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實現一個曉目標
-
2 # 閒談生活影視分享
我想我願意和這樣的老人住在一起,之前在一個看到一個貼子,老倆口培養了倆兒子,倆兒子事業有成,都在北京置業成家。倆兒子住的150平米的房子,從來沒提過接父母去住,倆個兒媳在一次家庭聚會中開玩笑的口吻說,“人均30平米是小康生活的標準,如果把父母接過來,家庭就落到小康水平之下了”。老倆口之後再沒想過去和兒子同住。
剛開始身體好的時候還能出去遊山玩水,後來身體不好的時候老倆口只能在家相依為命,花錢肇的保姆也不盡人意。最後只能搬到養老院,老倆口悲傷的說這裡可能就是自己的最後一站。
-
3 # INNOPRO精華隆
這個和找合租一樣的,但是換成老人要考慮幾個問題。
第一,老人作息和年輕人不一樣,老人家一般睡得早,年輕人都是夜貓子,如果老人睡眠淺的話,就會影響他的生活。
第二,照顧老人的定義。白天年輕人基本不在家,除了晚上在家,週末偶爾在家,其他時間基本都不在家的,晚上週末在家的時候老人需要幫助什麼的可以滿足。但是平常做飯、照顧老人休息什麼的,不太現實。畢竟大家都是天沒亮就出門,月亮出來了才到家。
第三,做家務,一週一次衛生是OK的,如果要每天都要做家務,老人吃飯的碗筷都要幫忙洗,也不太現實。
第四,萬一老人出事,責任問題,這個是最複雜的,遇到講理的子女還好,遇到不講理的,就扯不清了。所以事前條條框框要先講好。
另外,利用年輕人資源照顧獨居老人,前提是老人身體還比較健朗,基本能照顧自己,那麼年輕人起到類似護工的作用,不用時刻照顧,但每天都有見面,如果老人有什麼不適可以及時通知其家人。
如果上述幾個問題都能解決,願不願意住獨居老人提供的租房,還要看年輕人意願,有些人嫌老人“髒”,有些純粹不喜歡和老人住,畢竟年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
總的來說,這個應該很難實現,或者找到雙方都願意的很少。
老人獨自在家,就是怕發生意外沒人知道,錯過最佳營救時間,透過智慧監測裝置,可以實時瞭解老人健康動態及安全情況,一方面可以實現疾病預警——身體發生變化都會表現在呼吸、睡眠等生命體徵體現,監測到呼吸異常及時就醫檢查,防範未然;
另一方面,確實反正意外,裝置會通知家人,在最短時間關注老人安全情況,必要時打120急救。
不能隨時陪伴老人已經成為許多家庭的常態,唯有從健康和安全上儘量為老人創造健康安全的晚年!
-
4 # 老頑童140465821
我也是退休工人單身在租房子生活,,身體健康最重要我願意與老人相伴,不知道有沒有機會?我上海,不管到那裡都是可以的。
作為北漂的年輕人,最大的生活成本就是租房成本,想租便宜點兒的房子,就得住的很遠,環境也好不到哪裡去,上下班頻繁換乘地鐵,路上浪費太多的時間。而很多空巢老人,兒女不在身邊,也很孤獨寂寞,患病風險也在增加,僱一個保姆價格不菲不多,也不一定能把老人照顧的很好。如果跨代資源進行一下整合,會是怎樣的局面?
回覆列表
這種情況很難實現。彼此合拍融洽相處,基本都是屬於可遇不可求的緣分。遇到合適的人。未必比你找物件容易。
異地謀生的人,生活節奏和起居,都會很忙碌。即使有點時間可以做點簡單家務,掃個地啥的,但有時間照顧老人嗎?更別說陪老人。
而人的滿足值也會不斷提高,今天陪伴10分鐘,即使當時覺得很好,時間久了會慢慢不滿足只有10分鐘,時間不斷延長,當你忽然很忙沒空去陪伴時,你以前的好會一下灰飛煙滅,會被抱怨被指責。
為了省點錢,成了別人呼來喝去的孝子賢孫,家政人員!你願意嗎?有必要嗎?
記住一句話:久在床前無孝子。親爹親媽尚且如此難伺候,何況是陌生人。
勞動有償服務有價,專業的事還是讓專業人士去作吧。還有一個最關鍵的責任問題,如果你承諾照顧老人,必然要承擔相應的責任,而這個責任可能無法白紙黑字的寫在合同裡,口頭約定的可能性很大,一但老人意外有個閃失!你又該則麼辦?家屬的質詢就夠你一受的。還有就是你上班期間,老人要突然打電話說自己病了,摔倒了,你回還是不回?你因工實在無法返回又怎麼辦?
很多人把照顧老人想象得過於理想化,美好化。也不是所有的老人都那麼德高望重,慈祥仁義。不是影視劇裡那樣,你隨便租個房就能遇到一個難忘的忘年交的。現實生活遠比你想象得更復雜。如果你認識或和養老院的工作人員有朋友,能聊上天。聽聽他們怎麼說,絕對讓你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