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其他的被私人收藏沒有公佈於世。很多文物都見不得光,因為不是正規渠道得來。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間的紅銅鑄像。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火燒圓明園,獸首銅像開始流失海外。
截至2019年11月,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鼠首、兔首、馬首在內的七尊圓明園流失獸首銅像透過不同的方式迴歸祖國。其中,豬首銅像和馬首銅像由何鴻燊先生分別於2003年和2019年出資購買後送歸國家。2013年4月26日,法國皮諾家族在北京宣佈向中國無償捐贈鼠首和兔首。2019年11月13日,何鴻燊將馬首銅像捐贈給國家文物局,迴歸圓明園永久收藏。
圓明園從1709年興建直到1860年焚燬,共經營了151年。幾代清帝不知耗費了多少天下的財力物力,來建造這座歷代王朝前所未有的皇家園林。該園由圓明園、萬春園、長春園三園組成,故又稱“圓明三園”。
三園總面積5200畝,比現存最大皇家園林—─頤和園還大850畝。園子周長10公里多,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相當於北京皇宮的建築面積。三園內有100多個風景點,無數的樓臺、殿閣、廊榭、館軒盡在山環水抱之中。
圓明園繼承了中國曆代優秀的造園藝術,彙集了全國的名園勝景,也大膽地吸收了西方的建築形式,出現了一組中西合璧的“西洋樓”建築群。中國園林可稱風景式和建築式的混合形式,既不同於西洋園林以建築為主,又不同於日本園林以風景為主。
圓明園正是兼備中、日和西歐三種造園風格,其盛名早已傳播到西方,與法國凡爾賽宮齊名,被譽為“萬園之園”。園內還珍藏有許多孤本秘籍,名人字畫,鼎彝禮器,金珠珍品,銅瓷古玩,是人類文化寶庫之一。著名法國大文豪雨果曾在寫給布特勒上尉的信中這樣描繪說:“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蹟。
這個奇蹟叫圓明園。藝術有兩個來源,一是理想,理想產生歐洲藝術;一是幻想,幻想產生東方藝術。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 ----關於火燒圓明園的原因,有兩中說法: 一是英法聯軍為驚嚇清朝皇帝,在搶劫後竟將全園焚燬 如今的人們來到圓明園遺址時,眼前所及只有依稀可辨的石基、曲折的水道和小徑。
惟有大水法和遠瀛觀的幾根石柱還站立在那裡,俯瞰這殘垣斷瓦,零亂榛蕪,如同一座紀念碑。 造成這一浩劫的,是當年的英法聯軍。法國文豪雨果曾憤怒地譴責過他的國家與英國共同製造的這一暴行說:“在歷史的審判臺上,一個強盜叫法蘭西,另一個則叫英吉利。
” 英國侵略者於1840年發動鴉片戰爭開啟中國大門後,又要求增開租界和派使節入京,得不到滿足便於1857年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拿破崙三世執政的法國為分贓也派兵入夥。1860年9月,於天津登陸的英法聯軍進逼北京城下,咸豐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留下幾萬守兵龜縮在城牆內(即如今二環路以內的範圍),郊外任由侵略軍劫掠。
10月6日,英法聯軍衝入圓明園,少量拿著刀矛的清兵一戰即敗,護園大臣只好投水自殺。看到富麗堂皇的宮殿園林,眼花繚亂的侵略軍馬上開始了瘋狂的劫掠。接著,聯軍司令部下達了可以“自由搶劫”的通知,1萬多名英法官兵於是你來我往,爭相入園,個個滿載而歸。
連續多天的搶劫之後,英國專權額爾金又提出:“只有燒燬圓明園一事,最為可行……此舉能使中國皇帝產生最大的震動。”英國首相巴麥尊對此不僅同意,還說:“如果北京皇宮遭受同樣對待,我將十分高興。
”一場有計劃的更大的暴行便隨之開始。 10月18日,在這個近代中華民族史冊上災難的一天,3500名英軍手持火把再度進入圓明園,到處點燃。園內300多名太監、宮女和工匠葬身火海,這座巨大宮苑烈焰騰起三天,餘煙月餘不息。
真可謂“一炬毀名園,千古江山留恨跡”。 火燒圓明園後,英法聯軍又威脅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內,將皇宮也予以焚燬。腐朽無能的滿清統治者馬上籤訂了割地賠款的《北京條約》,換得侵略者撤退。
第二種情況是說,事實上,清政府在與英法聯軍的談判中,已經答應了英法聯軍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條約。“節外生枝”並使談判失敗的倒是清政府在一些細節問題上的“寸步不讓”。欽差大臣全權代表載恆要英方代表巴夏曆面見皇帝時下跪禮拜,巴夏曆則堅持不肯。
最後請示清政府,清政府明確表示:“必須按中國禮節,跪拜如儀,方可許可”。巴夏曆不同意“跪拜”,談判遂告破裂。清政府指示僧格林新軍隊將巴夏曆等39人截拿扣押送往北京,以作為人質。 英法聯軍對於清政府這種扣押外交使節的做法,自然很快就作出反應。
他們一邊催討人質,一邊迅速佔領北京,並針對性地進攻皇帝所在地-圓明園。在英法聯軍的隆隆炮聲中,咸豐皇帝倉惶出逃,圓明園自然陷入英法聯軍的手中。對於圓明園,英法聯軍並沒有覺得他多麼神奇和珍貴,但他們始終認為這是皇家的私產。
對圓明園奇珍異寶的掠奪,就是對皇上的報復。幾天後,在英法聯軍的武力逼迫下,清政府終於向聯軍交還了人質。但39名人質中,只有18名活人,其餘都是 英國公使額爾金,法國公使葛羅見到人質和屍體以後,各自照會留守北京的恭王。
儘管法華人不同意焚燬圓明園,但英國公使額爾金和英軍司令格蘭特決定以火燒圓明園報復清皇帝。火燒圓明園就這樣開始了。應該指出的是,圓明園現在的樣子,倒也不是英法聯軍火燒一次到位的,而是歷經義和團、流民等國內同胞才完成的。
因為其他的被私人收藏沒有公佈於世。很多文物都見不得光,因為不是正規渠道得來。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間的紅銅鑄像。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火燒圓明園,獸首銅像開始流失海外。
截至2019年11月,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鼠首、兔首、馬首在內的七尊圓明園流失獸首銅像透過不同的方式迴歸祖國。其中,豬首銅像和馬首銅像由何鴻燊先生分別於2003年和2019年出資購買後送歸國家。2013年4月26日,法國皮諾家族在北京宣佈向中國無償捐贈鼠首和兔首。2019年11月13日,何鴻燊將馬首銅像捐贈給國家文物局,迴歸圓明園永久收藏。
拓展資料:圓明園從1709年興建直到1860年焚燬,共經營了151年。幾代清帝不知耗費了多少天下的財力物力,來建造這座歷代王朝前所未有的皇家園林。該園由圓明園、萬春園、長春園三園組成,故又稱“圓明三園”。
三園總面積5200畝,比現存最大皇家園林—─頤和園還大850畝。園子周長10公里多,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相當於北京皇宮的建築面積。三園內有100多個風景點,無數的樓臺、殿閣、廊榭、館軒盡在山環水抱之中。
圓明園繼承了中國曆代優秀的造園藝術,彙集了全國的名園勝景,也大膽地吸收了西方的建築形式,出現了一組中西合璧的“西洋樓”建築群。中國園林可稱風景式和建築式的混合形式,既不同於西洋園林以建築為主,又不同於日本園林以風景為主。
圓明園正是兼備中、日和西歐三種造園風格,其盛名早已傳播到西方,與法國凡爾賽宮齊名,被譽為“萬園之園”。園內還珍藏有許多孤本秘籍,名人字畫,鼎彝禮器,金珠珍品,銅瓷古玩,是人類文化寶庫之一。著名法國大文豪雨果曾在寫給布特勒上尉的信中這樣描繪說:“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蹟。
這個奇蹟叫圓明園。藝術有兩個來源,一是理想,理想產生歐洲藝術;一是幻想,幻想產生東方藝術。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 ----關於火燒圓明園的原因,有兩中說法: 一是英法聯軍為驚嚇清朝皇帝,在搶劫後竟將全園焚燬 如今的人們來到圓明園遺址時,眼前所及只有依稀可辨的石基、曲折的水道和小徑。
惟有大水法和遠瀛觀的幾根石柱還站立在那裡,俯瞰這殘垣斷瓦,零亂榛蕪,如同一座紀念碑。 造成這一浩劫的,是當年的英法聯軍。法國文豪雨果曾憤怒地譴責過他的國家與英國共同製造的這一暴行說:“在歷史的審判臺上,一個強盜叫法蘭西,另一個則叫英吉利。
” 英國侵略者於1840年發動鴉片戰爭開啟中國大門後,又要求增開租界和派使節入京,得不到滿足便於1857年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拿破崙三世執政的法國為分贓也派兵入夥。1860年9月,於天津登陸的英法聯軍進逼北京城下,咸豐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留下幾萬守兵龜縮在城牆內(即如今二環路以內的範圍),郊外任由侵略軍劫掠。
10月6日,英法聯軍衝入圓明園,少量拿著刀矛的清兵一戰即敗,護園大臣只好投水自殺。看到富麗堂皇的宮殿園林,眼花繚亂的侵略軍馬上開始了瘋狂的劫掠。接著,聯軍司令部下達了可以“自由搶劫”的通知,1萬多名英法官兵於是你來我往,爭相入園,個個滿載而歸。
連續多天的搶劫之後,英國專權額爾金又提出:“只有燒燬圓明園一事,最為可行……此舉能使中國皇帝產生最大的震動。”英國首相巴麥尊對此不僅同意,還說:“如果北京皇宮遭受同樣對待,我將十分高興。
”一場有計劃的更大的暴行便隨之開始。 10月18日,在這個近代中華民族史冊上災難的一天,3500名英軍手持火把再度進入圓明園,到處點燃。園內300多名太監、宮女和工匠葬身火海,這座巨大宮苑烈焰騰起三天,餘煙月餘不息。
真可謂“一炬毀名園,千古江山留恨跡”。 火燒圓明園後,英法聯軍又威脅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內,將皇宮也予以焚燬。腐朽無能的滿清統治者馬上籤訂了割地賠款的《北京條約》,換得侵略者撤退。
第二種情況是說,事實上,清政府在與英法聯軍的談判中,已經答應了英法聯軍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條約。“節外生枝”並使談判失敗的倒是清政府在一些細節問題上的“寸步不讓”。欽差大臣全權代表載恆要英方代表巴夏曆面見皇帝時下跪禮拜,巴夏曆則堅持不肯。
最後請示清政府,清政府明確表示:“必須按中國禮節,跪拜如儀,方可許可”。巴夏曆不同意“跪拜”,談判遂告破裂。清政府指示僧格林新軍隊將巴夏曆等39人截拿扣押送往北京,以作為人質。 英法聯軍對於清政府這種扣押外交使節的做法,自然很快就作出反應。
他們一邊催討人質,一邊迅速佔領北京,並針對性地進攻皇帝所在地-圓明園。在英法聯軍的隆隆炮聲中,咸豐皇帝倉惶出逃,圓明園自然陷入英法聯軍的手中。對於圓明園,英法聯軍並沒有覺得他多麼神奇和珍貴,但他們始終認為這是皇家的私產。
對圓明園奇珍異寶的掠奪,就是對皇上的報復。幾天後,在英法聯軍的武力逼迫下,清政府終於向聯軍交還了人質。但39名人質中,只有18名活人,其餘都是 英國公使額爾金,法國公使葛羅見到人質和屍體以後,各自照會留守北京的恭王。
儘管法華人不同意焚燬圓明園,但英國公使額爾金和英軍司令格蘭特決定以火燒圓明園報復清皇帝。火燒圓明園就這樣開始了。應該指出的是,圓明園現在的樣子,倒也不是英法聯軍火燒一次到位的,而是歷經義和團、流民等國內同胞才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