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藍天白雲168
-
2 # 雙北大旗永不倒
謝邀,個人覺得,適當的體罰是不錯的。人肯定會犯錯,每個人都會,只是錯誤的大小不同,有個成語叫小懲大誡,意思是,犯了小錯誤就要進行懲戒,不能因為它是個小錯誤,就忽視它。人在小的時候是有可塑性的,當他犯了小錯誤,你不去懲戒他,反而因為年齡問題,放過他原諒他,那麼他就意識不到這是一個錯誤,要改正,於是從小錯到大錯,一直錯下去,這就可悲了。
-
3 # 聯想前沿科技
絕對是壞事!
放學後,美滋滋的回到家,原來作文被語文老師表揚了,這是半年以來的首次!所以我首先要謝謝老師。我從來不反對手拿戒尺的老師,孩子犯錯,適當的懲戒肯定不可缺少,這跟體罰是兩個概念,因為我的家庭教育也是這樣做的。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簡單到用超量的作業和體罰來恐嚇孩子,孩子只會慢慢失去對學習的興趣,直至厭學。所以我要說,孩子在需要適度的懲戒的同時,更需要的是鼓舞與激勵!我的朋友圈,教育界的朋友都很多,都私下對我表示了關切,在此,我謝謝大家了/抱拳/抱拳/抱拳
-
4 # 使用者98682692602
謝邀,個人覺得對孩子適當的體罰是很有必要的,但必須看是什麼型別的體罰,掌握尺度很重要。小時候,口算題算錯我們數學老師會按做錯題的數量,用尺子打手掌心,做錯一道打一下,所以我們班的數學成績一直很好。現在的孩子都嬌貴,獨生子女居多,家裡也寶貝,所以學校老師一般都不會體罰學生,很多學生對老師也沒有應有的尊重,小時候的學生對老師是很敬畏的,但現在的學生這方面是很欠缺的。老話說的好,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是沒有道理的。
-
5 # 浩墨香教育
關於這個問題,應該這樣來看待。
一是如果學生違紀,老師給予適當的處罰,不是過度的體罰,只要沒有超出法律法規範圍之內,沒有什麼師德師風問題,屬於正常教育方式,應該對學生來說是好事,有利於糾正孩子的錯誤,否則,只去說教,是達不到教育效果的。
二是如果對孩子的處罰超出法律法規範圍,給孩子造成了身體心理上的傷害,這樣來說,就不是好事。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
-
6 # 教育湯老師
個人認為體罰學生是有必要的!這裡所說的體罰不包括鞭打學生。學生是有靈魂的有思想的個體,很多時候能夠分辨對與錯,可是,所作所為就是不按老師要求我,我行我素,以自我為中心。像這種學生一個班級裡肯定會有幾個的,這就需要班主任在管理這個班級開始,能夠快速掌握為何學生的特質特點,在一個新的班級開始就制定有關的班級管理制度,嚴格要求學生養成好習慣,遵守學校辦理規定。一旦一個班級的良好風氣在最初養成,以後的教育教學會省很大心。儘管如此,在教學過程中也不能保證事事順心,也會出現各種問題,如果犯了錯不進行懲罰的話,下次很容易犯同樣錯誤,老師可以因人而異,採用適度的懲罰措施,或罰寫或罰站或其他方式,但一定要在學生的接受範圍內,像有的學科罰寫知識點50張100張的就不太現實,如果真去完成,學生就會大大佔用其他學科的課上時間。打罵學生個人覺得一定要慎重,罵幾句可以,言辭一定要注意,不要有所自己教師的德行,打學生本人不建議。
-
7 # 征夫前路
人之初是沒有對錯意識的,孩子小時候會做一切可愛的,或者令人討厭的事來獲取主要養育者的注意,這是動物幼崽提高自身生存機率的手段,是隨著基因遺傳下來的,是天生不用學的。因而也是非常強的行為動機。養育者對什麼行為給予了關注和反饋,將強化孩子繼續此類行為。簡單說,就是你關注孩子做什麼他就會更多做什麼,不管是喜歡還是斥責的關注。因而孩子的性格特徵是其行為獲得父母和主要影響者的反饋下逐步建立和強化,直到固化下來的。
上面是心理學研究結論。
大家可以在自己周圍的日常生活中觀察。中國的父母比較多的比例是不主動和孩子互動,孩子找父母說話,問題,玩耍時父母多無明顯反應。幾輪下來,孩子會出現一些不太平和的行為,如提高說話嗓音,推打父母,發火,開始搗蛋等。這時候,父母開始管了。其實在孩子本能裡(不是理性的選擇性行為),要的就是你要不時地,在我需要的時候關注我。我想獨立,自主玩耍做事的時候不要來煩我。
舉個例子吧,一次在境外有個對比顯著的觀察。中國,南韓,日本家庭餐館吃飯。中國家庭的孩子在哭鬧,媽媽在斥責孩子,孩子消停之後,父母專注自己吃飯,父母間也很少互動,而是刷各自的手機。南韓家庭有兒女兩個娃,小女兒在餐桌底下爬。父母會時不時地和兩個孩子互動。爸爸很有趣,每隔不久就俯身下去和小女兒說幾句什麼,但並沒有要求孩子回到椅子上。日本家庭是一個男孩,吃飯中間會離開桌子去左近看點什麼再回來,他回來時父母會和他聊幾句。
從不同的父母反饋中孩子學會什麼呢?中國的孩子學會要吵鬧,要做出格的事,否則父母不理睬我。孩子為了博得父母關注而嘗試各種行為,直到找出答案。如果在國外旅行,你會發現中國的孩子總體來說比歐美國家的孩子吵鬧。這不是先天差別,是後天學來的。
隨著孩子年齡成長,他在乎的人開始發生變化。大概是在小學高年級之前,父母的重要性最大,小學到初中老師的重要性最大,高中同齡人重要性最大。這期間有交叉,不同方面孩子會有不同選擇。這是大體上的規律,孩子個體會有差異。
終於可以回來講懲罰的事了。孩子犯錯有幾種可能:不可避免的偶發,外界反饋強化來的習慣,能力不足採取了錯誤行為,知錯犯錯的有意行為。懲罰對前三者都會造成心理傷害,因為懲罰固然能讓老師或家長快速控制局面,但孩子感到委屈等負面心理之後,並沒有真正學到應該怎樣做才是對的,這裡所說的對是指符合當時社會規範,而不是更廣泛的道德或理性角度講的對錯。所以達不到讓孩子透過行為的結果學習的目的。對於有意為之的孩子,通常是那些不得老師歡心的邊緣孩子,他透過搗蛋一方面喚起老師對他的關注,一方面透過老師通常是嚴厲的,甚至有時是崩潰的反應在自己的小圈子裡博取羨慕和成長感。人的行為在內心有一個重要的驅動力,就是透過行為證明自己比過去變得成長和強大了。好壞在幼年階段不是本能驅動力,好壞是社會規範評價的。換句話說,幼年的孩子是不在乎自己行為好壞的。
不得不說,老師,即使是出於最大善意和有心理學技能的老師,懲罰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因為他需要控制教學環境,完成教學進度。但有心理學技能的老師(不一定專門學過,有時愛心是最好的引路人)會有技巧地避免懲罰反而強化孩子做壞事。也會在控制局面之後,另想辦法引導孩子在正確價值取向上建立追求。
再舉個例子,我的高中班主任,後來獲評市級先進班主任,她在對待班級裡調皮的男生和學習落後的學生時有她的路子。一次在班級裡男生做值日開玩笑打急眼了,拎著笤帚追打。第二天班主任雲淡風輕的從誇男生的體力好,追了好幾層樓,其他班老師都看到了,像說笑話一樣說起來。全班都笑了,班裡後來再沒出過打鬥的事兒。她會在週末,把學習不好的孩子請到家裡開小灶補課,為了讓耐心差的孩子能堅持下去,要是不是地誇他們有進步,甚至還要準備小點心在累的時候吃。
有反映我以前寫的東西太理論,就花點功夫落落地,舉例說明。你要是讀到底,算我沒白費功夫。
-
8 # 君翰教育
老師對學生的體罰,要看每個人的定義,如,學生有個字總是寫錯,老師罰抄50遍,與老師罰學生不準吃飯,兩個事情的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一定要清晰自己對“體罰”的定義。
小而輕的懲罰如,寫不完作業,需要幫助小朋友打掃衛生;頻繁出錯的字,多寫幾遍;甚至小目標沒有達到,需要跑步400米等都是為了幫助學生養成好習慣而採用的手段而已。
判斷體罰是好是壞需要從結果來判斷:
1、是否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
2、是否與學生提前約定,學生知曉結果;
3、出發點和目的是否達到;
4、學生家長是否知曉,並認可。
-
9 # 成都升學觀察團
我覺得作為老師,適當的評判教育可以,能不體罰還是儘量不體罰吧,尤其是年紀比較小的孩子,留下什麼心理陰影就不好了。
-
10 # 豫西文化教育
俗話說“教不嚴,師之惰”,針對每個學生具體情況,嚴而有格、嚴而有度、嚴而有恆、嚴而有方地面向全體學生賦予具體的教育愛是老師的職責所在,“嚴師出高徒”,教師不能一味的“發糖”,能遇到一個嚴格要求的老師,是你的孩子的福氣,對孩子的適當的懲罰對孩子將來適應社會,面對挫折大有裨益,所以我個人認為應該把戒尺還給老師!
當然,任何事情都有個度,如果老師的懲戒對孩子的身體或心理造成了傷害,那麼教師就要承擔責任!
一家之言,意在拋磚引玉,大家可以就此事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
回覆列表
謝邀:張口就老體罰字生,是不是體罰???怎麼才叫體罰你得弄清楚???老師正常的批評學生,包括罰站,打了幾下都不屬於體罰,如果老師經常罵學生,滿口髒話,甚至皮氣不好,總拿學生出氣,經常打罵,打出傷來。甚至打死的哪叫體罰,正常批評教育罰站等一些小作法對學生有利,學校是教書肓人培養學生的地方,孩子有毛病缺點,理應受到批評教肓,否則就失去教書肓人的意義,孩子受些批評對孩子成長有好處,家長不要大驚小怪的!!一驚一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