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VIP患者
-
2 # 圈外扒姐
電影《三國之見龍卸甲》看不懂很正常,因為他是一部架空片。你越是熟讀《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你反而就越看不懂。
在小說中,趙雲出道於192年的大戰文丑;到了這部電影中,導演李仁港把時間推後了20年,即諸葛亮六出祁山之時。
但更令人費解的是,導演把趙子龍的出場時間安排在劉備兵敗之時,卻又在給他加了一段雨夜劫寨的戲份之後,趕緊又讓他去單騎救主。最後便是領命出征,被困鳳鳴山。
這些場景虛虛實實,其實不管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書中很多情節都是沒有的。
但有一點要值得注意:在電影中,趙雲出道於鳳鳴山,最後又被困於鳳鳴山——畫了一個圈,這對於我們回答這個問題非常有幫助。
那麼,趙子龍為啥非要去鳳鳴山呢?
首先,趙子龍的初心是“畫一個圈”之後,衣錦還鄉。
電影的開頭,羅平安送給了趙子龍一幅地圖,並告訴他:做人,胃口要大,夢想也要大!
趙子龍奉為圭臬,後來穿插了一段回鄉的感情戲,再次應證趙雲的初心——圈沒畫完,勢不回鄉。
其次,趙雲奪了曹操的手中之劍正是在鳳鳴山,後來曹嬰為了報仇,特意將其圍困於此。
這一點並不明顯,但電影中有條暗線交待:關興和張苞作為趙雲的羽翼去突圍時,曹嬰特意斬其兩翼,並於陣前向趙雲示威——爺爺失去的尊嚴,我要替他奪回來。
所以,曹嬰在明知鳳鳴山易守難攻的前提下,寧願損失韓德五子,也要將其圍困於此。
然後,趙雲出征時正值蜀中無大將之際,五虎將凋零之後,蜀國危急,諸葛亮特意將趙雲安排在鳳鳴山,牽制曹軍。
趙雲去鳳鳴山時,諸葛亮送了他兩個錦囊,第一個錦囊對他有實質性幫助,而第二個錦囊卻是諸葛亮告訴了趙雲真相——你被我利用了,但情況危急,沒辦法。
因此,趙雲心灰意冷,並不想突圍。
最後,導演將五虎將的衣甲冢設置於此,趙雲看見關羽、張飛、黃忠、馬超等兄弟的歸處均在此,他也想留下來。
關於這一點,電影給了光影暗示,並沒有臺詞和旁白。
總之,導演是想將趙雲塑造成一個悲劇英雄:雨夜劫寨和單騎救主對應的卻是被諸葛亮利用,被大哥羅平安背叛,至於他那段青澀的愛情,更是無疾而終。
所以,趙雲從鳳鳴山來,回到鳳鳴山去,畫完一個圈,形成了一個輪迴。
以上,當架空片看沒問題,只要想拿《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情節和他對照,就會犯迷糊。
-
3 # 十三哥喂
見龍卸甲是幾年前看的片子了,很後悔,不該去看的,浪費錢。
整部片子就是按照商業片反轉反轉再反轉的模式,一幫對三國半通不通的半罐水編劇,在投資人的脅迫下,以“長坂坡”為核心點拓展開來的一個故事。
對於商業商業製作和成熟編劇來說,這個劇本一拿出來,就符合他們所謂的“好劇本”的一切必有的元素,但是在我看來,成片就是一部垃圾片,無非是藉著“三國”這個大IP撈錢罷了。
那些年,"大IP”這個詞很流行,影視界也把抓IP當做頭等大事,如果不是國家管了一下,連"新華字典都會晚節不保的。
一般當時的影視圈都是這麼開會的:一個製片人或者中間人想出一個IP創意來,一般不到一百個字,有的就是一句話或者一個想法;然後就開始利用圈子人脈到處打電話或者找大佬喝茶,然後就聊這個創意,一旦大佬有興趣了,就有個人出來做串串,招攬幾個熟悉的成熟編劇,然後大家找個地方抽菸聊天,海闊天空的聊。如果聊的投機了,其中一個編劇就會把這個會議內容整理出來,這個就是劇情梗概了。
劇情梗概加上簡單的人物小傳再去給大佬看,大佬一般會對人物做指導,簡單的說就是某某某適合某某角色,等等,這又牽涉到另一個演員圈子了。
再拿回來,開始做細綱,做詳細的人設,這個人設只要不脫離IP就行,和什麼原著啥的沒關係,要有創新,人物要鮮活靈動(大佬是這嗎指導的,幾乎每部戲都這麼說)
這些出來了,又得給大佬看,但有誠實勤快的大佬現在已經開始融資啦。
如果大佬沒意見,就開始寫本子了。大家分開寫,然後找一個最牛的人通稿。
劇本透過,另一邊也在開始籌備劇組。
如果融資順利,在影視劇殺青之前,成本就已經回來了,甚至已經賺了一大筆。
所以這種影視劇出來後就算是個爛片也沒關係了,該賺到錢的人都已經賺到了。票房不過是錦上添花,沒有也沒關係。
所以別問趙子龍為什麼要去鳳鳴山,這部戲和很多中國產影視當時也就只有兩個創作原則,一是不要脫離的大IP,隨便怎麼胡編都可以,只要符合“能齣戲”的原則,二是要符合大佬投資人的想法;符合了這兩點,這戲就能做下去,大家就有錢賺,能養家餬口,至於拍出來一個什麼東西,觀眾的感受如何,誰管得了那麼多!
-
4 # 遼寧資深球迷二代
韓德:大胃國,萬稅!
鄧芝:大鼠國,萬稅!
轟!TNT炸藥爆炸了!
當電影《見龍卸甲》,這部以三國時代為題材的電影呈現出了這樣奇葩的畫面時,勞煩各位觀眾就不要從歷史、地理或者故事邏輯的角度來分析這部電影,因為這部電影根本就不涉及歷史和地理常識問題,更不存在邏輯問題!一切都以導演的邏輯為準:我想咋拍就咋拍!
所以這些年李雲港大導演拍歷史電影,永遠是拍一部撲街一部!
電影一開頭,趙子龍以平民老百姓身份出現,以招兵的形式進入劉備的隊伍中,並在赤壁之戰前,劉備從樊城慌忙南下的途中脫穎而出,並在長坂坡之戰中名揚天下!
對於這種荒誕的人設,小編真的是無力吐槽,因為早在赤壁之戰的十幾年前,趙子龍就已經是劉備的手下並且是一員戰將,而李大導演大筆一揮,趙子龍就稀裡糊塗的變成了大頭兵,這麼胡編亂造好玩嗎?當然,有關趙子龍的人設並不是電影的核心,所以這種修改咱就得過且過,可接下來呢?
劉備一直倡導恢復漢室,然後在成都建立大蜀國?李大導演,您不是在開玩笑吧?
隨後臺詞交代趙子龍統領全軍,出師北伐,我剛倒進嘴裡的茶水差點噴出去,敢情諸葛亮那些年是白忙活了?著名的《出師表》難道是趙子龍寫的?
或者咱再退一大步,電影當中的種種歷史穿幫咱就不說了,咱們就說有關鳳鳴山這個話題!20年前,劉備從荊州敗退,劉備三兄弟在鳳鳴山結識了自己的部下趙子龍,並隨後安排趙子龍營救自己的兒子,從而上演了著名的長坂坡之戰!20年後,蜀漢國出兵北伐,趙子龍作為一支孤軍為掩護主力部隊,再一次率軍退守鳳鳴山,以吸引曹魏軍團的主力.....請等等,到此為止,這邏輯問題是不是又有點亂?話說這鳳鳴山到底在哪?
既然當年在鳳鳴山附近經歷了長坂坡之戰,顯然,鳳鳴山的位置在荊州境內,可20年後蜀漢進行北伐,然後趙子龍出現在鳳鳴山?不知道廣大觀眾看的是不是有點迷糊,你趙子龍出兵北伐曹魏,咋還又跑到東吳集團控制的荊州境內去了?隨後曹嬰率主力殺進鳳鳴山,也就是說,曹魏和蜀漢在荊州境內展開了一場大戰,孫權是不是要哭暈在廁所裡?話說你趙子龍從四川北伐,你卻帶兵往東走幹嘛?你曹魏派出軍隊抵抗,又跑到我的境內裡幹嘛?我孫權招你們了,還是惹你們了?
整部電影,就是在這麼一套正常人完全看不懂的邏輯下展開,毫不誇張地說,這部電影要沒有精妙的打鬥場面、回味無窮的音樂和劉德華等人的演技,這部電影完全就是100%的爛劇!
但趙子龍到底去鳳鳴山幹什麼去了?也許在電影的最後時刻,李大導演在劇本里才總算說了一句人話:告訴丞相,我已經找回了失去的記憶!
這幾十年,趙子龍雖然一直活著,但幾十年的地位變化,也讓趙子龍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變,這也間接造成了他與師兄羅平安的分裂。但鳳鳴山的最後一戰,損兵折將的趙子龍只剩下了孤身一人,在這一刻,他又回到了20年前,又看到了那個隻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的趙子龍!那個時候的他沒有北伐的理想,更沒有成為將軍的夢想,只是想完成一個軍人最基本的職責,而20年後戰至最後一人的趙子龍,也要完成同樣的責任!在這一刻,他才真正的放下自己!
-
5 # 簡運書生
始於鳳鳴山,終於鳳鳴山,這叫有始有終。
《見龍卸甲》和三國演義原著或者三國志有所不同,電影中鳳鳴山是趙子龍發跡的地方,在這裡他為了袒護羅平安一人獨鬥關羽、張飛,不分勝負,也因此被劉備看中,從此成為劉備集團的核心之一。
最後退守鳳鳴山,本是想等待援軍,可惜希望落空,關興張苞沒能完成計劃,趙雲以孤軍弱旅面對曹瑩,電影在子龍最後一次衝鋒中落下帷幕,也標誌著故事裡一個時代的結束。
形勢上他當時被魏軍圍困,是被故意逼上鳳鳴山的,並沒有太多選擇,不去的話在平原上和魏軍決戰,敵強我弱,只會死得更快。至於為什麼非要是鳳鳴山,從劇情來說那也是一種心理戰,人老了容易懷舊,老地方更容易消磨人的意志,生出蒼涼之感,心志不堅可能就會直接放棄抵抗了。
綜合來看,整部劇個人感覺還是很不錯的,很有看點。只是不太適合原著黨。
-
6 # 子玄123456
這電影是劉德華主演的常山趙子龍,洪金寶演的子龍大哥。可能很多觀眾看了後覺得不好,或者與期望不符。當然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個人認為還是中規中矩的一部電影,沒有眼前一亮,但也不算爛片,當然也有人認為商業化了。這電影我看了幾遍。故事簡單,情節也不曲折,但多看幾遍後,發現這就是人生。從子龍參軍,認識大哥,到成名,衣錦還鄉,觀看皮影戲,受到家鄉父老的擁戴尊敬,中間還有個小插曲,一個愛慕子龍的姑娘。到最後,孤膽英雄,五虎將一個個離去,只有子龍,大哥一直陪在他身邊。非要去鳳鳴山,是一種信念,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末尾的背景音樂,有悲情,也蕩氣迴腸,值得一聽。
-
7 # 樂天有晴
其實這部片就是導演拿三國的人物馬甲去構建一個關於權力如何對個人進行絞殺的故事。很可惜,故事深度不夠深入,最後搞得不倫不類
-
8 # 江湖戲稱豆子哥
先說我個人看法吧,儘管評分很低,我並不覺得這是爛片。
這部電影的故事發生在一個軍閥紛爭、百姓苦難的亂世(三國?j架空電影哪裡都行,只是為了讓你更快理解)
畫面一轉,回到了趙雲年輕的時候,那時候他在投軍,他的老大哥問他為什麼要參加義軍,他一臉平靜和純真,回答說:“希望太平以後能有個家。”
而後就是趙雲成名的一戰,長坂坡救少主。那個時候的他一戰成名,世人都知道,他姓趙名雲,字子龍,家住常山。
他的最後一戰首尾呼應,他要死守鳳鳴山,他只有自己孤身一人,他一直相信著諸葛亮,他不明白自己為何而戰,這個時候他大哥說“為自己而戰!”。趙雲被困鳳鳴山,有訣別更有堅決的語氣和決心,要守住這座山,更像是要守住自己最後的尊嚴。其實早已是命中註定罷了。
最後導演想說的是: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個寫在鳳鳴山破廟裡木板上的字,
導演給了特寫鏡頭。
-
9 # 開心大蘿蔔1
因為他想拖延曹軍,為張苞關平贏得時間。
另一方面,人年紀大了,總會想起年輕時候的事情。趙雲在此時也是一名老將了,鳳鳴山是夢想啟航的地方,那裡有很多美好的回憶,他也想去鳳鳴山看看。
是不是覺得很溫情,真相就是如此。
同樣的還有曹操
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失敗後,在洛陽駐紮。
“王更修治北部尉廨,令過於舊。”
堂堂魏王為什麼要去下令修一個北部尉的官署?
不少人可能會覺得很奇怪,但如果能夠稍微瞭解下曹操的過去的話,就會明白曹老闆為什麼會下這樣一道命令了。北部尉,那是曹操出仕以後當的第一個官啊。
人老了,總是靠著回憶活著!
-
10 # 左將軍
首先我們要注意,《見龍卸甲》有兩個版本:內地版和港版。
二者的區別在於臺詞的不同,不同的臺詞也就決定了劇情的合理程度。
場景一:趙子龍被困鳳鳴山後,打開了諸葛亮之前給的白虎錦囊才發現一切盡在諸葛亮的計劃之中。原來諸葛亮只是把趙雲當成了吸引曹軍主力的炮灰,然後讓關興、張苞攻打六郡,三個時辰後再折回救援趙子龍。看完錦囊後就是鄧芝的臺詞了。
內地版鄧芝的臺詞是:“我們只剩一支軍隊,怎麼能守這三個時辰!”
港版鄧芝的臺詞是:“丞相怎麼可以這麼對你,丞相怎麼可以這麼對你!”
港版鄧芝明顯對諸葛亮的安排表示憤怒和不滿,而趙子龍也是很無奈。
場景二:注意重點來了。
在趙子龍部隊全軍覆沒後,鳳鳴山上只剩趙子龍和羅平安的時候,二人有一場對話。
內地版的對話主要就是羅平安宣洩了對趙子龍的不服和一些廢話。
港版的羅平安直接說出來趙子龍被圍和關興、張苞被全殲的原因,那就是他羅平安早就已經背叛了蜀國,暗地裡私通了魏國。
因為羅平安已經暗地投降了魏國,這也就可以解釋之前的幾個劇情。
第一個是趙子龍追擊韓德部被反包圍的時候,趙子龍手下說了句:“敵軍主力怎麼全守在這荒山之中,我們軍中一定有內奸。”
因為後來諸葛亮的白虎錦囊,所以大家會以為趙子龍被圍是諸葛亮的設計,其實是被羅平安出賣。
第二個就是趙子龍和曹嬰單挑的時候,趙子龍由於兵器掉落而落於下風,是羅平安丟出一把弓助趙子龍反敗為勝,而後曹嬰白了羅平安一眼,羅平安也是躲避其眼神。明顯是曹嬰對這個臥底的舉動表示不滿。
因為有兩版,所以很多朋友看內地版的時候有點對不上劇情。再一個就是我們看這部電影,欣賞其場景、劇情、演技即可,千萬不要和歷史掛鉤(該影片和歷史是沒什麼關係的)。
現在我們再回到主題,趙子龍為什麼非要去鳳鳴山。
這裡我們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來分析。
李仁港的角度李仁港是該片的導演,李仁港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名導演,他導演的作品包括:少年阿虎、猛龍、錦衣衛、鴻門宴、天降雄獅、見龍卸甲等等。
李仁港導演善於刻畫悲情、悲壯人物,包括反派亦是如此,比如:《猛龍》裡的反派高東源;《錦衣衛》裡的青龍、玄武;《鴻門宴》裡的項羽;《天降雄獅》出鏡僅幾秒的霍去病;《見龍卸甲》裡的趙子龍。
在劇情方面,李仁港給趙子龍的設計就是一個圈,這個圈的起點和終點便是鳳鳴山。
影片的開頭和結尾也都有提到這個圈,分別是開頭羅平安對趙子龍說:“只要我們在地圖上殺他一個大圈,天下就統一了。”再就是結尾部分趙子龍反問羅平安:“如今我們又回到了鳳鳴山,正好畫了一個圈,可天下,統一了嗎?”
最後趙雲準備單槍匹馬衝殺的時候說了句:“我這輩子只走了一個大圈,一個很美麗的圈。”
用一個圈來呼應開頭結尾。
然後音樂起、戰鼓擂、馬長嘶,趙子龍持槍衝向了魏軍。隨著趙子龍眼神的變化,畫面瞬間切換到了二十年前趙子龍從曹操手上逃脫的場景,我們聽到了趙雲年輕時的大笑和怒吼,腦海中聯想到老年趙子龍衝向魏軍的壯舉,不由感嘆英雄遲暮。
趙雲成名於鳳鳴山,也隕落於鳳鳴山。這是導演的設計。
最終,影片在羅平安的旁白聲中結束。
我們再看影片中的人物角度來看。
諸葛亮表面上,諸葛亮答應了趙子龍的請求,讓其擔任先鋒攻取六郡。實際上只是利用趙子龍成為吸引魏軍主力的一顆棋子而已。
也就是說,當大軍路過分岔路口開啟青龍錦囊的時候,趙雲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甚至更早。
趙子龍一生自信命運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上,奈何結局已定,還有何需要執著。
趙子龍趙子龍與關興、張苞分道行軍後不久,趙子龍便遭遇了魏國的韓德,趙子龍連斬韓德四子之後,韓德退去,趙子龍乘勝追擊,卻不料落入了魏軍的包圍圈中。
趙子龍派人探路之後得知自己三面受圍,唯有西面山路可走。
為避免部隊被全殲,趙子龍選擇全軍向西撤走,而往西則是鳳鳴山。
曹嬰趙子龍全軍退守鳳鳴山是趙子龍自己的選擇嗎?不是,這是曹嬰設計的環節之一。
在包圍趙子龍部隊的時候,曹嬰特地留下這麼一道通往鳳鳴山的口子。就是想把趙子龍引到鳳鳴山,然後在這裡,在這個讓爺爺(曹操)遺憾的地方完成爺爺(曹操)沒能完成的事,那就是生擒趙子龍。
這部電影我是在2008年的時候看的,看了無數遍,當時玩DNF遊戲的時候都會用視窗模式播放這部電影,還有《猛龍》,這是我最喜歡的李仁港導演的兩部電影。
很多人吐槽《見龍卸甲》這部電影的劇情與歷史不符合,試問那部影視劇能做到完全還原歷史呢?我們看電影看的就是一個劇情、演技、特效、場景等等。不要動不動的就和歷史、文學扯上關係,搞得自己好像很專業一樣。
再一個吐槽點就是服裝,這就不能說誰對誰錯了,這就在於個人的眼光和喜好了,反正我個人倒是挺喜歡片中的飛碟帽。
很奇怪的一個現象:為什麼大家喜歡董天寶的飛碟帽,卻不喜歡趙子龍的飛碟帽呢?
-
11 # 滄浪貓
香港這位李導演,拍什麼都是黑社會插架的邏輯。港島文化背景下的導演缺乏一點對帝國曆史的想象力。於是三國數十萬人為背景的戰爭與權謀,卻用一種江湖情懷呈現出來。它的精神核心就支撐不起一部三國的歷史。同樣的吳大導演的《赤壁》也是如此。屍山血海的殘酷場面背後,卻是兒女情長的小情小調。數萬將士和他們身後的家庭的離合生死寄託在這樣的英雄身上,真是空付了。香港導演有很好的技術與眼界,但如果不能自覺學習和認真體會歷史,就不要觸碰這一類大場面歷史題材了。
-
12 # 大海里的方舟
當電影《見龍卸甲》,這部以三國時代為題材的電影呈現出了這樣奇怪的畫面時,勞煩各位觀眾就不要從歷史、地理或者故事邏輯的角度來分析這部電影,因為這部電影根本就不涉及歷史和地理常識問題,更不存在邏輯問題!
一切都以導演的邏輯為準!你越是熟讀《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你反而就越看不懂。
電影《三國之見龍卸甲》看不懂很正常,因為他是一部架空片
在小說中,趙雲出道於192年的大戰文丑;到了這部電影中,導演李仁港把時間推後了20年,即諸葛亮六出祁山之時。
但更令人費解的是,導演把趙子龍的出場時間安排在劉備兵敗之時,卻又在給他加了一段雨夜劫寨的戲份之後,趕緊又讓他去單騎救主。最後便是領命出征,被困鳳鳴山。
這些場景虛虛實實,其實不管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書中很多情節都是沒有的。
但有一點要值得注意:在電影中,趙雲出道於鳳鳴山,最後又被困於鳳鳴山,這對於我們回答這個問題非常有幫助。
趙子龍為啥非要去鳳鳴山呢
首先,趙子龍的初心是“畫一個圈”之後,衣錦還鄉。
電影的開頭,羅平安送給了趙子龍一幅地圖,並告訴他:做人,胃口要大,夢想也要大!
趙子龍奉為圭臬,後來穿插了一段回鄉的感情戲,再次應證趙雲的初心——圈沒畫完,勢不回鄉。
其次,趙雲奪了曹操的手中之劍正是在鳳鳴山,後來曹嬰為了報仇,特意將其圍困於此。
這一點並不明顯,但電影中有條暗線交代:關興和張苞作為趙雲的羽翼去突圍時,曹嬰特意斬其兩翼,並於陣前向趙雲示威——爺爺失去的尊嚴,我要替他奪回來。
所以,曹嬰在明知鳳鳴山易守難攻的前提下,寧願損失韓德五子,也要將其圍困於此。
然後,趙雲出征時正值蜀中無大將之際,五虎將凋零之後,蜀國危急,諸葛亮特意將趙雲安排在鳳鳴山,牽制曹軍。
趙雲去鳳鳴山時,諸葛亮送了他兩個錦囊,第一個錦囊對他有實質性幫助,而第二個錦囊卻是諸葛亮告訴了趙雲真相——你被我利用了,但情況危急,沒辦法。
因此,趙雲心灰意冷,並不想突圍。
最後,導演將五虎將的衣甲冢設置於此,趙雲看見關羽、張飛、黃忠、馬超等兄弟的歸處均在此,他也想留下來。
關於這一點,電影給了光影暗示,並沒有臺詞和旁白。
總之,導演是想將趙雲塑造成一個悲劇英雄:雨夜劫寨和單騎救主對應的卻是被諸葛亮利用,被大哥羅平安背叛,至於他那段青澀的愛情,更是無疾而終。
所以,趙雲從鳳鳴山來,回到鳳鳴山去,畫完一個圈,形成了一個輪迴。
以上,當架空片看沒問題,只要想拿《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情節和他對照,就會犯迷糊。
-
13 # 波波精彩影音
我有三種見解 ,一是導演故意這樣設定劇情 ,趙子龍成名於鳳鳴山 ,這是他一生輝煌開始的地方 ,生命終結於此地 ,使他一生畫了一個圓滿的記號 ,這是導演的邏輯思維 。
還有一種說法,諸葛亮 在趙子龍出征之前給了他錦囊 ,讓他走到交叉口時 ,開啟錦囊 ,發現寫的前往鳳鳴山 ,牽制曹軍 ,趙子龍是一個忠勇之人 ,他的性格也註定了他一定會去鳳鳴山。
再有一種說法,趙子龍前往鳳鳴山 ,是曹英的設計 ,當趙子龍得知自己兵馬被圍時 ,派斥候探路 ,發現三面被圍 ,唯有西面可退 ,為了不被全殲 ,只得退往鳳鳴山 。
曹英故意留了鳳鳴山這一個口子 ,就是為了完成他爺爺曹操 ,當年在鳳鳴山他爺爺曹操 沒有完成的事 ,那就是生擒趙子龍 。
-
14 # 高盛號
我來回答,這個看不懂就對了。因為這些都是導演和編劇瞎編的,不僅和正史《三國志》不符合,和作為演義小說的《三國演義》都對不上號。導演實際只是利用三華人物的姓名特徵,生造著講了一個自己的故事:英雄遲暮,命運無常,宿命不可解脫。因為是生編硬造,所以邏輯錯誤、硬傷比比皆是 ,非要較真就輸了。
(三國否?否)
影片前面的劇情就不一一細究了,單獨就說“鳳鳴山”,按照劇情,“鳳鳴山”在長坂坡附近,屬於荊州地界。三國並立以後,這裡應該歸屬吳國了。諸葛亮伐魏伐到吳國了,腦洞也是足夠大了。諸葛亮讓趙雲作為疑兵是為了自己奪取六郡,這個六郡應該是涼州六郡,結果大部隊進攻甘肅,疑兵擺到了湖北,這個疑兵的配置也太遠了。這麼大漏洞導演一點交代都沒有,看見人家根本不在乎,就是想借“殼”講個故事。
那麼,趙雲在歷史上究竟做沒做過疑兵呢?還真做過,就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街亭之戰過程中。
魏太和二年(228年)春天,諸葛亮率軍攻打曹魏,聲稱由斜谷道攻取郿縣,並派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吸引曹真前去防守郿縣;諸葛亮則親率諸軍進攻祁山,發動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響應,關中震動,震驚曹魏,魏明帝更親自到長安督戰,並派張郃抗擊進攻祁山的諸葛亮。
(趙雲在箕谷誘敵,此地有沒有鳳鳴山不得之,大機率應該沒有)
馬謖紙上談兵,街亭大敗,打亂了諸葛亮的整個戰役部署。而趙雲、鄧芝的部隊也因為輕敵大意在箕谷戰敗,但是由於趙雲收斂部隊堅守,所以,損失不大,但也因此被貶為鎮軍將軍。諸葛亮問鄧芝道:“街亭失利,大軍敗退,兵將不再可收拾,箕谷戰敗部隊撤退,兵將依然齊整如初,是什麼原因呢?”鄧芝說:“趙雲親自在部隊後面拒敵,軍需物資,一點都沒有拋棄,兵將沒有什麼緣由可以散亂。”趙雲有軍資和剩餘的絹帛,諸葛亮讓用來分給將士。趙雲說:“軍事上沒有勝利,為什麼要有賞賜,這些物資請全部存入赤岸庫,等到十月用作冬季犒勞品。”諸葛亮很贊同這個意見。
第二年趙雲即去世,死亡原因不詳,但是絕對不是死在魏軍手中。考察趙雲死因,可能是百戰餘生,戰傷爆發;也有可能是因為三國時瘟疫頻發,死於疾病,但是可以確定的是,趙雲不是死於諸葛亮的算計,命運,也不是那麼無常。
(英雄遲暮,可惜不是導演想表達的那種)
-
15 # 第三根肋骨的門神
香港人拍商戰片拍警匪片都不錯,但拍大型戰爭片就是天生短板,天時地利都搞不清楚,看個熱鬧就行,別多想。就好像內地的拍恐怖片,看上去也是漏洞百出。沒那個土壤,和拍攝手法與藝術造詣無關。
-
16 # 飛翔惹
核心還是李仁港作為編劇和導演駕馭歷史戰爭題材的問題。
首先,電影除了人名,完全跟歷史對不上號,屬於純粹虛構。三國演義再是小說,大的歷史底子還是有的。尤其是本片對趙子龍完全進行了解構。
當然,電影作者想怎麼表達是他的創作自由,只能說,很多人確實不喜歡這種解構方式,票房口碑就是這樣,很一般,主旨想法太過於消極了。
第二,就是這種改編,或者說解構有沒有價值。導演對軍事戰爭的理解是不是淺了?落在了江湖情仇的角度。簡單說就是,江湖仇殺,街頭打鬥,那是一個義字,為朋友兩肋插刀,說好什麼就是什麼,有什麼失就有什麼得,你不能兩面三刀,大哥要仗義,背叛者人神共誅之一類。
但是戰爭是這樣嗎?打仗是什麼?實則虛之,虛則實之。大牌將軍負責佯攻,因為你才有牽制敵軍的號召力呀,其他人才有機會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是常有的事情。戰爭,尤其是這種滅國之戰,是以勝利為唯一目的。
三國曆史上的大義是什麼?匡扶漢室啊,仁義愛民啊。戰爭利用奇謀策略,有什麼糾結的?
所以很難理解,電影裡面趙子龍有被諸葛亮耍了的心理。整個北伐失敗,責任完全在羅平安洩密。結果演得好像諸葛亮不近人情,羅平安還有情有可原,這就很奇怪了。
整個電影就是這樣很扭曲糾結。本質上,就是香港導演的家國曆史觀不足,照江湖來演軍事戰爭,這就不是一個維度的東西。
回覆列表
諸葛亮告訴趙子龍,每到一個地方就開啟一個錦囊,裡面會有下一個地點。諸葛亮想把趙子龍當做夜空中最亮的星,吸引敵人前往。給張苞關興兩路大軍吸引敵人拖延時間!
而且軍中又出了羅平安這個奸細,剛好把行軍路線告訴了曹魏!曹魏大都督曹嬰在半路設伏,趙子龍三面都是大軍,逼迫趙子龍不得不前往鳳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