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豆媽的幸福小滋味
-
2 # 代號134
目前公認為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分別為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以宗教為基礎,以各自的思想特點為分水嶺,世界上的哲學體系又可分為三大類,都哪三大類呢?一起來看。
1,西方哲學
以古希臘哲學起源為代表的西方哲學,以自然科學和神學為出發點,重視理性和邏輯,以實驗和科學分析為核心方法。
其目的探討了人與自然的關係,最終走向的是一條科學理性之路。
它的特點是主要提倡以“科學資料”為我們做事的依據,也就是說理論或道理要靠資料的“實證”才能得到認可或承認。不管理論如何,只要被證明符合實驗資料就是好的,本質上講,西方哲學不是實用主義(雖然也含有實用主義,但不以實用主義為主),而是實證主義。
由於哲學與文化的差異,所以在西方人眼裡,自然是如何執行的,社會和人就應該如何執行。華人講的“克己復禮”在他們那裡很難被理解和踐行,因為西方哲學從一開始就使得他們認為,自然界沒有“禮”、“義”之類的東西,只存在著一些規律,或“弱肉強食”性的事物。
從一開始這種巨大的認知差別就使得東西方人在情感上產生了很大的不同,東方人總感覺西方人沒有家庭感情,家庭氛圍也不是很濃,子女成年後在很多關係上就脫離了。而同時,東方人又很迷惑於西方人對人道主義的宣揚,對西方人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和博愛精神很是費解。這種區別與矛盾正是其哲學傳統思想在大眾的價值觀上的具體社會表現。
很顯然,無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都是由感情的,但西方人的感情要求符合自然規律,不存在小養老的現象。他們遵循的是保護幼小的自然規律,人應該保護婦女和兒童,一切活動都要有自然活動的根源依據。
2,中國哲學
中國哲學以先秦哲學為代表,以社會和人本為出發點,重視感性和整體,以倫理和家庭人文為核心方法。
其目的主要探討的是人與社會的關係(尤其是儒家),最終走向的是一條個人修為和政治關係之路。
中國哲學中的道家比較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其他主流哲學關心更多的是人與社會,一切研究的物件都會被賦予社會性,比如對天地的探索要與人事相結合,著名的《孫子兵法》談的也是人與社會。很多事情我們都是從人本身的角度去看的。正是這種對社會與人本的關注和關心,使中國的史學很發達,透過對歷史的總結而研究社會的規律或走向是中國哲學自古就有的一個核心點,這方面最明顯的就是中國的正統哲學家無一例外的都同時是史學家,對歷史和社會都很有研究。
中國哲學很講究實用,中國文化實際上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實用文化。中國古代的發明創造其實很多,但相對於西方,真正能持續發展留存下來的技術卻很少,因為很多發明在當時看來並不實用。而西方人呢?他們發現一種科學成果被證明後,如果現在沒用,就會想辦法儲存下來。而我們選擇的是放棄或丟棄,因為它沒有用。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的文化是最實用的文化。
與西方人不同,華人把社會與自然分開來看,華人認為人有倫理觀念,而自然沒有,動物不會考慮這些東西。而社會正是依靠這種倫理關係才得以存在和發展的。社會規律比自然規律更廣、更深,人類完全服從自然等於退化。這同時也造成了中國哲學和文化的漏洞,即自然科學被正大光明地排斥到了哲學研究的大門之外,被西方推崇的自然科學到了我們這裡,都被掃地出門、遺忘和遺棄了。這正是中國自然科學不發達,雖技術眾多但卻得不到長遠發展的思想根源之所在。
但令人慶幸的是,中國哲學和文化裡有一個強大的支點,就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社會的平衡和和諧,擁有著相容幷包的特質。一個國家被滅掉但勝利者卻被同化(如清軍入關、金兵滅宋)這種事在西方人眼裡簡直就是難以置信的,但在中國卻實實在在地發生了。西方人透過戰爭把英語和西方文化推進到了全世界,但是到中國卻絲毫不起作用。而這正是中國哲學與文化的厲害之處。
3,印度哲學
印度哲學以印度古代哲學為代表,注重思維和自心,以瑜伽和修佛為核心方法。
其目的探討的是為人與自心的關係,最終走向的是一條宗教、靈脩之路。
印度哲學的最大特點就是跟宗教的融合,在印度,一種思想、觀點,如果不是以宗教的面目出現,那是沒人理會的。無論你是無神論還是唯物論,都要以宗教的外衣包裝你的思想,才能被人聆聽或學習。印度人很少關注自然與社會,他們最關注的是自己。他們認為快樂與痛苦說到底都不過是自己內心的感受,你覺得美的事物可能別人未必有這種感覺。所以,一切評判的標準來自於人的“心”。(這點倒是很類似於王陽明的心學觀)
與西方人和華人不同的是,印度人覺得人的內心感受不是由外界刺激生起的,它可以由心靈的控制任意生起,一個人可以不必關心自然與社會,同樣可以得到最終的美和解脫。有時甚至對自然與社會的關注或關心會妨礙到人對自己的認知。很自然地,出世思想與瑜伽的自我修行,就成了印度的最主流文化。
印度哲學不靠實用,也不靠實證,只要內心得到滿足即可,完全屬於心靈享受型,也可以理解為一種非理性。對此,專家分析後,認為這可能跟印度所處的地理環境有關,後來形成了一種習慣,後來則發展成了一種有意識的慣性心理行為。其中《心經》中的那句“死即是空,空即是色
回覆列表
答:1、西方哲學
以希臘哲學為代表,以自然為出發點,以實驗為核心方法。
表現的目的為人與自然的關係。與科學的關係較近。
西方哲學的主要特點是提倡以“科學資料”為理論的依據,也就是說理論要靠資料的“實證”才能得到認可。不管理論是否實用,只要是被證明符合實驗資料的就是行,所以從本質上嚴格的說,西方的哲學不是實用主義,而是實證主義的。
西方文化對社會與人生的態度是以自然規律為指導的,在西方人眼裡,自然是如何運動的,社會和人也應該如何運動,所以華人所謂“克己復禮”而天下平的思想,在西方人眼裡是很難理解的,因為自然界沒有“禮”、“義”之類的東西,自然界所有的是“弱肉強食”和“適者生存”。
正是這種區別,東西方人在感情的表達上也有區別,很多人都發現,實際上東西方人都富於感情,可東方人總感覺西方人好象沒有家庭情感,但同時又迷惑於西方人對人道主義的發揚。這種區別與矛盾正是其哲學傳統思想在大眾的價值觀上的具體社會表現。東西方人同樣有感情,但西方人的感情要求符合自然規律,自然界的其他動物不存在小養老的現象,人就也不應該;自然界的其他動物都會保護幼類的規律(尤其以群居動物明顯),人自然也應該保護婦女兒童;……總之西方人的一切活動都要有自然規格的根源依據。
2、中國哲學
以先秦哲學為代表,以社會為出發點,以倫理為核心方法。
表現的目的為人與社會的關係。與政治的關係較近。
中國哲學不關心自然問題,一切研究的現象都會被賦予社會性,如:圍棋的理論就是談人生與兵法;對天地等自然的探討要與人事相結合;等等。正是這種對社會的關注,使中國的史學異常發達,透過對歷史的總結而研究社會的走向是中國哲學的一個核心,最明顯的就是中國的正統哲學家無一例外也兼是史學家。
中國哲學存在一個隱藏的特點——實用主義。中國文化實際是真正意義上的實用主義文化。中國古代科學界在這裡表現中國這種實用主義文化最為明顯,中國的發明創造很多,但直正被持續發展的技術並不多,就是因為很多發明在當時看來並不實用。這與西方人不同,一種科學成果被證實以後,如果現在沒有用,西方人也會想辦法為以後可能的實用性保留它。但華人是選擇放棄,原因就是它現在沒有用。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文化是最實用主義的文化。
與西方人以自然規律為社會、人生規律依據不同,華人把社會與自然分開來看待,華人認為社會與自然最大的不同,是人有倫理觀念,這是其他動物所沒有的,而人的社會正是依靠這種倫理才得以存在與發展的。倫理不是原子,父與子、上與下的關係無法用電子繞原子核運動的規律來說明。更明顯的說,社會規律應該是包括自然規律的更廣泛、更高階的規律系統,所以在自然中可以找到社會規律中存在的東西,而在社會中不可能找到所有自然規律能包括的內容。完全服從自然等於退化。正是為了認識這種透過自然方法無法完全認識的社會,人有必要擺脫順應自然的方法,另闢蹊徑,於是自然科學被正大光明的排斥到了哲學研究方法的大門之外了。這也正是中國自然科學不發達,但技術發明眾多而又得不到發展的最深思想根源。
但中國文化有一個強大的力量,就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社會的平衡與和諧,非自然的就是理想化的,理想化的東西是浪漫的,無論這個民族處於如何困窘的地步,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浪漫“阿Q”,最終總是壽命更長,並能把這種心態傳染給周圍的人(甚至是敵人),而最終的結果是所有人在平靜中的快樂。一個國家被滅掉,勝利者卻被同化(如古代北方少數民族、清人入關)在西方人眼裡簡真是神話。英語成為世界語的原因之是就是因為戰爭的勝利,而這在中國不太可能,勝利者可能是最終的失敗,因為他們將完全失去自己這個種群而成為失敗者種群中的一小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說,好象華人從沒有敗過,這個,西方人可能永遠也理解不了。
3、印度哲學
以古代哲學為代表,以思維為出發點,以瑜伽為核心方法。
表現的目的為人與自心的關係。與宗教的關係較近。
印度文化的特點是宗教性,在印度,宗教一詞完全失去了它在西方的傳統定義,一種思想、觀點,如果不以宗教的面目出現,在印度是沒有市場的。甚至如果你是唯物論者或是無神論者,都要以宗教的外衣包起你的思想,才能被人聆聽。印度人不關心自然與社會,可能是因為這些都人自己太遠了,也是人最終都無法真正控制的。但人自己離自己最近,離得近應該最容易掌握,快樂與痛苦說到底都不過是人自己內心的感受,同樣的事物,你感覺美而人家未必感覺如何,所以一切美好最終的源泉是人的“心”。
印度的哲學追求的是美好的東西,但與西方人和華人不同,後兩者始終認為內心感受必須靠外界刺激才能生起,而印度人則認為感覺可以受心靈的控制任意生起,所以不必關心自然與社會,人一樣可以得到最終的美與解脫,有時甚至對自然與社會的關注會妨礙人對自己的認識。於是出世思想與瑜伽的自我修行,成為印度文化中最大的萬分。
印度文化不是實用性的,也不靠實證,只要內心得到滿足即可,大致可以算是屬於心靈享受性的,或是說非理性的浪漫主義性的,至於這種文化的根源、為什麼在西方、中國與印度產生如此大範圍的不同文化、哲學型別?估計可能初期和地理的自然環境有關,後來應該屬於於一種習慣性,再到後來則完全是有意識的自然形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