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鍾銘聊科學

    在北美洲沙漠裡,有一個地方海拔低、且高溫乾燥的地方,生活著一種瀕危魚類,它就是沙漠魚。

    沙漠魚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亞門——輻鰭魚綱——鱂形目——鯉齒鱂科——鱂屬——鹽鱂種。和地球上的鱂魚是遠親。

    沙漠魚的體型非常小,成年個體大概只有2.5釐米大,生命力非常頑強,被科學家們稱為“進化界的奇蹟”。

    這一切,還要從它生活的環境說起。

    沙漠魚的棲息環境

    沙漠魚生活在被稱為死亡谷的魔鬼洞裡。

    洞穴內水域深150米,寬約幾十米,如今這個地方的水域長只有6米,寬大概3米,然而這個水域是沙漠魚唯一的棲息地,是全世界棲息地最小的脊椎動物,也就是說,一旦該棲息地遭到破壞,沙漠魚也將不復存在。

    魔鬼洞的條件非常惡劣,這裡的水溫常年維持在32度-33度之間,這是大多數魚類能夠忍受的溫度上限。

    魔鬼洞每年有將近兩個多月的時間完全無法照射到Sunny,此時洞中的真菌以及植物無法利用光合作用提供氧氣,因此魔鬼洞的洞穴內極度缺氧,如此惡劣的環境,難以想象這裡居然有生物在生活。但科學家們卻在這裡發現了沙漠魚的存在,不得不感嘆沙漠魚的生命力之頑強。

    沙漠魚的演化

    據科學家研究發現,魔鬼洞形成於50萬年前,而在5萬年前,沙漠魚定居在魔鬼洞裡,5萬年前可能是當時的一種魚類,因水位原因游到了魔鬼洞中,之後隨著水位下降,這些魚類就永遠停留在了這裡,然後在洞中繁衍生息,隨著基因變異的一代代累積,這種魚類逐漸形成新的品種——沙漠魚。

    如果你稍微對進化論有了解的話,你會發現沙漠魚演化的實在是太快了,一般來說,5萬年的時間並不足以演化出新品種,但為什麼沙漠魚可以呢?

    這是因為沙漠魚體表具有可塑性,也就是說,它的體表會隨著棲息地的環境改變而改變,曾經有科學家為沙漠魚建立了三個模仿魔鬼洞的棲息環境,結果5年後發現,這三個地方的沙漠魚與魔鬼洞裡的沙漠魚,體型以及外表差異非常大。

    而這種體表的變化是可遺傳,經過一代代積累之後,在不同環境下生長的沙漠魚後代,就有可能形成生殖隔離,因此演化成兩種生物。

    沙漠魚的現狀

    沙漠魚第一次被人類所發現時,當時魔鬼洞裡還有500多條,但到了2006年時,科學家再次統計時發現只剩38條,極度瀕臨滅絕。

    沙漠魚數量減少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周圍農田灌溉用水,導致魔鬼洞附近地下水減少,水位下降,造成沙漠魚棲息地進一步減少。

    目前,為了保護這一稀有、罕見、與世隔絕的魚類,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在沙漠魚棲息地附近,禁止農田灌溉。

    即使是科研研究,也相當嚴苛,目前每年科研機構人員只能潛泳兩次,近距離觀測這種魚類,而且時間還必須錯開魚類的繁衍期。

    由於生物學家和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努力和美國國家的支援,沙漠魚數量在之後的幾年恢復了一些,達到了187只,為歷年來之最。但目前,沙漠魚仍徘徊在滅絕的邊緣。

    事實上,這個在地球上挺過了5萬年的物種,很有可能在本世紀被滅絕,而正是因為人類活動才會間接造成這個物種的滅絕,而這也僅僅是因為人類活動而滅絕的一個物種,實際上,每天都有物種因為人類活動而滅絕,如今物種滅絕的速度堪比幾次物種大滅絕的速度。

    這個事情值得我們反思:難道人類的繁榮,註定要犧牲這些物種的生命嗎?科學進步之後的我們,能不能為這些,因為人類存在而即將滅絕的生物做些什麼?

  • 2 # 科學黑洞

    在美國加州死亡之谷的“魔鬼洞”裡生活著這樣一個物種,它們總體的數量不超過50只,並且全部都集中在這一個坑洞裡,這個物種的個體數量太過於稀少,從而導致抵抗自然環境變化的能力幾乎沒有,稍有動盪就是全軍覆沒的結局。科學家們考慮到它所生活的地方,給這個物種起了一個名字“魔鱂(mojiang)”。魔鱂在1930年首次被科學家發現識別出屬於新的物種。魔鬼洞前的標示牌

    魔鱂成魚長度僅僅2.5cm,在魔鬼洞下15米深的地方有一個小水池,長20米寬3米左右,這裡幾乎就是魔鱂所能接觸的全部了,可能比家裡的客廳大不了多少。剛發現它的時候總體數量大約有三四百條,但是最近它的個體數量已經下降到三十多條了,有資料說是37條,還有資料說是38條。因為有一條魔鱂死於三個醉漢之手,這三名遊客在池中游泳嘔吐導致一條魔鱂的死亡。

    魔鬼洞的形成時間大約是50萬年,但魔鱂的進化史最多也就5萬年,由於處在沙漠地帶溫度較高,魔鬼洞內的水溫常年維持在三十攝氏度左右,因為溫度的原因導致這裡的水含氧量非常低,差不多是魚類可以忍受的極限,但是魔鱂已經很好的適應了這裡的環境。有科學家提出想給這個物種搬個家,希望認為的加入進來幫助它們更多的繁殖後代。

    但是由於魔鱂的個體數量太稀少了,每一條都是十分珍貴的,如果沒有確定的把握不會給它們輕易的搬家的。人類活動對於魔鱂的影響體現在水的爭奪上,又是乾旱季節來臨,農業和工業開發需要會抽取大量的地下水,這也會導致魔鬼洞內水池水位的下降,非常不利於魔鱂的生存發展。這就是魔鱂這個物種生活的全部世界所在,地球那麼大,魔鱂只需要這麼大的一塊麵積應該不過分。

    魔鱂應該屬於極危級的物種了,僅僅三十幾條的數量也讓它變得異常珍貴。有的人可能會想魔鱂蝸居在這麼一小塊區域,體型小又不能吃,對於人類沒有什麼有利之處啊!實際上保護野生動物是我們應該做的,能力越高責任越大嘛,人類文明屬於地球上唯一的智慧文明瞭,應該主動去保護任何一種動物的生存,魔鱂也是有生存的權利的。

    但是從它目前的個體數量來看這個物種很容易就會滅絕,但好在魚類不想一些大型的哺乳動物,一年繁殖生個幾胎就結束了。它們可以下很多的卵,一些保護組織完全可以到這裡每年都帶走一部分的魚卵,給它們創造適合的環境進行培養。這種辦法是可以保護這個物種的,但如果直接對成魚下手,危險性很大容易加快魔鱂的滅絕速度。

    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面對這個極其瀕危的物種人類在儘可能的保護它們,但如果人類一直都沒有發現這個物種,它們是否也會生活的很好哪?畢竟數量的銳減也是在人類發現它們之後。

  • 3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全球最與世隔絕的沙漠魚,目前僅剩38條,未來會滅絕嗎?

    在美國內華達州的莫哈維沙漠中有一個魔鬼洞,生活著一種全世界最稀有的魚類-魔鱂,聽這名字似乎是一種很可怕的魚類,但其實僅僅是一中非常特別的小魚,從外形來看沒有任何可怕之處。

    但據生物學家考證,它們從五萬年前起就開始生活在這個高溫、缺氧、缺食物的環境中,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為什麼能生存那麼久,引起了生物學家無比的好奇心。

    魔鱂的曲折而又無奈的演化之路

    魔鱂是沙漠魚的一種,因生存條件的原因,現僅存於莫哈韋沙中的“死亡谷”國家公園內的魔鬼洞之中,直到1930年才被發現,體長大約只有2.5釐米,大概和小溪裡剛孵化的小雜魚差不多大小,非常不起眼。但它是輻鰭魚綱鯉齒目鯉齒亞目鯉齒鱂科魔鱂唯一種,全球所有的魔鱂魚都在這個魔鬼洞中,2016年時只有38條。

    魔鱂的生存環境

    魔鱂生活的魔鬼洞條件非常惡劣,“死亡谷”是北美海拔最低、最熱和最乾燥的地區,所幸魔鬼洞很深,而且洞底的水面距離洞口達到了15米,因此洞內儲存莫哈維沙漠中最後一絲陰涼。但即使如此,洞底的水中水溫常年保持在32℃左右,這幾乎是大部分魚類生存溫度極限,而且因為季節性原因,太陽照射南移,魔鬼洞底的至少有兩個月無法被Sunny直射。

    這表示魔鱂所在的水域含氧量極低,因為在這個封閉的水體中沒有流水補充,只有滲入的水源,而在沒有Sunny的日子裡,水中藻類光合作用效率很低,魔鱂生活在這種清澈見底,條件卻又無比惡劣的水中沙漠裡,這日子是可想而知啊!

    魔鱂的演化

    魔鬼洞形成已經超過50萬年,但魔鱂是5萬年前,最後一次冰河期即將結束時來到這個洞中的,與世隔絕的5萬年,足以讓一個物種演化出亞種,而且魔鱂屬於沙漠魚的一種,這種魚類適應性非常強,特別是其孵化後的成長非常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這種靈活性被稱為表型可塑性,這個特徵導致了沙漠魚的多樣性。據生物學家在模擬的環境中觀察,只需要5年,魔鱂就能在外觀上首先分化出細微的差異來。

    這個超強的可塑性使得魔鱂獨立在這個洞中演化出了應對惡劣環境的技能,高溫、缺氧、缺食物都無法影響他們的生存,所以在5萬年中,無論外界如何變化,但沙漠魚頑強的生存下來了。

    魔鱂生存史上最大的一次危機,堪比“恐龍滅絕”

    魔鱂的歷史上遭受了兩次危機,第一次是人類的活動的增加導致當地農牧業灌溉用水劇增,導致魔鬼洞的地下水來源下降,水量減少後水溫也開始上升。在1995年春季時,魔鱂還有300-500多條,但到了2013年時只剩下了35條!而在這個生死存亡的時刻,魔鱂遭受不亞於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威脅。

    2016年4月,3名遊客(北拉斯維加斯的埃德加·雷耶斯和史蒂文·施文肯多夫以及印第安斯普林斯的特倫頓·薩金特)在醉酒後闖入魔鬼洞後,在魔鱂全球唯一棲息的水域中肆意裸泳和嘔吐,剛好此時是魔鱂的繁殖期,被這三個醉鬼破壞後大量魚卵死亡,魔鱂到了瀕臨絕種的危險時刻。

    最後在環保組織努力改善魔鱂的生存環境後,終於在2018年恢復到了187條,終於使大家鬆了一口氣!

    地震時魔鬼洞錄影

    2019年7月5日,加利福尼亞州特羅納附近一場7.1級的地震,死亡谷國家公園受到了影響,地震在魔鬼洞底的水域中掀起大浪,但早上工作人員發現岸邊並無擱淺的魔鱂,魔鱂又逃過一劫。

    但魔鱂仍然在滅絕邊緣!

    自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以來,地球生命經歷的5次大滅絕,很多朋友都以為6500萬年後就沒有大事件發生了,其實完全不是,最新一次生命大滅絕是人類出現以後,從人類在地球上的擴張開始,就伴隨這物種滅絕,而自工業革命之後,這個滅絕速度也許是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增加。

    希望未來的發展之路上不要只留下孤零零的人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收集描寫肌膚的句子,不是詩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