣之類,並有籠鴿及喜鵲數十在盒中乘火飛出者」。盒中亦可裝大小燈籠等物,表演時依序變化交錯。

    清乾隆 畢沅 御製上元燈詞冊(區域性)

    清代皇帝也留下了不少觀賞火戲的詩句。康熙皇帝《燈節戲作》道:「……千尋銀箭列丹霄。龍銜火樹開花看,欲見山青待雪消。」焰火騰空如千枝銀箭直射雲霄,綻放漫天紅光照耀夜空,勢欲將遠山冰雪融化,火戲之壯麗璀璨如是。乾隆皇帝《上元燈詞》第三首:「捷報春雷是喜聲,功參橐鑰蟄蟲驚。」焰火於空中爆裂之聲猶如春雷巨響,天地震動驚醒正在蟄伏的萬千生靈。道光皇帝《上元燈詞八首》第四首:「萬柄金蓮千樹錦,輸他爛漫赤城霞。」萬簇焰火升騰猶如金蓮空中綻放,千樹披錦光燦赤霞,火戲形式之美、顏色之絢麗,大觀也。

    清晚期 慶成燈 徑三六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宮年節時在御苑所行焰火盛事,是允許天下臣民隨意觀賞的。童叟婦孺,可與皇家共覽盛事、齊享太平,正是「天家富貴,盛世歡遊,願與萬方同之也」。

    天子觀燈巧聯情

    清朝皇帝透過觀燈、賞燈、作燈詞等活動,與皇室成員、朝廷大臣、藩屬使臣等聯絡感情、密切關係。皇帝陪同或邀請太后、妃嬪及皇室成員一同品賞燈趣、觀看錶演、舉辦宴會、觀燈賦詩,一家團圓,其樂融融。《上元日奉皇太后觀燈宴賞》、《正月十六奉皇太后瀛臺看煙火即景燈詞八首》、《新正重華宮憶舊示諸皇子詩》等御製詩文正是描述這些活動,亦有很多宮廷繪畫及文獻檔案記錄了這些場景。

    清 陳枚 月曼清遊圖冊(十二開選一)

    清朝皇帝也會邀請股肱大臣同賞燈火、觀燈賦詩,以示恩寵與尊重,增進君臣情誼。「彩仗移雙闕,瓊筵會大臣」,「同堂憂喜共,嘉樂倍申虔」等詩句皆表達出皇帝對於君臣諧洽、上下同心的希冀與盼望。此外,皇帝還會與一眾大臣進行燈詞唱和活動。唱答互動,君臣所作燈詞竟多達數百首,被敕命勒石、成書、制冊、做燈,宣昭仁德,以彰勝事。

    清 丁觀鵬、郎世寧等合繪 弘曆元宵行樂圖軸(區域性) 故宮博物院藏

    年節之中邀請藩部屬國使臣觀看燈火,體現的是皇帝對於外交的用心:一方面,特囑使臣「須於燈節前到京……恩加賞賚,仰沐寵榮也」,以示親近與懷柔;另一方面,「於御園正大光明殿賜宴觀燈,近歲乃敕北韓及琉球使臣一同隨班典宴,俾觀王會朝正之盛」,借嚴整威勢、恢弘盛大的燈火戲場面展示天朝威盛,起到外交震懾作用。《北韓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正宗實錄三」中記載,使臣金文淳言及清宮燈火戲給人以強烈的壓迫感與振奮感:「炮仗埋火,尤為轟烈,聲響如雷,煙焰漲空。」

    清 慶寬 載湉大婚典禮全圖冊(區域性)

    紛繁的燈光,映耀出不夜的皇宮御苑,到處充滿了節日的喜慶與熱鬧。人們觀燈、賞燈、詠燈、看戲,就在這亮如白晝的年節夜晚,祈願「金度週迴歲復開,昌昌百福共春來」,期盼繁榮興盛,國泰民安。燈輝恆耀,福祉綿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質量技術監督局中的G2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