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劍膽琴心之一天圓地方
-
2 # 一些史事八卦
司馬遷:范蠡三遷皆有榮名, 名垂後世,臣主若此, 欲毋顯得乎 ?與時逐而不責於人。
范蠡在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的文治武功成就非凡,在助越王勾踐滅吳復國之後,悄然的功成身退,避免了狡兔死、走狗烹,陶朱公之名也被後人尊為財神的代稱,被商人供奉。
另外據說,西施與范蠡有情,一個能把自己心愛的女子送給人糟蹋,而在功成之後還偷偷帶走西施隱居西湖,不得不說這心臟夠強大的。
-
3 # 遺產君
范蠡是中國歷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他出生貧寒,但聰明過人,文韜武略,滿腹經綸。被譽為“治國良臣,兵家奇才,商人始祖”。 范蠡歷史上最有名的是幫助越王勾踐滅吳的故事。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不聽范蠡的勸阻,執意出兵攻打吳國,結果被吳王大敗,勾踐被迫去吳國當奴僕,范蠡也一同隨行,他們在那裡一導一演,一唱一和,吳王非常感動,不聽伍子胥的逆言,對勾踐動了惻隱之心,就這樣放虎歸山了。
勾踐一行回到越國後,范蠡勸勾踐興農桑,抓經濟,內親群臣,下義百姓。重視訓練軍隊,提高士氣,增加戰鬥力。為了迷惑討好吳王夫差,向吳王夫差進獻美女西施,吳王大喜,慢慢地消除了對勾踐的戒備。
范蠡在幫勾踐滅吳後,不求名,不圖利,急流勇退,利用他的聰明才智,下海經商,那賺的是缽滿盆滿,他是金錢如糞土,把所賺的錢全部捐了出去,這就是有名的“三聚三散”,“三聚三散”是古今中外,歷史人物與現代人所無語能比的,聚與散也即“得與失”的辯證關係。
范蠡在歷史上最早做慈善,是慈善界的開山鼻祖,慈善精神是范蠡躬行一生的最高境界,是他人品的精華,是後人學習的典範。
-
4 # 暮夏廿三
范蠡,春秋末期傑出政治家、軍事家、道家、經濟學家和商人,中國儒商、道商鼻祖。被後世譽為“商聖”。
吳越之戰,臥薪嚐膽大家都耳濡目染,更是把主人公——勾踐的臥薪嚐膽的毅力作為要求自己的標準。但是勾踐復國的背後,有一個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范蠡。范蠡為了為了成就其將軍大業,他把自己最心愛的女人獻給了勾踐,讓勾踐將西施獻給夫差,利用美人計使夫差墮落。也正是這樣,才成就了後來的勾踐,俗話說“伴君如伴虎”,范蠡知道勾踐是個能夠共苦難,不能同甘露的人,所以在越國復國之後,他立馬帶著自己心愛的西施奔走齊國之地。
范蠡利用他的聰明才智,以及後來兒子的輔助,短短几年間,家中財富便積攢到了數十萬。范蠡名聲大和,他的才能也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和肯定,於是受任為宰相輔佐君王治國。
范蠡知道自己從一介布衣升到宰相這一高位是為不易,但身居高位久受尊名,是為不祥,便留下宰相官印,帶著家人再次離開,遷至定陶。在這隱姓埋名,樂善好施。
可見范蠡實為足智多謀之人,也真是因為這一點,使其保全性命。
-
5 # 廣州吳三省
思想主宰著行為,行為表現了思想。一生表現不俗,思想肯定出色。
范蠡一生,輝煌傳奇,幾乎沒有人能超越他。《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記載了范蠡的事蹟,我覺得十分不可思議!越國的上將軍;山東海濱某地的富商;齊國的相國。所有這些富貴,范蠡都可以毅然放棄。
如果一個人的一生能創造范蠡一生中的一次成就,已經十分不易;而范蠡卻主動放棄,每每裸身而去。更難能可貴的是,范蠡的每次再創業,他的妻兒也能放棄原來的貴婦人、富家奶和官二代、富二代的優越生活條件,和他一起從零開始。
范蠡給自己放棄的理由就是:“久居高位,久受尊名,不祥。”當人事發展到頂點,事業到達巔峰時,他不單沒有洋洋自得,反而頭腦清醒,未雨綢繆。
他可以毅然放棄已經得到的富貴,但從來不放棄對未來的創造。後來到了陶地,經過苦心經營,家業竟又富可敵國。
現在有的人把范蠡定位為儒商,我認為是有失偏頗和不恰當的。尋遍所謂儒商,沒有一個能象范蠡一樣,放棄既得的富貴,到個無人知曉的地方,又重新開始。
縱觀范蠡一生,既入世積極作為,又出世超然物外;既積極向上進取,又順應自然之道;遇事迎難而上,為不可為,又居安思危,明哲保身;既辛勤耕耘,又淡泊名利。
這豈是一儒家思想所能概括的?在范蠡身上,我似乎看到了儒家與道家的思想十分有機、和諧的統一在一起了。在我僅有認知裡,一直認為,儒、道兩種思想範疇,截然不同,幾同水火。儒無法相容道,道難以幷包儒。但范蠡卻將儒道完美地融合於一身。這就是范蠡一生出色、超凡之處,也是後世難以效法之所在。
他曾說:當人事發展到頂點時,就應該象天下雨一樣,將積累到頂點的自然放棄;當人事處於不穩定狀態時,人就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穩定人事;而做事要善於因地制宜。這應該就是范蠡一生行為思想很好的詮釋了。
後世許多的九流三教把范蠡奉為祖師爺,甚至民間將范蠡視為財神爺頂禮膜拜。范蠡真太神奇了!
憑我之陋,真沒法說出一個所以然的范蠡來!
-
6 # 必讀歷史
范蠡,范蠡為中國早期商業理論家,楚學開拓者之一。被後人尊稱為"商聖","南陽五聖"之一,本是楚華人,出生於一個貧寒家庭,少時生活困窘,連件正八經的衣服都沒有。但他聰敏過人,是一個天下少有的奇才。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財神。根據《史記·註解》中記載:范蠡是一個瘋瘋癲癲、憤世嫉俗的人,用現在的網路流行語說就是:原諒我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一般才能過人的人都好像都得有點性格。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這是李白為范蠡寫的兩句詩。在李白心中,范蠡是高不可攀的偶像,也是終其一生想要變成的模樣。史書評價范蠡,是華夏五千年以來絕無僅有的完人。而他的一生,可用三句話概括:年輕時看遠,中年時看透,老年時看淡。
說到范蠡,就不得不提那個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了。在春秋末年,各國之間戰事頻發,越王勾踐戰事失利,被淪為階下囚,想盡一切辦法保全自己。於是開始了臥薪嚐膽的蟄伏時光----前往吳國為僕。而范蠡,在此時,毛遂自薦主動跟隨。在勾踐蟄伏的那些年裡,他成為了勾踐好的親信和軍師。
臥薪嚐膽十年之後,勾踐和范蠡終於等到了那個最好的時機。他們一鼓作氣,打敗了吳王,盡收其地。不過這時候范蠡也知道該是他請辭的時候了。作為勾踐的身邊人,他實在太知道勾踐的性格了,既然飛鳥已經滅絕了,那麼良弓美箭都要被藏起來了,勾踐此人,雖有大志向,但是僅僅可以共苦難,不能同富貴。
在看清這一點之後,他毅然輕車簡從,攜著妻兒,辭官奔赴他鄉。
范蠡離開越國後到達了齊國,與家人在海邊建起了海景別墅,做起了販鹽的買賣,沒多久就成了販鹽大戶。有錢了以後他仗義疏財,樂善好施,很快名聲就在齊國傳開了,齊王或許知道了范蠡的身份,便想拜他做齊相,范蠡無法推脫,就在齊國又做了三年官,而後又一次散盡家財離開了齊國。
這一次范蠡帶著家人來到了定陶,又一次的白手起家做起了買賣,沒想到范蠡還真是富貴命,沒過幾年他就又成了當地福布斯排行榜上的人物。後世因為他的傳奇經歷,還把他供為了財神。司馬遷在《史記》中也說:范蠡三遷皆有榮名。
范蠡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賺了很多錢,但他不當守財,經常仗義疏財,這在古代是不多見的。取之於社會,還之於社會。范蠡仗義疏財的人生智慧,來自於老子的財富觀念。老子說:“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范蠡每到一處都能成名於天下。這位古人,在名利面前,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進退自如,以保全自身為根本,功名富貴的捨得,就在這先聚後散中,表現出人生的智慧,而給後人帶來的則是人生哲理的啟迪。
范蠡在歷史上對後世的巨大影響力,還有他的經商才華,范蠡把其在政治上的聰明才智運用於經濟發展,無所披靡,大有斬獲,再加上他散盡其財的樂善好施的處世態度,常常讓後人稱讚。說范蠡是商家的祖師爺及榜樣,也不為過。“范蠡三徙,成名於天下”,在亂世之中,范蠡能急流而退,並能在另一方面創出如此輝煌的功績,不能不說是奇才。
年輕時看遠,是料知理想的背後必然是泥濘,是身赴泥濘之中時又能謀劃著理想。中年時看透,看透的是時勢,在成與敗之間一擊即中,出手果斷,態度堅決,不給自己後悔的機會。年老時看淡,萬丈豪情早已逝去,功名利祿也如過眼雲煙,這世上可以用物質衡量的東西,都成了身外之物。范蠡正是這樣一種人,在人生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智慧,而范蠡之所以能夠善始善終,其秘訣就是:他能在成就一番大事業之後,不為名利給誘惑,急流勇退。由此,他獲得了成功!
-
7 # 與狼共舞說歷史
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急流勇退的范蠡:
一、范蠡急流勇退
范蠡(fàn lǐ),曾陪伴越王勾踐切草餵馬,臥薪嚐膽。輔佐勾踐滅吳、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化名為鴟夷子皮(chī yí zǐ pí)
鴟夷子皮是指古代牛皮做成的酒器,酒囊皮子的意思。酒囊皮子,看似粗俗,實則蘊含能屈能伸,包羅永珍的意思。從名字看,范蠡的人生境界達到了胸襟開闊,超凡脫俗的意思。
二、范蠡再次入仕
范蠡化名鴟夷子皮後,在齊國海邊結廬而居,曬鹽販鹽,很快積累數千萬家產。
范蠡仗義疏財、扶危濟貧。頗得齊國君王賞識。齊國君王再三聘請他為丞相,主持國家政務。盛情難卻,范蠡再次入仕,輔佐齊王,將齊國治理的井井有條。
三、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
三年後,范蠡再次急流勇退,向齊王歸還相印。散盡家財萬貫給黎民百姓。一身布衣,遊走於七十二峰之間。期間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次散財濟貧民。
後來,范蠡定居於宋國陶丘(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自稱陶朱公。范蠡認為:宋國是最佳的經商之地。所謂“天下之中,交通有無之路通,為生可以致富矣!”
人們讚賞范蠡機敏善良的人品、瀟灑超脫的處世風格。世人尊他為“商聖”。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現在,許多生意人都供奉他的塑像,稱他為民間財神。
四、范蠡墓
范蠡死後,被安葬在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今天在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往東北走2.5公里,就到了一個小村落,叫做崔莊。穿過一片田地,可看見一個土冢,即為范蠡墓。2013年,范蠡墓被列為山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回覆列表
范蠡的文治武功歷史中才堪相稱者稀之,少之。相勾踐復國成就霸業,功成身退;歷史上如此識時務者慎少之……功成身退居陶地富庶一方。山東定陶蓋因此而名之,世稱陶朱公。三遷而鉅富,范蠡因富恐不祥故身退之。世人拜而立之————真財神非范蠡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