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已經用幾十年的歷史告訴自己:每十年,我們就將創造並適應一種新的移動終端互動模式。
90年代,我們適應了傳呼臺作為溝通手段。
00年代,我們學會了用行動電話作為新的互動形式。
10年代,4G+觸屏+APP,構築了今天無人可以離開的移動網際網路互動方式。
可能大家都會有個錯覺,認為今天的智慧手機形態已經出現了好久好久,以至於吃飯睡覺玩手機已經變成了我們的人生三要素。但要仔細回想一下,我們會發現第一代iPhone在2007年才正式釋出,我們無比習慣的這個“手機器官”其實只有十年多點的歷史。
那麼按照規律來說,十年界限臨近,又到了移動終端互動“改朝換代”的時刻,我們是否即將收穫和習慣全新的互動體驗呢?
不難看出,數十年的變革中蘊藏了這樣的規律:網路+終端處理能力+互動模式,是構成互動劇變的三要素。而在新一輪變革中,被廣泛寄予期望的組合是5G+摺疊屏。
而今天,摺疊屏互動工作確實被提上了日程。上週四,我參加了一場名為“摺疊屏UX設計規範徵求意見&綠盟摺疊屏創新工作組籌備預溝通會”的小範圍活動。與會者都是頭部APP設計師,以及華為UX設計專家。圍繞摺疊屏背後的互動規範,現場展開了眾多硬核探討。
基於這次回憶中的收穫,我們不妨來聊聊摺疊屏互動這件事,在技術和產業鏈上的具體意義和行動方案。華為作為業界首家釋出和制定摺疊屏UX規範的終端廠家,又在瞄準怎樣的戰略機遇。
在一個平凡下午的深處,一場十年互動革新如約而至。
讓我們先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5G到來之際,摺疊屏究竟是與新網路環境組合升級的必要條件,還是僅僅作為一種錦上添花的附屬品,甚至一種議價噱頭。
這個問題必須回到整個4G週期的發展中去理解,從07年到今天,我們的手機螢幕其實一直在源源不斷地變大,並且有了平板這種新的硬體形態。不難看出,高畫質大屏是智慧手機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而摺疊屏又是大屏與便攜性之間最好的平衡方案,同時也賦予了使用者兩屏並立的終端互動方式。當5G到來,高畫質影片、超級遊戲、複雜的AI互動,甚至行業應用可能開啟時,一塊足夠大、能分割的螢幕是必需物,而非附贈品。
所以說,5G和摺疊屏是具備組合效應的。摺疊屏不只是“倆屏拼一塊,手機變平板”,而是可能帶給使用者更豐富的內容展現形式、多工同時顯示等變化。這場變化,需要終端廠商、應用廠商共同去理解、完善和再次創新。
具體來說,關於摺疊屏可能觸發哪些互動變革,華為的UX專家們總結了這樣幾個方向。我們可以從中想象一下,未來使用者與手機的關係將發生哪些轉變:
1、摺疊屏帶來了更多樣的比率形態
在摺疊屏手機中,一款手機可能具備3到4種介面比率。這意味著原先只用面對一種比率的互動設計師們,要面對多種比率的單獨顯示與排列組合。在工作更“繁重”之外,這也意味著設計師們的創新空間極大增強。設計師將有可能獲得更多設計機會,包括圖片和影片的新展示方案,應用的大屏打通和分屏應用等。
2、新的摺疊屏展開行為
顧名思義,使用螢幕時使用者要摺疊手機。這就讓手機出現了觸碰之外新的互動方式:摺疊。那麼透過摺疊行為能夠觸發什麼呢?同一個應用在摺疊與展開態下又應該帶來哪些變化?這些都是設計師們新的思考題。
3、新增額外顯示區域
在Mate X的外折方案中,我們可以看到摺疊屏手機被劃分為大屏、單屏、小屏、側屏等多個平面,這也意味著更多的展示手段和顯示區域。如何在一次應用中,利用不同顯示區域帶來體驗升級,這也是個全新話題。
4、配件的協同,開啟摺疊屏+全場景互動
在更好的網路環境和大屏互動之下,摺疊屏或許能夠附加聯接更多的裝置,比如手寫筆、鍵盤、穿戴裝置等。手機與配件如何協調創新,完成互動升級,也是一個新的命題。
這些改變落到具體的APP應用中,很容易觸發不同的新想法、新創意。這就需要APP開發者必須與終端廠商協同創新,高效溝通。
比如在購物場景中,摺疊屏帶來的分屏模式,可以讓使用者同時開啟兩件商品進行對比,或者一邊與賣家聊天一邊瀏覽商品。這些功能帶來的設計需求和產品、服務需求,都需要APP開發者來應對。
而對於APP開發者來說,今天是否可以投身摺疊屏開發,應該已經不再是問題。目前來看,5G時代摺疊屏手機會是一種持續發展,走向大眾消費者的產品形態。蘋果不斷公佈摺疊屏專利,三星和華為都確定釋出摺疊屏手機。在全球頭部終端廠商的驅動下,APP開發者今天更多應該思考“怎麼做”,而非“是否做”。
當前,摺疊屏互動主要面臨三大課題:
1、從現有屏型到摺疊屏,UI和應用的穩定性和統一性如何維護?
2、現有主流應用如何升級,在摺疊屏互動中獲得使用者體驗革新?
3、基於摺疊屏互動和產業生態,是否可能醞釀新的應用形態,甚至產品賽道?
在這三個問題下,行業內必須躲避的雷區,可能就是缺乏標準,各搞一套。最終造成終端與APP之間,應用生態之間的相互不理解,導致使用者喪失信心,造成大量時間與資源的浪費。所以,在三大問題之上的當務之急,就是推動和制定摺疊屏互動規範。
面對這個問題,綠盟的價值恰當好處地浮現了出來。
綠盟集結,兵臨新互動規範
綠盟的全稱,是軟體綠色聯盟。這個組織在2016年建立,由華為、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網易五家企業聯合發起,旨在打造安全、可靠、健康的安卓應用生態體系。迄今為止綠盟已擁有1000多家會員企業。
在綠盟的眾多工中,我們可以注意到兩點:一是統一行業規範,並引導會員參與國際標準制定;二是推進新技術、新機遇在會員企業中的理解與應用。在摺疊屏互動從無到有的過程中,這兩個任務恰好都得到了發揮。
在“摺疊屏UX設計規範徵求意見”會議中,可以見證到綠盟是如何工作的。華為作為終端廠商的代表,與百度、淘寶、攜程、WPS等各頭部APP的設計師與代表們一道,分享了各自對於摺疊屏互動的理解,以及已經打造成的案例、遇到的問題等等。
可以看到,雖然華為是是業界首家制定和釋出摺疊屏UX設計規範的終端廠商,但APP廠商已經非常踴躍地加入到了規範的制定和商討當中,併為之進行了大量準備工作。這一方面展現出行業對於摺疊屏機遇的認可,同時也證明了綠盟這個組織的“戰備”價值。在技術迭代快速發生時,這個舞臺可以透過始終保持的高效溝通,來引導和組織行業討論,讓華為與各頭部APP高效溝通,快速產生共識,共同製作行業標準與規範。
華為的UX技術專家們,在總攬了摺疊屏基礎資料以及面臨的問題與需求的基礎上,已經在細節處釋出了大量截至目前的規範探索。比如在介面佈局設計中的動態佈局樣式,以及安卓的柵格佈局系統如何應用在摺疊屏環境中;總結摺疊屏組合頁面資訊架構樣式等等。
而來自各APP的設計師們,也就各自在摺疊屏環境下的開發工作提出了理解與建議。例如來自WPS的設計師,提出了使用者對長方形紙張的熟悉感,可能會影響方形螢幕下的辦公APP設計方案;攜程的相關團隊,已經加緊開發出了摺疊屏版本APP,對相對拉伸適配,相對縮放,延展布局等方案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一場龐大的產品變革,往往自設計上的細節開始。摺疊屏互動已經從技術底座中誕生,交到了無數聰明的UX設計師手中。而在規範與標準出爐後,產業生態最終所期待的,是移動終端應用升維的大幕拉開。
讓我們再回到4G手機時代,看看影響全球的互動革命是如何被點燃的。那場十餘年前的科技升級,包含了電容屏、移動晶片的發展、4G網路、基於APP的互動規則構思等元素,它們合力促成了移動網際網路的到來。變化看似自然而然,但互動變革其實是站在眾多技術堆疊的金字塔上,基柱缺一不可。
5G時代,摺疊屏手機到來,類似的邏輯正在重演。
倒推最終需求,我們是想讓使用者獲得一種“球體應用”。在未來的手機中,APP不應該是平面的或者唯一的。使用者可以定義我想同時幹什麼,隨時隨地藉助大屏和5G獲得沉浸體驗、在足夠大的螢幕上管理複雜的應用機制,而不再專注於一個頁面。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有點像從桌面遊戲到主機遊戲的改變。或者換句話說,終端產品的互動,從二維升級到了三維。
在這個過程中,網路條件、終端的理解能力和可用性、新的螢幕解決方案和互動規則,三者合一。可能還要加上IoT裝置全場景的聯接能力,最終激發全新變局。
假如說,12年前的4G變局,是由佔據作業系統與產品工藝的蘋果激發,那麼今天,為什麼不能由在5G網路、移動AI、摺疊屏工藝上具有優勢的華為,以及中國APP生態來點燃導火索呢?
這是通訊時代的車輪向前,以及行動通訊產業的身位交錯,最終留下的寶貴機遇。而在這個機遇面前,無論是華為,還是綠盟背後的中國移動應用生態,必須要逐個完成三項任務:
1、制定行業規範和標準,保持摺疊屏互動在細節上的一致性。摺疊屏雖然可能帶來互動變革,但必須以使用者體驗為前提保證,自然流暢過度。一直以來以重視使用者體驗著稱的華為終端,必須以對細節的關注贏得未來。
2、頭部APP與終端先行,探索行業潛力。iOS誕生之後,設計界總結了蘋果手機互動的四大原則:美學完整、APP與作業系統保持規則一致、操作符合常識邏輯、保證使用者操作主權。
可以看出,新互動的邏輯合理性,必須由UI層與APP二者聯合保證。只有終端與頭部APP先行,探索摺疊屏互動的規則和潛力,後續開發生態才有路徑可以依循。
3、構築想象力的土壤,培養新的殺手級應用。讓5G+摺疊屏互動中,最理想情況是誕生幾個截然不同於4G+智慧手機時代的應用,快速撬動互動升維。而目前,終端廠商需要的是做好黑土地,從技術、設計、開發等角度去引領和激發應用生態的敏捷創新。
大家應該都記得《三體》中的那個判斷:去過更高維度,就無法回到過去。至少在移動終端世界,這個法則是明確成立的。今天讓任何一個人換回功能機,大機率都無法堅持一週。接下來,升維只能繼續,不能停滯。
4G網路+智慧手機,帶我們進入了移動裝置即終端的互動紀元。這是一件偉大的事。而致敬偉大的最好方式,就是去更遠的地方,更高的維度,讓下一個互動時代發生。
人類已經用幾十年的歷史告訴自己:每十年,我們就將創造並適應一種新的移動終端互動模式。
90年代,我們適應了傳呼臺作為溝通手段。
00年代,我們學會了用行動電話作為新的互動形式。
10年代,4G+觸屏+APP,構築了今天無人可以離開的移動網際網路互動方式。
可能大家都會有個錯覺,認為今天的智慧手機形態已經出現了好久好久,以至於吃飯睡覺玩手機已經變成了我們的人生三要素。但要仔細回想一下,我們會發現第一代iPhone在2007年才正式釋出,我們無比習慣的這個“手機器官”其實只有十年多點的歷史。
那麼按照規律來說,十年界限臨近,又到了移動終端互動“改朝換代”的時刻,我們是否即將收穫和習慣全新的互動體驗呢?
不難看出,數十年的變革中蘊藏了這樣的規律:網路+終端處理能力+互動模式,是構成互動劇變的三要素。而在新一輪變革中,被廣泛寄予期望的組合是5G+摺疊屏。
而今天,摺疊屏互動工作確實被提上了日程。上週四,我參加了一場名為“摺疊屏UX設計規範徵求意見&綠盟摺疊屏創新工作組籌備預溝通會”的小範圍活動。與會者都是頭部APP設計師,以及華為UX設計專家。圍繞摺疊屏背後的互動規範,現場展開了眾多硬核探討。
基於這次回憶中的收穫,我們不妨來聊聊摺疊屏互動這件事,在技術和產業鏈上的具體意義和行動方案。華為作為業界首家釋出和制定摺疊屏UX規範的終端廠家,又在瞄準怎樣的戰略機遇。
在一個平凡下午的深處,一場十年互動革新如約而至。
5G+摺疊屏,從不是1+1讓我們先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5G到來之際,摺疊屏究竟是與新網路環境組合升級的必要條件,還是僅僅作為一種錦上添花的附屬品,甚至一種議價噱頭。
這個問題必須回到整個4G週期的發展中去理解,從07年到今天,我們的手機螢幕其實一直在源源不斷地變大,並且有了平板這種新的硬體形態。不難看出,高畫質大屏是智慧手機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而摺疊屏又是大屏與便攜性之間最好的平衡方案,同時也賦予了使用者兩屏並立的終端互動方式。當5G到來,高畫質影片、超級遊戲、複雜的AI互動,甚至行業應用可能開啟時,一塊足夠大、能分割的螢幕是必需物,而非附贈品。
所以說,5G和摺疊屏是具備組合效應的。摺疊屏不只是“倆屏拼一塊,手機變平板”,而是可能帶給使用者更豐富的內容展現形式、多工同時顯示等變化。這場變化,需要終端廠商、應用廠商共同去理解、完善和再次創新。
具體來說,關於摺疊屏可能觸發哪些互動變革,華為的UX專家們總結了這樣幾個方向。我們可以從中想象一下,未來使用者與手機的關係將發生哪些轉變:
1、摺疊屏帶來了更多樣的比率形態
在摺疊屏手機中,一款手機可能具備3到4種介面比率。這意味著原先只用面對一種比率的互動設計師們,要面對多種比率的單獨顯示與排列組合。在工作更“繁重”之外,這也意味著設計師們的創新空間極大增強。設計師將有可能獲得更多設計機會,包括圖片和影片的新展示方案,應用的大屏打通和分屏應用等。
2、新的摺疊屏展開行為
顧名思義,使用螢幕時使用者要摺疊手機。這就讓手機出現了觸碰之外新的互動方式:摺疊。那麼透過摺疊行為能夠觸發什麼呢?同一個應用在摺疊與展開態下又應該帶來哪些變化?這些都是設計師們新的思考題。
3、新增額外顯示區域
在Mate X的外折方案中,我們可以看到摺疊屏手機被劃分為大屏、單屏、小屏、側屏等多個平面,這也意味著更多的展示手段和顯示區域。如何在一次應用中,利用不同顯示區域帶來體驗升級,這也是個全新話題。
4、配件的協同,開啟摺疊屏+全場景互動
在更好的網路環境和大屏互動之下,摺疊屏或許能夠附加聯接更多的裝置,比如手寫筆、鍵盤、穿戴裝置等。手機與配件如何協調創新,完成互動升級,也是一個新的命題。
這些改變落到具體的APP應用中,很容易觸發不同的新想法、新創意。這就需要APP開發者必須與終端廠商協同創新,高效溝通。
比如在購物場景中,摺疊屏帶來的分屏模式,可以讓使用者同時開啟兩件商品進行對比,或者一邊與賣家聊天一邊瀏覽商品。這些功能帶來的設計需求和產品、服務需求,都需要APP開發者來應對。
而對於APP開發者來說,今天是否可以投身摺疊屏開發,應該已經不再是問題。目前來看,5G時代摺疊屏手機會是一種持續發展,走向大眾消費者的產品形態。蘋果不斷公佈摺疊屏專利,三星和華為都確定釋出摺疊屏手機。在全球頭部終端廠商的驅動下,APP開發者今天更多應該思考“怎麼做”,而非“是否做”。
當前,摺疊屏互動主要面臨三大課題:
1、從現有屏型到摺疊屏,UI和應用的穩定性和統一性如何維護?
2、現有主流應用如何升級,在摺疊屏互動中獲得使用者體驗革新?
3、基於摺疊屏互動和產業生態,是否可能醞釀新的應用形態,甚至產品賽道?
在這三個問題下,行業內必須躲避的雷區,可能就是缺乏標準,各搞一套。最終造成終端與APP之間,應用生態之間的相互不理解,導致使用者喪失信心,造成大量時間與資源的浪費。所以,在三大問題之上的當務之急,就是推動和制定摺疊屏互動規範。
面對這個問題,綠盟的價值恰當好處地浮現了出來。
綠盟集結,兵臨新互動規範
綠盟的全稱,是軟體綠色聯盟。這個組織在2016年建立,由華為、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網易五家企業聯合發起,旨在打造安全、可靠、健康的安卓應用生態體系。迄今為止綠盟已擁有1000多家會員企業。
在綠盟的眾多工中,我們可以注意到兩點:一是統一行業規範,並引導會員參與國際標準制定;二是推進新技術、新機遇在會員企業中的理解與應用。在摺疊屏互動從無到有的過程中,這兩個任務恰好都得到了發揮。
在“摺疊屏UX設計規範徵求意見”會議中,可以見證到綠盟是如何工作的。華為作為終端廠商的代表,與百度、淘寶、攜程、WPS等各頭部APP的設計師與代表們一道,分享了各自對於摺疊屏互動的理解,以及已經打造成的案例、遇到的問題等等。
可以看到,雖然華為是是業界首家制定和釋出摺疊屏UX設計規範的終端廠商,但APP廠商已經非常踴躍地加入到了規範的制定和商討當中,併為之進行了大量準備工作。這一方面展現出行業對於摺疊屏機遇的認可,同時也證明了綠盟這個組織的“戰備”價值。在技術迭代快速發生時,這個舞臺可以透過始終保持的高效溝通,來引導和組織行業討論,讓華為與各頭部APP高效溝通,快速產生共識,共同製作行業標準與規範。
華為的UX技術專家們,在總攬了摺疊屏基礎資料以及面臨的問題與需求的基礎上,已經在細節處釋出了大量截至目前的規範探索。比如在介面佈局設計中的動態佈局樣式,以及安卓的柵格佈局系統如何應用在摺疊屏環境中;總結摺疊屏組合頁面資訊架構樣式等等。
而來自各APP的設計師們,也就各自在摺疊屏環境下的開發工作提出了理解與建議。例如來自WPS的設計師,提出了使用者對長方形紙張的熟悉感,可能會影響方形螢幕下的辦公APP設計方案;攜程的相關團隊,已經加緊開發出了摺疊屏版本APP,對相對拉伸適配,相對縮放,延展布局等方案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一場龐大的產品變革,往往自設計上的細節開始。摺疊屏互動已經從技術底座中誕生,交到了無數聰明的UX設計師手中。而在規範與標準出爐後,產業生態最終所期待的,是移動終端應用升維的大幕拉開。
從互動變局,到應用升維讓我們再回到4G手機時代,看看影響全球的互動革命是如何被點燃的。那場十餘年前的科技升級,包含了電容屏、移動晶片的發展、4G網路、基於APP的互動規則構思等元素,它們合力促成了移動網際網路的到來。變化看似自然而然,但互動變革其實是站在眾多技術堆疊的金字塔上,基柱缺一不可。
5G時代,摺疊屏手機到來,類似的邏輯正在重演。
倒推最終需求,我們是想讓使用者獲得一種“球體應用”。在未來的手機中,APP不應該是平面的或者唯一的。使用者可以定義我想同時幹什麼,隨時隨地藉助大屏和5G獲得沉浸體驗、在足夠大的螢幕上管理複雜的應用機制,而不再專注於一個頁面。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有點像從桌面遊戲到主機遊戲的改變。或者換句話說,終端產品的互動,從二維升級到了三維。
在這個過程中,網路條件、終端的理解能力和可用性、新的螢幕解決方案和互動規則,三者合一。可能還要加上IoT裝置全場景的聯接能力,最終激發全新變局。
假如說,12年前的4G變局,是由佔據作業系統與產品工藝的蘋果激發,那麼今天,為什麼不能由在5G網路、移動AI、摺疊屏工藝上具有優勢的華為,以及中國APP生態來點燃導火索呢?
這是通訊時代的車輪向前,以及行動通訊產業的身位交錯,最終留下的寶貴機遇。而在這個機遇面前,無論是華為,還是綠盟背後的中國移動應用生態,必須要逐個完成三項任務:
1、制定行業規範和標準,保持摺疊屏互動在細節上的一致性。摺疊屏雖然可能帶來互動變革,但必須以使用者體驗為前提保證,自然流暢過度。一直以來以重視使用者體驗著稱的華為終端,必須以對細節的關注贏得未來。
2、頭部APP與終端先行,探索行業潛力。iOS誕生之後,設計界總結了蘋果手機互動的四大原則:美學完整、APP與作業系統保持規則一致、操作符合常識邏輯、保證使用者操作主權。
可以看出,新互動的邏輯合理性,必須由UI層與APP二者聯合保證。只有終端與頭部APP先行,探索摺疊屏互動的規則和潛力,後續開發生態才有路徑可以依循。
3、構築想象力的土壤,培養新的殺手級應用。讓5G+摺疊屏互動中,最理想情況是誕生幾個截然不同於4G+智慧手機時代的應用,快速撬動互動升維。而目前,終端廠商需要的是做好黑土地,從技術、設計、開發等角度去引領和激發應用生態的敏捷創新。
大家應該都記得《三體》中的那個判斷:去過更高維度,就無法回到過去。至少在移動終端世界,這個法則是明確成立的。今天讓任何一個人換回功能機,大機率都無法堅持一週。接下來,升維只能繼續,不能停滯。
4G網路+智慧手機,帶我們進入了移動裝置即終端的互動紀元。這是一件偉大的事。而致敬偉大的最好方式,就是去更遠的地方,更高的維度,讓下一個互動時代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