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彝和白彝是兩個次族群的概念,在1956年中國政府在涼山地區搞民主改革以前土司管轄區的彝族叫白彝,非土司管轄區叫黑彝;其次,彝族內部分五個等級:茲,諾,曲諾,阿加和嘎西,其中諾等級被譯為黑彝,曲諾等級被譯為白彝,阿加等級被譯為安家娃子,嘎西等級被譯為鍋莊娃子。
嚴姓的起源有幾種說法,最廣為流傳的是出自莊姓的說法。《史記》雲:「楚之先,出自顓頊高陽氏。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因其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重黎死,其弟吳回繼為祝融,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季連。季連,羋姓,楚乃其後也。周文王時,季連苗裔鬻熊事文王,成王時,封鬻熊之後熊鐸於荊蠻之地,建楚。」 楚第六位國君莊王后代以諡為姓,始有莊。 東漢莊光避明帝諱,改為嚴姓。
此外,其他幾種說法有:
戰國時代時,秦國昭襄王任嚴君疾為相,封他於蜀郡嚴道縣(今四川滎經縣),號嚴君,故以邑為氏。
據《姓考》記載,古代有嚴國,華人以國名為氏。
據《晉書》記載,五胡十六國時後燕有丁零人以嚴為氏。
少數民族中滿、彝、土、錫伯、北韓等族皆有嚴姓。
“莊”與“嚴”兩個字,經常被連在一起使用,表示一種無比肅敬的意思。
莊嚴二姓 關係親密
奇妙的是,以這兩個字來表示的姓氏,實際上也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有的嚴姓是莊姓改來的,所以有一部分姓嚴的人,根本就和莊姓是一家人,二姓之間的關係,真是親密萬分。
莊、嚴二姓的的奧妙關係是這樣形成的:據《正字通》的記載,漢明帝的名字叫做劉莊,按照當時的習慣,為了避諱天子的名字,一些本來姓莊的人,像名滿四海的一代高士莊光和大學者莊忌等,都改姓為嚴,變成了後世大家所熟知的嚴光和嚴忌。據說,這兩位當代名人改姓為嚴之後,許多姓莊的人都紛紛仿效,就此以嚴為姓。至於他們在決定改姓的時候,為什麼不用別的姓,而要採用嚴字,後世推測,大概也跟莊、嚴兩個字經常被連在一起使用有關係。
莊姓改為嚴姓這件事,是發生在西漢明帝的時候,也就是距離現在差不多1900年以前。那麼,在此之前,中國難道就沒有“嚴”這個姓氏嗎?
關於這個問題,《姓纂》所提供的答案是這樣的:“嚴姓,楚莊王支孫以諡為姓;後漢莊光,避明帝諱並改為嚴。”
這段記載指出,早在春秋時代的楚國,就是楚王的後代以嚴為姓。楚國本來姓羋,是顓頊玄孫陸終的第六個兒子季連的後裔,則嚴姓自然也是顓頊的後代了。不過,嚴氏的得姓,跟其他大姓有一個顯著的不同,就是他們既非以國為氏,亦非因官命姓,而是“以諡為姓”。
嚴姓,既然是早在春秋時就有了的,則後來漢代由莊姓改來的那些姓嚴的人,說起來好像應該跟原來的嚴姓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妙就妙在這裡,莊姓是出自楚王,而嚴姓又為楚莊王的支孫所創,則推算起來,莊、嚴兩姓豈非同出一源?怪不得漢代的莊光和莊忌這些人會心安理得地就改姓為嚴,因為姓嚴與姓莊,就血緣上來說,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分別。
上面說到過,嚴光本來姓莊,後來因避明帝諱,才改姓為嚴,他的子孫也就此世代以嚴為姓,算起來還應該是這一支嚴姓的始祖。他是東漢初年的人,跟中興漢室的光武帝曾經是同學,兩人的交情非常好。光武帝即位後,嚴光改變姓名,隱身不見,光武帝想盡辦法明察暗訪,才把他找了回來,後來就發生了皇帝跟他同榻,他卻以足加帝腹,被太史認為是“客星犯帝座”而大驚小怪的故事。
光武以帝王之尊,雖然對這位素知其才具的老同學曲意奉承,但嚴光到底還是不肯做官。後來,他歸隱於富春山,耕釣以終。他當年垂釣的地方,並且被後人命名為“嚴陵瀨”,該處就是現在浙江省桐廬縣南邊的江濱。像這樣一位視富貴如賤土,但求清風明月的高士,怎不叫人敬慕萬分!他的子孫,又怎能不引以自豪自傲!
黑彝和白彝是兩個次族群的概念,在1956年中國政府在涼山地區搞民主改革以前土司管轄區的彝族叫白彝,非土司管轄區叫黑彝;其次,彝族內部分五個等級:茲,諾,曲諾,阿加和嘎西,其中諾等級被譯為黑彝,曲諾等級被譯為白彝,阿加等級被譯為安家娃子,嘎西等級被譯為鍋莊娃子。
嚴姓的起源有幾種說法,最廣為流傳的是出自莊姓的說法。《史記》雲:「楚之先,出自顓頊高陽氏。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因其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重黎死,其弟吳回繼為祝融,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季連。季連,羋姓,楚乃其後也。周文王時,季連苗裔鬻熊事文王,成王時,封鬻熊之後熊鐸於荊蠻之地,建楚。」 楚第六位國君莊王后代以諡為姓,始有莊。 東漢莊光避明帝諱,改為嚴姓。
此外,其他幾種說法有:
戰國時代時,秦國昭襄王任嚴君疾為相,封他於蜀郡嚴道縣(今四川滎經縣),號嚴君,故以邑為氏。
據《姓考》記載,古代有嚴國,華人以國名為氏。
據《晉書》記載,五胡十六國時後燕有丁零人以嚴為氏。
少數民族中滿、彝、土、錫伯、北韓等族皆有嚴姓。
“莊”與“嚴”兩個字,經常被連在一起使用,表示一種無比肅敬的意思。
莊嚴二姓 關係親密
奇妙的是,以這兩個字來表示的姓氏,實際上也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有的嚴姓是莊姓改來的,所以有一部分姓嚴的人,根本就和莊姓是一家人,二姓之間的關係,真是親密萬分。
莊、嚴二姓的的奧妙關係是這樣形成的:據《正字通》的記載,漢明帝的名字叫做劉莊,按照當時的習慣,為了避諱天子的名字,一些本來姓莊的人,像名滿四海的一代高士莊光和大學者莊忌等,都改姓為嚴,變成了後世大家所熟知的嚴光和嚴忌。據說,這兩位當代名人改姓為嚴之後,許多姓莊的人都紛紛仿效,就此以嚴為姓。至於他們在決定改姓的時候,為什麼不用別的姓,而要採用嚴字,後世推測,大概也跟莊、嚴兩個字經常被連在一起使用有關係。
莊姓改為嚴姓這件事,是發生在西漢明帝的時候,也就是距離現在差不多1900年以前。那麼,在此之前,中國難道就沒有“嚴”這個姓氏嗎?
關於這個問題,《姓纂》所提供的答案是這樣的:“嚴姓,楚莊王支孫以諡為姓;後漢莊光,避明帝諱並改為嚴。”
這段記載指出,早在春秋時代的楚國,就是楚王的後代以嚴為姓。楚國本來姓羋,是顓頊玄孫陸終的第六個兒子季連的後裔,則嚴姓自然也是顓頊的後代了。不過,嚴氏的得姓,跟其他大姓有一個顯著的不同,就是他們既非以國為氏,亦非因官命姓,而是“以諡為姓”。
嚴姓,既然是早在春秋時就有了的,則後來漢代由莊姓改來的那些姓嚴的人,說起來好像應該跟原來的嚴姓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妙就妙在這裡,莊姓是出自楚王,而嚴姓又為楚莊王的支孫所創,則推算起來,莊、嚴兩姓豈非同出一源?怪不得漢代的莊光和莊忌這些人會心安理得地就改姓為嚴,因為姓嚴與姓莊,就血緣上來說,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分別。
上面說到過,嚴光本來姓莊,後來因避明帝諱,才改姓為嚴,他的子孫也就此世代以嚴為姓,算起來還應該是這一支嚴姓的始祖。他是東漢初年的人,跟中興漢室的光武帝曾經是同學,兩人的交情非常好。光武帝即位後,嚴光改變姓名,隱身不見,光武帝想盡辦法明察暗訪,才把他找了回來,後來就發生了皇帝跟他同榻,他卻以足加帝腹,被太史認為是“客星犯帝座”而大驚小怪的故事。
光武以帝王之尊,雖然對這位素知其才具的老同學曲意奉承,但嚴光到底還是不肯做官。後來,他歸隱於富春山,耕釣以終。他當年垂釣的地方,並且被後人命名為“嚴陵瀨”,該處就是現在浙江省桐廬縣南邊的江濱。像這樣一位視富貴如賤土,但求清風明月的高士,怎不叫人敬慕萬分!他的子孫,又怎能不引以自豪自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