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代牧益州閻文平
-
2 # 靜夜史
說一個不為人知的吧,和鄭和一樣在明朝建立巨大功績的:海西女真人亦失哈。
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令馮勝為大將軍,傅友德、藍玉為副將,出師東北。此時的遼東由北元太尉納哈出鎮守,擁兵十餘萬,實力不可小覷。但是經過明朝對蒙元的前五次猛烈打擊,明興元衰的大勢已經無法阻擋。
此時的哈納出已經明白自己的軍隊已經無力阻擋明軍的凌厲攻勢,而馮勝也在不斷擁兵的同時,設法收降納哈出。最終哈納出十餘萬大軍接受馮勝的招降,明朝收復遼東全境。
此事件標誌著自唐朝之後中原軍隊再次開進了遼東土地。明朝建立遼東都司,管轄地域為元朝的遼東行省舊地。透過對遼東的佔領,明朝初步完成了從東路包抄北元的戰略。
鑑於蒙古高原上的北元勢力難以根除,所以明朝對遼東的經營始終沒有放鬆。1395年,明朝總兵官周興率軍進到嫩江、呼蘭河和依蘭縣城一帶,並從海上運糧至此,對於當地的女真等部落,周興派官招撫並設定衛所,這是明朝在東北建立衛所的開端。
1402年,持續四年的“靖難之役”落下帷幕,朱棣篡位成功,明朝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1、海上鄭三寶,陸上亦失哈
“靖難之役”能取得成功,除了朱棣膽大,軍師姚廣孝得力,朱棣身邊的宦官也多立奇功,比如鄭村壩戰役鄭和就獻計連破李景隆幾十萬大軍。
宦官是朱棣的忠實盟友,因此朱棣對宦官的培養也是很重視的,比如設定東廠直接由親信宦官領導,這間接導致了明朝中後期宦官亂政的頻繁發生。不過在當時,這些宦官還是非常正能量的。
最耳熟能詳的,就是自1405年開始的鄭和七下西洋,這一空前絕後的行動將中國的威名傳遍了全世界,再次讓中國回到了萬國來朝的盛世局面。而除了鄭和,還有一位女真人一直奔波在廣袤的東北土地上,並且成功登上庫頁島,以實際行動昭示後世: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土地!
1403年,明朝派邢樞等人前往往奴兒干招撫諸部;
1404年,明朝設定奴兒干等衛所,後不斷增加到132個;
1409年,在當地官員忽剌修奴的建議下,明朝決定升級奴兒干衛為奴兒干都司,統轄各衛所。但是由於北元勢力反撲,奴兒干都司的設定被迫延期;
1411年,朱棣派遣太監亦失哈率領幾千官軍、分乘二十五艘大船自吉林造船廠出發,護送康旺等官員至特林地方,奴兒干都司正式設立。奴兒干都司是明朝管轄黑龍江口、烏蘇里江流域的最高一級地方行政機構。
亦失哈,漢名亦信,海西女真人。初任職宮廷為內官,後升為都知監太監。相傳他永樂元年入宮,很快就得到了朱棣賞識。
東北地區歷來為少數民族聚居地,松花江一代為海西女真,北部為通古斯族,西部為達斡爾族、蒙古族、南部為建州女真等。多民族自然關係紛繁複雜,所以就需要通曉當地情況的得力干將進行治理。選擇鄭和下西洋其中就有他的伊斯蘭教徒的因素,那麼亦失哈成為巡撫東北的最高首領和他的出身以及才學是分不開的。
朱棣認為黑龍江流域乃“鎖鑰之地”,重視程度實為空前。作為朱棣心腹的亦失哈在朱棣的派遣下,對奴兒干地區進行了多次巡撫,取得了巨大成績。
2、九上北海,東極庫頁
1413年,欽差大臣亦失哈第三次巡視奴兒干地區。在這次巡視中,亦失哈等人在滿涇站左側附近原有觀音堂的基礎上修建了一座宏偉瑰麗的供奉觀世音菩薩寺廟——永寧寺,為紀念建寺,亦失哈在寺內建碑一座,上刻“敕修永寧寺記”碑文。碑上記載了明朝建立制奴兒干都司、興建永寧寺以及亦失哈兩次巡視該地區的經過。
《永寧寺碑》表達了奴兒干治下各民族人民的願望:“吾子子孫孫,世世臣服,永無異意矣!”
但是明朝政府對奴兒干的治理不是全天候的,政府所依靠的,就是亦失哈不辭辛勞的萬里奔波。1432年宣宗時期,亦失哈第九次巡視奴兒干都司,但此時永寧寺已被毀壞,根據調查是吉列迷人毀壞了寺廟,但是由於明朝政府政策的羈縻性質,中央政府多年來竟全然不知。
面對一片狼藉的寺廟,亦失哈沒有暴跳如雷,也沒有嚴厲追究,對當地的吉列迷人等當地民族進行報復。亦失哈“仍宴以酒,給以布物,愈加撫卹”。此舉讓當地民族心悅誠服。1433年春亦失哈重建永寧寺,並刻石作“重修永寧寺記”:華人無遠近,皆來頓首,謝曰:“我等臣服,永無疑矣!
永寧寺碑成為明朝的象徵,亦失哈成為明朝皇帝的代言人,在當地人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直到四百年後的清朝嘉慶年間,外華人來到東北,還能看到當地人對石碑跪拜:“眾夷至此處時,將攜帶之米粟、草籽等撒於河中,對石碑遙拜”。
亦失哈忠實完成皇帝的囑託,九上北海,前後十次巡撫奴兒干地區。1432年是亦失哈最後一次巡撫,也是最盛大的一次。重修永寧寺後,亦失哈繼續東進,踏上庫頁島。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登上庫頁島的中央官員,也是最後一位。
永寧寺碑是明朝統治黑龍江的見證,碑文宣告了明朝對此地無可爭議的統治。
奴兒干都司管轄範圍極大,西到鄂嫩河,東極庫頁島,北至外興安嶺,南達日本海和圖們江上游,囊括了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至庫頁島的廣大地區。轄區內廣置衛、所,是東北地區軍政合一的最高統帥機構。奴兒干都司建立後,衛所數量不斷增加。到萬曆年間,奴兒干都司轄區內增加到衛384、所24、地面7、站7、寨1,通稱384衛。隨後,建州女真崛起,明朝在東北地區的統治被女真取代。
可以說,明朝雖然對東北地區非常重視,但是始終沒有建立切實有效的統治,羈縻統治雖然代價小,但是無法保證當地人全天候的忠心,永寧寺被毀就是例證。但是明朝統治者並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
亦失哈退休後,兒子康福子承父業,繼續鎮守遼東。但是此後,中央官員再也沒有到達過永寧寺的特林地區,明朝政府在當地的統治名存實亡。宣宗繼位後,對朱棣時期的國策進行了修改,放棄了起義此起彼伏的交趾地區,東北地區也不再對蒙古保持高壓態勢,給了蒙古統一的機會,而東北地區由於亦失哈的去世,明朝的勢力也逐漸削弱直至消失。
後繼的清朝不斷抹黑明朝,致使亦失哈和他的功績也被人刻意遺忘。如今的兩塊永寧寺碑,靜靜陳列在俄羅斯海參崴的博物館中,述說著我們祖先曾經的榮光。
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隨便尺寸與人!
可惜,亦失哈之後,長河落日,東北再無王師旌旗!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
3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太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不太受待見,這主要是基於兩個原因:其一華人信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理念,太監在人們看來不能繁衍家族香火乃是不孝;其二或許正是由於太監無法享受男女之事的樂趣,所以他們用攬權干政來彌補心理落差,為此他們可以不擇手段,於是太監往往被視為是禍國亂政的代名詞。不過在中國歷史上倒也是有幾位名聲相對不錯的太監,這些太監大致分為兩類群體:其一是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做出傑出貢獻者;其二是堅守底線盡職盡忠者。
咱們先說說有歷史貢獻者:在這個群體中題主已然提到了七下西洋弘揚國威的鄭和,事實上在和鄭和同時代還有一位太監建立了絲毫不亞於鄭和的歷史功勳,他的名字叫亦失哈。亦失哈是海西女真人,既會女真語,也會漢語,既熟悉東北女真部族的風俗習慣,也熟知明朝的典章制度。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永樂九年(1411年)春明成祖任命亦失哈為欽差太監,讓他率領官軍千餘人,乘坐大船二十五艘前往東北女真部族聚居地巡視。正是在亦失哈的努力下明朝得以在東北女真人聚居區建立奴兒干都司和遼東都司,就這點而言亦失哈之功不亞於鄭和——鄭和下西洋儘管揚威異域,在當時看起來挺熱鬧,然而猶如曇花一現,最終沒能成功引領中國走向海洋時代;然而在亦失哈的經營下東北地區得到了大力開發,為捍衛中國在這一地區的主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然有歷史功績的太監也不只亦失哈一人,比如因改良造紙術而青史留名的蔡倫,不過蔡倫的個人品行似乎和他的能力成反比,我們今時今日紀念的是他改良造紙術之功,不過在當時他的名聲並不好。
要說堅守底線盡職盡忠的太監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和崇禎皇帝一起在煤山上吊自盡的王承恩吧:太監名聲不好,明朝的太監尤其不好——王振、劉瑾、魏忠賢一個個擅權弄政禍國殃民,搞得民怨沸騰。然而就是這麼一個被太監敗壞得厲害的王朝在行將就木之際幾十萬人齊“解甲”,那些食朝廷俸祿多年的朝臣們一個個全都躲起來了,陪著末代君王走完最後人生旅程的恰恰是一個太監。王承恩的忠貞之節甚至令作為敵人的李自成和滿清也為之動容:李自成下令將其厚葬,順治皇帝為他修墓立碑,康熙皇帝為其著書立傳。
回覆列表
唐朝宦官楊思勖,曾參與平定李重俊、韋后、太平公主的政變,多次率軍平定少數民族的叛亂,封虢國公。
唐朝宦官楊良瑤,曾出使回紇、阿拔斯王朝,其下西洋比鄭和早幾百年。
唐朝最被稱道的宦官是馬存亮、西門季玄、嚴遵美。宰相宋申錫因謀殺權勢宦官王守澄事洩,被倒打一耙說謀反,王守澄就想趁機殺光宋申錫家人,被馬存亮制止。
唐朝末年宦官楊復光積極參與平定黃巢的軍事行動。
唐朝滅亡後,河東監軍張承業身在河東軍,一心復唐,一個子兒也不隨便亂給。後來得知主公李存勖要自己稱帝,絕食而死。
盧龍監軍張居翰後來因故也加入河東軍,在後唐官至樞密使,晚年後唐莊宗因遭遇兵變,為防不測,下令誅殺前蜀亡國之君王衍一行。張居翰自作主張將詔書的“一行”改為“一家”,救了一千多人。
宋朝有軍功出眾的宦官秦翰。
明朝有救護皇子時期的明孝宗有功的張敏、懷恩。值得一提的是,張敏並沒有像《明史》等記載說的那樣因害怕萬貞兒報復而在成化十一年(1475年)吞金自殺。
明憲宗曾問汪直:“朝覲官中誰廉潔?”汪直回籤說:“天下不愛錢的,只有楊繼宗一個人。”楊繼宗任嘉興知府任滿,被破格升遷為浙江按察使。他多次冒犯太監張慶,張慶哥哥張敏在司禮監,經常在憲宗面前詆譭楊繼宗。憲宗說道:“你說的不就是那個不要一個錢的楊繼宗嗎?”張敏惶恐不安,寫信給張慶說:“好好對待楊繼宗,皇上已經知道他這個人了。”
汪直得勢是成化十三年,這時候張敏還能說話寫信,顯然還活著,地方誌說他死於14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