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萬方談人生
-
2 # 神馳
首先,他很難體會到創作詩詞的不易。他體會不到創作詩詞需要付出許多,如:大量的閱讀、大量的記誦、大量的字詞句分析、大量的有關平仄、對仗、古今韻等格律知識的學習、靈感的不易得、經歷的缺乏、創作的瓶頸……
所以,他會很輕易地否定,而不容易看到別人的閃光之處。
另外,由於人的鑑賞能力遠遠高於創作能力,一個不會創作詩詞的人,往往是眼高手低的人,再加上他體會不到創作詩詞的不易,所以對待他人的作品往往比較苛刻,從而失去了公允客觀的評價。
比如我認識的一些詩人,在評論時,軒尼軾會說:“識字不夠,這個字下得不穩。” 孟依依會說“此句意隔,氣脈不暢了。” 羽衣子會說:“辭氣浮露,筋骨過露” … 這些說法都是經驗之談,對作者很有啟發。而且這些人修養也往往很好,不會為某一句話跟你糾纏,他們知道該明白的,當下就會明白,不明白,現在說什麼都沒有用。
-
3 # 無名草2020
講解詩詞知識多半是在講堂,課堂,
書屋裡進行,而這些都可藉助電臺,
電視來傳播。而寫詩詞的人大多是
關在自己的書房裡操作。所以刷存
感,後者不如前者。寫詩詞的人,
追求的不是頻頻露臉,而只求能寫出
好的作品來。所以耐得住寂寞。
-
4 # 大晟府小書僮
因為:
試問,既不難,又能顯得有學問,何樂而不為?
評論這個行當天生自帶高人一等的屬性,因為我要評論你嘛,說你好說你差,就象老師教訓學生,心理上就有了優勢。做創作的那個人,就是站在講臺下面低著頭聽教訓的人,還不能反駁呢,一反駁人家就說你不承認弱點、不接受教訓,說你文人相輕、自命不凡。美食家的地位比星級大廚還要高呢,在大眾眼裡,廚子不就一低等職業嗎?美食家可是高尚職業啊,哪怕人連個番茄炒蛋都炒不好。
做創作的就苦逼多了,要把一件作品從無到有製造出來,得費多少心血精力。例如作個詩,為了一句詩、一個字絞盡腦汁去想,到頭來還要被人指指點點,多不划算。就像中國的武器工程師花盡心血研製95步槍,卻被無數連槍都沒碰過的武器愛好者貶得一文不值,服役正規軍超過20年的武器居然成為垃圾?所以做評論,心理上那種優勢是不是特舒爽?
-
5 # 李老根2017
《玩詩詞歌賦:做耕耘者還是做啄木鳥》
在我們的文化裡,農田耕夫和啄木鳥,都是一家人。農夫種田,稱耕耘者,吃五穀。而啄木鳥,它稱森林衛士,保護樹木,吃蟲子。本來嘛,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可偏偏就有口角,比如中國詩詞的口水仗。
在如今的文壇上,你看那些講解詩詞的人,不管他的文字多麼規矩華麗,都不過是從大本大本的文學教材裡搬出來的存貨罷了,你要讓他拿點自己的真東西出來?他沒有,你讓他拿什麼?
於是你說他刷存在感也罷,詩詞創作裡永遠也見不著他們的面也罷。醜媳婦最怕見公婆,就不必為難他了。越是嘴殼子像毒螞蜂的人,肚子裡越沒有斤兩。
不信你去看看那些把唐詩宋詞解析得花朵兒一般美麗的註釋者,哪一篇東西是他們自己的語言?全是教科書裡的貨。他們便是這是些教科書裡金科玉律的加工者,提純者。
中國的文藝理論家,古典詩詞評論家,最老的數金聖嘆,最近最權威的有王力。其它,你看有幾個人有自己的東西?因此為文者,還是去做個默默的耕耘者才好。耕耘者春華秋實,再嫩的苗也會長成參天大樹,總有屬於自己的收成。而啄木官,它不耕耘,也不種植,只靠一張尖嘴在樹上的洞裡挖蟲子吃,理論上也是個勤勞的夥計,可啄完那樹洞裡的蟲子後,它就要飛走飛走,因為沒有洞子為它存糧,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
6 # 梧桐樹邊羽
題主這個問題定位很明顯就是批評那些誇誇其談,大談詩詞知識卻拿不出一首像樣作品的人。
不過很遺憾,大部分人都是如此。
這並非講解詩詞知識的人就不懂得詩詞創作,咱們得分開了看。
題主說的這種人對大部分能正常賞析、講解詩詞知識的人來說,詩詞的創作並沒有難度。因為學習詩詞要透過三個階段:規則學習,欣賞分析,鑑賞力提升。只有完成這三個階段的提升(不分先後),才有可能真正走入古詩詞的創作天地。
而講解詩詞如果沒有鑑賞力,沒有自己的看法,只是抄襲名家賞析,把前人的意見當做自己的,那麼他講解詩詞的能力也是低下而沒有效果的,無法真正吸引讀者。
因為只是借鑑他人成果,進行拼盤售賣,如果遇到自己的知識盲點,就無法對詩詞進行合理解析,鬧出笑話。所以這種人一般都喜歡在其他人的賞析文章下面發表觀點,碎片而重複,並沒有新意。
也就是題主說的刷存在感。
藉助他人的菜能夠刷一定的存在感,但是永遠成不了大廚。
連講解詩詞都不能做到有自己的觀點和體系,創造詩詞自然也沒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但是透過零碎閱讀,大概還是知道自己的水平,所以一般要求寫詩詞的時候就自動消失了。美其名曰“敝帚自珍”,實際上確實拿不上臺面。因為他們知道一旦拿出來,就連詩詞講解者的身份都會被別人質疑。
第二種人,於詩詞理論確實很有研究,精通技巧教學,重在傳道解惑。這種人不乏評論水平很高的人,因為傳統詩詞並非孤立的文學作品,與整個中國文學史不可分割,所以不論是歷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都有可能從自己的知識領域橫跨過來對詩詞做出超出常人的理解分析。這是好事。
但是因為這些人一般都是其他領域的專家,工作也忙,就不見得有心情、有時間來寫詩。才情有,但詩詞不是他們的重點,甚至基本上不創作。偶爾趕鴨子上架,難免為詩詞大家笑話,就像“中國詩詞大會”評委的作品。
詩雖然不好,但是並非寫詩者的才學不夠。
王安石為政期間,視詩詞為末技,甚至改革科考,取消詩、賦的考試。他一生最恨各種小情調詩詞,認為就該為政治服務,可當他改革失敗,歸隱後寫的作品,不但自成一派“荊公體”,還就靠這簡單清新的小情思站上了宋詩的最高峰。
這種人講詩有水平,有體系,但是作詩平常,沒神韻。這非常正常,只是術業專攻,不願精研而已。一旦閒下來,有時間、有心情來鑽研,必然在創作上有所表現。
還有一種就是真正寫詩的人。這種人自然能賞析詩,講解詩。但是他們明白詩詞這個東西雖然講究交流,但是過了交流學習的層次之後,詩詞更是一種個人感情的流露,與他人關係不大。
就好像有很多人寫徵文,證明自己的水平。而有水平的人未必就會去寫徵文,他們更清楚寫東西是為了表達自己,至於受眾多寡,讀者是否接受,並不是在真正的寫作者心中佔有很大的位置。
好的作品,都是為自己而寫。
詩詞也是一樣,應制詩有好詩,但是沒有一首偉大的傳世之作。我們知道的好詩都是抒發個人情懷,反映社會現實,在個人和社會的層面上讓千年之後的我們產生通感的作品。
到了一定的層次,寫詩你愛看不看,為什麼要迎合你的詩詞創作要求?
肯定又會有人說,發兩首作品出來看看?
這種人不是懶,就是槓。
作品和文章都在公開的號裡面,如果是有興趣,自己去看就是了。
如果是想抬槓,你說發給你看看,我就發,你是哪家的大爺?
-
7 # 老周十三么1評論家不是直接的創作者
在我們的文學創作和文學借當中,很多時候我們把每一個作者和相應的評論家,分開來評價,一個作者如果寫出好文章,好的詩詞,那就意味著他把自身內在的那些感性的東西和優美的東西,得以透過文字直接的闡釋出來,而並不是說他對這一個過程具有的特別清晰的認識,而評論家的存在就在於這個作用當中。我們從小學到高中直到上中文系,其實學的都是這樣一個評論和批評的手法。中文系不培養作家也是這個意思。
2評論傢俱有著創作者無可代替的作用如果說創作一個詩詞,是對自身的生命的感受的表達,那評論家的最大的作用在於就對這首詩詞,達到恰到好處的解答和境界的闡釋,如果沒有真正的懂的人的話,那他所創作的詩詞其實也無法被更多的人所看見和重視起來,這就像是古代伯牙和子琴的例子,如果沒有一個人能真正聽得懂你的曲子,那就意味著,你就沒有一個獲得共鳴的人,也沒有人會認可你,而評論家的認可恰恰是對於作者極為重要,而在作者的下一步的創作當中,評論家的意義也是極為的重要的。
3評論家和創作者的互動和諧一個文學的圈子,不能只有創作者,因為如果只有創作者,那就意味著其實每一個人都只是在自說自話,而並沒有達到普遍的認知,而一個文學的圈子也不能只有評論家,評論家們只會高談闊論,去解讀那些著作和原來的觀點。在創新的層面上,創作者更為的重要,沒有創作者就沒有繼續發展動力而在反思的層面上,評論家的作用也是極為的重要,如果沒有評論家,創作者繼續達到新的突破就無法實現。
4總結
回覆列表
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是又講解詩詞,又做詩詞的那種人,至於是不是積極刷存在感我不清楚!可能積極刷存在感是人之共性吧!一個人如果連個存在感都沒有,可能是心裡會老不爽的,人之同性吧。
我一直在注毛澤東的詩詞
我一直在注毛澤東的詩詞,希望對這方面有興趣的朋友,給予批評批導,我是虛心的。
說實在話,做不來詩詞的人是很難講解詩詞知識的,因為詩詞知識,還是有好多要掌握的,學了不用,又在別人那裡顯擺,就象一個學了個駕照,不買車,又不開車,還偏要教人開車,這個人是怎麼回事了?
自己做不來或不怎麼會的事,教別人做,有點難
我這裡有幾首詩詞大家可提提意見:
西江月-按圖填詞
碧水宛如清夢,遠山恰似春愁。桃花島上問江鷗,小傘晴光玉手。
莫醉白衣佳麗,多情慾訴還休。一川風露欲何求?幾樹新紅綠柳。
詠水
洗淨雲天又洗心,星河夜歷幾沉淪。長山滴翠流溪月,大海浮光溢日金。
一片柔情滋萬物,無邊魔力掃千軍。蛟龍起霧滄桑轉,猶滌人間不了塵。
雪梅迎新年
雪映紅梅數點春,寒江空憶釣翁情。綠蟻新醅杯未盡,窗外東風又一新!
初春送妻之深圳
池靜青山近,天高碧水深。柳芽初醒眼,葦杆滯冬痕。麗日移簾影,離人遠去程。明日驚夢後,冉冉淚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