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馬利諾(san marino):堅如磐石
它有“石匠公社”、世界最古老共和國等稱謂,它曾堅拒拿破崙的饋贈以維護獨立與尊嚴,旅遊觀光和紀念品發售讓它小日子過得挺滋潤……
聖馬利諾共和國位於亞平寧半島中北部,四周被義大利圍住,國境線總長約39公里,國土面積61平方公里,人口3.3萬(2016年)。1968年諾魯獨立前聖馬利諾一直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共和國。
全境地勢中部高,略呈西南向東北傾斜狀,海拔739米的蒂塔諾山是聖馬利諾的“父親山”,它以三座山峰並立和建於中世紀的城堡而聞名,從山頂俯瞰全國一覽無餘,向東20多公里是湛藍的亞得里亞海,向北接壤平坦的波河平原,西面倚靠亞平寧山脈。該國居民區集中在蒂塔諾山坡,平均海拔400米左右,曲折陡斜的盤山公路連線起全國9個行政區域。
蒂塔諾山是意北部平原上唯一突出的石灰岩質山脈,石料曾是山國唯一資源,這在以石材為建築主打的亞平寧尤為重要,如今採石場已無石可採。蕞爾之地交通全靠總長220公里的公路,從地圖上看,聖馬利諾可以透過公路四面進入義大利,且距佛羅倫薩、博洛尼亞等名城只有百公里左右,但最重要的通道是東北方向通往裡米尼24公里長的公路,後者鐵路、港口和機場一應俱全,成為國中之國吞吐客流的樞紐。聖馬利諾乾脆不養消防機構,遇到火警求助裡米尼消防隊好了。
人類學上將聖馬利諾人歸於義大利血統,該國居民的90%多屬世代居住者,其他為義大利移民,加上僑居海外的聖馬利諾籍和加入他國的聖裔人(主要在意、美、法和阿根廷等國家),全球聖馬利諾人應在10萬以上。全國96%的居民為羅馬天主教徒,義大利語為官方語言,日常生活中流行義大利方言。
袖珍之國曆史悠久,它始於聖徒馬力諾。在該國,先人馬力諾無處不在,安放其亡靈的彼得大教堂鐫刻著“聖馬利諾——自由人保護神”的銘言,教堂壁龕內的雕像中,他是一個手持鐵錘、錐子的老石匠;國立博物館的油畫上,他又成為一個手託三座綠峰的巨人。相傳3世紀末,石匠馬力諾從亞得里亞海東岸跨海來到裡米尼,登上蒂塔諾山開石為生,作為虔誠的基督徒,他時時處處行善,勸人皈依基督。馬力諾大度地寬恕了蒂塔諾山所有者之子對其暗害,以德報怨醫好其疾患,山主將蒂塔諾贈予石匠,馬力諾名震遐邇,眾多教徒移居該地,尊之為聖徒,擁之為國君,公元301年2月3日,聖馬利諾建起城邦國家。
千年飛逝,聖馬利諾成為其居民的命運共同體。1244年起,它建起兩位執政官主持的行政機構,1263年制定共和法律,成為歐洲乃至世界最古老的共和國。13世紀末,它成立由60人組成的大議會,同期,蒂塔諾山三峰上的三城堡歷200多年建成。1448年,國家正式稱作聖馬利諾共和國。
1796年,拿破崙征服義大利後致敬聖馬利諾,要贈予其部分土地使之有出海口,時任執政官婉言拒絕:“國父留有‘不予不受別人一寸土地’的教誨,聖馬利諾對自己小小的版圖十分滿意,否則日後將危及獨立地位。”他還謝絕拿破崙千噸小麥和四門大炮的饋贈……石匠國家磐石意志與英明舉措由此載入史冊。
在地圖上,聖馬利諾酷似碩大皮靴邊緣的一顆小鉚釘。歷史與當下,它和義大利一直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絡。1815年,維也納會議承認聖馬利諾獨立國家的地位,此後半個多世紀的義大利統一程序中,聖馬利諾一直是“局外人”。它於1862年與義大利王國簽訂友好條約,1871年拒絕加入統一的義大利。兩次世界大戰中,它以一貫對意友好的態度和行為保持中立。作為聯合國成員,它外交事務多由義大利決定,能源和市場依賴後者,其貨物可在裡米尼港免稅出境。每年接待的400多萬遊客中,一日遊的義大利人佔3/4。形同一家也難免摩擦,早期意不准它開設電視臺的規定直至1993年打破,聖馬利諾設立賭場曾讓義大利大光其火,封閉邊境逼其就範。兩國間邊境完全開放,聖馬利諾被視為事實上的申根區,外來者持有申根簽證可以自由通行“石匠之國”。
千百年來,人們靠採石場與山谷種植維持生計,16世紀起陶器製作,義大利統一後打工僑匯,1877年開始發行郵票,20世紀後期旅遊業興盛,不斷湧現的產業亮點改變並帶動著石匠之國前行。該國郵票發行歷三個世紀,年均發行25種,以圖案印製精美享有“郵票之國”的美譽。鑄幣業稍晚於郵票,如今紀念幣年發行1000萬美元以上,硬幣、郵票、奧林匹克紀念章、電話卡等紀念品已成該國收入的主要來源。
翠谷、城堡、民俗和博物館吸引著眾多遊客,該國還以高品質低價位招徠各種商業和事務會議與展覽,它承擔年度國際賽事舉辦地的重任,3月有裡米尼—聖馬利諾馬拉松和汽車賽,4月底5月初是F1聖馬利諾站,賽道設在聖北部義大利的伊莫拉,1994年,驚險彎道奪去一代車王巴西人塞納年輕的生命,如今已去掉驚險的彎角改為中速賽場。6月則有世界摩托車越野賽。大旅遊帶動國家經濟,提供近1/4的就業崗位和政府收入的半數以上。聖馬利諾年度GDP在19億美元左右,人均生活水平堪比義大利北部,而失業率遠低於後者,預期壽命83.3歲。
歲月匆匆,不改古堡磐石之本色;過客憧憧,更顯石匠公社之情懷。
聖馬利諾(san marino):堅如磐石
它有“石匠公社”、世界最古老共和國等稱謂,它曾堅拒拿破崙的饋贈以維護獨立與尊嚴,旅遊觀光和紀念品發售讓它小日子過得挺滋潤……
聖馬利諾共和國位於亞平寧半島中北部,四周被義大利圍住,國境線總長約39公里,國土面積61平方公里,人口3.3萬(2016年)。1968年諾魯獨立前聖馬利諾一直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共和國。
全境地勢中部高,略呈西南向東北傾斜狀,海拔739米的蒂塔諾山是聖馬利諾的“父親山”,它以三座山峰並立和建於中世紀的城堡而聞名,從山頂俯瞰全國一覽無餘,向東20多公里是湛藍的亞得里亞海,向北接壤平坦的波河平原,西面倚靠亞平寧山脈。該國居民區集中在蒂塔諾山坡,平均海拔400米左右,曲折陡斜的盤山公路連線起全國9個行政區域。
蒂塔諾山是意北部平原上唯一突出的石灰岩質山脈,石料曾是山國唯一資源,這在以石材為建築主打的亞平寧尤為重要,如今採石場已無石可採。蕞爾之地交通全靠總長220公里的公路,從地圖上看,聖馬利諾可以透過公路四面進入義大利,且距佛羅倫薩、博洛尼亞等名城只有百公里左右,但最重要的通道是東北方向通往裡米尼24公里長的公路,後者鐵路、港口和機場一應俱全,成為國中之國吞吐客流的樞紐。聖馬利諾乾脆不養消防機構,遇到火警求助裡米尼消防隊好了。
人類學上將聖馬利諾人歸於義大利血統,該國居民的90%多屬世代居住者,其他為義大利移民,加上僑居海外的聖馬利諾籍和加入他國的聖裔人(主要在意、美、法和阿根廷等國家),全球聖馬利諾人應在10萬以上。全國96%的居民為羅馬天主教徒,義大利語為官方語言,日常生活中流行義大利方言。
袖珍之國曆史悠久,它始於聖徒馬力諾。在該國,先人馬力諾無處不在,安放其亡靈的彼得大教堂鐫刻著“聖馬利諾——自由人保護神”的銘言,教堂壁龕內的雕像中,他是一個手持鐵錘、錐子的老石匠;國立博物館的油畫上,他又成為一個手託三座綠峰的巨人。相傳3世紀末,石匠馬力諾從亞得里亞海東岸跨海來到裡米尼,登上蒂塔諾山開石為生,作為虔誠的基督徒,他時時處處行善,勸人皈依基督。馬力諾大度地寬恕了蒂塔諾山所有者之子對其暗害,以德報怨醫好其疾患,山主將蒂塔諾贈予石匠,馬力諾名震遐邇,眾多教徒移居該地,尊之為聖徒,擁之為國君,公元301年2月3日,聖馬利諾建起城邦國家。
千年飛逝,聖馬利諾成為其居民的命運共同體。1244年起,它建起兩位執政官主持的行政機構,1263年制定共和法律,成為歐洲乃至世界最古老的共和國。13世紀末,它成立由60人組成的大議會,同期,蒂塔諾山三峰上的三城堡歷200多年建成。1448年,國家正式稱作聖馬利諾共和國。
1796年,拿破崙征服義大利後致敬聖馬利諾,要贈予其部分土地使之有出海口,時任執政官婉言拒絕:“國父留有‘不予不受別人一寸土地’的教誨,聖馬利諾對自己小小的版圖十分滿意,否則日後將危及獨立地位。”他還謝絕拿破崙千噸小麥和四門大炮的饋贈……石匠國家磐石意志與英明舉措由此載入史冊。
在地圖上,聖馬利諾酷似碩大皮靴邊緣的一顆小鉚釘。歷史與當下,它和義大利一直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絡。1815年,維也納會議承認聖馬利諾獨立國家的地位,此後半個多世紀的義大利統一程序中,聖馬利諾一直是“局外人”。它於1862年與義大利王國簽訂友好條約,1871年拒絕加入統一的義大利。兩次世界大戰中,它以一貫對意友好的態度和行為保持中立。作為聯合國成員,它外交事務多由義大利決定,能源和市場依賴後者,其貨物可在裡米尼港免稅出境。每年接待的400多萬遊客中,一日遊的義大利人佔3/4。形同一家也難免摩擦,早期意不准它開設電視臺的規定直至1993年打破,聖馬利諾設立賭場曾讓義大利大光其火,封閉邊境逼其就範。兩國間邊境完全開放,聖馬利諾被視為事實上的申根區,外來者持有申根簽證可以自由通行“石匠之國”。
千百年來,人們靠採石場與山谷種植維持生計,16世紀起陶器製作,義大利統一後打工僑匯,1877年開始發行郵票,20世紀後期旅遊業興盛,不斷湧現的產業亮點改變並帶動著石匠之國前行。該國郵票發行歷三個世紀,年均發行25種,以圖案印製精美享有“郵票之國”的美譽。鑄幣業稍晚於郵票,如今紀念幣年發行1000萬美元以上,硬幣、郵票、奧林匹克紀念章、電話卡等紀念品已成該國收入的主要來源。
翠谷、城堡、民俗和博物館吸引著眾多遊客,該國還以高品質低價位招徠各種商業和事務會議與展覽,它承擔年度國際賽事舉辦地的重任,3月有裡米尼—聖馬利諾馬拉松和汽車賽,4月底5月初是F1聖馬利諾站,賽道設在聖北部義大利的伊莫拉,1994年,驚險彎道奪去一代車王巴西人塞納年輕的生命,如今已去掉驚險的彎角改為中速賽場。6月則有世界摩托車越野賽。大旅遊帶動國家經濟,提供近1/4的就業崗位和政府收入的半數以上。聖馬利諾年度GDP在19億美元左右,人均生活水平堪比義大利北部,而失業率遠低於後者,預期壽命83.3歲。
歲月匆匆,不改古堡磐石之本色;過客憧憧,更顯石匠公社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