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雁門看煙雨

    1、 胡三簡介

      胡三,諱清,字鑑之。仕唐昭宗朝至金紫光祿大夫,一說任皇宮近侍。唐天佑甲子年(904)胡三宦遊途經唐昭宗駐驊之地——河南陝州,將昭宗新生兒攜歸婺源。一說由當胡昌翼奶孃的胡三妻子秦氏攜出,撫為義子,取名胡昌翼。如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黟縣西遞就是這樣介紹他們的始祖的。胡三唐會昌癸亥年(843)三月初五生,後唐天成丙戌年(926)五月歿,享年84歲,葬考水村下市宅。胡三娶秦氏,繼陳氏,均無出,為感念胡三為李唐留下一脈真傳之恩,後人均以義祖祀之。

      胡三與胡昌翼是不是義父子的關係,明嘉靖版《龍井胡氏族譜》,同治版《清華胡氏統譜》認為胡珍生胡三,胡三遷考川生昌翼。這種記載與元版《新安大族志》、明弘治版《徽州府志》不同,但由於方誌刊佈時間比宗譜版早,故所述可信性較大。胡三父系屬安定胡,為胡瞳第六子胡珍之子。

      2、 明經胡的來歷

      從譜諜、方誌的記載來看,明經胡也是以始祖的官位或封爵或學銜來冠名的。胡昌翼,字宏遠,號繹思,又號眉軒,唐天佑甲子年三月初一生,宋鹹平已亥年(999)十月初三歿,享年96歲,娶詹氏。葬考川黃杜塢,墓呈八卦形。胡昌翼,後唐同光三年(925)以明經科第二名及第,但昌翼公“自今皇嗣”,隱居不仕,畢生致力於經學研究和倡辦教育,其子孫也以經學傳家,並湧現出群星燦爛的七大賢哲,即環谷、玉齋、孝善、梅巖、雙湖、雲峰、石丘,尤以梅巖、雲峰最為傑出,他們均以易名家為東南學者之冠。為銘記生父之德、養父之恩,同時也有別於安定胡氏,昌翼易“李”為“胡”,後世稱“李改胡”為明經胡,就方誌而言,氏號最早出現於明弘治版《徽州府志》,至於譜牒,宋代的舊譜序就有明經胡氏號的表述,但是不是後人所作就難以稽考。而以明經為氏號明示於宗譜封面,則是明代以後的事。

      明經胡為徽州一大巨姓望族,長房胡延政一支遷績溪等地;次子胡延賓一支遷歙縣紫陽、汪岔等地;三子胡延臻世居考川,其子孫又析分為天干十派。

      二. 明經胡總世系

      以昌翼為始祖,明經胡的總世系排列如下:

      1、 長房胡延政一支

      胡延政,又名胡延進,字以禮(上莊宗譜又稱克修)號節庵,昌翼公長子。後唐天成已丑年(929)二月十五日生, 宋景德乙已年(1005)卒,享年76歲。娶妻詹氏,是明經胡遷績溪的始遷祖,即胡雪巖與胡適的二世祖。

      延政宋開寶末年(975)任績溪縣令,宋鹹平壬寅年(1002)知建德軍。辭官後定居於績溪北野的隱張山,稍後,徙居於通鎮,由十二世裔孫胡祿又名胡百廿創立村基,以姓名地,稱為胡裡。其墓葬在績溪胡裡。績溪七都中王村,也有延進衣冠墓,為其子胡忠所建。其裔主要分佈在績溪宅坦、上莊、尚廉、江塘衝、旌德河村頭、高甲地、廟首東山和歙縣竹園等地。明清以後長房各支隨著經商、任官紛紛外遷於雲南、江西、浙江、上海、本省等地,如今明經胡長房的裔孫遍及國內外。有關胡延政的生平、封爵、任職情況,明經胡內部在表述採信上存在嚴重分歧。

      2、 二房胡延賓一支

      胡延賓,字以敬,後唐長興壬辰年(923)十一月七日生,卒年不詳,任官遷歙縣紫陽後又升任宣州剌史,樞密院副使。其裔分佈於歙縣紫陽、汪岔,江西萬年、石門、廣信等地。由於譜牒遭洪水侵沒,此後延賓一支的子孫失傳。但《中華姓氏譜》編入了胡延賓遷紫陽一支,至17世胡崇本又回遷婺源汪村。此後,胡崇本的後人因做木材生意遷往皋北定居,並修了《皋北胡氏族譜》。此外,1999年自稱胡延賓後裔遷安徽望江的一支還去考川對譜,祭祖,並與上莊、西遞合修《明經胡聯合宗譜》。但縱觀明清以來各個版本的宗譜,都認定二房一支失傳。

    乾隆年間會修明經胡統宗譜,由於去考川參與會修統宗譜的二房胡姓拿不出元明舊譜,所以統宗譜只在末冊以附錄待考形式編入了這些二房後裔的世系。

      3、 三房胡延臻一房

      胡延臻,字以福,後唐清泰甲午年(934)九月十五生,宋大中祥符甲寅年(1014)十月歿,享年81歲,娶程氏,合葬考水焦坑口,育二子十孫,長子文昊,次子文晟。文昊又生四子:令福、令勤、令詵、令,文晟生六子:令恭、令寶、令詢、令緒、令極、令敏,以天干地支分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派,三房世居婺源考水。

      三房一支,人丁興旺,代有名儒。查閱統宗譜《考川陽基圖》和《統宗六甲圖》,當時在考川村就有明經書院、雲峰書院、石丘書院、令尹書屋等多座。並由胡云峰、胡梅巖等大儒講學,一時前來考川村就學的學子絡繹不絕,人滿為患。在琅琅書聲的薰陶下,考川明經胡氏聞人迭出:宋紹聖四年(1097)胡伸、胡伋兄弟同登何昌榜進士,兄弟聯芳一時轟動徽州府,此後又湧現了群星燦爛的七大賢哲。吳草廬先生曾說:有功聖學,莫若朱子,有功朱子,莫若雲峰。朱熹第十八世孫、欽授修職郎、世襲翰林院博朱士在(考川統宗譜)序言中這樣寫道:

    “考川,以易經登進士第,隱居不仕為考川始祖……獨考司業國子伸,擅‘江南二寶’之目,十二傳而有易簡居士,曾受業於先子之門,郡志稱其通五經,尤精於易;其子孝善先生,其孫雲峰先生。三世以易名家,為東南學者之宗。又有玉齋先生受業於董夢程、沈貴瑤、沈固勉齋門人。董即槃澗從子,而槃澗又親受業於朱子者也。宋史稱方平易學得晦庵朱熹,源委之正傳,於聖學多所發明,於後賢多所啟導,胡氏經學代有人矣。如雙湖先生,梅巖先生,尤多注述,此皆有功於晦庵,即有功於聖學者也。”可見明經胡名儒易經研究的傑出成果對朱熹學說影響之大。

      三. 明經胡賢哲聞人錄:

      1) “江南二寶”之一的胡伸

      胡伸,字彥,號柳居士。宋紹聖四年(1101)弟胡伋,同登進士,兄弟聯芳在徽州傳為佳話。胡伸歷任無為軍,國子監司業、朝散大夫。他的文章在當朝頗負盛名。當時的大學稱他與同鄉汪藻為“江南二寶”。又任秘書著作郎,參與編修宋神宗日曆及禮書《除右正言》,歷經戰亂,胡伸尚有二十多萬字的著述傳世,被大宋皇朝收入《四書五經大全》頒行天下。

      2) 明經胡七位賢哲

      凡去婺源考川拜謁昌翼公墓的人都會看到“三延並茂,七哲流傳”的墓碑詞聯。“三延”是指昌翼公的三個兒子,“七哲”又是指誰呢?“七哲”就是指精通五經尤其是研究《易經》頗有造詣的環谷、玉齋、孝善、梅巖、雙湖、雲峰、石坵、安國這七人。

      環谷先生:方誌、譜牒均未記載,生平不詳。一說指胡伸。

      玉齋先生:(1223—1278),號玉齋,名師夔,又名方平。曾求學於朱子門下,盡得朱子易學之傳,《徽州府志》稱他精通五經,其子孝善,孫炳文也是當時皖南的易學名家,有《啟蒙通釋》、《性理》等書行世。

      孝善先生:(1224—1295)名夢季,字聲遠,號勉齋。師從朱子,從朱小翁受得書學之傳,於家道叔諸人從遊三百,卒後由高倉州太守題其墓。墓碑大書“孝善先生之墓”,其門人俞洪等人私諡為孝善先生。r />   梅巖先生:(1229—1306)名次焱,字濟龍,號梅巖,晚又自號餘學所居之室。讀書不輟,博學強識,魁江東,入太學。南宋鹹淳四年登(1268)陳文龍榜進士第。歷任湖州縣簿,貴池縣尉。德佑元年(1275)元兵下江南,遂辭官回籍,與兄弟子侄講經論道,課徒自娛。註疏《四書五經》、唐詩絕句,又注朱子《感興詩》。其詩文由族孫胡璉搜輯成十卷,名《梅巖文集》。同時又編修宗譜,對明經胡宗譜的氏號、稱謂、省墓、過繼等都作了考述例定,使後世明經胡修譜有例可援、有據可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收進了胡梅巖的條目。

      雙湖先生:(1247—?)字庭芳,又號雙湖。鄉薦,入元(朝)不仕,退而講學,門徒盈門。明弘治版《徽州府志》,編有“祭胡雙湖先生文”,著《易纂》,疏《啟蒙十翼傳》,纂《十七史纂編年》等書行世。

      雲峰先生:(1250—1333),名炳文,字仲虎。炳文嗜學成性,五六歲即涉獵經史十六七部。炳文家學淵源,又篤志朱子之學,上溯伊洛,凡諸子百家,陰陽醫卜、星曆術數無不推究,終成元代為世所宗的經學大師。元仁宗延佑年間,被薦為江寧教諭,信州道一書院山長,四方學者雲集,後蘭溪學正,不就。至大年間(1310)其族弟胡澱出資修建明經書院於考川芳塢口,以處四方前來求學者。炳文親任山長,課試諸生,學有所成者不乏其人。考川當時儒風盛甲於東南。炳文先生學宗朱熹,尤精於《易》,著有《雲峰集》、《四書通易本義》、《五經會意》、《純正蒙術》、《雲峰筆記講義》等二十卷傳世。《中國文化大典》收入了胡炳文的條目。

      石坵先生:(1295—?)名維申,字孟成,號石丘,曾受學於族父胡云峰,盡得其傳。創設石坵書院,廣納學子,後客居徽州府城,因遭戰亂不屈而卒。著有《石丘文集》傳世。

      3、明經胡在績溪的分佈

      (1)長房胡延政的胡裡派:方誌和道光版考川宗譜承認胡裡胡姓屬胡延政始遷績溪的一支,其氣勢恢弘的祠宇為績溪明經胡各派建立最早的宗祠。乾隆二十一年(1756)與上莊、龍塘一起合修宗譜,定名為《中王宗譜》亦名《胡氏宗譜》。胡雪巖屬胡裡一支的後裔,上世紀五十年代因建新安江水庫,浙江淳安的明經胡三房胡延臻的後裔八戶遷入湖裡定居。

      (2)胡延政子胡忠的龍井派:該派以宋景德四年(1007)定居龍井村的胡忠為始遷祖,除龍井本派——龍井宅坦派和外遷的支裔外,其裔又繁衍外遷。本鎮的楊林(上莊)、尚廉、江塘衝、浩寨的葉村,裡洪坑及今胡家橫神頭(僅存兩戶)等均是胡忠後人在縣內的分支;

      (3)揚溪石金山三房甲派:屬昌翼公三房——胡延臻的長孫胡令福(甲派)一支,第十世孫胡邁,於宋元符三年(1100)前後由婺源考川遷家石金山,即今揚溪石金山、大石門一帶;

      (4)荊州上胡家甲派:同屬胡延臻長孫胡令福一支。是胡延臻第十二代胡德芳由績溪石金遷歙縣芳塘再由芳塘分遷績溪的一派。始遷祖是第二十九代胡仁興,仁興生五子,其祠號為“五義堂”。現有一千多人,僅次於上莊、宅坦;

      (5)臨溪石榴村及備溪丙派:屬三房胡延臻第三個孫子胡令詵一支的後裔。石榴村的胡姓是明代永樂十五年(1417)前後從歙縣鯨川遷入。其始遷祖為胡怡,傳至第二十九代,胡貴孫又從石榴村遷居備溪,即現在臨溪鎮下備村。如今從績溪外遷的明經胡氏遍佈國內外,主要是長房胡延政的後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兒園小班手指遊戲、兒歌、律動、幼兒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