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壹心醫心
-
2 # 段醫生答疑線上
段醫生講科普☞帶你一起漲知識!長期持續高血壓的最嚴重的併發症在於對其他重要器官的損傷,如心、腦、腎、眼等,最終導致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一、心臟
高血壓對心臟的改變主要是左心室肥厚和擴大,稱為高血壓性心臟病,左心室肥厚使心肌缺血,同時合併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微血管病變,最終導致心力衰竭和冠心病。
心電圖可發現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及左室肥厚。 超聲心動圖在診斷左室肥厚和預測心血管危險優於心電圖。
二、腦長期高血壓使①腦血管發生缺血與變性形成腦動脈瘤,一旦破裂,可發生腦出血。②高血壓促使腦動脈粥樣硬化,粥樣斑塊破裂可併發腦血栓形成、腦梗死等。兩者統稱為腦卒中
頭顱CT、 核磁檢查是診斷腦卒中的標準方法。
三、腎臟慢性腎衰竭是長期高血壓的嚴重後果之一,尤其在合併糖尿病時。長期持續高血壓使腎小球纖維化、萎縮,腎動脈硬化,最終導致慢性腎衰竭。
血肌酐、尿蛋白(微量白蛋白尿或大量白蛋白尿)等有助於早期發現並診斷腎衰竭。
四、視網膜高血壓是引起失明的重要因素之一。長期高血壓引起視網膜小動脈痙攣並硬化,血壓急劇升高,可引起視網膜滲出和出血,出現視力模糊,甚至失明。
眼底鏡檢查是發現視網膜損害的主要手段。
五、重要血管超聲檢查頸動脈、下肢動脈是否有硬化或斑塊形成,可有預測腦卒中和心肌梗死的發生的價值。
因此,積極控制血壓;仔細尋找並早期發現靶器官損害的證據是十分重要的。☞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
3 # 路標醫生
點右上角“關注”,更便捷瞭解醫學知識。
答案:血壓只要升高就會對靶器官造成損害。但根據血壓持續升高的水平及對靶器官造成損害發生的時間可區別為急性損害和慢性損害。
一、血壓持續急性升高,可導致高血壓急症。《中國急診高血壓診療專家共識(2017版)》明確指出高血壓急症指血壓短時間內嚴重升高(通常收縮壓>180mmHg和/或>120mmHg)並伴發進行性靶器官損害。主要表現為高血壓腦病、急性腦卒中(缺血性、出血性)、急性冠脈綜合徵、急性左心衰竭、主動脈夾層以及子癇前期和子癇等。圍手術期高血壓急症和嗜鉻細胞危險也屬於高血壓急症範疇。具體可見下圖。二、高血壓持續升高但未達到高血壓急症的範疇,可導致靶器官的慢性損害。主要是因為全身損傷中小型血管。三、高血壓主要損害靶器官是全身中小型血管供應器官,主要包括心腦腎及眼底。同時長期持續的高血壓可損害心肌、腎臟。主要導致的疾病為冠心病、心肌肥厚、缺血性腎病、腦卒中等。
-
4 # 18939217815
人為什麼會得高血壓,個人以為是血液中的垃圾和毒素太多而造成的。人自母腹出來所帶血液乾淨清澈所以能在人體通暢執行故身體一切正常。而高血壓患者一般都是老年居多,而此時血液在身體中已經工作40,50,60年之久,而從來卻沒有清理打掃過。從口中吃進去的食物,大魚大肉高脂肪在身體中沉澱成為垃圾而平時生病打針吃藥對身體造成的毒素,執行在血液中便是血脂稠,高血壓。這時的血液若不及時清掃,繼續在身體中執行,五臟六腑在這種血液的供應下,五臟六腑好不了,日積月累,耳鼻口舌眼自然就會出問題。肝功能不好,眼就有問題;肺不好,咽喉,鼻子就不會舒服;腎功能下降,聽力會下降或耳鳴耳癢耳屎多並口舌生瘡,腰腿疼也會隨之而來;脾出問題,脾胃不合那麼消化系統就不會好,要麼便稀或便秘;心臟出問題,心悸心慌並頭疼頭暈。
-
5 # 神外DuangDuang
高血壓持續升高,當然會對器官造成損害,高血壓的最大危害也就在於此。
除部分人有頭痛,心悸等一些症狀外,很多高血壓患者的早期一般並明顯症狀,但高血壓的主要危害在於長期對血管的破壞作用。最常見的就是引起動脈硬化,在此基礎上出現很多的靶器官損害。
心 長期的高血壓會引起心肌肥厚,心臟增大,後期出現心力衰竭,還可造成冠狀動脈硬化,發展致冠心病,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情況。腦 長期的高血壓會使得腦動脈硬化,可造成斑樣斑塊形成,使得血管管腔狹窄,造成腦供血不足,後期在狹窄基礎上因為血管內皮損傷以及血流動力學改變,易形成血栓造成腦栓塞。腦動脈硬化還會使得動脈彈性下降,在出現血壓波動的情況下易出現血管破裂引起腦出血。腎 長期的高血壓使得腎動脈硬化,造成腎功能損害,最終可出現腎衰竭。眼 長期的高血壓使得視網膜動脈發生硬化,可引起眼底出血及視力障礙。 -
6 # 醫聯媒體
在大多數情況下,高血壓的持續升高在不知不覺中會對體內的器官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害。如果一直得不到治療,就會逐漸損壞各大器官和全身血管,甚至威脅生命安全。因此就來重點談談高血壓持續升高對五大器官的損害。
首先是心臟。心臟最常見的損害是左心室肥厚,這是由於血壓升高導致心臟負擔過重,引起心肌越來越厚的結果。而且冠心病也是因為血壓升高,導致動脈硬化,進而影響到給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並且由於這個原因,高血壓患者患上冠心病的機率要高得多。
第二個是腦。高血壓是引起中風和腦出血的最重要因素。其主要原因分別是:中風是因為高血壓引發了腦內的動脈硬化和血栓形成,進而影響腦組織供血,才發生的一種嚴重性的危害病狀;而腦出血是由於腦內的小動脈硬化和變脆,形成動脈瘤或者直接發生小動脈破裂,是因為高血壓形成的。以上兩種是比較嚴重的結果。但是,也有一些看似輕微實則影響極大的損害,如被稱為“小中風”的腔隙性腦梗死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第三個是腎臟。高血壓的持續升高導致腎臟損害和腎功能減退,甚至嚴重者會出現腎功能衰竭。
第四個是眼睛。高血壓持續升高會使患者發生急性的眼底病變。
指導專家:汪磊,主治醫師,聊城市人民醫院心內科。從事心血管內科工作10年,對冠心病、高血壓、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有著豐富的治療經驗。
-
7 # 醫患家
長期血壓升高會對血管有損害,具體可表現為急劇升高後導致的腦出血、急性心衰、腎功能衰竭和長期慢性升高導致得冠心病、腦卒中、高血壓腎病等併發症。
首先,血壓是指在人們血管內流動的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只有保證一定的血壓數值,人體的各個臟器才能正常灌注供血供氧。 但這個血壓數值必須在一定範圍內波動才行,否則會對血管造成損害。循證醫學表明,如果血壓長期超過140/90mmHg,就可能對人體的血管及臟器造成損害。所以科學家們就人為的把140/90mmHg這個具體數值定為高血壓病的診斷標準。
長期升高的血壓,會透過增加血管內皮的通透性,延長脂蛋白與血管壁的接觸時間,降低內皮依賴的血管舒張性等途徑,造成動脈血管的粥樣硬化,最終發生一些心腦血管疾病。研究發現,血壓自115/75mmHg起,每增加20/10mmHg,心血管病死亡率就增加1倍。
高血壓造成的併發症包括急性併發症和慢性併發症。急性併發症常發生於血壓數值短期內超過180/120mmHg,有可能造成腦血管破裂發生腦出血、心臟負荷急性加劇發生急性左心衰、腎動脈壞死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等,是需要緊急處理的血壓。
而高血壓造成的慢性併發症,是臨床上更為常見的情況。長期血壓控制不理想,會導致腦動脈、冠狀動脈、腎動脈、眼底動脈硬化,發生腦卒中、冠心病、高血壓性腎病、眼底動脈出血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第1位危險因素,腦卒中的重要獨立危險因素。而透過降壓治療,可降低腦卒中風險35%~40%,降低心肌梗死風險20%~25%,降低心衰風險超過50%。所以高血壓患者必須終身用藥務必使血壓達標,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
8 # 天天聽健康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當然會有損害,這是肯定的,關於高血壓對器官損害,很多人會走進幾個誤區,比如:只有血壓高於140/90mmHg,也就是診斷為了高血壓,這樣的血壓才會對器官造成損害;再比如,隨著年齡的增大,血壓就一定會升高,血壓高一點也沒關係等等,然而事實卻是:
人的理想血壓是120/80mmHg以下,並非140/90mmHg,要知道140/90mmHg只是醫學上劃定的診斷高血壓的標準。多項研究表明:當人體的血壓高於120/80mmHg時,即開始對血管內皮產生微損傷,這些微損傷給脂肪的沉積創造了條件,加速了動脈硬化的進展,反過來動脈硬化的發生又進一步促進了血壓的升高,從而限入一種惡性迴圈之中。
臨床上在對高血壓發生情況的研究中發現:血壓超過120/80mmHg表明自身血壓調節機制發生了異常,特別是血壓高於125/85mmHg後,這種異常將進一步加重,也血也將進入一個快速升高期,未來10年內至少一半以上的人會發展為高血壓。
最讓人擔憂的是,這種情況往往被人們所忽視,但實際上逐漸升高的血壓卻在悄悄損傷著血管內皮,給脂肪的沉積創造了條件,這也是不少血脂並不高的人也會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即便是經常體檢的人,一方面因為血壓並沒有達到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另一方面因為沒有任何症狀表現,而沒有對不斷持續升高的血壓引起重視,從而延誤了早期干預的時機。
特別是相當多的人認為年齡大了血壓必然就會升高,實際上正常的人體對血壓有自我調節的機制,這種機制並不會因年齡的增大而改變,血壓之所以會升高是因為有血管等病變發生而引起,阻止及延緩這些病變的發生發展,血壓是可以維持在相對較低水平的。
總之,對持續升高的血壓,即使沒有達到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也不能掉以輕心,從積極改變生活方式入手進行干預是必須要引起重視的,要知道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也是一種治療,在對血壓的控制中,與服用降壓藥起著同樣的作用,儘可能延緩血壓上升的速度,力爭將血壓保持在120/80mmHg是努力要實現的目標。
回覆列表
會!
高血壓是否會對靶器官造成損害,損害的程度如何,主要取決於血壓升高的程度,持續升高的時間,有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有沒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其他基礎疾病。
常見的靶器官損害有心臟,腎臟,眼底。嚴重的話可能造成高血壓性心臟病,心功能衰竭,高血壓性腎病,腎功能不全,甚至腎功能衰竭,還有眼底的血管病變,眼底出血,影響視力等等。
如果得了高血壓,建議您:低鹽飲食,適量鍛鍊,減重減壓,按時服藥,監測血壓,定期複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