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孫子李兵解讀
-
2 # 純鈞LHGR
可以這麼理解,在體內,用得著的水分就叫水,用不著的水就叫溼。
就好像脂肪,體內用得著的脂肪叫營養,用不著的脂肪那就是贅肉了。
中醫講六邪,溼為六邪之一。六邪又稱六淫,這個“淫”字,大有說道。
很多人一見到“淫”字就想開車——你先下來,這是去幼兒園的車。
這個“淫”字,其實是當“放縱的,過度的,氾濫的”來講。
比如:
《淮南子·覽冥》上說:女媧積蘆葦以止淫水。
《楚辭·招魂》 上說:歸來兮,不可以久淫些。
包括很多人都知道的,《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
“淫”字在這裡,就不是開車,而是形容“過度”。現代漢語仍然保留著這個釋意,比如淫威、淫雨,都是這個意思。
人體內的水分也是,不過度,它就是好的;過了度,就是壞的,就變成了“淫”,變成了病因。
所以,雖然人體70%以上都是水,可它畢竟有個限度。超過了生理極限,導致人生病,這就叫“溼”,那麼中醫的理論自然是完全正確的。
西醫沒有“溼”的概念,但西醫也不蠢,它也知道人體有生理極限,也知道超過了這個極限就要生病。
比如西醫所說的“熱量”,熱量你看得見還是摸得著?但是你就相信,多餘的熱量堆積就會發胖,胖到一定程度,百病俱生。
人體裡能一點熱量都沒有嗎?沒有熱量怎麼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但是熱量過多,就變成了負面的東西。那麼,這個理論與中醫的“溼氣”理論在本質上有什麼區別?
所以中醫的溼氣理論是非常有道理的。體內的水分過多,卻不想辦法把它排出去,那就會生病,無可非議。
-
3 # 京城名醫張一趟
風寒暑溼燥火是中醫認為的外來致病因素,叫六淫。
溼是六淫之因,中醫祛溼是可信的,但是,中醫人不可盡信。因為中醫庸醫遍天下,真中醫你是碰不到的。
-
4 # 三伏天302
蘋果的成份比人體還多。蘋果罐頭如果把水倒掉,蘋果是不是也不存在了?
按你的邏輯吃蘋果和喝水是一樣的了?
-
5 # 綻放的生命310
這樣說是沒錯的。至於你說的水分可信嗎?當然是可信的。而且是百分百的可信。
這裡就舉一個例子:比如、看到某某患者全身浮腫。在用藥後(利水藥物),患者浮腫會明顯的衰退或是消失。實際上,浮腫屬於溼的一種。浮腫消退,那麼這個病就好了嘛?當然也沒那麼簡單。這裡就不詳加贅述。
人體內,水分過多或是過少這都是一種病態。稱之為疾病亦可。人體只有達到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平衡。才可以算得上正常健康人。溼、在人體存在的多或是過多。會損及臟腑和神經。這是西醫所無法瞭解到東西。西醫解釋都是症狀(表象),而中醫解釋的是本質。結論不同也就成了必然。這都無可厚非。不能說誰對誰錯。唯一的區別就是中醫對人體研究和認知要遠遠比西醫深刻精準。
我是道醫,研究人體、中醫基礎醫學、中醫基礎醫學構架、疑難雜症、治療、康復二十多年。諮詢、交流、驗證皆可,一路從實踐中走來。有自己一套理論皆有幾例或是數百例的痊癒者來佐證其理論的正確。
河北省泊頭市渡生堂(宣)
-
6 # 中醫施大夫
***
血不利則為水,
水不利則為溼,
溼不利則為痰。
不是70%或者80%的問題,而是水是否活與死,是否寒與熱。
現代醫學也支援,有水就有生命,水助萬物,也助細菌黴菌病毒等生長,特別是死水對有害菌的作用。
這道理運用在傷口處理方面,就是傷口創面保持乾燥就不容易加重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中醫溼邪理論,樸實無華,至真至妙。
-
7 # 天強叔愛搗騰
這完全是概念混淆的問題,西方科學講的水是純淨水,而中醫講的溼,可不是簡單幹溼的溼。
這個溼,包涵了水,代謝物的混合體。再者,中醫的水溼,包涵在血液,水液,津液,甚至於筋腱裡的液體,這是個大的運動起來的概念,而西醫的概念是靜態的計算,概念扁、平。
既然是運動的水,就有攜帶廢棄物,參與代謝的功能,還有兩個詞,就是痰飲,水飲。都是溼的範疇內的。
所以去溼,就是去掉代謝物,去痰飲,水飲。去溼的同時,又不是不允許喝水了,那麼那個所謂的百分數還在啊,並沒有什麼衝突。
水多了不好,水少了也不行。
-
8 # 兩輪看世界
水是需要代謝的 因為經絡不通 三焦不通 器質性病變 病理產物 而造成代謝障礙導致的水亭於內 就是溼 !上焦為痰,下焦為溼,痰溼是百病之源。痰溼可分有形與無形,特性皆為黏而難祛,病程纏綿易復發。解決的辦法應該辯證而定,可舒經活絡、溫陽、行氣、健脾等從而祛溼、燥溼、化溼等,藥石、艾灸、推拿、拔罐、刮痧都可以結合具體的證來組方施治,無論食療還是藥物、理療都不建議盲目進行,應該看過專業中醫後再進行,盲目的自我治療易造成傷害!
-
9 # 可知天邊有琦景
你身體管理不了那部分才叫溼邪,如果你連體外剛吸收進來的水汽都能馬上列入管理,那麼不但不會得溼病,還能因此身體強健。
-
10 # 卦山之城
無知,中醫的溼,是溼邪,中醫術語。凡致病具有重濁、黏滯、趨下特性的外邪,稱為溼邪。和人體的水關係不是很大。
回覆列表
人體的70%是水,水活躍在我們身體代謝的全過程。在中醫上,這些可以運化的水分被稱作“津液”,這些津液維持著體內的生成,排洩等等諸多的代謝活動。
那麼,溼氣是怎麼產生的呢?溼氣重就是外溼侵入人體和過度節食、調理不當導致脾受損引起內溼。現代人渴了就喝冷飲、熱了就吹空調、久坐少鍛鍊,把自己的身體弄得一團糟。這些壞習慣都會影響脾臟的正常運作,使人體水液代謝失衡造成水汽淤積、溼氣過重。
溼氣重分為外溼和內溼兩種情況:外溼:
外溼是指外部環境影響體內水平衡,如氣候潮溼、久居溼氣重的地方、淋雨、長期水中作業等,這些因素導致外部水汽入侵人體,脾臟運轉不透容易發展成為內溼,水汽漸漸在區域性淤積造成病痛。
內溼:
中醫認為人體內水液代謝主要是靠脾臟進行,脾臟出問題,體內水液就不能正常運輸,而水液長期滯留的部位就會出現病症。內溼大多是由於飲食不當、缺乏運動等導致脾臟功能受損引起的,現今緊張的生活節奏正催生著更多的內溼患者。
艾灸除溼效果明顯如果你艾灸過,就會發現祛溼太有效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艾灸後面板表面出現水汽、水泡,那正是體內溼氣快速排出的表現!
我們用艾灸來祛溼效果是最明智的選擇,因為艾灸的開鬱、補陽氣的作用,可以快速運化溼氣,蒸騰溼氣,就像太陽蒸發水氣一樣簡單!
如果你溼氣重,不妨多灸以下穴位:脾俞、中脘、天樞、足三里、陰陵泉、解溪。
艾灸時間:腰腹部每穴15-30分鐘,腿部每穴15-20分鐘,一個禮拜內休息1-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