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6371596187
-
2 # 花田一分不爭半畝
不要說,要做,現在網路發達,資訊透明,孩子們都很有想法和主見,如果我們父母沒有與時俱進,走在時代的前面,說很多話孩子會覺得不相信,沒有說服力,所以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要把想告訴他的道理去做到,讓他有佩服你的地方,這樣在和他說什麼的時候,孩子才容易聽進去。有時候我們以為的道理也不一定是對的。
誰都想好,包括我們自己,可只是知道了道理就能好嗎,並不是這樣的,就像大家經常說的,看了那麼多的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所以少些說教,多些行動和帶頭作用,一切都會變好的。
-
3 # 灰灰大雜燴
教小孩方法不對 說一百遍 小孩也聽不進去
小孩就像一張白紙 很多小孩在這張白紙上面寫的字都 不標準不好看
這時候就需要家長想辦法用心輔導幫助你的小孩 讓你的小孩能在這張白紙上面 寫上字又好看又標準字
教小孩是很費心費神的事情 你可以網上看看有很多教育小孩的影片
-
4 # 南寧市尤尤利
這是兩個思維的事,一個是大人的思維一個是小孩的思維。媽媽的思維是比較豐富多彩,情緒在面對小孩時已經發生了火山爆發的速度。小孩是比較簡單,一加一就是等於二,媽媽為什會這樣不停的說我呢?在我看來,不管是教育小孩還是與人溝通,反覆多次或許嘮叨都是徒勞無功甚至會厭煩。小孩對嘮叨的反感超出大人的想象,就像我們轉換一下位置一樣,一個人一直對自己嘮嘮叨叨,即使道理是對的,但是招架不住一直重複,心裡都已經有厭惡,都想要逃跑這個“是非之地”了。我們對小孩的教育,不是要量而是要質。
-
5 # 黟靈
那是因為道理講多了。
對於孩子來說,有些道理聽不懂,也不明白,我們大人說多了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還會讓孩子煩躁。說的次數多了,就不起作用了。
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我們放慢腳步,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孩子,從孩子的成長過程去認識孩子,而不是從大人的角度,讓一個孩子接受我們這個年齡階段的思想。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說教,對於孩子來說沒有太大的意義。
有時候我們覺得不能理解孩子為什麼不能理解自己,都說了那麼多遍,孩子還是不理解,還不聽。而我們總是忘記了自己在那麼大的時候是怎麼過的,總是忘記自己孩子時候也是那麼的煩大人一遍又一遍的說教,而沒有看到實踐經驗,和大人的實際行動。榜樣永遠比說教更有用。
-
6 # 陽光照耀504997512
一個小孩子上幼兒園總是哭,不願去上學,爸爸就跟他說,那這樣我們7天就5天上學,剩下的兩天我們在家休息好不好?小朋友回答:好。但是當上學的時候,小孩子還是哭,爸爸就給他說。寶貝,我們白天去上學,晚上休息好不好?小朋友說:好。其實我感覺方法很重要。看大人怎樣去引導。
-
7 # 美好記憶影視
那是因為你講的道理只有大人才能聽懂,我們大人要用小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講給他們聽。
還有一點就是,道理你講的很好,但是自己身上日常生活體現不出來,小孩子覺得大人說一套做一套,所以不聽。
再有就是,小孩子很多因為年紀太小,並不具備邏輯思維能力,他們眼裡的世界更多的是感性的,他們還不具備分辨是非的能力,就好比有的孩子生病了死活不願意打針,因為他們首先想到的是會扎傷人的武器,而不是會致病的藥物,這個時候大人不能簡單的說,打針對你好,打了針病就好了,因為這樣的話小孩子難以理解,在他們的世界裡,打針和治病是毫不相干的,或者說打針這個動作本身就比自己的現有的病更加令人恐怖,所以他們抗拒。當然我並不是說所有的小孩都這樣,但是有很多小孩子確實對打針有恐懼。這個時候不一定非要打針,可以改為吃藥,如果病情嚴重確實需要打針的,你可以嘗試這樣解釋給他們聽,如果不打針,就會更難受,時間長了就要打更多的針。總會有聽解釋的孩子。
-
8 # 今天曆史大事件
當你用到“100遍”這個詞的時候,我聽到了是一個作為大人的無奈,但透過這個詞,我更加能感受到作為一名家長的耐心。
每一位孩子都是落地的天使,從哇哇落地到長大成人,每一步需要當家長的細心呵護,施肥澆水,才能茁長成長。當你說,“100遍,才有所反應”,我感覺不單單是孩子的問題,我們當家長的是否也有一定的責任。.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出現這個樣的問題,家長在教育上是有缺失的,不能把所有問題推卸到孩子身上,跟不能無盡的抱怨。我們作為家長,在平時的教育上就要培養孩子,雷厲風行的作風,把這種拖延症的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上。在點滴上,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改掉這種不好的習慣,我簡單談一下,我的個人做法。
一.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自己幹,今天的事今天干。這聽上去很簡單,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督促,耐心落實。很簡單的例子,今天在的作業,今天必須做完,做完後才能去遊戲。
二.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可以考慮讓孩子做。不要把所有的東西都做完了,讓孩子養成了懶惰的習慣,然後抱怨孩子什麼都不會做,做不好。孩子也需要鼓勵,當孩子把一件事做好後,得到獎勵,孩子會更加有動力,也有興趣進行下一步的探索。
三.對於孩子要有耐心。如果一些很小的事,孩子做錯了,作為家長不要抱怨,可以指出哪裡不足,下一步我們需要怎麼做。
最後想說,每個家長都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教育真是一個大學問,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可以讓他一輩子受用。
-
9 # 柴覺
不清楚你的孩子多大歲數,我就當做小孩子來說說我的看法。
第一,只跟孩子講道理一般沒什麼用,他們的注意力在動畫片、玩具、遊戲、漫畫書和其他孩子身上,只是說教式的講道理不能讓他們形成記憶。
我用在學校上課來做個比方:
我們上學期間犯了錯,老師不止會講道理,還會懲罰,比如罰站、罰值日、罰抄寫,更早的年代還會挨戒尺。道理配合著“罰”同時進行,這樣孩子才會長記性。
第二,某些事情只講道理不講解決方法,或沒有引導孩子去思考解決辦法,聽完大人的道理後,他遇到類似的事情還是不知道怎麼辦。
比如吃飯的時候,孩子坐的腰板倍兒直,勺子或筷子就這麼直接把食物送到嘴裡,因為身體沒有前傾、沒有就著碗碟,經常會把飯菜灑到桌上、地上、衣服上,光聽父母說教,他很難理解該怎麼改正。這種情況應該道理配合著“教”。
第三,有些大點的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假如不是原則問題,父母就不要過多幹涉了,否則越說,孩子就越反感。
比如學校報社團,孩子要去籃球社團,父母覺得孩子身板瘦小,擔心籃球這種高對抗性的運動會讓孩子受傷,就苦口婆心的勸導孩子報別的運動。
再比如,冬天,孩子認為穿的夠多了,一點都不冷,父母覺得他冷,非要再給孩子多加幾件衣服。
這類情況,應該讓孩子有更多自主的權利。
第四,父母的道理可能還不如動畫片、故事書裡的一句臺詞管用,所以,有機會或有條件的話,可以把你的道理編成故事,講給孩子聽。
供您參考。
-
10 # 胖胖戲芳華
對孩子說100遍孩子就是不聽現在很多父母都會碰到這種煩惱,你有沒有發現你有時跟孩子講的很多道理,他都背過了,下次你還沒有說完,他們就能脫口而出,這說明根本就沒聽進耳朵裡,放到心裡,嘮叨也是愛不適合他們,有時他們還會煩躁,根本不起作用。所以少說多做給孩子看,發揮言傳身教的作用,效果不錯。我剛剛聽完一本書《不管教的勇氣》,推薦給大家去讀一下,是[日]岸見一郎寫的,都能從中獲得啟示。1.怎樣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2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3如何賦予孩子面對生活的勇氣。有一點印象最深刻的是對孩子既不批評也不表揚育兒方式,不要體罰孩子,作為父母,我們能做的是:幫助孩子靠自己的判斷來決定人生,而不是替他們決定,讓孩子“自立”。要平等對待孩子,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接受父母的指導和意見。有時我們嘮叨N遍也不聽,孩子並不是為了滿足我們做父母的期待而活,將來我們也無法代替孩子去生活,但能夠幫助孩子鼓起勇氣面對生活的勇氣。希望此分享有用
回覆列表
我覺得要讓小孩子聽你的話,他先要覺得可以信任你。 你愛他,也挺他。他需要知道你不是一個威脅-聽你的話做你要他做的,不會失去他自己和自由。 這幾點滿足了,他自然就很聽你講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