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閬中飛帥

    的確,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古代沒有拼音字母 ,怎麼注音呢?

    下面我就來給你答疑,且聽我慢慢道來。

    古代對於漢字,也是會注音的,而且也經歷了不斷地發展。

    簡單的說,分作三個階段:

    1、最初的注音方式,是直音方式,也就是直接透過已知認識的字來進行標註。

    我們就拿這個“初”字為例,《說文解字》裡是這樣標註的“初:讀若出”,後來慢慢的這樣來標註“初:音出”。

    2、因為這樣的方式一來對於音調沒辦法做出標註,二來有些字的同音字音調也不一樣,所以後來就又加上了音調。

    我們以到為例,如果我們標註“到,音刀”,這樣肯定不合適的,所以就標註為“到,音刀,去聲”,因為刀是平聲。

    這種方式,就比以前的直音方式進了一步了。

    3、後來又有了更進一步的標註方法。我們稱之為“反”、“切”等,意思就是用兩個漢字來標註一個漢字。像《康熙字典》一般都是採取這種方式。

    因為以前我們書寫都是從上往下的,所以我們用來標註一個漢字的兩個字前面的就叫反切上字,後面的叫反切下字。

    反切上字定被反切字的聲,反切下字定被反切字的韻,比如我們標註訂字,就是“訂:丁定切”,丁標註訂字的聲,定標註訂字的韻。

    到近代西學東漸,拉丁字母的傳入,慢慢開始發展,才有了現在的漢語拼音。

  • 2 # 嚴師說字

    漢字的“音”就像一首動聽的歌,來源於自然界的擬音佔到80%左右,也即是說在漢字400多音節中,或者說有音調的1400多個音節中,80%是自然發出的聲音,模擬自然發聲的音,如“仝”讀音是模擬眾人一同夯地基的聲音,也就是打夯,夯落地發出的“嗵嗵”聲,這就是所有讀(tong)這個音的音源。20%左右是借聲,借其它字聲音來完善該字的意義,即“借音補義”,有的是借一個字的聲音,如眼借“演”;教借“校”;學借“穴”、秀借“袖”等。還有的是借兩個字讀音,借一字的聲母,借另一字的韻母,即兩字相切的讀音,如長借“朝陽切”;太借“替代切”等

    解漢字必須具備兩把鑰匙,一把是“形”和另一把是“音”。必須用這兩把鑰匙,才可解開漢字“義”這把鎖,才能揭示漢字蘊含的自然、歷史、社會、科學的奧秘(展示我們漢字解碼的封面圖)。

    眼(演) 眼的左旁是“目”,在《新華字典》中,目的解釋是“眼睛”。既然有了這個“目”為啥還要造個這個“眼”字?是先人故意給後人製造麻煩嗎?絕不是這樣!那是小看了我們古人的智慧。用“目”這個字來指示我們的“眼”時,我們的先輩發現“目”的有些功能不能完全表達出來,還有什麼功能不能表達出來呢?我們的眼睛看東西有距離的限制,太遠或太近都是看不清的,就是說目的視力是有限制的。就用“目”和“限”(省形)組成的一個新的字(做個造字的流程圖:目+限=眼)。造完這個字後,還發現眼睛還有的功能沒有體現出來?眼是心靈的窗戶,演示人的喜怒哀樂,最後借“演”聲來補充其意義。在《新華字典》中對“眼”描述是“人和動物的視覺器官”,確切完善嗎?這樣解釋還是目是眼,眼是目,體現不出眼的功能,是不完善的。只有用“眼”的字形和它的讀音“演”,才可以全面解釋這個“眼”字。有一定視力限制的,體現人的心理特徵的視覺器官。才是“眼”的確切定義。

    飛(飛、非),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簡化的“飛”,是一個鳥的翅膀,上下襬動動態背景圖,可是大家清楚不清楚,一支鳥翅膀擺動能不能飛起來?那是不可能的,就是倆支鳥翅膀擺動也飛不起來。大家都看過一個保護天鵝的紀錄片,一隻腿部受傷天鵝,就不能飛了(能找到這個自然保護的紀錄片最好),為什麼?說明鳥類飛起來得需要一個升力,沒有它腿部的升力是無法起飛的,飛機也需要跑到,當達到一定的速度的升力才能起飛。還有,我們常說的太極輕功,能不能出徒,就是把鳥放在手上,鳥飛不起來,就出徒了(找個鳥在手掌中振羽的圖)。所以,繁體“飛”是兩個上下襬動的翅膀和助飛的兩條腿。漢字蘊含著很多科學的道理。

    教(校) 要想正確理解“教”的本意,我們先來分析“教”的結構和形狀。左邊是“孝”,是老和子的結合,產生的字,上面是老的一部分,就是老的省形;下面是兒子的子。從字的結構來看,是老子在上,兒子在下,以“兒子扶持老人”為背景畫(展示一個孩子攙扶老人的畫面),造的這個“孝”字。當造完這個字後,孝的意義還不能完全表達出來。孝順父母,尊敬老師,不光表現在行動上,動作上,還要發自內心的,聽家長的話,按老師家長指導行事,就像武術老師在臺上表演動作,學生在臺下模仿、效仿,上行下效。首要是仿效父母老師的德行,所以,借“效”之音來完善這個背景畫的意義。這就是這個字音的來歷。也就是為什麼讀“效”的原因。“百事孝為先”。儒家的倫理道德把孝放到首位: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作為一位教育管理者或教師首要的工作是怎樣教會學生孝順長輩。也是最起碼的工作。教的起點是盡孝,教的終極目標是知恩圖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再看“教”右邊的“攵”(攴 ),在放羊的“放”和牧羊的“牧”中都有這個部首。它是由“攴(去橫點)--攴----攵”這個演變過程。(展示這個教(繁體)---教(繁體)---教;攴(去點)---攴---攵)第一個是又上是“丨”(棍gun),手持棍子。在過去舊的教育理念中,奉行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現在還有的家長教育子女,還秉承“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舊教育理念。後來演變為攴,“攴”(樸pu)持敲樸(教具—教鞭:短為敲,長為樸)。教鞭要高高舉起輕輕落下,不能往死裡打,傷害學生。對所教問題要啟發學生回答。最後,變形為“攵”,表示學生要聽從(隨從)教師的指導而思考,而行事。作為施教者要講明道理,做出榜樣,讓學生有師法的標準。所以“教”也是與時俱進的,是發展的。不能停留在那種“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舊的教學理念上,靠體罰學生,是達不到教的目的。

    由孝和攵組成“教”這個字,即不讀孝也不讀攵,而讀jiao。說明僅從這兩個字還不能詮釋教的含義。從結構上看,不論聽從教命,還是上行下效,都是為了使學生或子女走正道,人心向善。可是,人易產生不良思想行為,校正學生和子女的不良行為,長其善救其失,也是教育的目的。為了完善教的字義,借了“校”的聲音。教的初級功能就是“校”,校正人的不良行為,否則不校發展下去就會違法犯罪。但“校”不可濫用,只有學生思想行為出軌的時候才及時校正;正常的思想行為用不著去“校”,校之過甚至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父母校之過甚也容易使子女產生逆反心理,所以校要有尺度。因勢利導、因材施教。這就是對“教”的音形義的通解。

    太(替代切)是由大和“丶”會意而成的字。大的本義是人學走路的過程,這裡引申人已經長大;“丶”起指示作用,指示那些容易理解的人和事,這裡指示人長大又會生兒育女,大的下面的“丶”在這裡指示大人生的小孩。生了孩子的女人就會稱為男人的“太太”。太的字形會意人長大會生兒育女,即傳宗接代的過程。讀音是借“替和代”的切音,來完善太的意義。替表示更替,代表示年代,自然規律就是物極必反,不斷更替,世代相傳。通俗的講就是人傳宗接代,從生到死,從小到大,再生再死,世代相傳,永不停息。

  • 3 # 陽光語言矯正師

    華夏文明璀璨如星,傳承有序,漢語文字作為傳承文明的載體,絕對立下首功。文字如何傳承?老祖宗們大費腦筋。文字是最基礎的文化符號,後來人是如何學會這些陌生的文字呢?

    學習一個陌生的字,對於現代人很簡單,翻開一本字典,按照拼音索引,很快就能找到這個字的讀音、含義。沒錯,拼音就是學習漢字的最便捷的工具之一。也是我們從幼兒園入學開始的必修課程。可是古時候沒有字典啊,也沒有拼音,怎麼辦呢?

    古人是如何給文字標“注音”

    如何讓後來人學會這些文字,老祖宗們可謂煞費苦心,先後嘗試了很多辦法有“讀為”、“讀若”、“重文重言”、“如字、破讀”、“亦聲”、“形訓”、“直音”、“反切”等不同方法。

    注音的方法那麼多,看得懂的卻沒幾個,下面舉個栗子:

    1、“直音”注音法,出現在漢末,直音就是用同音字來注音,如“根,注音為跟”。簡單粗暴,直來直去,找個相同的字就可以了,雖然簡單易學,但是麻煩也因此而來,有些字找不到同音字怎麼辦,注音的那個同音字也很陌生怎麼辦?所以很多標註,後來人也看不懂啊,好比,你用張三代表了王二麻子,可是誰知道張三是誰?同理,為了認識陌生的1000個字,首先我要學會注音的另外1000個字,所以用文字注音文字始終不是一個好辦法。

    2、“反切”的出現

    “反切”出現,據說是受佛教梵語的啟發,梵語就是一種可以拼讀的字母,也可以說是一種很規範的拼音文字。“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的聲母和韻母相拼,來給一個字注音,一般是切上字取聲母,切下字取韻母和聲調。

    再舉個例子先,“孤”這個字如何注音?“孤,(古、胡)反切”,取“古”字的聲母[g],取“胡”字的韻母[u],怎麼樣?。是不是看著很眼熟?“Yes 噎死,banana不拿拿,how are you 好啊又”,學渣們都用過這些小竅門吧?反切注音法從漢代一直髮展到唐宋,終於用聲韻區分的辦法,制定了三十六個聲母,兩百多韻母,比直音進步了許多,但是兩百多韻母啊!天哪,還是很麻煩啊。

    為什麼古代這些注音方法始終有缺陷?從構音分析,文字的發音需要區分音節,而音節是語音中最基本的構成單位。注音就是標註音節,而我們拼讀也是在讀音節。漢字注音難其實還與文字本身有關係,沒辦法,老祖宗造字時,上合天理,下合人意,腦洞大開,思維開掛,創造出了世界上唯一的、高度發達的表意文字,同時也是意音文字。這種音、形、意高度結合的特點,使得注音方面顯得薄弱,正應了那句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漢語雖然注音難,但其生命力那是相當旺盛,是上古時期文字系統中唯一流傳且仍被廣泛使用的文字。以至於,我們的鄰居都慕名而來,爭相學習,用來書寫自己的歷史。下一章我們聊聊《“漢語文化圈”的留學生們,學渣的拼音傷不起》,看看他們是如何注音的呢?

    本文作者:Sunny語言矯正學校始創於2004年,業務涵蓋語言障礙矯正基礎研究、語言障礙矯正、語言矯正師資培訓三大領域。創始人何玲教授,畢業於華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為醫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階語言矯正師、美國言語語言聽力協會會員、中國唇顎裂診治聯盟特約專家會員,為國際領先AFPP完美語言矯正技術發明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哈登要求交易自己的話,你最希望他去哪支球隊?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