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2842031176

    什麼是入世和出世呢?

    出世:古代一種對世俗之事不關注的思想。“世”則指凡塵俗世。例句:”佛教徒以人世為俗世,故稱脫離人世束縛為出世。“入世指步入社會;投身於社會。例句:“其氣浩然,常留天地間,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二者的英文釋義:1、出世:born;come into the world;be born;be produced;come into being。入世:go into the society。

    我理解下都是看你以什麼樣的心境和行為,在這滾滾紅塵、俗世客棧中過完這一生。

    那麼,作為文藝工作者是在現當代,應該以:文藝工作者應該以入世的情懷對待文藝的創作,以出世的情懷對待創作以外的生活。為什麼呢?文藝工作者是時代的精神反映代表,他們來源娑婆世界,很多文藝作品題材離不開凡夫生活,但不能和普通大眾一樣迷失在這其中,需要跳出這個圈進行創造。正如大文豪大家蘇東坡所言:以出世的態度入世!他代表的文藝工作者及他的出入世觀:是人生開悟了,看開了世事無常,體會到了真正人生哲理,此言不虛。

    出世和入世,通俗的來講就是在兩個範疇內的活動,出世是包括宗教信仰,文化藝術,個人素養修為等活動。多屬於精神範疇活動。入世體現在油鹽醬醋,日常生活中,存在於有關金錢、經濟、商業、從政為官等方面,屬於世俗範疇活動。入世和出世是相輔相成的,都是相對的來說,並不矛盾和排斥相悖,一個人儘管身不由己,降生在了這俗世紅塵,如果一味的追求金錢美女,升官發財,珠光寶氣,言語粗魯等就顯得太世俗俗氣了,文藝工作者更是如此!

    出世和入世都是我們常人所需面對的一種態度!一種理念、一種方向!在你順意的時候就應該多一些出世的情懷,以便你不會擁有太多的成績而浮躁,忘記初心;在你不順意的時候應該多有些入世的情懷,因為這時你最容易摔下去起不來,所以要在此階段擁有強大的入世情懷,多填補自己的不足養足精力才會創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藝作品。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數不勝數:陶淵明、李白……。別看陶淵明寫了不少看似消極出世的作品,其實那是因為他看透了那個時代的環境所致,在他的內心深處何曾不想入世。

    說穿了其實入世和出世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人的陰陽之學!

    現當代的文藝工作者整體從業涵養都優於古人,但為什麼很難超越古人。最主要是在一定的環境無法駕馭入世和出世的技能,尤其是在繁華盛世。很多人平衡不了!(今天三八節,祝女人們快樂)

  • 2 # 幕樂藝術1

    我覺得什麼是出世?“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也許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一種描寫,可是,帶走了什麼呢?如果這位大師真的什麼都沒有帶走,那他的修為是正確而完滿的嗎?

    “你見或者不見,我就在這裡,不悲不喜。”飽含出世的一份淡然,但央倉嘉措的心中,仍然有那個“你”。佛教裡有一句遁世大師出世的經典格言,同時也是花和尚們用來批判性的逛窯子的經典名言,寫到這你應該就已經知道這句話了:不入紅塵,焉能看破紅塵。

    先賢和大師們往往給我們很多出世的詞句,讓我們仰望這他們的人生態度,但我們卻忽略了一些事:所謂出世,真的是空無一物嗎?如果真的“本來無一物”,那麼又怎麼會有“惹塵埃”這樣的概念呢?所以那並不是虛無主義。虛無到什麼都沒有,是不會去“惹”的。這種細微的不同,就是出世的情懷。詩句終究是詩句,境界總在文字之外。你不是慧能,你又怎能說自己體驗到了他寫下這句詩的時候的情懷呢?

  • 3 # 黃智637

    藝術怎麼跟佛教聯絡上了,藝術就是藝術,咋能跟佛教瞎扯一起。“出世”和“入世”是佛法真理,跟藝術不沾邊。藝術家創作的藝術作品,就按藝術規律和藝術方法進行創作藝術作品。藝術家不需要出世情懷和入世情懷,去創作藝術作品。藝術家需要自己的審美情懷,創作出人民大眾喜愛的藝術作品。

    在中國一個三觀正的藝術家是不信仰佛教、佛法真理,而是信仰馬克思主義真理,是以馬克思主義藝術理論為指導思想,創作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藝術家創作藝術作品,需要深入到社會生活中去,體驗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的實際問題,以自己的審美情感,反映時代的新面貌,創作出具有個性風格的藝術作品。

    藝術家是傳遞藝術主張、審美情感、民族精神具有反映時代風格的審美理想。藝術家是一個民族文化藝術的精神財富,體現了一個民族的精神文化的藝術風格。他們在風雲變化的時代裡,站在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上,以三觀正的理念,以自己審美情感、藝術手法創作出反映社會生活、具有民族風格的藝術作品。

  • 4 # Arhai睡著了zzz

    首先我覺得出世也沒錯 入世的精神也需要 古時畫家們追求風高雲淡的操守 大多數以摒棄世俗觀念 專心鑽研某一項領域 或者像是宮廷畫家入世情懷 一種為時代背景下的政治色彩 一副好的藝術作品不僅僅是自己的認同更是別人也能體會一二 這也是好的作品能廣為流傳的原因 ,其次在如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背景下。 更要汲取入世和出世的精神 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偉大實踐 著眼於人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東方與西方 歷史與當前的交匯點上 創造出對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 無愧於社會。

  • 5 # 婆娑金羽

    咱們先來聊聊什麼是出世,什麼是入世。

    首先說下“世”是指凡塵俗世。簡單的說,出世就是脫離這個世俗的一切,他和出家是不一樣的,出家是身心都離開這個世俗世界,精神上皈依我佛法,生活上皈依我佛堂也就是吃的喝的都要遵循我佛的教導。

    對於普通人來講出世則是一種情懷,是在精神領域裡皈依我佛法,而日常生活起居則和常人無異。

    入世則是走入社會,融入社會,甚至投身於社會。

    出世和入世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互相包含。出世的人也會入世,而入世的人也會出世。簡單的說,佛教出家人也會經常參與社會活動。

    比如延伸法師,他有微博也會直播,經常參加社會活動。曾因為慈善做的好,還受邀去過慈善芭莎晚會。

    比如王菲,她是佛家俗弟子,雖已入世也有出世之心。

    入世就是出世,出世就是入世

    再來說說出世情懷和入世情懷。出世情懷也就是為人處世常遵循佛祖的教導,參透一切苦厄,萬事隨緣,把身外之物看淡,為人低調,處事豁達。入世情懷則是要參入社會實踐,融入社會生活,瞭解世間世俗的風土人情。

    朱光潛先生說過:“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

    藝術工作者既要有出世情懷更要有出世情懷,兩者缺一不可。

    當代著名畫家史國良先生曾出家十幾年,他這樣說過:對我自己,這是很重要的生命體驗,也深刻影響我的藝術創作。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經歷前者,復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的心大不一樣了。為什麼說出國後的人更愛國?可能也是這個道理。

  • 6 # 金儂的自媒體

    藝術工作者不但需要入世情懷,同時也需要出世情懷,只有將兩者對立統一於一身,才可能創作出利在當代,傳世千秋的偉大作品。

    所謂入世,是深入生活,深刻地瞭解社會現實,對當代社會生活有深切的體會和認識,對人生有豐富的經歷和體驗,世事洞明,人情煉達。

    所謂出世,是超凡脫俗,遠離紅塵,一生唯好靜,萬事不關心,一切功名利祿,皆與己無關。

    入世和出世,看似對立,其實是相互依存,密切相關的。沒有入,何來出?同理,沒有出,何來入?所以,出得來,是因為入了;入的進,是因為出了。

    蘇東坡是公認的大藝術家,他的不朽名作差不多都是在他每一次被貶期間創作的,而這段時間也恰恰是他縱情山水、物我兩忘、看空世界、出世逍遙的人生階段。

    為什麼蘇東坡出世階段的文學成就那麼高?

    那是因為他的每一次出世都與現實世界保持了距離,距離使他對現實生活的情感表達更為客觀、冷靜、真切,這就是美學理論上的“距離產生美“。

    蘇東坡的每一次被貶出世,都是因為他的積極入世。如若沒有他對皇帝不識時務的進諫,怎麼會惹惱皇帝貶他?

    林語堂先生作《蘇東坡傳》,即是想說明,正是因為蘇東坡集儒、釋、道一身,既能積極入世,又能看破紅塵,超然出世,他是將入世情懷和出世情懷和諧統一一身的人,才為我們的文學世界帶來了那麼多傳世佳作。

    入世和出世,換個角度來看,也是藝術和美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關於這個問題,德國古典美學家康德就曾經提出過美是“沒有目的的合目的性“的二律背反。

    沒有目的,是非功利性的;合目的性,是功利性的。前者即是出世,後者即為入世。在藝術創作領域,藝術家一心只追求功利的目的,往往最終失去功利目的;而放棄追求功利目的,卻最終得到功利目的。這就是藝術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藝術家入世和出世的二律背反。

    在書法領域,林散之就是體現和實踐了這一二律背反的代表人物。他一生習書,孜孜以求,從不把書法當作爭名奪利的工具,等到大家發現了他,稱他為當代”草聖”,請他參加中國書協。他卻一臉茫然的問,中國書協是什麼組織?林散之一生不追求書法賣高價,他百年之後,收藏家卻對他的書法作品趨之若鶩。

    反觀當下一些所謂的書法家,請客送禮,吹捧拍馬,拉幫結派,把習書的時間都花在了走關係,入書協,當領導,只為獲得書協領導的身份,從此提高賣字的價格,靠書法發大財。這種過於入世,追求書法功利性的做法,恰恰使他們的書法經不起時間的檢驗,一旦失去書協的官位,字價就一落千丈,更別提百年之後會受收藏家青睞了。

    總之,藝術家的入世情懷,可以使他們的創作源於生活,而出世情懷,則可以使他們的作品高於生活。藝術作品,只有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才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歷久彌新,成為人類永恆的精神財富。

  • 7 # 設計李記

    藝術工作者需要的即不是出世情懷也不是入世情懷,藝術工作者需要的是活好!

    誠如題主所言既然以藝術為工作了,出世已經跟你沒有多大關係了,從來沒有人出世的同時還做著入世的事。所謂大隱隱於朝只是一種美好的想象和自我安慰。從邏輯上講,出世與入世是一個只能二選一的關係。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有人就會槓精了,你說藝術工作者到底需要什麼?我說藝術工作者需要的是工匠精神,是職業操守,是社會責任感。

    工匠精神是指藝術工作者要敬業,要精益,要專注,要創新。

    職業操守是指藝術工作者要有道德底線,要做有意義的事來滿足社會需求,和促進社會進步。

    社會責任感是指人的能力越大,社會責任感也應越大。藝術工作者獲得個人成就之後應該謹記社會責任,回饋社會和反哺社會。

    以上即是本人對該問題的一點小小的看法。請各路多多大神批評指正!

  • 8 # 藝術販賣機

    我覺得藝術工作者都是“叛逆”的,每個人都是不同的載體,有不同的想法,沒有標籤可言,也根本不需要固定的標籤,個人隨性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鹽的最新用法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