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gccghcc

      舊時夜間計時法,一夜分為五更。  五更是最後一更,交了五更,天就快亮了。此時,夜光隱退,署色降臨,黑白交替,時光融合, 雄雞高唱,百鳥爭鳴。旭日出東方,光芒彌大地。  五更天,是一夜最黑的時候,也是最冷的時候。正所謂: 夜眠人靜後 ,早起雞啼先。勤奮的人就是以這種精神求知、做事。  三更燈火五更雞  據傳黃賓虹曾撰聯:何物媚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  二月杏花正豔,八月桂子飄香,有物香豔若此,自然媚人。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燈花雞鳴,催我苦讀。當以睡半夜起五更的上進精神求知、做事,方能與二月杏花八月桂之動人相得益彰。  起了個早五更,趕了個晚大集  在漫長的小農經濟的社會里,農民的商品交換主要依靠大大小小的集市,買賣都在趕集的活動中完成。大集市通常設在城裡或鎮上,有約定俗成的趕集期,有歷代相沿的行市,這都是當地人自幼就熟悉了的。  小集買賣的大都是些瓜果蔬菜和日用雜貨類的商品,大集才是木材、傢俱、牲口等相對大宗商品的交易場所。除了城鎮附近的人家,集市離農家多半是有些里程的,舊時交通不便,趕集多隻能靠步行。若是生意人,十幾裡或數十里的路程,負重行走要費好多時間,且集市上的貨攤開得很早,去晚了就沒有了擺攤的好地方。要買東西的,去晚了便失去了揀選的好時機。因此人們多忌怕趕晚集。離集市遠的人家,往往在頭一天就忙著準備,收拾好擔子或車子,將要賣的東西拾掇好,換些零錢等等。第二天早晨,聽見公雞打鳴就起床,男人做起身前的檢點,女人生火作一些連湯帶面,好吃又不麻煩的飯食,吃得飽飽暖暖的,在微明中上路,集市乍開,人已在其中了。  但也有的人,早早起床要去趕集,卻因黑燈瞎火、遠離城鎮道路不熟等種種意想不到的事情耽誤了趕大集的最佳時間。某村有個林老漢,雞叫頭遍就動身,牽了自家的一頭牛犢要到大集上去賣個好價錢,由於老漢平時不大出遠門,又因天黑迷路,及至天明手裡牽著的這小畜生又見草就吃,且不時撒歡尥蹶子,不正經走路。幾經周折,到了集上為時已晚,錯過了交易時間,白忙活了一場。似這樣子,不免嘆道:“起了個早五更,趕了個晚大集”。擴大起來,便把這用語派到一切早早作了準備終了卻誤事的場合。 徒勞無益,事與願違。  五更計時法  舊時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半夜為三更。由此推算:  一更天約在19:00時至21:00時;  二更天約在21:00時至23:00時;  三更天約在23:00時至次日1:00時;  四更天約在1:00時至3:00時;  五更天約在3:00時至5:00時  古代十二時辰  --------------------------------------------------------------------------------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臺北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臺北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臺北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臺北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臺北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臺北時間09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臺北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臺北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臺北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臺北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臺北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臺北時間21時至23時)。  更,是古代人夜間用來計時的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等於一個時辰.  晝夜時辰  地球自轉一週為一晝夜,稱為“太陽日”,晝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陽之地面為晝  ,背陽地面則為夜。春分以後,日照北半球漸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晝長,南半球則相反  ;秋分以後,日照南半球漸多,故北半球晝短夜長,南半球乃相反。  晝夜的劃分方法  中國傳統以十二個時辰來計算晝夜,以子,醜,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來表示,每時辰分為八刻,又區分為上四刻,下四刻。這樣,每個時辰相  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如巳時相當於9時到11時。那時候,白天靠測量太陽的影子,夜晚  用漏壺(計時工具)滴水測時。但這不是最早的測時法。在這以前,如下表的俗稱所反  映的情況。表內的俗稱,是指十二時辰在古代的一種通俗叫法。這種俗稱,就是中國古  人藉助一些自然特徵和生物特徵來計時的。“雞鳴”“人定”,藉助於半夜雞叫和人入  夜睡覺的特徵。“食時”“晡時”,藉助吃飯時刻表示時間。古人一日兩餐,早飯在日  出以後,隅中以前,所以稱這段時間為“食時”;晚飯在“日昳(太陽偏西)以後,日  入以前,所以稱這段時間為“晡時”。其餘八個時間以太陽位置為主要特徵來命名的。  由於季節的不同,具體的時間差竟達兩小時,因此後來被十二地支計時所替代。  另外,中國古代還有報更(又叫打更)的計時法。把夜間分為五更:相當於現代的  晚上7點到9點為一更,9點到11點為二更,午夜11點到1點為三更,凌晨1點到3點為四更  ,凌晨3點到5點為五更。  在歐美國家,以一晝夜分為24小時,每小時分為四刻,又可分為60分,每分為60秒  計算。由於計時器即鐘錶僅有12小時,只合一晝夜之半,於是以上午下午來辨別,以夜  12時(下午24時)正,為0時,夜(上午)1時為1時,以正午12時為12時,下午1時為13  時,下午6時為18時,下午11時為23時。  晝夜的起訖時間,有兩種不同的演算法,歐美的24小時自0時算起,即自夜12時起算。  在夜12時以前為前一日,夜12時以後為次日。中國的十二時辰以子時為首,以夜晚11時  起至夜1時為子時,在夜11時以前為前一日,夜11時以後為次日。  古時辰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  俗稱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  今時間23-1時1-3時3-5時5-7時7-9時9-11時  古時子初子正醜初醜正寅初寅正卯初卯正辰初辰正巳初巳正  今時23時0時1時2時3時4時5時6時7時8時9時10時  古時辰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  俗稱日中日昳晡食日入黃昏人定  今時間11-13時13-15時15-17時17-19時19-21時21-23時  古時午初午正未初未正申初申正酉初酉正戌初戌正亥初亥正  今時11時12時13時14時15時16時17時18時19時20時21時22時  時辰  中國古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個小時。時辰用地支作名稱,從夜間十一點算起,第一個時辰是子時,半夜十一點到一點。  時辰  子時二十三點到一點  丑時一點到三點  寅時三點到五點  卯時五點到點  辰時點到九點  巳時九點到十一點  午時十一點到十三點  未時十三點到十五點  申時十五點到十點  酉時十點到十九點  戌時十九點到二十一點  亥時二十一點到二十三點  迴圈使用,一週期為12個。經常與天干配合使用,60個為一週期。可用於記錄年、月、日、時辰。所謂“生辰八字”即出生時刻年月日和時辰的干支,共8個字,因以得名。  紀年時,每個地支對應一個屬相,也叫生肖。  紀月時,每個地支對應二十四節氣自某節氣(非中氣)至下次節氣,以交節時間決定起始的一個月期間,不是農曆某月初一至月底。許多曆書註明某陰曆月對應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對應。  紀時時,每個地支對應固定的一段時間(時辰)。中國古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個小時。每個時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稱,從夜間十一點算起,第一個時辰是子時,半夜十一點到一點。必須注意的是子時分為0時到1時的早子時和23時到24時的晚子時。  地支對應的生肖、紀月時對應的節氣時間段、近似農曆月份、近似陽曆月份、紀時的時刻、五行、陰陽列表如下。  地支生肖節氣時間段近似陰曆月份近似陽曆月份時刻五行陰陽  子鼠大雪—小寒十一月12月23時—1時水陽  醜  牛小寒—立春十二月1月1時—3時土陰  寅虎立春—驚蟄正月2月3時—5時木陽  卯兔驚蟄—清明二月3月5時—7時木陰  辰龍清明—立夏三月4月7時—9時土陽  巳蛇立夏—芒種四月5月9時—11時火陰  午馬芒種—小暑五月6月11時—13時火陽  未羊小暑—立秋六月7月13時—15時土陰  申猴立秋—白露月8月15時—17時金陽  酉雞白露—寒露八月9月17時—19時金陰  戌狗寒露—立冬九月10月19時—21時土陽  亥豬立冬—大雪十月11月21時—23時水陰  每年都有一個生肖,在該年出生的人就“屬”這個生肖。人的歲數是12的倍數即為本命年,因為當年的生肖和人的生肖相同。  [編輯]  組合  地支有六個組合,稱為“六合”,有四個由三個地支組成的局勢,稱為三合局和全會方局,這種地支組合之後,亦會變化成不同的五行,因此亦會產生不同的較應。地支除了會合化局之外,地支還有互相沖克及相刑,故此亦會產生不同的較應。  地支六合:子醜合化土寅亥合化木卯戌合化火辰酉合化金巳申合化水午未為陰陽中正合化土  地支三合:申子辰合成水局巳酉醜合成金局寅午戌合成火局亥卯未合成木局  地支三會:亥子醜會北方水局寅卯辰會東方木局巳午未會南方火局申酉戌會西方金局  地支相沖:子午相沖醜未相沖寅申相沖卯酉相沖辰戌相沖巳亥相沖  地支相破:子酉相破午卯相破巳申相破寅亥相破辰醜相破戌未相破  地支相害:子未相害醜午相害寅巳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酉戌相害  地支相刑:  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為無恩之刑  未刑醜醜刑戌戌刑未為持勢之刑  子刑卯卯刑子為無禮之刑  辰刑辰午刑午酉刑酉亥刑亥為自刑之刑  [編輯]  其他用處  地支主要用來排序。  有些古代的典籍用地支來分章節,如《康熙字典》等。  西方數學剛傳入中國時,中國的數學家用天干地支代表字母,十二地支分別代表k-v這12個字母,大寫字母用代表小寫字母的漢字加口字旁表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孔子是否以貌取才?應如何發現和培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