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成武暢通

    項羽+1啊,韓信陳平都是從項羽手下跑到劉邦那裡去的。自己手下的范增亦不能用

    魏惠王。公叔痤向其推薦商鞅,魏惠王不任用,最後商鞅入秦

    袁紹。荀彧郭嘉都曾在其軍中,後因其難成大業轉而輔佐曹操

    楊休,原曹操帳下,後因知曹心思,自視甚高,斬首

    劉備手下也有很多,我們盤點一下!

    劉備在三國中可以說是一個異類,草根出身,依靠吹噓自己漢室宗親的身份跟仁義籠絡了許許多多的人才,這其中最出名的當屬諸葛亮,關羽,張飛幫其打下了蜀漢的江山,但劉備在中途發展中也遇到了很多不下於這三人的人才,卻都擦肩而過,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劉備一生之中錯失的那些人才吧。

    田豫,曹操手下的大將,一直鎮守邊關,多次打敗異族侵略,更在與東吳的對戰中殺退孫權,這樣一個人才早期卻與劉備有著緊密聯絡,二人同在公孫瓚麾下,劉備由於欣賞田豫多次相交與他,倆人關係也很親密,但是由於劉備在支援陶謙後,被陶謙任命為豫州刺史脫離了公孫瓚,田豫從中看出了劉備的深切為人,在此時告知劉備家中老母有病需要回去,劉備也感覺到他再也不回來,使出老辦法哭,可是沒有用田豫舍其而去,後來投靠曹操,在很多人都不看好曹操豫袁紹對戰中,田豫是其中少有的支援曹操的人,具有很強的戰略眼光,而劉備手下缺少這樣的人才,關張雖猛但在這方面卻又不足。

    太史慈,一員猛將能與孫策打成平手,在救援孔融時與劉備相交,但因當時劉備勢力太過於弱小,而太史慈歷來是有大抱負,死的時候都說軍人應該戰死沙場,怎麼可以死在病榻之上,不顧劉備的盛意相邀離其而去。

    陳登,在陶謙死後劉備繼任徐州牧,而當時的陳登是徐州大族,其人謀略過人,屢次打敗孫策,孫權的進攻,可惜這樣一個大才卻不能為劉備所用,在劉備被呂布驅趕後,假意在投靠呂布實而已經投靠曹操,謀劃著誅殺呂布,在曹操殺死呂布後投降了曹操,不過好吃河鮮,那玩意寄生蟲太多,雖經華佗救治,可惜再次病發時華佗卻不在,逝世人間,曹操深恨自己不用陳登之計,致使孫氏做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徐庶,劉備真正擁有的第一個頂尖謀士,因仰慕劉備名聲主動投靠劉備,還像劉備推薦諸葛亮,可以說是一心為其服務,可惜在南下逃亡時,其母親被曹操謊騙至許都,後曹操手下程昱模仿其母筆記,把徐庶騙來曹操陣營,徐庶深知自己一去再也沒有辦法回來,就再次建議劉備一定要請到諸葛亮出山,後在曹操陣營為了不辜負劉備,沒有對曹操出過一計,後人根據這個編排出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

    文聘,曹操手下大將,原是荊州劉表麾下人才,在劉表二子爭奪荊州牧之時,文聘選擇了投靠劉宗後來被曹操得到,是曹操在東南方向抵禦關羽,東吳的重要人才,在孫權進攻之時由於城內兵少寡不敵眾,採用疑兵之計,使得孫權心生疑惑,在其退兵之時出城大敗孫權,跟張遼在逍遙津之戰時有異曲同工之效,都是以少勝多,用孫權奠定了自己的威名。

    張任,可以說的上是三國中難得的帥才,益州劉璋的頂樑柱,在劉璋聽從張松之說,引劉備為援時就曾勸說劉備狼子野心,不可為援,可惜不被採納,在被劉備打敗後因拒不投降被殺害,這點就令人很疑惑,以前也有不投降的都是先關起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勸說,而在對待張任的問題上確是不投降直接就殺令人疑惑。

    劉備雖然軍中猛將巨多,但是真正的統帥人才卻很稀少,加上諸葛亮偏向於內政方面,在龐統,法正等接連死去後,蜀漢已經進入青黃不接的時期,而劉備更由於關羽之死發動夷陵之戰慘遭大敗,使得蜀漢再也沒有競爭天下的資本,如果這些人才都能被劉備得到的話,劉備的路會好走很多,或許可以一統天下。

  • 2 # 胡言兌先生

    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的是韓信,對,就是那個漢初三傑,忍胯下之辱,蕭何月下追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帶兵多多益善的那個韓信。

    韓信從小父母雙亡,經常接受鄰居家一老婦的施捨,後天下大亂,秦國岌岌可危,韓信投奔到了項梁的手下,想要一展身手,但是沒有想到項梁在一次作戰中身亡,韓信也就歸了項羽接管,在軍中擔任了一個小小的官職,多次為項羽獻計,但是項羽從不採納。 劉邦入蜀後,韓信離楚歸漢,做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後因夏侯嬰進言,劉邦也只給了韓信一個管糧餉的官職。後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拜大將,立下赫赫戰功,封齊王,成為漢初三傑,流傳千古。

  • 3 # 細說簡史

    我們都知道荀彧是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他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顯示出了非凡的才幹,所以南陽何顒不禁盛讚他乃“王佐才也”。後來成為曹操麾下第一謀士,為曹操成就霸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人之挾數任術若荀文若者幾希矣,蓋曹公之策士而倚之為蓍龜者也。

    一代謀臣,功不可沒

    關於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在曹操和呂布一戰中,曹操採納荀彧的意見,放棄進攻徐州的企圖。抓緊戰機,收割熟麥,儲存糧秣,積蓄實力。

    不久,曹操大敗呂布,呂布連夜棄營撤往徐州。曹操乘勝攻取定陶城,並分別派出部隊收復兗州各縣,兗州遂平。此戰的獲勝,對曹操以後統一北方,成就大業,具有重要的意義,荀彧功不可沒。

    亂離揀得一枝棲,得路爭知卻是迷。 曹操若逢諸葛亮,暮年當作漢徵西。

    未能其志

    1、當然,荀彧也不能例外,只能選擇依附於曹操。雖然曹操在諸多方面都聽取了荀彧的建議,並讚美荀彧“謀殊功異,臣所不及也”,但他並非將荀彧放在與自己同等的位置。

    2、在曹操心目中,不管荀彧如何智慧超群,勞苦功高,仍舊是自己的下屬,其生死決定權依然在自己手中。因此,荀彧這種隸屬性使他根本沒有自主權,就連自己的生死也無法做主。如果自己能順應“上級”的意思,那麼他還可以“保性命之期”,否則就只能聽憑發落。

    3、荀彧是有個性、有主見的人,他顯然屬於後者。因此,這種動盪的時代和名士這一特殊的身份,決定了荀彧只能依附於某一政治集團,沒有自主權,並最終造成其人生悲劇。

    結語

    曹操沒有利用好荀彧的真正能力,不懂得欣賞,如果利用好可能成就的又是另一番景象。

  • 4 # 趣談漢史

    最不會欣賞人,而錯失人才的要數項羽了,項羽錯失人才之一韓信。投靠了劉邦建立了漢朝,韓信有三分之二的功勞,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哪麼項羽在自刎烏江是不是特別後悔呢?

    答案只有一個,憑項羽自信是不後悔的,他不認為是人為失敗,他認為是上天要滅他,多麼可笑啊。韓信投靠了劉邦才施展出自己的才華,而項羽夜郎自大,沒有把韓信放在眼裡,沒有發現韓信的才能,才落了個自取滅亡的結局。

    項羽錯失人才之二陳平,他也是發現項羽不能納言,才憤憤而去投靠了劉邦。事實證明,項羽敗就敗在這二位身上。總的來說這二位都是抱著自己的才能,不能發揮,才離開項羽另選明主的。

  • 5 # 史文書苑

    東漢末年官渡之戰中,袁紹不聽中郎將張郃的計策,而聽信謀士郭圖之讒言,兵敗官渡,還致使張郃投靠了曹操。

    公元200年七月,袁紹大軍主力在靠近官渡之地安營紮寨,於曹操大軍對峙。十月,袁紹派車運送糧草,命令淳于瓊率萬人護送。淳于瓊率軍與糧草輜重駐紮在烏巢,曹操親自領兵前去攻打。張郃擔心後方有失,於是向袁紹進言:“曹操兵強馬壯,必然會打敗淳于瓊所部。如果烏巢有失,淳于瓊失敗,我們大軍就全完了。希望袁公Superb援兵支援烏巢。”袁紹手下謀士郭圖卻說:“張郃的計謀不可取。我軍應該去進攻曹軍大本營,攻敵必救,這樣的話,曹操勢必率軍回援,烏巢危機便不救自解。”袁紹自以為聰明,雙管齊下。只派少量人馬去支援淳于瓊,卻命張郃、高覽等率主力部隊進攻曹操大本營。結果,曹操打敗了淳于瓊,火燒烏巢糧倉。而袁軍主力對攻曹營卻久攻不下。最終袁紹大敗,只率八百餘人逃走。郭圖見自己的計謀致使袁軍失敗,愧且惱怒之下,對袁紹說:“郃快軍敗,出言不遜。”張郃得知,大生恐懼,又見大勢已去,遂投降了曹操。

    得知張郃來投,曹操大喜:“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遂重用張郃,封他都亭侯,拜為偏將軍。張郃智勇雙全,後屢立戰功,被稱為曹操麾下“五子良將”之一。

    《三國志》作者陳壽對袁紹的評價中有這麼幾句話“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其實,袁紹先天和後天的條件都遠遠超過了曹操。第一,袁氏四世三公,天下歸附者眾。第二,袁紹又佔據冀、青、幽、並四州,實力強橫。第三,袁紹在河北廣施仁政,深得人心。無奈性格決定命運,不採納正確的意見,失去了人才,也兵敗身死。

    官渡之戰意義重大,曹操實力大增,袁紹日暮西山,北方再無和曹操抗衡之人。使得曹操加快了統一北方的步伐。202年,袁紹憂憤而死,曹操乘機消滅袁氏集團。207年,曹操北征烏桓,一戰成功。自此之後,曹操徹底統一了北方。

  • 6 # 南政昔風

    項羽自幼學文練武堪稱一傑,但此人不會欣賞人才。韓信投軍到楚營被封了個小官,但韓信其人精通兵法韜略,他不惜一切代價向項羽出謀劃策但項羽剛愎自用自以為是,最後逼走了韓信。項羽同情弱智但不願認可別人,並且一條道走到黑不能用賢。項羽意氣用事,不論才學高低把自己的親近之人封為王,而不封給忠臣,誰提相反的意見就懟誰,何談欣賞!

  • 7 # 色國丞相

    商鞅:幫秦國變法,奠定統一的堅厚基石。魏華人。

    張儀:替秦國四方遊說,施連橫之策。魏華人。

    范雎:為秦國制定“遠交近攻”的統一方針。魏華人。

    樂毅:率弱燕連破強齊七十城。魏華人。

    還有很多不算大名鼎鼎的人我就不說了,吳起這種也在魏國發光發熱過也不說、孫臏這種本身也有機會在魏國發展但他自己本身不是魏華人我也沒算進去。光是上面這四個,都是以一己之力直接改變了整個戰國格局的人。前三個跑到秦國去的更是對魏國造成直接性的損害的。錯失人才這種事在歷史上一抓一大把,但是像魏國這種接連弄丟核武器的國家著實少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交易虧損後,如何突破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