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強武堂
-
2 # 利刃號
由於某些歷史原因,日韓兩國有種水火不容的感覺。然而這兩個國家的軍事裝備都得到了美國的幫助,又加上美國希望自己的盟友都成為自己的提款機,需要什麼裝備直接買自己的而不是自主研發,最終導致日韓兩國的很多軍事裝備都是師出同門,比如世宗大王級驅逐艦就和金剛級驅逐艦極為相似。既然技術來源是相同的,那誰的“穿甲彈”更厲害點呢?
日本在軍事、科技、經濟方面一直都是比較先進的,因此很多人都認為日本的穿甲彈效能更強一點。其實不然,就像汽車造的好卻生產不出一輛合格的裝甲車一樣,日本民用技術和軍工技術有巨大的反差。在120mm穿甲彈的對比中,南韓的穿甲彈較日本的更為優秀。之所以選擇這個口徑的穿甲彈做對比是因為兩國坦克主炮的口徑都是北約統一的120mm。
目前日本最新的坦克是10式主戰坦克,這款坦克使用了萊茵金屬的120mmL44滑膛炮,由於日本並未擁有貧鈾彈技術,所以穿甲彈能力是不如K2裝備的120mmL55炮的,10式可使用日本90年代引進自德國的DM33穿甲彈,並加以改裝,變成日本版的JM33穿甲彈。
在1000M距離上JM33穿甲彈可以擊穿600毫米垂直均質鋼裝甲板,改用55倍徑滑膛炮發射穿甲能力提升到630毫米垂直均質鋼裝甲。JM33在2000M距離上確實可以打穿550毫米垂直均質鋼裝甲。
然而南韓生產的穿甲彈要比這個優秀很多。南韓自主生產了K1坦克但是暴露的問題太多,於是推出升級版K1A1。在之後的改進型K1A1上,換裝了一門美軍M1A1的120mm M256火炮,豐山制鐵公司為這門炮研製了新型穿甲彈----K276,設計水準很高,該彈的杆長遠遠超過了同期德國的DM33A1穿甲彈,基本與DM43持平,可擊穿68度角擺放的220mm靶板,最大穿深將近600mm,還可以擊穿670mm的垂直均值鋼裝甲。
繼K1A1之後,南韓又研製出一款新型坦克——K2,這款新坦克使用了一門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120MM L55火炮,,同時也為這門火炮新研發了穿甲彈,這就是K279,這款彈擁有更長的杆長以及穿甲體長度,這款炮彈的穿甲體長度已經超過了德國的DM53穿甲彈,穿深水平基本能達到美國的M829A3水平。
日本生產的JM33較南韓的K276尚有不足,更不用說最近款的K279了。在穿甲彈方面,南韓確實比日本要厲害很多。
-
3 # 蝸牛沒腹肌
首先穿甲彈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可以擊穿一般穿甲的破壞力更為強大的子彈類別,比喻雖然不恰當但事實就是如此,最早的穿甲彈就是彈頭更硬的高動能子彈而已,在早期的蘇芬戰場上,更是曾經創下過子彈反坦克的良好戰績。這種子彈的不同之處就是彈頭以材質堅硬為主,並且能夠造成普通子彈達不到的穿透效果,最早的穿甲彈出現在戰列艦上,是未來擊穿戰艦鋼鐵製造的艦身而出現的。
不過這種型別的子彈口徑越大傷害才能越高,所以想要造成更大的傷害就要擁有更大的口徑。所以想要對比不同國家的裝甲彈的威力就要選擇其相同型號的口徑來對比才正確。那麼,對比南韓120mm穿甲彈和日本120mm穿甲彈,哪個國家的穿甲彈更勝一籌呢?
日本方面的應該是仿製DM33來研製的,而豹2坦克使用的德國版DM33在初速1650的情況下可以擊穿600mm垂直均質鋼裝甲板,日本仿製出來的這款則是隻能擊穿550mm。日本也曾想要仿照其他國家的穿甲彈,就比如說以色列的同型號M111穿甲彈。
而南韓方面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研製本國武器的,在美國的幫助之下,南韓的武器裝備發展飛速,在擊穿能力上比日本的同型號武器要多120毫米左右,單從資料上對比,就能得出結論,南韓在這一方面上是要強於日本的。
不過其實就現代武器裝備來看,真正想要實現反坦克作戰還是需要更專業的武器,畢竟穿甲彈在不斷增強而各國的坦克也是在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實力,不僅僅是材質上更堅硬更厚實,在防禦和保護能力上也是有所重視的,貧鈾裝甲和主動防禦系統的出現讓以往的穿甲彈徹底過時,大家又要重新洗牌。未來各國可能不僅在穿甲彈上會有更深的研究,在防禦和保護系統上應該也會更加完善。
-
4 # 思遠防務
在現代,隨著各種新技術的發展,更加優秀的高新材料不斷的湧現,從而導致各種武器的防禦力在不斷的提高。在最開始的時候,這一種在防護上極具優勢的裝備就已經是一個頭疼的問題了,因此,各國開始著手研製應對這樣一類武器的存在,也就是穿甲彈。
這一種彈藥在設計上會和普通的彈藥有些不同,其在彈頭的設計上會設計的非常的尖銳,採用的材料也是那種強度極高的。因此,在發射之後能夠透過自身強大的動能實現穿破裝甲的目的。
每一種技術都有各自的優勢,同一種技術基本上實戰效果會是一樣的。但是在某兩個國家身上可能就不太適用了,那就是日本和南韓了。這兩個國家都相當於是美國的盟國。因此,這兩個國家的製造技術都是從美國進行引進的。但是,兩個國家制造出來的120毫米的穿甲彈在威力上卻是有所不同。一般人在看到這肯定會認為威力強的那一方會是日本,但是,事實上卻是南韓製造的穿甲彈更勝一籌。
日本製造的JM33穿甲彈在威力上可以實現千米擊穿 600毫米厚的鋼板,兩倍距離之後威力縮減到擊穿550毫米的鋼板。而南韓製造的K276穿甲彈能夠實現至少擊穿600毫米厚的鋼板,最大則能夠實現擊穿670毫米的鋼板。從這來看,南韓已經是完虐日本了。而且,南韓還有更新的K279穿甲彈,在威力上更是比K276還要猛。
-
5 # 紙上的宣仔
先說結論:威力還是南韓穿甲彈更強。
首先炮彈是從炮裡打出來的,南韓拿的到萊茵金屬的L55炮,也就是55倍徑,日本只能拿到L44,44倍徑。哪怕兩國穿甲彈在同一水平,10式坦克打出來的威力也不如K2;更不要說K2坦克最新彈藥K279本身又要比10式的彈藥更強。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對比一下。
DM53穿甲體估計長度在650mm,K279應該在650-660mm。穿甲體直徑22mm,這樣長徑比L/D可達29.5-30,還是比較了不起的,已經達到了美帝M829A1的水平。
日本的10式穿甲彈,可以從《予算執行事前審査等調書(平成22年度第3四半期)》大致得到。
從這剖面張圖看,10式彈藥的穿甲體杆長比K279和DM53都要短不少,10式穿杆和90式的JM33的直徑都是24mm。長度也就在630-640mm,之間而長徑比L/D約為25。動能彈的威力(即穿透深度相對自身長度的比例,P/L)和速度與長徑比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一般長徑比越高,威力系數越大。10式彈藥的長徑比顯得有點平庸了,遠不如K279。
10式和K276的對比,可見穿杆比K276長的有限
不過日本強在一點就是材料,應該是其採用了鎢纖維+Zr基金屬玻璃的體制,這種材料的密度僅有15kg/立方米,比傳統WHA鎢合金輕了不少,但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自銳效能更佳,可以實現類似貧鈾穿甲彈的效能。我們可以看一下這種鎢纖維+Zr基金屬玻璃國內實驗的效果:
WHA的穿透情況
鎢纖維+金屬玻璃的實驗情況。
那麼日本人是不是能夠用更先進的材料彌補長徑比和杆長上的差距呢?我認為還是不行。首先,南韓人的K279也具備自銳能力,這個技術是從德國DM53的WHA IV上得到的,其次日本的穿杆長度太短,如果是用自銳的思路,應該儘量把穿杆做長一些,這也是為啥M829A1-A3杆長比同時代的鎢合金彈要長很多,因為貧鈾彈在穿透過程中伴隨著不斷的自銳和燃燒,杆長是一個在不斷縮短的過程。雖然對穿甲的效果更好,但剩餘杆長如果過短,也會出現後繼無力的情況。而10式穿甲彈的杆長僅有647mm,長徑比也僅有25,自銳這一項的收益恐怕無法讓穿甲能力獲得質的提升。
而且這種材料的代價也比較明顯,鎢纖維+Zr基金屬玻璃的密度較小,僅有15kg/m³,而WHA是17kg/m³,貧鈾則可以達到19kg/m³。密度越小,射彈的質量越輕,遠距離存速越差。比如DM53飛行體有4.9kg,而10式穿甲彈的飛行體僅4.2kg。當採用L55炮發射DM53炮彈時,千米速降為55m/s,10式穿甲彈的速降肯定要更大。
鎢纖維穿透後的殘餘彈芯很短,這就是絕熱剪下的代價
南韓人的K279同樣存在飛行體輕這個問題。不過K279是直徑更短,重量比DM53更輕的情況下,空氣阻力也要低一些。
在發射藥方面,南韓人在K279上使用了從德國進口的低溫包覆SCDB發射藥技術,這種發射藥對環境溫度相對不敏感,因此膛壓波動小;並透過增大裝藥密度,讓初速進一步增加。K279根據南韓官方披露的資料是1760m/s,比DM53略高一點點。
而10式的也採用了SCDB技術,不過由於是使用L44炮打的,初速連1700m/s都達不到。這麼說是有根據的。因為10式的發射藥重8.3公斤,射彈7.8公斤,而美國M829A2的鎢合金版本KE-W A2,用 8.6公斤的發射藥打7.6公斤的射彈,也只能打出1700m/s。所以從這裡就可以戳破一直以來日本軍迷所認為10式穿甲彈炮口1800m/s初速的牛皮。M829A2 的鎢合金版本KE-W A2引數
所以綜上,10式穿甲彈的穿甲體不如K279,初速也不如K279。那麼威力必然是不如的。南韓人的穿甲彈暫時領先日本。
不過,這兩家遇到TG的三期彈都得跪...
回覆列表
從彈藥來看,日本方面應該至少仿製過DM33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日本版型號是120mm TKG JM33裝弾筒付翼安定徹甲弾,以及DM12A1型多用途破甲彈,日本版的型號是120mm TKG JM12A1対戦車りゅう弾。
DM33算是一款經典彈藥,1987年開始裝備部隊,使用44倍徑滑膛炮發射時初速能夠達到1650米/秒,在1千米距離上可以擊穿600毫米垂直均質鋼裝甲板,改用55倍徑滑膛炮發射初速可以達到1710米/秒,穿甲能力提升到630毫米垂直均質鋼裝甲。此前日本版的JM33在2千米距離上確實可以打穿550毫米垂直均質鋼裝甲,看來仿製水平不算差。另外據說日本方面曾研究過以色列的120毫米炮射導彈,未來會不會裝備和仿製很難說。至於下一步的DM53日本造計劃,是不是會真正實現很難說。
南韓方面這些年努力的成果有目共睹,有美華人的技術支援,南韓的K276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在2千米距離上據說能達到670毫米的垂直均質鋼裝甲,大約相當於M-829A2的水平。由此來看, 南韓彈藥的威力還是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