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殿風來暗香滿

    感恩題主給出這樣一個好題目!“有無相生”這個詞,出自《道德經》第二章;這也是老子思想的精髓!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關於“有無相生”,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的思考以下……

    《道德經》五千言的每一章都是相輔相成的,每句話都是現象世界和實相世界、幻想世界和真相世界兩個世界彼此間的運用。

    《道德經》第一章《眾妙之門》是綱領,具有強大的能量磁場,講的是道的本源本體,講真理真相;講道的真,講天的真——它可能讓您當下頓悟,讓您醒悟到宇宙生命的真諦,讓您明確自己的軌道。

    《道德經》第二章,主要講現象世界層面的問題,講天下的價值觀。這兩章都是全書的總綱、全書的引言、全書的宗旨。

    第一層面,現代人追求的生命價值觀是真善美,但大致只達到善和美。

    首先,現代世界混亂的原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這是針對我們的生命價值觀而言——善和美都是人類自己的標準,這標準是沒有標準的,是移動的,是飄浮的,是稀疏的,往往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自以為是的“美”與“善”,都是人類在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在選擇善與美的標準,這也是現代世界混亂的一個原因。

    其次,人類又希望自己的生命能進入“真”。

    真,就是道法自然的狀態,是身心合一、內外合一、天人合一的狀態。“一”的生命是大平衡的生命,也是有無相生的大平衡。天下是“有”,但卻在“無”的層面裡。

    我們在“有”的層面,就不可避免地會被“無”來平衡。如果我們執著在“有”,執著在“相”,執著在“美”,執著在“善”……那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無我利他、功成身退是“有無相生”的最好表達,也是走進真實生命的通行證。您在“無”中,您不必去選擇,“真”自然會發生。

    第二層面,對立統一規律是自然界永恆的普遍法則。

    首先,什麼是自然界永恆、普遍的法則?

    老子透過日常社會現象與自然現象中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闡述了世間萬物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關係,論述、確認了世間萬有一切的對立統一規律是自然界永恆的、普遍的法則。

    其次,萬物相反相成。

    處在永恆的變化運動之中的天下萬有,都有自身的對立面,都是以對立面為自己存在的前提:

    沒有“有”也就沒有“無”,沒有“長”也就沒有“短”;反之亦然——這就是中國古典哲學中所謂的“相反相成”。

    本章所用的“相生、相成、相形、相盈、相和、相隨”等,是指相比較而存在,相依靠而生成,只是不同的對立概念使用的不同動詞。

    再次,自然的根本性質是“反者道動”。

    老子給我們人類最大的貢獻是告訴我們:事物從產生到消亡都是有始有終的、經常變化的,宇宙間沒有永恆不變的東西!

    最主要的是,事物的發展和變化都是在矛盾對立的狀態中產生的。對立著的雙方互相依存、互相聯結,並能向其相反的方向轉化。而這種變化,老子把它們認為是自然的根本性質,即“反者,道之動也”。

    老子的辯證法所提出的的一系列對立面,在人類社會生活中隨處可見,如善惡、美醜、是非、強弱、成敗、禍福等,都蘊含著豐富的辯證法原理。

    譬如說,如果人們沒有對美好事物的認定和追求,也就不會產生對醜惡現象的唾棄;當您還沉浸在幸福或成功的喜悅中時,或許一場不幸或災禍正悄悄臨近。

    第三層面,道沒有偏私、沒有分別心,只有至善至美。

    首先,修道沒有分別心。

    關於事物中的“難易相成”,是說只要計劃合理,並且執行每一步,必然是成功的。合理的計劃需要智慧,每日的堅持需要定力,這是定慧的道理。關於“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等,都是比較而言,都是獨一無二。

    比如眼睛和耳朵哪個是第一?各有各的功能,沒有第一。人要了解的是,怎樣才能把自己的才能發揮出來?天生我材必有用,所有的法門沒有高下,上天是讓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美醜、善惡、長短都是道,一切都在變化中,修道是沒有分別心、沒有後天這些名相的,看到的都是道的示現與表法。

    其次,老子在本章第一段中從六個方面在闡述道。

    有無相生

    是道創造天地萬物的法則;有無相生,也是一個人創造生命、創造事業的法則。萬事萬物,都是無中生有,有歸於無,生生不息。

    難易相成

    是道成就天地萬物的能力;難易相成,也是一個人把“和諧社會當成我的責任,和諧家庭當成我的責任,和諧身心當成我的責任”的能力。這是成就事業的能力。

    長短相形

    是道創造萬物的形式;長短相形,也是一個人建功立業,利益社會、追求成功人生的態度。

    高下相盈

    是道創造萬物的次序;高下相盈,是一個人高以下為基,把自己放在水流最低的位置,這是追逐大自在、大平安的態度。

    音聲相和

    是道創造萬物的特徵;音聲相和,也是一個人修身養性、天人合一、內外合一、總是和諧的真實流暢。

    前後相隨

    是道創造天地萬物的手段;前後相隨,也是一個人想要成為“天之道利而不害”的聖人,必須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的關鍵所在。

    老子這六個方面是六種極致,說盡了生命的根本、理想、目的以及人生對待財富、名譽、地位的態度。

    再次,《道德經》第一章和第二章前後跳躍、差異很大的安排道理在哪裡?

    關於第一章《眾妙之門》的內涵是抽象的、形而上的,是講道的本體。

    關於第二章《有無相生》還是在說道,道是沒有偏私的,告訴我們世間一切都是相對的,是根據不同情況而定的。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東西,都是道的用。

    所以有無相生,這裡的“有”是演繹法,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由一到多的過程。這裡的“無”是歸納法,提煉總結最後變成“一”。一個是體,一個是用,都是道。

    但老子在第二章裡告訴我們的真實資訊是:一切不過是角度

    ——當高的時候,是因為有個低在下面,才成其為高。

    站在不同的宇宙位置、不同的高度、不同的側面時,才會出來這些長、短、音、聲、先、後等概念。

    讓我們一起走進生命,瞭解生命,綻放生命!

  • 2 # 0無為0

    有無相生太好理解了,萬事萬物萬法都是因緣生的,是生滅法,因緣聚合則有,因緣離散則無,緣起性空,沒有恆常之物。

  • 3 # 強尼辰

    無中生有。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比如,富人是有,富有嘛,幹啥有便利。窮人是無,沒有錢,但是肯幹,也就有了。

  • 4 # 榮耀三甲

    一、先看看有、無在《道德經》中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

    “有無相生”出自《道德經》第二章: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刑,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先後相隨。

    這兒的有、無概念還不好理解,但好的是《道德經》對有無的論述有很多,第十一章論述更是直觀具體,我們先看看第十一章怎麼說有、無的。為方便起見我直接分句解讀:

    三十輻共一轂(gǔ),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其意思是說:三十根輻條彙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

    埏(shān)埴(zhí)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也。其意思是說: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

    鑿戶牖(yǒu)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也。其意思是說: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什麼是有?什麼是無?容器、車輪、房屋都是很具體,很常見的東西。老子的厲害之處就是從這些很普通的東西發現了普遍的道理。車子的作用在於載人運貨;器皿的作用在於盛裝物品;房屋的作用在於供人居住。容器、車輪、房屋都是具體的有,老子從這些“有”中發現了“當其無”才有用的道理。所以最後老子又總結了一句: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現在我們不討論最後一句話的意思,我們只討論前三句中有、無的關係,從中可以得出有、無是一體的,沒有車輪的有也就沒有“當其無”,也就不會有車之用。沒有容器的有也就不存在“當其無”,也就不會有器之用。沒有房屋的有也就沒有“當其無”,也就不會有房屋之用。這就明確了一點有、無是一體的,共存的。

    二、對有無相生的理解

    透過第十一章對有、無概念的分析我們可以明確有、無是一體的,共存的。也就是說我們解釋有無相生時不能違背這個認知。那麼有無相生該如何理解?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刑,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先後相隨。這兒的“有無”沒有具體形象,所以不好理解,但好在後邊老子緊跟著有五組排比句,這五組排比句涉及了五組概念: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先後。這五組關係和有無一樣是對立存在,各自之間有著:相成,相刑,相傾,相和,相隨。他們都是說各自不能獨立所以是“相互”一起的,是不可分的。有和無更加抽象,但他們放在一起就是說明同一個道理,有和無是相對立的存在,而這個對立是一體共存的,相互不可分。

    從十一章概念具體論述中我們知道有無是一體的,從第二章分析得出有無是對立存在的,不可分割的。所以有無相生,不是說字面意思誰生誰,而是和相成,相刑,相傾,相和,相隨並列,這六組並列有著共同的表達,那就是對立共存。

    歸納一下,有無相生的意思並不比後邊五組的意思深多少,相生和相成,相刑,相傾,相和,相隨都是同一個概念意思的不同表達方式,那就是共存,所以是“相”,是相互的意思。有無相生就是說有和無是一體的,同時有和無也是對立的,而且有、無是一體共存的。

  • 5 # 體悟歲月

    有無相生:簡單來解釋,其實就是相對存在的一組同意詞(指代同一類別的事物)。眼睛、耳朵、鼻子等所能用感官直接獲得的事物(物象、聲音、氣味等)即是被人類直接確認為存在的事物(稱為有),而又因為精、氣、神的存在,能夠確認除了感官收穫得到的其他事物的存在(稱為無)。前者只要感官正常都能夠感受得到,但是後者不僅需要感官,而且需要由感官刺激昇華的“魂”作為主導來感受氣場等的存在(換言之,無的存在如同信念、志向、初心等的存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會計類看什麼方面的報紙(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