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老師閱讀寫作
-
2 # 青霞人文
魯迅其實沒有寫過一篇題目是“閏土“的文章,閏土是他兒童時代的夥伴,出現在魯迅的小說《故鄉》裡。
《故鄉》這篇短篇小說,以真實事件為背景創作的。魯迅在北京北洋政府的教育部任職,也在北京的大學裡兼課,收入還不錯。在他看來,他是家中長子,對家族有最大的責任吧。魯迅拿出自己的積蓄,並借貸了一部分。1919年12月,又回浙江紹興,賣掉祖產,買了北京八道灣一處大宅子。他把母親魯瑞、所謂的妻子朱安、以及二弟周作人和日本妻子、三弟等都收攏來北京,周家一家人住在一起,團團圓圓。
故鄉開頭寫道:“我冒著嚴寒,回到相隔二千餘里,別了二十餘年的故鄉去。”
這一次回鄉,見到了紹興的許多人,其中就有故鄉中的閏土,自己兒時的小夥伴,真實姓名是章閏水。魯迅在小說裡,把閏水改為閏土,一個土字,更切合中國農民的身份和命運,他們與土地的血肉聯絡。在舊時代,他們的命運卑賤如泥土。閏土和他的父輩,是周家的佃戶。
魯迅在少年時代,家庭的變故衰落,從小時候,他就跟外婆家的鄉村的孩子們有更為親密的來往。小說《社戲》裡寫得生動精彩。而閏土,小時候是怎樣的?
魯迅在故鄉里寫道:
“我們沙地裡,潮汛要來的時候,就有許多跳魚兒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兩個 腳……”
阿!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可惜正月過去了,閏土須回家裡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廚房裡,哭著不肯 出門,但終於被他父親帶走了。他後來還託他的父親帶給我一包貝殼和幾支很好看 的鳥毛,我也曾送他一兩次東西,但從此沒有再見面。
中年的閏土和魯迅,再一次見面了。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了。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
這就是魯迅和閏土重逢的全部了。他們分別是不同的人了。隔絕,陌生。
為生活苦難所壓迫的閏土,已經不是那樣一個心靈純真豐富的少年閏土了。是啊!苦難的生活會改變一個人的全部,而在生活底層的勞苦大眾如閏土有改變苦難命運的機緣嗎?在那樣的時代是沒有的,根本沒有的。
即使如魯迅,畢生都在戰鬥,都在與黑暗苦難的現實做抗爭,所不同的,是他因為有了知識,有了卓越非凡的文學創作力,有了對中國歷史社會的時刻洞察,有著錚錚的硬骨頭,才使他成為偉大的戰士、文學家、思想家而名垂千古的。那弱小、麻木的閏土,最終被黑暗的現實所吞沒了。
魯迅說,創作,是歸於愛的。魯迅寫閏土,不是恩賜,居高臨下,是同情、是哭泣。
閏土,是魯迅小說裡的一個人物,需要一個現代的、吸引人的標題嗎?我以為不需要。如果給一個標題:閏土,長大後,你成了啥?
-
3 # 王真陽
魯迅所有文章裡沒有《閏土》這麼一篇文章!
魯迅寫過一篇文章名字是《故鄉》裡面有個人物的名字叫閏土,真不知道你想問什麼了,你是要給閏土換個現代的名字呢?還是要怎麼搞,完全不明白……
閏土換成現代可愛人名那就很多,小萌呀,小淘氣呀、小頑皮、小神童
給文章題目換個名字,用現代人叫法,然後一讀文章,又回到了過去,那就牛頭不對馬嘴了…………呵呵…………
-
4 # 會說話的貓R
《月染少年色》
《土潤少年閏土》
《少年閏土成長記》
《一個懵懂少年的成長曆程》
回覆列表
“閏土”時代特色塗抹,不宜替代
如同《紅樓夢》裡的人物名字一樣,魯迅作品裡人物名字都是有特殊意義的,是有時代的烙印的,是不能夠隨意用現代的名字來替代的。
魯迅小說人物命名的藝術
1934年11月,魯迅先生在《答〈戲〉週刊編者信》中曰:“人名也一樣,古今文壇訊息家,往往以為有些小說的根本是在報私仇,所以一定要穿鑿書上的誰,就是實際上的誰。為免除這些才子學者們的白費心思,另生枝節起見,我就用‘趙太爺’‘錢大爺’,是《百家姓》上最初的兩個字……還有排行,因為我是長男,下面兩個兄弟,為預防謠言家的毒舌起見,我的作品中的壞腳色,是沒有一個不是老大,或老四、老五的。”其實,我們仔細讀一讀魯迅的小說,認真琢磨其中的人物名字,就不難發現,它們絕不僅僅具有排除“訊息家”或“謠言家”“穿鑿”的作用。
正如《紅樓夢》里人名隱喻的含義,讓人驚歎,處處可見:如《紅樓夢》中寫的四大家族也是用了隱喻諧音,賈、王、史、薛分別是假、亡、死、雪(雪不長久),甄士隱,賈雨村:真事隱,假語存(假語村言),賈寶玉:“假寶玉”,具有反叛精神的“真頑石”。
魯迅的小說同樣運用了隱喻法,是與主題思想相吻合的。《藥》裡的夏瑜暗指革命家秋瑾,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夏對秋,瑜對瑾嘛。但是,當我們將其與另一個人物姓名華老栓聯絡起來,我們就不禁脫口叫絕了。《書·武成》疏雲:“華夏為中國也。”原來,魯迅將“中國”這個古稱“華夏”分別作為兩戶人家的姓,既顯示了他們之間合二為一的親密關係,又揭示了他們之間一分為二的隔膜狀況。夏瑜應該依靠但卻沒有依靠華老栓,華老栓應該支援但沒有支援夏瑜。流血的不知道為誰流血,吃血的不知道吃了誰的血。以互不關心始,以同歸於盡終。僅僅研究人物的姓名,就可以看出這篇小說的主題思想:人民群眾愚昧麻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脫離群眾。
我們認為,魯迅小說的人名,絕對不是作者信手拈來的。研究起來,有耐人品味的藝術,是有時代色彩的塗抹。一般說來,姓名是用以從芸芸眾生中識別某個人的標誌,但往往塗有強烈的時代色彩,即從一個簡單的名字可以窺見當時社會的一般生活背景、時代特徵等等。魯迅筆下人物所用的名字如“九斤老太”之類,無不從市井村坊拾取,極其俚俗,而又反映了當時的時代風貌。
在舊社會,老婆須隨夫姓,如“華大媽”“夏四奶奶”;女人須從夫名,如“祥林嫂”;以及按照命中“五行”所缺來取小名,如“閏土”“水生”……這些名字,無不深深塗抹上了鮮明的時代色彩。
四、階級印記的打烙。魯迅小說中的人名,還往往烙有深刻的階級印記。小說中諸如“趙太爺”“夏三爺”“魯四老爺”“錢大爺”“趙七爺”等等,一個個都是當時的權貴。他們的名字中都共有一個“爺”字。在舊社會,“爺”是有身份有特權的人的稱呼。《故鄉》中就有這樣一幕情景:“他站住了,臉上顯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做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地叫道:‘老爺!……’我似乎打了一個寒戰;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這段文字分明告訴我們,在舊社會,一旦為“官”了,就得以“爺”相稱。
總之,魯迅小說中人物的命名,有著極其深刻的藝術。我們閱讀他的小說,不能不重視這方面的探討和研究。
時代色彩的塗抹。一般說來,姓名是用以從芸芸眾生中識別某個人的標誌,但往往塗有強烈的時代色彩,即從一個簡單的名字可以窺見當時社會的一般生活背景、時代特徵等等。魯迅筆下人物所用的名字如“九斤老太”之類,無不從市井村坊拾取,極其俚俗,而又反映了當時的時代風貌。
在舊社會,老婆須隨夫姓,如“華大媽”“夏四奶奶”;女人須從夫名,如“祥林嫂”;以及按照命中“五行”所缺來取小名,如“閏土”“水生”……這些名字,無不深深塗抹上了鮮明的時代色彩,因此,不宜用現代的名字來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