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希媽育兒
-
2 # 牽手教育
為什麼我們都愛聽故事?
為什麼大腦愛故事呢?
是因為故事能帶給我們資訊嗎?不是的。我們的真實世界充滿了形形色色的資訊,我們不缺資訊。我們缺的是真正對我們有用的重要資訊。千萬年來,我們的大腦進化出從不斷灌輸進來的海量資訊中搜尋有意義資訊的能力,我們需要抽出對生存有意義的內容,否則就會“認知過載”。
故事就是我們人類控制這個混亂世界的一種方式。我們天生依靠故事來教給我們這世界的運作規律。當聽到各種故事情節的同時,大腦會身臨其境產生應對這種情境的本能反應,那麼將來遇到類似的事情,透過這種提前預習,我們能提煉出策略更好的應對棘手的狀況。
在遠古時代,身經百戰的老人會在篝火旁邊,手舞足蹈地給年輕的部落孩子們講述他在野外與野獸鬥智鬥勇的故事。草叢動了一下,可能有獅子,還是走為上策。所以,透過故事孩子學會從混亂中看到模式,將來面對社會上的各種複雜情況時,也提前得到了應急方案。
有些家長覺得一些童話故事寫得過於冒險,其實不用擔心。有一種說法,故事是經驗的代言人。故事裡傳達的各種經驗教訓,讓我們提前預演了人生的n多可能。孩子不需要真的去體驗,透過故事模擬那些緊張經歷,就提升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些人可能會說,童話故事裡的問題跟現實世界千差萬別。童話故事看起來沒提供多少解決我們現代社會問題的方法。其實,你可以從經典的童話故事中學到更多人類核心的問題: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自己的關係。
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適用於任何時代。而且,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日常世界,他一定會學著去處理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童話故事給孩子提供的是處理這些問題的內部原理。
大腦愛故事的另一個原因是故事容易記憶,故事裡的因果結構能幫助記憶,只要記住一個情節,順藤摸瓜,你就可以輕鬆推理出下一部分情節,因為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很可能是由它引起的。比如,小紅帽去森林裡看望外婆。從森林就容易聯想到後面會出現野獸——狼。
這是因為大腦對故事有既定期望,我們相信凡事皆有因果,就算是孩子也知道故事中的情節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有因果關係的。發生一件事情,孩子會仔細回想之前的情節去做聯絡,他們會去努力做一番智力推理。
童話故事裡有很多這種推論,而且一般都是中等難度的推論,孩子夠一夠想一想能想出為什麼,很容易讓他們有滿足感,他們會越來越愛上這種推論的過程,思維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回到教育孩子,我們希望孩子學習的是答案,可是答案往往沒有什麼意思,只有知道了問題,答案才變得有點意思。所以把問題說清楚很重要,有問題,有答案,孩子慢慢學會用因果鏈條來推論。有的時候,家長太急於給出答案,而忽略瞭解釋清楚問題和研究問題的重要。
-
3 # 霸蟹易天
聽說讀寫,從認知上,聽排在第一位,先慢慢能聽懂,然後模仿學說話、認字,認識字才能讀寫。聽故事相對於讀更容易一些,也更容易理解。小孩子都會喜歡精彩的故事,想要了解新鮮事物,聽故事可以接觸到新鮮的內容。就好像聽相聲,聽歌,聽評書,聽廣播,都很有意思。
-
4 # 低調的低調者
小孩子為什麼喜歡聽故事?
每個人小時候都聽過很多故事,
小孩為什麼喜歡聽故事呢?
我小時候喜歡聽故事,
是因為好奇,對這個世界充滿幻想。
下面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童年樂事
小時候我家很窮,窮到什麼程度,我說不上來。我就只記得我小時候沒有衣服,褲子,鞋子,穿。都是爸爸穿不了的再改改補補,再給我穿。其實爸爸的衣服褲子有的也是別人送的。
要是你看到一個穿著,大褲頭褲子,鬆鬆垮垮,看著非常不協調的,衣服的胳肢窩在腰上的,能撐船的。腳上的解放鞋,大大的長出一截,兩邊腳的鞋帶,都是隨意找的不同的繩子系起來的,這麼一個小孩。那就是我沒跑了。
只是我從來不覺得我的穿著有什麼問題。從小就這麼穿過來的,能有什麼問題?你說是吧?
沒有菜吃,怎麼辦?一碗白飯放點豬油,攪拌均勻,米飯透著油香味。我們能開心吃好幾碗。真的很好吃。
外面到處都是野菜,我經常放牛的時候摘野菜回家煮來吃。野菜要是放到現在賣,估計很貴吧。
河邊有一種 我們這邊叫做水蕨菜 的野菜,摘一把它的嫩牙,放點油,放點鹽,煮熟了吃,滑滑膩膩的,真好吃。
河邊還有一種叫做龍鬚草的植物野菜,摘一把它的嫩芽,回家放點油,放點鹽,煮熟了吃,又嫩又滑又脆,真的很好吃。
實在找不到這兩種野菜。還有一種叫做五夾消的的樹葉牙,直接放嘴裡嚼幾口,又苦又澀嘴。摘一把,回家放點油,放點鹽,煮熟了吃,苦澀中帶點鹹,又帶點豬油的香味。真的很好吃。
一直到上初中了,我吃午飯是回家吃的,也還是這麼吃,一碗舊白飯拌點豬油。一碗舊白飯拌些豬油。就這樣兩碗飯下肚飽了。
長期這麼吃飯,又是長身體的年紀,營養又缺乏。所以這也是我長的比同齡人矮小的原因之一吧。
營養這個詞我也是後來才懂得是什麼意思。那時候能吃飽就很不錯了,誰還在乎什麼營養不營養的。
小河小溝裡還有很多泥鰍。很多人家都喜歡挖泥鰍。有首歌怎麼唱來著?達哥你說好不好?我們來挖泥鰍。達哥你說好不好?我們來挖泥鰍。真是有趣的歌,當時的流行歌,初中學校一直放,虧我還記得。
我不喜歡吃魚,我聞到那個魚腥味就頭暈。但是我也有顆湊熱鬧的心。
找一段小溝,兩端用泥巴攔截起來。拿個木瓢把水舀出去。就可以一點一點的用手,把泥鰍從泥裡挖出來了。裝在小竹婁裡。身上已經滿是泥巴。
又是一身髒兮兮的泥巴,還雄赳赳氣昂昂的回家,彷彿做了什麼了不起的大事。結果可想而知,肯定被家裡臭罵一頓。衣褲想要洗乾淨,需要要費一番功夫。當時沒有洗衣服,也沒有肥皂。
路邊有一種植物,它的葉子我們都拿來洗衣服。聽說洗衣服也是用它做成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洗衣服的時候,抓一把葉子,撮幾下,再撮幾下。就差不多幹淨了。。
小時候的生活雖然艱苦,但是卻充滿了歡樂,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卻越來越孤單了。
-
5 # EDU趙老師談教育
為什麼小孩喜歡聽故事呢,下面我就來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第一,因為小孩的大腦正在極速成長與功能分化的過程當中小孩的大腦大量地在學習和辨別各種從外界傳來的訊息而故事之所以特別吸引小孩,除了因為可以學習語言也是因為故事中富含各種聲調,而且可以幫助他們分辨各種情緒。
第二,講故事者的神情和語調愈誇張,小孩子就愈容易被吸引。對小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 所以不只是講故事,平時也要用多和小孩聊天所以被大人長期冷落或禁閉的可憐兒童(他們缺乏日常生活中活潑的語言學習)他們的某些大腦功能就無法建立起來而且其缺乏的不只是言語本身的學習還有很多精密的情感和社交功能。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解答,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6 # 藍山繪本心讀寫
如果你是一位和孩子講過故事的家長或老師,你就會知道,沒有小孩不愛聽故事。
01 講故事是人類發明的一種悠久的藝術人的想象力幻化成美妙的場景,演繹出不同的故事,從古老的中國神話,到荷馬史詩,從伊索寓言到格林童話,從口口相傳到有文字記載,故事是我們祖輩發明的,從來沒有消亡的一門藝術,它被時間證明是一種優雅的、悠久的、有趣的娛樂和藝術形式。
作為人類的未來,小孩當然應該多聽故事。
02 聽故事可以增進情感兒童教育的根本是情感的教育,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先生一直強調的是親子閱讀,讀那些優美的繪本里的故事,他也一直為自己的孩子講故事到10歲以上。講故事是目的根本上不是講故事,而是增進情感,透過親子共讀,孩子從小就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全身心地陪伴,同時享受同一個故事,獲得無數的共鳴點,這對孩子的童年起著異常巨大的親情的撫慰,給他的一生都會帶去幸福而甜美的回憶。
03 聽故事能從小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豐富情感體驗在父母最關心的教育層面,故事能聯結現實和幻想,能緩解孩子的壓力,從而使親子關係變得更友好。在舒緩、和諧的氣氛中,孩子的注意力能更加集中,聽故事的過程變得有趣而有創意,孩子會調動起情緒、思維,甚至是身體參與到故事中,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活躍自己的創造力。
好多家長給自己好動的孩子報不少課,去專門培養注意力,殊不知,故事就是培養孩子集中注意力最有效,最簡單,最廉價的方法,何不一試?
04 講故事也要講方法,基本原則有三個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會講故事,特別是給挑剔的小朋友,講故事也需要學習。那麼,最基本的原則是什麼呢?
一是家長、老師要首先對故事有充分了解,而且發自內心地欣賞這個故事。如果你自己都覺得這個故事是無稽之談,孩子一定不會從你的講述中聽到真誠,這樣的講述和傾聽都是危險的。
二是要有自己的想象力和發揮,讓故事跟著你的情感振動,傳送給孩子。你的投入才會帶動孩子去投入,這樣聽故事也才會有更好的作用。
三是要努力完成這個故事。也許你的能力有限,普通話水平不高,時間很緊,身體很疲倦,但不管什麼原因,你都應該忘記掉這一切不利因素,在孩子面前全力展現出你對故事、對閱讀的熱愛,簡潔、生動地把故事講完,讓孩子感受到快樂。
回覆列表
孩子如同一張白紙,可以做最美的圖畫,孩子的世界也充滿無限可能,他們就像海綿,處於吸收知識最容易的階段。我覺得孩子喜歡聽故事是出於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故事能引領他們探索不同的世界,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像《不一樣的卡梅拉》系列故事,講述了小雞卡梅拉的冒險故事,精彩紛呈,孩子非常喜歡聽;
2.故事能帶給孩子不一樣的精神享受。孩子看動畫片,是一種打發時間的方式,但聽故事,卻是另一種生活方式。依偎在媽媽的懷抱裡,聽著媽媽溫暖的聲音,講述那一個個奇妙的故事,這是無以倫比的親子時光。
3.故事也是孩子跟世界的交流工具。有些道理,你跟他講他可能不會聽,但如果透過聽故事的方式,他會自然而然地理解一些道理。
我的孩子5歲,我一直在堅持親子閱讀,因為我堅信,故事是我送給她最有用的童年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