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話詩詞

    誠邀,一縷英雄為您解答

    宋代的文學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尤其是作為“一代文學”的宋詞更是大放異彩。優秀的詞人輩出,豪放詞和婉約詞猶如兩朵競相綻放的花朵,它們以其芬芳馥郁和曼妙多姿為世人呈現了宋詞的驚豔。

    有宋一代,層出的詞人在宋詞這塊芬芳絢麗的園圃裡辛勤地澆灌、耕耘,他們合力培育出的這兩朵鮮花,上可與唐詩爭奇,下可與元曲鬥豔。他們從《詩經》、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的詩歌中汲取精華,又源源不斷地為明清戲曲小說輸送養分。

    李清照其人

    有宋一代,詞壇上佔據主導位置的是男性詞人,女性詞人屈指可數,李清照就是為數不多的女性詞人中的一員。她在詞作方面的天賦和才華不亞於她那個時代中的男性詞人,這不是因為李清照女性身份的特殊性和稀缺性,而是在於她確實創作了那些流傳千年、蜚聲詞壇的典雅浪漫的詞作。因為她在詞作方面的成就,而被人稱為“婉約之宗”。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李清照出生於歷城(今山東濟南歷城區),她的父親是李格非,一位朝廷官員,也是一位高階知識分子。據宋史記載 ,李清照的母親王氏“亦善文”,李清照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書香門第。

    宋代文風大盛,有條件的家庭中女孩子都是可以讀書學習的。司馬光在《家範》就寫到:“古之賢女,無不好學,左圖右史,以自儆戒。”李清照的家庭能為她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和教育條件。

    李清照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這有來自於父親李格非的言傳身教,也有來自於母親的教誨,還有家庭環境的薰陶,這也讓李清照從小就對詩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李清照的孩提時光是在家鄉歷城度過的。在她五六歲時,因為父親李格非到京城汴梁太學任職,李清照也就隨著家人來到了汴梁。

    (山東濟南歷城,李清照故居)

    張耒其人

    張耒,字文潛,生於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熙寧四年(1071年),十七歲的張耒到陳州遊學,因為他的外祖父李宗易就在陳州,李宗易也是文壇赫赫有名的人物。因為機緣巧合,張耒在陳州見到了蘇軾。因為蘇軾要去出任杭州通判,他來到陳州與弟弟蘇轍話別。蘇軾頗為欣賞張耒,並在蘇軾引薦下,應舉姑蘇。

    (張耒書影繪像)

    熙寧六年(1073年),時年二十歲的張耒參加了科舉考試時,由宋神宗殿試親策為進士。張耒授臨淮(今安徽泗縣)主簿,開始步入仕途。

    這裡不得不再次提及一下蘇軾。1085年, 宋哲宗即位後,蘇軾調任到汴梁,擔任禮部郎中,不久又升為起居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

    而此年,張耒也被調到汴梁任職,還有晁補之、黃庭堅、秦觀等人都調到汴梁,他們因為共同的志向和文學愛好,都拜投在蘇軾門下,這四人便被人們稱為“蘇門四學士”。

    李公麟的畫作《蘇門四學士》區域性

    蘇軾本人在《答李昭玘書》中也寫到“如黃庭堅魯直、晁補之無咎、秦觀太虛、張耒文潛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軾獨先知。”

    此時蘇門一時榮顯,後來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廖正一、李禧、董榮也都拜投在蘇軾門下,他們也都接受了蘇軾的言傳身教,這四人也被稱為“蘇門後四學士”。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和其他蘇門學士一起相互探討交流學問,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諸多的朋友中,李格非和張耒的關係算是最要好的了,從1086年至1093年,二人同在汴梁為官,以至後來到地方任職之後兩人還保持書信往來。

    宋哲宗元符三年 (公元1100年 )六月,張耒由黃州通判改任兗州知州,經過樊口的時候,兩人還一起同遊了馬祈山靈巖寺,並在寺中法堂飲酒賦詩唱和,張耒出發前,李格非乘一小舟在渡口相送。李格非去世後,張耒為其作墓誌,足見兩人的深情厚誼。張耒在李格非墓誌銘還提到李清照寫詩的事情“長女能詩”。

    (張耒繪像)

    張耒和李清照的相識,兩人亦師亦友

    在汴梁期間,張耒經常到李格非的家中,研討詩詞文學,談論家國天下事,李清照總是在一邊認真的聆聽大人們的談論。李清照最感興趣的就是他們談論的詩詞文學,因為她的聰穎和對文學的喜愛,以及這方面表現出的天賦,加之活潑開朗的性格,引起了張耒的注意。張耒很是喜歡這個小女孩,並對她的寫作加以指點。

    張耒年長李清照30歲,如果說父親李格非是李清照的家庭教師的話,張耒就是李清照的啟蒙老師、授業老師。在張耒的指導下,還不到十歲的李清照就已經在詩詞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樣極富人文氣息的環境是一塊沃土,對李清照的詞藝提升很快。在這樣的環境薰陶下,李清照的詩詞技藝更上一層樓。

    每當李清照有新的詞作完成,她總是先拿給張耒看,經過張耒的精心指導,李清照的詞藝精進。在長時間的教導之下,這種師生關係也變成了亦師亦友的關係。以至於後來兩人還有詩文的往來和詩詞的唱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李清照最初的詞作裡就有張耒的寫作手法。

    宋哲宗元符二年左右,張耒寫下七古《讀中興頌碑》

    玉環妖血無人掃,漁陽馬厭長安草。潼關戰骨高於山,萬里君王蜀中老。……百年興廢增感慨,當時數子今安在?君不見,荒涼浯水棄不收,時有遊人打碑賣。

    這首詩簡述了平定安史之亂的史實,展示了中興碑雄奇的特色,讚頌了中興功臣們為護國安民的崇高精神。這是一首詠懷古蹟的詩作,既憑弔古人,發百年興廢之感慨;又自抒胸襟,表達了對元結、顏真卿無限景仰之情。

    時年李清照約16歲,她在讀到張耒的詩作後,激情澎湃地寫下《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兩首七言長詩,限於篇幅,我只列舉其中一首:

    君不見驚人廢興傳天寶,中興碑上今生草。不知負國有奸雄,但說成功尊國老。……可憐孝德如天大,反使將軍稱好在。嗚呼,奴輩乃不能道輔國用事張後專,乃能念春薺長安作斤賣。

    李清照在此詩深刻分析了唐朝之所以會發生安史之亂的原因,詩中不僅痛斥了唐玄宗的昏庸和一些奸佞臣子的行為。李清照以史詩的筆法總結了歷史的教訓,用借古喻今的方式來表達對國事的關心。李清照的詩作要比張耒的詩作寓意更為深刻,確實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風味。

    李清照有沒有從張耒的作品中獲取靈感?

    張耒以詩名世,詞寫得不多,流傳到今天的也僅6首,而李清照卻以詞出名,流傳下來的詞作較多。

    回到樓主的問題,李清照有沒有從張耒的作品中獲取靈感?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至少從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中就能看到這種影子:從兩人的詞作對比中,就能發現這個問題。

    (一)《秋蕊香》與《醉花陰》的比較

    張耒曾寫過一首《秋蕊香》的詞作:

    簾幕疏疏風透,一線香飄金獸。朱欄倚遍黃昏後,廊上月華如晝。 別離滋味濃於酒,著人瘦。此情不及牆東柳,春色年年如舊。

    (李清照雕塑像)

    再來看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這首詞無論從韻還是意境來看,都有《秋蕊香》的影子,李清照作這首詞的靈感就是來自於張耒的詞作。李清照的詞作在時空的選取、景物的佈局以及主人公情態上都與張耒的詞相同,來看這首詞《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在這兩首詞中,李清照的“簾卷西風”,“瑞腦消金獸”,“人比黃花瘦”很顯然用的是賦的表現手法,這與張耒詞中的“簾幕疏疏風透”,“一線香飄金獸”,“著人瘦”三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兩首詞曲終闋盡處都是比喻的修辭手法。

    兩詞在收尾上,李清照的更高一籌,詞作靈感雖然來源於張耒詞,但是更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風味:張耒的修辭平淡無奇,只是抒發了別離的滋味,“此情”二字將感情全部傾訴出來,給人的感覺很直白;反觀李清照的表達則顯得含蓄婉轉多了,李清照的比喻工整精妙,形神兼備,詞的境界也更高,所以得到了很多人的一致讚譽。

    再說一點,張耒在詞中描寫的黃昏,沒有說明具體的某一天,李清照詞中的黃昏點明瞭是在親人歡聚、結伴遊玩的重陽節。李清照的詞中給人待了很多的資訊增量,給讀者留下了具體鮮明的印象,而這一點在張耒的詞中似乎感覺不到。

    (二)《風流子》與《一剪梅》的比較

    張耒還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詞作《風流子》,詞作開篇句“木葉亭皋下”是化用南朝梁柳惲的詩句“亭皋木葉下”,張耒為了音律協調才改為本詞中的句子的:

    木葉亭皋下,重陽近,又是搗衣秋。奈愁入庾腸,老侵潘鬢,謾簪黃菊,花也應羞。楚天晚,白蘋煙盡處,紅蓼水邊頭。芳草有情,夕陽無語,雁橫南浦,人倚西樓。玉容知安否,香箋共錦字,兩處悠悠。空恨碧雲離合,青鳥沉浮。向風前懊惱,芳心一點,寸眉兩葉,禁甚閒愁。情到不堪言處,分付東流。

    (李清照《醉花陰》詞意)

    而在李清照的著名詞作《一剪梅》中,似乎也能看到張耒《風流子》的影子,她寫這首詞的靈感有一大部分就是來自於張耒詞作的靈感。來看詞作: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山東歷城,李清照故居)

    兩首詞的從主題、風格、韻律上看是如出一轍的,佈局構思上也多有相近的地方:兩首詞都是從水邊秋色起筆,然後寫詞中人的舉止。

    李清照的“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三句,脫胎於張耒的“雁橫南浦,人倚西樓”、“香箋共錦字”、“碧雲離合 ,青鳥沉浮”幾句,在如李清照《一剪梅》的下半闕也是脫胎於張耒《風流子》的下半闕。

    總結

    李清照早期的詞作的確能看到張耒詞作的痕跡,因為這個階段她還處於學習上升階段,在詞中難免會有模仿的痕跡,創作的靈感也來源於自己的老師張耒的詞作。只不過李清照有著極高的天賦,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即使是借鑑或者化用,也在極大的程度上融入了自己創造的獨特意境,往往會寫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作品。

    隨著李清照學識的積累和閱歷的豐富,這種特點就凸顯了出來。南渡後,李清照就寫下《聲聲慢》這樣傳誦千年的作品,此時強烈的愛國主義色彩也融進了李清照詞作中,這都是張耒的詞作中沒有的。

    換句話說,那個時候的詞人李清照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這種風格自成一家,那就是被後世稱讚的“易安體”,這個時候李清照的詞作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脫胎換骨,真正實現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境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閨蜜練瑜伽的感覺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