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天MT

    小紅書,正在悄無聲息的破圈。

    最近,陸玖財經發現,從前被認為是曬美妝、奢侈品的白富美聚集地小紅書,正在破圈,轉型成更為多元化的社群。除了“標記你的生活”,居然還能教你理財!

    12月31日,羅振宇在2021“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提出了一個新概念——“生活觀”。

    用他的話說,“生活觀”可以為生活賦予意義,它是意義的存錢罐。“不管是你觀看別人的生活,還是把你的生活展現給別人看,都是在往這個存錢罐裡增加意義。”

    羅振宇說,在小紅書平臺上他看到了“生活觀”。

    據瞭解,小紅書擁有超1億月度活躍的年輕使用者,這其中有超過70%的使用者為90後,他們2020年在小紅書釋出了近3億篇筆記,每日產生近1億次搜尋。

    正是這些筆記和分享,讓小紅書慢慢破圈,自2019年以來,在美妝之外,母嬰、旅行、學習等內容在小紅書上都長得很快,DAU(日活躍使用者數量)翻了一倍。

    同樣是內容社群的知乎,苦苦難以變現,此刻是不是應該顫抖呢?

    曬生活更容易曬出效應

    小紅書的初創團隊大都來自上海,因此其DNA裡有著濃厚的上海小資氣質。早期入駐的時尚博主,也大多來自於上海本地,這兩者,奠定了小紅書的白富美屬性。

    而這,恰恰是小紅書使用者所憧憬的人生。他們對於優質生活充滿了嚮往,這也使得小紅書博主與粉絲之間形成了較強的粘性。小紅書負責人介紹說,“小紅書的使用者普遍對生活有向上的要求,願意積極嘗試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消費形態,去觸碰那些稍微墊墊腳就能夠著的更好的生活。”

    並且,中國的網際網路使用者都傾向於一個平臺可以解決自己的所有需求,這反過來也促進了小紅書的破圈。它已經從過去種草商品的社群,向種草生活方式的社群轉變。

    根據小紅書《2021生活方式趨勢關鍵詞》資料顯示,2020年小紅書上運動健身和美食筆記的釋出量同比增長均超過了300%,2020年有超過13億人次在小紅書搜尋過美食相關內容,其中2月美食品類DAU一度超過美妝,成為第一垂類。

    小紅書的出圈,也恰好印證了羅振宇的生活觀,他說“在小紅書,不起眼的一日三餐做出了儀式感、熱愛旅行的人讓小眾旅行地成為了新地標……小紅書反映出的當代華人的生活狀態和價值主張。”

    生活觀下,真實的生活體驗與種草,隱藏著巨大的消費潛力,它對創新與品牌發出指引,並以其真實的使用者體驗和互動時刻提供著驗證、培養種子使用者及品牌初期口碑的建立等功能。雖然小紅書平臺的商品總量遠不敵淘寶、京東等成熟的電商平臺,但它可以從社群種草到完成B2K2C(商家到關鍵意見消費者再到消費者)的商業閉環,打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組合拳。

    當無數年輕人的美妝、美食、旅行消費等開始上小紅書尋求決策支援甚至完成直接購買時,小紅書這一商業模式也算是成功了。

    小紅書仍然處於生態擴張與完善的路上,此前,小紅書成功地從0到1孵化出了消費“獨角獸”完美日記,元氣森林、小仙燉、花西子等都是從小紅書獲得了最初的種子使用者,它因此獲得“國民種草神器”的稱號。

    看到這其中的紅利,小紅書瞄準了自身新品牌孵化器的定位,釋出了一整套的品牌扶持政策,包括0門檻入駐、百億流量扶持、KOC連線計劃等,向品牌丟擲橄欖枝。

    創始人瞿芳曾表示:“小紅書是自消費時代中崛起的社群產品,我們要去往更多元化影片內容表達的社群2.0,團隊已經準備好了二次創業。”

    小紅書近年來的出圈和探索,也讓人看到了未來社群平臺發展的無限可能。

    高逼格的知乎故事難變現

    相較於風頭正勁的小紅書,同為社群平臺的知乎,就顯得有些落寞了。

    不久前,知乎剛過完十歲生日。據BT財經近期爆料稱,知乎正在撰寫IPO報告和上市申請書,目前已確定三家承銷投行為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瑞信,上市地點可能在港股或美股,該訊息目前尚待確認。

    對於網際網路企業而言,五年上市是常態,作為老大哥的知乎,十年了才爆出上市的訊息,擅長於講故事的知乎,究竟要為資本講一個怎樣的故事?怕是知乎自己也沒有底。

    這十年來,知乎已經積累了超過4400萬個問題和2.4億個回答,使用者規模達到3.7億。擁有著如此大的體量,卻仍然面臨著變現難的問題。

    可以看到,知乎一直在探索商業化的路徑。2016年,知乎上線了付費問答產品“值乎”,成功引發話題,彼時其並沒有意識到付費問答商業化的路徑,卻被競品搶了先,直接複製值乎的模式,先後上線付費問答功能,迅速開啟自身市場。此時知乎才後知後覺,匆忙在自己平臺上線該功能。

    但為時已晚,它錯過了一個本該由自己創造的時代。

    後來,知乎上線知乎Live,開始向知識付費領域重點發力。後來推出書店、私家課、讀書會等一系列產品,搭建起了一套“知乎大學”的產品體系。雖然已經沉澱了不少作品,但收益並不樂觀。知乎副Quattroporte張榮樂曾公開表示,目前知乎的變現途徑仍以廣告為主。

    除了知識付費,知乎還組建過影片、帶貨、直播等專案,還推出了鹽選會員等服務,使得知乎不再是從前的單純的知識分享社群,成為了一個被商業化困住的混合體。

    使用者對此的反映非常直觀,小程同學表示:“我也算是知乎的深度使用者了,我覺得現在知乎首頁的推薦廣告實在是太多了,有的廣告內容非常的難以入目,加上現在很多內容都需要付費,很不合理,在我看來極其掉價。”

    陸玖財經認為,知乎目前面臨著兩大難題,第一是使用者出走,原有的優質內容流失,平臺本身的定位越來越模糊。第二是空有流量,變現難度大。

    網際網路資深觀察者王家CFA認為,作為知識社群的知乎,平臺本身定調在於提供內容,不在於電商或是帶貨,因此它的商業轉化之路就會更為漫長。

    所以知乎的未來在哪,目前仍不明朗。

    小紅書和知乎本質是性別博弈

    你相信嗎?小紅書和知乎,其實是關於性別的博弈。

    說起小紅書,年輕女性應該不會陌生,在這裡,她們可以分享自己關於護膚、旅行、購物等心得,也可以從其中獲取自己需要的口紅試色、做飯教程、服飾穿搭等資訊,越來越成為女生心目中的百科全書。

    小楊同學表示:“我現在買東西喜歡先上小紅書搜一下測評,看看大家都是怎麼評價的,並且現在小紅書還有很多四六級攻略、減肥打卡等等,越來越多元化了。”

    從艾瑞網釋出的資料來看,在小紅書超過3億的使用者畫像中,女性佔比77.5%,平臺以年輕女性使用者為主。

    而知乎,則更像是男人的社群。從百度指數的搜尋結果來看,知乎64%的使用者為男性。根據知乎使用者爬蟲資料顯示,知乎大部分主流職業中主要以男性佔主導。前10名的主流職業中有8個職業的男性從業者比女性多,各高校大部分也都是男生在玩知乎。

    小紅書採用內容加電商的模式,具有獨特並且難以被複制的社群氛圍。長期的UGC內容沉澱,使得其購物推薦方面有著較好的基礎,使用者粘性相對更高,在遇到心儀商品時,透過小紅書商城就可以完成從種草到拔草的過程。

    知乎在2019年曾低調上線一款命名為“CHAO”的社群APP,其定位為“男生種草社群“,社群主要向男性使用者提供好物推薦和提供潮流單品試用,模仿小紅書模式,但效果並不理想。

    儘管知乎選擇了競爭較小的男性市場,也並未在其中實現太大的突破。即使炒鞋、男性穿搭等市場正在崛起,CHAO依然悄無聲息。

    有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網際網路活躍使用者規模中,女性使用者活躍規模超1億,佔比達58.5%,高於男性使用者,女性消費市場體量也更加龐大,涵蓋了購物、娛樂、母嬰、運動健康等全方位範疇,每年都在快速穩步增長。到2022年,她經濟相關的新增消費預期將達到8.6萬億元。

    小紅書正是成功感知女性需求,抓住女性極易被安利的特點,牢牢佔據著她經濟的大市場。況且其自身的時尚種草的屬性,使得其距離品牌和使用者非常近。加上美妝護膚等產品可以直接在小紅書商城上購得,有著極大的變現潛力,吸引著流量和廣告主入駐。

    而作為知識社群的知乎,本身距離時尚圈就存在一定的距離。雖然其平臺也具有種草的功能,但多為關於產品的解釋性分析,比如拆解數碼3C、家電等功能性產品,而這些產品透過知乎商城很難購得,基本都要跳轉第三方平臺。加上男人們對於購物相對女性而言更為理智,喜歡比引數、配置和價格,追求高性價比,很少會因為包裝等衝動消費,小紅書的思維在知乎上很難套用。

    所以懂女生的小紅書,在這場博弈中,脫穎而出。

    內容社群的未來該去哪裡

    內容社群在近些年來歷經了多次迭代和洗牌,靠內容吸引使用者的社群型平臺,需要靠內容不斷破圈。但內容的破圈的同時要和平臺本身的調性延伸,用貼合平臺特色的內容吸引使用者,從而不斷提升社群使用者的粘性。

    隨著內容社群的發展愈趨成熟,使用者對各型別內容的需求逐步細分化,需求邊界在不斷擴充套件,對所獲內容能夠即時滿足自身需求的要求在逐漸提高。內容產品本質在於搶佔使用者時間,使用者時間有限,如果可以透過一個平臺滿足使用者所有需求,那麼這一平臺勢必將突出重圍。

    因此,佈局具有前瞻性的引導需求策略,將會成為內容社群未來的發力方向。

    與此同時,社群產品的平臺風險依然存在,虎嗅停更、小紅書下架、豆瓣鵝組被雪藏,這些無不提醒著內容社群平臺,注意對自身內容加以管控。

    華興資本董事總經理劉佳寧在分享中提到,“今天在各個垂類裡的社群,雪球也好,小紅書也好,都是唯一的、不可能再有的,但是這個價值還沒有在資本市場上完全兌現。”

    相比instagram在海外市場的規模和影響力,他認為,中國社群平臺的體量和估值都還有極大的增長空間。因此,留給內容社群的機會,還有很多。

    網際網路資深觀察者王家CFA接受陸玖財經採訪時表示:“內容社群的未來,對市場要有一個預判,需要從佈局、形式、排版等方面進行整體性考慮,不能只抱著一個形式和調性生存。未來消費者會有口味的遷移,不僅要擁有自身優質內容產品,還要保持一定的市場敏感度,這樣才可以不斷把蛋糕做大。”

    做內容社群,最重要的是,要在變化中保留基本的控盤能力,內容、使用者和文化,作為構成社群的關鍵,缺了其一都不完整。平衡好這其中的關係,才能在迭代中保持自身特色,勇往直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兔子打噴嚏鼻子噗噗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