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漁樵之人W

    謝謝邀請!洋務運動後,李鴻章組建的北洋水師,是亞洲非常強大的海軍隊伍,不比日本海軍差。甲午海戰,兩敗俱傷。日本軍艦也被重創,也無還擊能力,倉皇逃竄,日本政府提出和談,揚言中國海軍敗了,而清政府中的投降派,由於害怕帝國主義,也跟著說中國海軍敗了,這樣就成了荒唐的不敗而敗了。

    和談的地點選擇在日本,這就是陰謀,為什麼不選擇在中國。若選擇在中國,和談的結果就不一樣了,中國政府有理由要求日本賠償損失。可是清政府答應派李鴻章去日本和談,這一步棋走錯了,那下面的棋就不好走了。開始李鴻章也是據理力爭的,可是日本人,白天是人,夜晚是鬼,夜間,在李鴻章的住處,日本人一會兒學鬼叫,一會兒扮演給社會的地痞流氓,敲詐勒索,威逼恐嚇,夜夜如此。李鴻章提出抗議,也沒有用,日本人說,哪有那事,是你做夢吧!幻覺,不足為信。弄得李鴻章沒有一點辦法。鑑於清政府投降派的壓力和日本人的陰險狡詐,李鴻章出於無奈,簽訂了喪權辱國《馬關條約》,其中最使人痛心的是,在中華民族的版圖上,把臺灣分割出去,後患無窮。李紅章之所以這樣做,若沒有慈禧太后的旨意,他也不敢簽字。

    在威海劉公島,有甲午黃海大戰紀念館,那裡有臘塑的非常逼真的“中日甲午黃海大戰前秘密作戰會議”的場景再現,栩栩如生,說明北洋水師是有充分準備的,不是過早決戰。這是清政府軟弱,屈服於帝國主義的壓力,弱國無外交造成的。我不相信,中日甲午海戰,是日本人勝利了,準確的說,中國和日本,誰都沒勝,兩敗俱傷。

  • 2 # 顫動的丹田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和聯合艦隊在鴨綠江口的大東溝相遇。北洋水師此戰前承擔運兵任務,對日本海軍情況、陸戰程序兩眼一抹黑,而日海軍聯合艦隊鐵了心的想要消滅掉北洋水師。準確的說,日艦隊是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打算來個埋伏。日軍11:30確定發現北洋艦隊,而北洋水師過了半小時後也發現日艦。

    整個海戰過程,日艦是的如此活躍,而北洋卻又是如此的笨拙。訓練是戰鬥的鏡子,平日裡心不在此,戰時就很難做出正確的選擇和靈活的應對。即便出現了很好的戰機,也不容易把握住機會。

    具體表現在海戰中:

    1.疲憊

    北洋全體官兵在早晨進行了一小時訓練,發現敵情後又幹捱了一個半小時才開戰,丁提督的高度緊張導致大家餓著肚子打仗,激戰又更加累人,很快,北洋水師上下就陷入了戰鬥中最危險的狀態——注意力無法集中、思維混亂、精神發懵以及意志崩潰這麼一種士氣模式。

    2.緊張

    交戰隊形沒有問題,問題出在隊形完成率上。訊號用英語,各艦快慢不一,訓練不足,沒有任何人想到這些可能的對任務達成的影響,大概是要為豐島海戰報仇,就按預定陣型排隊,隊沒排好就衝了過去。丁汝昌所有命令都是戰鬥前發出,卻沒有發出最要命的——自己的替補隊員是誰。離敵尚遠,有效射程還差一千八百米,定遠劉步蟾沉不住氣,毛毛糙糙下令開了黃海大戰第一炮,後果是最高領導丁汝昌被震的跌傷,坐在甲板上直到戰鬥結束。

    3.混亂

    在超勇揚威苦苦掙扎的時間裡,北洋艦隊整整兜住了日本或慢或小或弱或山寨的四艘艦,如果水平高超、行動統一,能快速打沉敵艦,這場海戰怎麼說也是平局,可惜……,扶桑如神鬼奇航,東拐西繞,逃得生路;比睿膽大包天,竟從經遠和定遠的中間插了進去,因為怕誤傷己方,兩艦停火準備跳幫,比睿速射炮瘋狂掃射經遠艦面,經遠終未能靠上去,再施放魚雷,太遠了,不過還沒完,定遠終於一炮轟的比睿徹底掉隊,來遠致遠廣甲攆上去了……比睿沒沉,北洋三艦莫名其妙沒有看上一千二百噸的重傷巡洋艦比睿,卻盯住不到五百噸的小炮艦赤誠;雞腿雞丁都是肉,打就打吧,赤誠艦長坂元八郎太少佐去了靖國神社,赤城卻困獸猶鬥,終於死中求生,尾炮突然擊中了來遠,來遠甲板堆積的小口徑炮彈引起大火,此時吉野等新銳日艦趕來,致遠和廣甲停止了追擊,日艦又跑掉一艘。

    只剩下一個獵物了,二千九百噸的客輪西京丸,裝了一門炮,就不是一來開片兒的主,關鍵它上面有大人物——日本軍令部長樺山資紀,宰了這老賊也非同小可呀,一百二十噸魚雷艇福龍號艇長蔡廷幹下令發射魚雷,發射兩次,第一次被西京丸迎頭駛來的船頭浪拍開,福龍蔡指揮官毫不氣餒,右回打舵使目標橫在自己面前,這回十拿十穩,沒想到,魚雷冒泡從船底擦過……太近了。其實同時進入戰場的有四艘北洋魚雷艇,各忙各的,要是編隊攻擊,猶如狼群戰術,一艇不中,二艇跟上……

    北洋各艦追打這批日艦整整達一個半小時之久,是海戰中北洋水師難得的一次積極攻擊行動,可惜因為缺乏統一指揮,戰術協同基本沒有,功虧一簣。

    至此,北洋水師擊沉日艦的最佳時機一去不復返了。

    戰爭的本質是把握“正確”,戰鬥的要點是不要“出錯”,以及彌補“錯誤”。而總結北洋艦隊,他們在“黃海大戰”中幾乎做錯了每一件事。

    隊形之爭並無意義,因為那時的海戰隊形本就是連世界海軍權威心中都沒譜,只能說日本指揮官選擇了比較靈活,但同樣危險的一字縱陣兩個分隊。北洋水師橫隊應敵也屬教科書般的中規中矩。

    戰鬥第一階段雙方目的相同——逮住對手弱艦猛打!

    日本最精銳四艦齊攻北洋最陳舊兩艦,可憐超揚二艦半小時後一沉一創。與此同時,北洋諸艦截住扶桑、比睿、西京丸、赤城一頓狠揍,如果統一指揮,戰術得當,大東溝海戰至少能打個平手。

    扶桑左躥右跳脫離險境,比睿從北洋艦陣夾縫之間撿了條命,艦長歸西的赤城中五億彩票似的好運氣,一炮將來遠燃起大火,最可惜的是西京丸,這艘載著日本海軍頭號人物的假軍艦被過深的魚雷放過,在北洋水師官兵的“協作”下,日本軍艦那一天真是命大。

    戰機稍縱即逝,形勢越來越不利於北洋水師。

    經致二遠沉沒了,林鄧二管帶是好漢,濟遠廣甲逃跑了,又是方伯謙。吳敬榮有樣學樣,可恨方伯謙大錘砸毀自家艦炮不算,還將已經重傷超勇撞沉,砍頭都不足以平民憤,真是感嘆現今為他喊冤的都是些什麼人啊!廣甲慌不擇路,觸礁擱淺,後被日擊沉。

    可見李中堂大人建立的是什麼樣的軍隊呀,能不能打不說,自己給自己造成的損失佔了40%,讓人悲催的自損原因竟是逃跑。

    甲午大東溝海戰大概就是這麼一個過程,可以看到,日本聯合艦隊贏,有運氣成份,但平日的嚴格要求,訓練中專心認真,使得他們可以把戰鬥中的有利機會把握到最大,戰局不利時他們又能隨機應變、死中求生。

    再想想給老佛爺承擔運輸荔枝任務的北洋水師,哪有一點點工業文明下海軍艦隊的影子?

    最後說一句,很多人提到所謂恐怖的下瀨火藥,即100%的苦味酸火藥——TNP,據說能燃燒鋼鐵,在甲午期間的所有海戰中均未登場。

  • 3 # 生命之源0663

    中日雙方的海軍都在德國進修學習,都有海戰的基礎。甲午戰爭,中國的船艦比日本多,也有德國軍官指揮,但是清政府派遣自己的官二代到艦上指揮,結果可想而知。在中國,權力決定一切,不專業的人指揮專業人士比比皆是,現今亦是如此。不重視科技,不重視人才,權力當道,中國永遠落後。

  • 4 # 老龍故事會

    不邀自來,先糾正一個錯覺,的確,洋務運動有晚清中興的跡象,但是主要侷限在工商業、軍事技術方面,其餘領域涉足較少,如果以改造晚清腐朽封建為目的來講,甲午戰爭標誌著洋務運動的失敗,但是從中國近代工業、軍事甚至留學海歸對於之後中國的影響,洋務運動不無裨益。拋開當時朝廷內部的風起雲湧和整個甲午戰爭雙方的戰術戰略不談,北洋艦隊擁有東亞第一艦隊,世界第五的實力不假,十幾年的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工廠也奠定了中國近代軍隊的基礎,加之僱傭的外國軍事顧問改良訓練,北洋已經成了當年的國防支柱,其實力確實對得起所花費的銀兩。再說回日本1868年明治維新之後,尊王攘夷,倒幕,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廢蕃置縣,再加上其改革本身就以佔領大陸為目標,所以甲午戰爭不可避免的成了其改革的一步,而不是某個終點抑或是起點。說到這裡,中日改革相似度似乎很高,時間也出奇地一致,結果咋就差距那麼大呢,二者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但洋務運動是部分官僚士大夫階層興辦的一場技術引進運動,明治維新可以看作日本武士階層徹底的接納西方從技術到社會各方面的一場改變社會性質的運動,所以也就不奇怪,為什麼魯迅先生會在仙台醫院學習時看日俄戰爭中旁觀的中國民眾的麻木了。雖然同為封建地主,千百年來的中庸最終成了墨守成規的思維模式,不得解脫。

  • 5 # 海天繽紛

    清政府在兩次鴉片戰爭和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有部分官僚看到中國科技的落後,主張向西方學習,逐步形成了洋務派,興起了辦洋務的運動。洋務運動的範圍非常廣泛,包括辦外交,搞貿易,辦礦業,開工廠,修鐵路,建學校,練新軍等等。代表人物有。代表人物有弈星,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等。洋務運動又叫自強新政。以創辦北洋海軍為標本。1881年李鴻章委派陸軍提督丁汝昌統領北洋海軍。到1888年,北洋海軍擁有軍艦22艘。與當時日本的海軍實力基本相當,甚至還略強一些。

    1894年8月1日中日因北韓問題爆發海戰。因為1894年為甲午年,所以被稱為甲午戰爭,9月16日海軍提督丁如昌率領北洋海軍13艘艦。護送增援平壤的清軍到達大東溝。返回途中與日本12艘艦形成對峙。雙方在黃海激戰5個小時。雙方艦船損失相當。這次海戰之後,李鴻章嚴厲北洋海軍艦隊全部閉藏在威海衛港內,不準出海迎敵,從而使日本取得制海權。日軍取得了制海權之後,先後從陸路佔領了旅順和大連。最後攻佔了威海衛。而此時李鴻章仍然命令北洋海軍死守港內,不準出擊,坐待敵人進攻。最後在日軍水陸兩兩面發動進攻下,全軍覆沒。

    甲午中日海戰,以清軍失敗告終,也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徹底破產。當時有部分人認為,北洋海軍的失敗是因為當時海軍還沒有準備好。慈禧太后把用於北洋海軍的二千萬白銀拿去搞頤和園了,過早的與日本海軍展開了決戰。實際上這個觀點是錯誤的。甲午海戰清政府割地賠款,這首先驚醒了當時的知識界,更多的意識到中國再不改革政治必將滅亡。於是先進的華人為尋求真理渴望向西方學習。這與清廷官僚辦洋務有本質的區別。因為清廷的洋務運動目的僅僅是追求船堅炮利,同時堅決排斥進步思想,因此它具有極大的閉塞性與反動性。洋務運動的失敗實際上是告訴了我們靠買是不能買到一個強大的國家的。只有進行根本的政治改革,才能夠發展經濟。強軍富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沒有心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