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2646597579615
-
2 # 使用者3926722064098
1 蝶戀花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睡裡消魂無說處⑴,覺來惆悵消魂誤⑵。
欲盡此情書尺素⑶,浮雁沉魚⑷,終了無憑據⑸。卻倚緩絃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⑹。[1]
字詞註釋
⑴消魂:魂魄消滅。多以名悲傷愁苦之狀。江淹《別賦》有“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⑵惆悵:因失望或失意而哀傷。消魂:一作“佳期”。
⑶尺素:書寫用之尺長素絹,借指簡短書信。素:白絹。古人為書,多寫於白絹上。
⑷浮雁沉魚:古代詩文中常以鴻雁和魚作為傳遞書信的使者。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長相憶。”又《漢書·蘇武傳》有“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因合稱書信為魚雁,亦有以鱗代魚,以鴻作雁者。另亦指傳書信者。
⑸終了:縱了,即使寫成。無憑據:不可靠,靠不住。
⑹移破:猶雲移盡或移遍也。破:唐宋大麴術語。大麴十餘遍,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破,猶盡也,遍也,煞也。[1] [2-3]
白話譯文
夢中走向了煙水迷濛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與離別的心上人相遇。夢境裡黯然銷魂無處訴說,醒後惆悵不已全因夢中消魂誤。
想訴說我的相思提筆給你寫信,但是雁去魚沉,到頭來這封信也沒能寄出。無可奈何緩緩彈箏抒發離情別緒,移破了箏柱也難把怨情抒。[4]
2 蝶戀花
笑豔秋蓮生綠浦。紅臉青腰[1],舊識凌波女。照影弄妝嬌欲語。西風豈是繁花主。
可恨良辰天不與。才過斜陽,又是黃昏雨。朝落暮開空自許[2]。竟無人解知心苦。[1]
[1]紅臉青腰:寫荷的紅花綠莖。
[2]自許:自我期許。
3 蝶戀花⑴
醉別西樓醒不記⑵,春夢秋雲⑶,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閒展吳山翠⑷。
衣上酒痕詩裡字,點點行行,總是淒涼意。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⑸。[1]
詞句註釋
⑴蝶戀花: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又名“鵲踏枝”、“鳳棲梧”。
⑵西樓:泛指歡宴之所。
⑶春夢秋雲:喻美好而又虛幻短暫、聚散無常的事物。白居易《花非花》詩:“來如春夢不多時,雲似秋雲無覓處。”晏殊《木蘭花》:“長於春夢幾多時,散似秋雲無覓處。”
⑷吳山:畫屏上的江南山水。
⑸“紅燭”二句:化用唐杜牧《贈別二首》之二:“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將蠟燭擬人化。[2] [3]
白話譯文
醉別西樓的情景醒後全都忘記。猶如春夢秋雲,人生聚散實在太容易。月光斜照窗欞,我難以入睡,閒看畫屏上吳山的蔥翠。
衣上的酒痕和詩裡的字,一點點,一行行,都是那淒涼的情意。可憐的紅燭自憐沒有好辦法,只能在寒夜中白白地為人垂淚。[3]
4 蝶戀花
喜鵲橋成催鳳駕。天為歡遲,乞與初涼夜。乞巧雙蛾加意畫。玉鉤斜傍西南掛。
分鈿擘釵涼葉下。香袖憑肩,誰記當時話。路隔銀河猶可借。世間離恨何年罷。[1]
解析:這是一首“七夕”詞,用神話中的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比喻人間的愛情生活。
開頭三句講述神話故事,把內容重新組合,從新的角度敘述出來:鵲橋已經搭成,催促織女起駕,前去赴會;牛、女分離長久,歡會為遲,上天垂憐,准許他們七夕相會。後兩句,寫七夕乞巧的民間風俗,小女子們著意打扮,既可見她們對織女星的虔誠敬重,又可見她們興奮喜悅的心情,並且顯得七夕民俗更加親切。牛、女剛剛相會,馬上又要分別。“香袖憑肩”兩句的描寫是相當傳神的,相挽相靠,難捨難分,“誰記當時話”則是說極度的激動和悲傷掩蓋了一切,連分手時說了些什麼話都沒有記住。最後把天上和人間相比較,牛郎織女雖然“路隔銀河”,可每逢七夕仍有鵲橋相通,而人世間就沒有這種福氣了,不能相聚的痴男怨女們,什麼時候才能消除他們的離恨呢?[1]
5蝶戀花
黃菊開時傷聚散。曾記花前,共說深深願。重見金英人未見[1]。相思一夜天涯遠。
羅帶同心閒結遍[2]。帶易成雙,人恨成雙晚。欲寫彩箋書別怨。淚痕早已先書滿。[1]
[1]金英:即黃菊。
[2]羅帶:絲織的衣帶。
6蝶戀花
晏幾道
初捻霜紈生悵望。隔葉鶯聲,似學秦娥唱。午睡醒來慵一餉,雙紋翠簟鋪寒浪。
雨罷蘋風吹碧漲。脈脈荷花,淚臉紅相向。斜貼綠雲新月上,彎環正是愁眉樣。
此詞情景交融、以景襯情,抒寫了一位女郎午睡醒後的閒愁。詞的上闋借細節和襯景構成一幅和諧的閨中閒眠圖,這一景境中融入閨中人獨處空閨的閒愁;下闋純以花月狀人,句句辭兼比興,處處意存雙關。全詞室內景物、戶外景色交相輝映,女主人公的容態與自然景緻相得益彰,組成了一個渾然一體的優美意境。
起首一句塑造出一位幽怨繾綣的閨中女子形象。她手執潔白的紈扇,無語凝思,悵然懷想。她也許是思念遠方的情人,也許是傷惋青春的易逝。此處暗用李白《折荷有贈》之“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的意境。“捻”意為用手指輕輕搓轉,表現執扇時悵然無緒的情態,極為傳神。“初”、“生”二字,前後關聯,暗示因節序變換,令閨中人頓生新的悵望之情。空閨獨守,本已寂寞難耐,偏又有“隔葉鶯聲”,撩人意緒。“似學秦娥唱”句把鶯聲比似學秦娥之唱。揚雄《方言》:“娥,好也。秦晉之間,凡好而輕者謂之娥。”此言年輕貌美的女子,其歌聲之美可知。以鶯聲之歡快,反襯人心之悵恨,命意與著筆確有含蓄蘊藉之妙。鶯啼婉囀,是實處著筆;閨中索寞,則是虛處命意,運實於虛,終無一字點破。“午睡醒來”二句,深化閨中女郎百無聊賴的孤寂情狀。她午睡醒後,好一會兒還嬌困無力,那鋪床上的雙紋翠席,尤如平展著清涼的細浪。這兩句點明睡醒,而由翠簟聯想起寒浪,又引出了下片的出戶看花。
下片轉寫戶外優美的自然場景:夏雨初霽,徐徐的和風吹拂著新漲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帶著晶瑩的雨珠,亭亭玉立,曳生姿。“碧漲”,是由上片的“寒浪”引出,“寒浪”是虛喻,“碧漲”是實寫,前虛而後實,意脈不斷,運意十分靈活。“脈脈”二句,更是傳神入化之筆。作者賦予雨後荷花以人的風韻和感情,它含情脈脈,淚珠臉,有情有思。這個比喻中的荷花已跳出物象,“紅相向”三字,似寫朵朵紅荷,曳相映,實寫荷花帶雨,向人脈脈欲語;人帶淚珠,對之黯然神傷。是花是人,迷離莫辨,已達到物與人交融、渾然合一的境地。結拍二句,時間由午後過渡到夜晚,寫新月初上的景象。作者於依託明月遙寄相思的傳統作法上,又自出新意,別開境界。“綠雲”明指夜空浮雲,暗喻女郎烏髮。“新月”傍雲而上,尤如女郎愁眉,蹙於烏髮之下。新月彎彎,猶似愁眉。作者運用雙關的委婉手法,既借月夜之景,抒寫懷人之情;又避開對形象作直露的繪形勾貌,而是以新月狀人之愁眉,透過景物的暗示性和象徵性,使情與境諧,氣氛濃重。
此詞情景相生而又契合無間,設喻新巧而又雋永傳神,具有獨特的意境,充分體現了小晏詞“詞情婉麗”、“曲折深婉”的特色。
回覆列表
蝶戀花 其一(宋·晏幾道) 卷絮風頭寒欲盡,墜粉飄紅,日日成香陣。新酒又添殘酒困,今春不減前春恨。 蝶去鶯飛無處問,隔水高樓,望斷雙魚信。惱亂層波橫一寸,斜陽只與黃昏近。 蝶戀花 其二(宋·晏幾道) 初捻霜紈生悵望,隔葉鶯聲,似學秦娥唱。午睡醒來慵一晌,雙紋翠簟鋪寒浪。 雨罷蘋風吹碧漲,脈脈荷花,淚臉紅相向。斜貼綠雲新月上,彎環正是愁眉樣。 蝶戀花 其三(宋·晏幾道) 庭院碧苔紅葉遍,金菊開時,已近重陽宴。日日露荷凋綠扇,粉塘煙水澄如練。 試倚涼風醒酒面,雁字來時,恰向層樓見。幾點護霜雲影轉,誰家蘆管吹秋怨。 蝶戀花 其四(宋·晏幾道) 喜鵲橋成催鳳駕,天為歡遲,乞與初涼夜。乞巧雙蛾加意畫,玉鉤斜傍西南掛。 分鈿擘釵涼葉下,香袖憑肩,誰記當時話。路隔銀河猶可借,世間離恨何年罷。 蝶戀花 其五(宋·晏幾道) 碧草池塘春又晚,小葉風嬌,尚學娥妝淺。雙燕來時還念遠,珠簾繡戶楊花滿。 綠柱頻移弦易斷,細看秦箏,正似人情短。一曲啼烏心緒亂,紅顏暗與流年換。 蝶戀花 其六(宋·晏幾道) 碾玉釵頭雙鳳小。倒暈工夫,畫得宮眉巧。嫩曲羅裙勝碧草。 鴛鴦繡字春衫好。 三月露桃芳意早。細看花枝,人面爭多少。水調聲長歌未了。 掌中杯盡東池曉。 蝶戀花 其七(宋·晏幾道)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閒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裡字,點點行行,總是淒涼意。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蝶戀花 其八(宋·晏幾道) 顯 欲減羅衣寒未去,不卷珠簾,人在深深處。殘杏枝頭花幾許,啼紅正恨清明雨。 盡日沉香菸一縷,宿酒醒遲,惱破春情緒。遠信還因歸燕誤,小屏風上西江路。 蝶戀花 其九(宋·晏幾道) 千葉早梅誇百媚,笑面凌寒,內樣妝先試。月臉冰肌香細膩,風流新稱東君意。 一捻年光春有味,江北江南,更有誰相比。橫玉聲中吹滿地,好枝長恨無人寄。 蝶戀花 其一(宋·晏幾道) 金剪刀頭芳意動,彩蕊開時,不怕朝寒重。晴雪半消花□□,曉妝呵盡香酥凍。 十二樓中雙翠鳳,縹緲歌聲,記得江南弄。醉舞春風誰可共,秦雲已有鴛屏夢。 蝶戀花 其十一(宋·晏幾道) 笑豔秋蓮生綠浦,紅臉青腰,舊識凌波女。照影弄妝嬌欲語,西風豈是繁花主。 可恨良辰天不與,才過斜陽,又是黃昏雨。朝落暮開空自許,竟無人解知心苦。 蝶戀花 其十二(宋·晏幾道) 碧落秋風吹玉樹,翠節紅旌,晚過銀河路。休笑星機停弄杼,鳳幃已在雲深處。 樓上金針穿繡縷,誰管天邊,隔歲分飛苦。試等夜闌尋別緒,淚痕千點羅衣露。 蝶戀花 其十三(宋·晏幾道) 碧玉高樓臨水住,紅杏開時,花底曾相遇。一曲陽春春已暮,曉鶯聲斷朝雲去。 遠水來從樓下路,過盡流波,未得魚中素。月細風尖垂柳渡,夢魂長在分襟處。 蝶戀花 其十四(宋·晏幾道)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睡裡消魂無說處。 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沈魚,終了無憑據。卻倚緩絃歌別緒。 斷腸移破秦箏柱。 蝶戀花 其十五(宋·晏幾道) 黃菊開時傷聚散。曾記花前,共說深深願。重見金英人未見。 相思一夜天涯遠。 羅帶同心閒結遍。帶易成雙,人恨成雙晚。欲寫彩箋書別怨。 淚痕早已先書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