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嘻嘻哈哈真的好

    意思是:當時明月如今猶在,曾照著她彩雲般的身影迴歸。出處:《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是宋代詞人晏幾道的代表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原文節選: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Swift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譯文:夢醒只見高高樓臺閣門緊鎖,酒意消退但見帷簾重重低垂。去年冬天惹起的恨恚來惱我,恰是落花紛墜斯人孤獨佇立,細雨霏霏之中燕兒翩翩雙飛。依然清晰記得初次見到小蘋,穿著繡有兩重心字的小衣衫。撥彈琵琶舞弦訴說相思滋味。擴充套件資料這首詞抒發作者對歌女小蘋懷念之情。全詞共四層:“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為第一層。這兩句首先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詞人用兩個不同場合中的感受來重複他思念小蘋的迷惘之情。由於他用的是一種曲折含蓄,詩意很濃的修詞格調。所以並不使人感到囉嗦,卻能更好地幫助讀者理解作者的深意。這兩句的後面緊接著“去年春恨卻來時”。既然詞人寫的是“春恨”,他做的必然是春夢了。回憶夢境,卻怨“樓臺高鎖”,那就等於告訴讀者,他在夢中是和小蘋歌舞於高樓之上。以上所談是詞人第一個場合的感受。另一個場合的感受是:“酒醒簾幕低垂”,在不省人事的醉鄉中是不會想念小蘋的,可是一醒來卻見原來居住小蘋的樓閣,簾幕低垂,門窗是關著的,人已遠去,詞人想借酒消愁,但愁不能消。“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Swift雙飛”。三句為第二層。“去年”兩字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有了“去年”二字第一層就有了依據。說明兩人相戀已久,刻骨銘心。下文的“記得”“當時”“曾照”就有了著落,把這些詞句串聯起來,整首詞就成了一件無縫的天衣。遣詞之妙,獨具匠心!緊接著詞人借用五代翁宏《春殘》“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落花人獨立,微Swift雙飛”的最後兩句,但比翁詩用意更深。“落花”示傷春之感,“燕雙飛”寓繾綣之情。古人常用“雙燕”反襯行文中人物的孤寂之感。如:馮延已《醉桃源·南園春半踏青時》“鞦韆慵困解羅衣,畫梁雙燕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為第三層。歐陽修《好女兒令·眼細眉長》:“一身繡出,兩重心字,淺淺金黃。”詞人有意借用小蘋穿的“心字羅衣”來渲染他和小蘋之間傾心相愛的情誼,已夠使人心醉了。他又信手拈來,寫出“琵琶弦上說相思”,使人很自然地聯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的詩句來,給詞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第四層是最後兩句:“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這兩句是化用李白《宮中行樂詞》“只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這兩句可解釋為“當時皓月當空,風景如畫的地方,現在似乎還留下小蘋歸去時,依依惜別的身影”。小蘋的身影像彩雲一樣現於讀者的眼前,栩栩動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空氣能熱水器被宣傳的如此先進,為何還是不能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