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王媒體
-
2 # 小葵花太陽
程咬金。
出生在山東東平西南,生於五八九年是唐朝的開國大將,在隋朝的後期,程咬金投奔了瓦崗之後又歸降了王世充,到後來程咬金跟隨了李世民,跟隨著李世民之後立下了很多的戰功。
在當時隋末時期,程咬金也是自己組建了自己的部隊,人數也就100人,就是保衛自己的家鄉,後來歸順了李密,也是得到了李密的看重,封了程咬金當內軍驃騎之一,這可是當時李密親自挑選出來的八千人,把這八千人分別分為四驃騎,這其中之一的驃騎就歸程咬金管,這就能看出當時李密對他的看重。 但是在後來,李密和王世大戰的時候,程咬金帶領著自己部隊在北邙山,由於敵軍帶兵攻打了其他地方的部隊,當時李密就讓程咬金前去幫助他,程咬金在救援的時候奮勇殺敵,在王世充的部隊向後退的時候救起了被王世充部隊打傷的一位將軍,他們在回去的時候被王世充的追兵給傷到了,最後李密敗給了王世充,程咬金就在王世充手下開始當差。 在王世充攻打故州的時候,王世充分別封了秦瓊和程咬金位將軍,可是程咬金和秦瓊都是厭煩王世充的心機,為人奸詐,程咬金就和秦叔寶商議怎樣才能逃離王世充,最後秦瓊和程咬金在打仗的時候就帶著自己的兵向李世民的前去,最後還對王世充說了自己的意思就投奔了李世民,李世民早就知道他們了,今天他倆投奔自己更是喜從天降,李世民對他倆十分的看重,分別讓程咬還有秦瓊當了很重要的官,從這以後秦瓊和程咬金就跟隨著李世民,在每次出征程咬金都是最早的舉旗前去,再後來為李世民戰力了卓越的戰績之後被封為了宿國公。 在武德七年也就是當時的六二四年的時候,李淵的兒子也是就太子李建成向李淵說壞話,最後李淵就讓程咬金離開李世民的身邊,程咬金也是向說您快要失去自己的得力助手了,可能沒法保護你了,希望你能自保。
在武德九年的時候李世民帶兵發動了玄武門事件,陳咬金也是陪著李世民的,在這個件之後李世明封又封了程咬金位。 當程咬金去征討賀魯的時,當時的王文度嫉妒蘇定方在這場戰鬥中拿到個大功就對程咬金說,現在雖然獲勝但是我們不能輕易的去追程咬金就下令不讓追擊敵軍,但是蘇定方向程咬金出說明了情況一定要追擊敵軍的,但是程咬金沒有答應他請求。 程咬金帶兵征討的第二年時候有很多胡人都開門投降但是程咬金默許了王文度的屠城這個做法,最後王文度被皇帝判了死罪,程咬金因為自己默許王文度也被請求了辭官。
-
3 # 創意廣告君
最有名姜尚—姜子牙
因為年代太久遠,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傳說他活了100歲,這畢竟是傳說。不過說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沒問題的。很有代表性,也很有傳奇性,不過可能沒幾個人有這樣的運氣。當然自己的實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姜尚年輕時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宰牛賣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做過賣酒生意。他雖貧寒,但胸懷大志,勤苦學習,始終不倦地研究、探討治國興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夠大展宏圖,為國效力。直到暮年,終於遇到了施展才華之機。姜尚在輔佐周文王期間,為強周滅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內外政策。周文王死後,武王姬發繼位,拜姜尚為國師,尊稱師尚父。姜尚繼續輔佐周國朝政。武王十一年,武王舉兵伐紂,在牧野大獲全勝。周朝建國之後,姜尚因滅商有功,被封於齊,都城營丘(今日臨淄市臨淄北)。
中國有句老話“太公八十遇文王”。很可能誇張了。不過我記得在那裡看過,說姜尚72歲被拜為國師,可信度就高些。無論是八十遇文王,還是七十而拜相也好,足以勉勵我們每一個人。
大器晚成——黃忠
黃忠在三國裡亮相的時間較晚,成名也很晚,但我想年輕時可能有點小名氣,但確實老了之後跟著劉備後才出名的,特別是定軍山一戰,斬掉名將夏侯淵威震天下,後來能被劉備封為後將軍也可能和這一戰有很大的關係。
黃忠年輕時一直為荊州劉表效力,被劉表任命為中郎將,與劉表侄子劉磐一起駐守長沙攸縣(今湖南株州攸縣,即虎紋老家)公元208年,曹操佔領荊州,臨時任命他為裨將軍,任駐守原地,歸屬於長沙太守韓玄。公元209年,劉備攻打荊州各郡,佔領了長沙、零陵、桂陽、武陵等地,黃忠投降劉備。公元 211年(64歲)黃忠跟隨劉備入川,征戰益州,表現突出,勇冠三軍。平定益州後劉備封其為討虜將軍。公元219年(72歲),劉備進擊漢中定軍山,黃忠一戰斬殺魏國身經百戰的守將夏侯淵,曹軍慘敗,黃忠自此聲名大震。後黃忠升為徵西將軍。公元219年劉備自立漢中王,重用黃忠為後將軍,公元220年,黃忠病逝,享年73歲追諡為剛侯。
投筆從戎的名將——高適
“逆襲”二字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會成為那個年代裡極為璀璨的傳奇,畢竟能夠在這俗世中完成逆襲的人也不再多數。唐朝當時有一個落魄了半生的詩人,他年少時極為落魄,甚至都和乞丐一起在民間流浪過,最後當他棄筆從戎,到了50歲的時候封侯拜相,成為了所有大唐詩人中唯一一個被封侯的人,這個人就是高適,也是邊塞詩中的領軍人物。
相信很多人最初認識高適,就是他的那首《別董大》,這是他43歲的時候所做的詩。而年輕時候的高適並不喜歡寫詩,他一直認為讀書是無用的,認為吟詩作對不是壯夫所為,反而在他的身上有一種遊俠的氣質。不過他不喜歡寫,也並不代表他不寫詩,在那樣的一個年代裡,想要有著聞達於天下的理想抱負,最快的捷徑莫過於參加科舉考試,尤其是他這樣胸懷大志的人,最初也是選擇用讀書來改變命運。
他投筆從戎兩年之後,安史之亂髮生,當時他擔任監察御史,與將軍一起鎮守潼關,也是這一次戰亂的爆發,他讓他的能力顯現出來,他拿起了少年時的那把劍,平叛亂提良策,在此後的十多年時間裡面,他也完成了從一個詩人像一個將軍的轉變。這個時候那些曾在長安城裡面相識的舊友,有些流放,有些客死他鄉,有些過著悽慘的晚年生活,而唯獨年少時最為落魄的高適,最終成為了一代名將,用大器晚成刻畫了一代傳奇。
-
4 # 致守仁
這樣的人歷史上還真不少,守仁君說幾個,第一個陳慶之、第二個虞允文、第三個王越。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陳慶之出身寒門,在那個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年代,縱然陳慶之頗受梁武帝蕭衍信任,但是在那個年代,出身代表著一切。
他早早就在朝中混跡,但是一直到41歲才開始領兵作戰,這一出頭,就再也剎不住了。最被人稱道的便是其北伐北魏一事,當時北魏六鎮暴亂,魏北海王元顥降梁。南梁試圖控制北魏,遂封元顥為魏王,命陳慶之護送其北上,陳慶之一日克三城,迫魏將丘大千投降,後又全殲兩萬羽林,在虎牢關口被三十萬魏軍包圍,結果陳慶之率七千人當著三十萬魏軍的面攻入滎陽城,隨後又率三千騎兵背城而戰大破魏軍。
陳慶之率七千人護送元顥入洛陽,一路上大小四十七戰,拔城三十二座,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虞允文
在別人看來他可能就是一個文弱書生,但是他在採石磯卻爆發了讓世人膽寒的力量。
紹興三十一年,金帝完顏亮率十萬大軍南下試圖一舉滅宋,摧枯拉朽般擊潰了兩淮宋軍,兵鋒直指長江。
時任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的虞允文到採石磯犒師,當時主將王權被罷官,新任主將李顯忠又遲遲未到任。虞允文到採石磯後似乎忘記了自己只是個犒師的,集結長江周圍所有被打散的宋軍共計一萬八千人,在採石磯大破金軍十五萬主力,取得采石大捷。
威寧伯王越
此人在史書中罕見其名,但是他卻是明朝唯三以文人身份因軍功封侯的人之一。
他御史出身,後來在朱總永軍中贊理軍務兼紀功賞,簡單說就是負責管理軍中雜務和記功的。後來指揮官軍作戰,多次大敗韃靼軍。
成化九年,韃靼滿都魯汗及孛羅忽、癿加思蘭留妻子老弱於紅鹽池,大舉深入,直抵秦州、安定。王越聽聞訊息後,親自率軍繞道晝夜行軍三百里,直抵紅鹽池,將滿都魯汗的根據地夷為平地,滿都魯汗回師後氣憤不已,率軍追擊王越,結果又被王越擊敗,自此明朝河套地區安定。
成化十六年,韃靼亦思馬因犯邊,當時韃靼根據地遷至威寧海(今內蒙古正黃旗察哈爾南),王越汪直二人率兩萬一千人出孤店關,晝伏夜出二十七日,奇襲威寧海,又把蒙古人的老家抄了,蒙古大汗拋妻棄子倉皇逃竄。
也因此戰,王越受封威寧伯。
-
5 # 津城沐雨
這類將軍不在少數,又以文將為主,舉兩個典型例子:漢初韓信,三國陸遜。
其一,漢初韓信:韓信在投奔劉邦當大將軍之前,實屬碌碌無為之輩,經常跟別人混飯吃,根本就是很平常的人,看不出絲毫的積極進取心。
韓信為了活命和避免官司,身佩寶劍卻在大庭廣眾之下受胯下之辱。
後來秦末農民起義爆發,韓信投靠項梁並沒有得到重用,項梁戰死後跟隨項羽,受鍾離昧推薦成為項羽的執戟郎中,多次向項羽獻計卻不被採納。
劉邦被封為漢王后投奔劉邦,仍然不被重用,只擔任管倉庫的小官。後結識蕭何後,經蕭何大力舉薦才被封為大將軍,至此韓信才開始了他的統軍之路。
被封為大將軍後,為劉邦出謀劃策制定天下大計,之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舉攻佔關中三秦之地。
隨後,聲東擊西虜魏、背水一戰破趙、平代、脅燕、定齊,擊殺龍且二十萬楚軍,垓下戰勝項羽,成為劉邦統一天下不可多得的人物。
其二,三國陸遜:三國時期吳國陸遜,在一開始的時候只是孫權幕府裡的一個小吏,受孫權賞識逐漸得到重用,原本是一文士,後與呂蒙合作襲取荊州。
劉備徵吳後,東吳數次大敗,最後啟用陸遜為大都督,統領吳軍與劉備大軍作戰,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大敗劉備大軍,從此聲名鵲起。
之後,在與曹魏的戰爭中,石亭之戰擊敗曹休,陸遜成為三國文才武略的著名將領之一。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他們隱忍不發,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成為一代名將,馳聘在歷史的疆場。
回覆列表
韓信,胯下之辱,讓我最記憶猶新,後來成就兵仙之名,兵之神,算計之精,計謀之準,他的忍辱負重奠定了將來不可一世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