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日之虎
-
2 # 使用者111408049076
拋開歷史,單從《水滸傳》記載梁山滅掉方臘後進京受封,武松脫離團隊出家一事來評武松:
一,武松自幼遊歷江湖,可謂深諳人心險惡,自然有雙銳利的眼晴,對宋江、吳用之流的假仁假義洞若觀火,從反招安一事可以體現。
二,武松怒殺西門慶、血線鴛鴦樓、醉打蔣門神,無不透出一個“義”字。
三,武松獨臂擒方臘,乃頭功。而武松卻選擇離隊出家,把頭功讓給宋江,真可謂義薄雲天。
總之,武松剛直不阿、性情豪放,根本也不適合官場上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出家也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之所以選擇徵方臘後出家,足見他視名利為糞土,對梁山兄弟仁至義盡。
-
3 # 使用者王者孝
《水滸傳》中的武松是人民喜歡的、集勇敢與智慧的英雄形象。武松打方臘後,不跟宋江進京,不是不義,而是與忠義相反的大義。
由於歷史的侷限性,由於當時還沒有新的生產關係,沒有新的先進的階級的如工人階級的產生,沒有先進階級的政黨產生,不可能覺悟到《替天行道》的實質和“忠義"的危害性,以及投降的後果。
力與勇的化身的武松,"義”是他的信仰,力量的源泉。在"義"縱容下,疾悪如仇,打虎過崗為民除害;醉打將門神,替人抱不平奪回酒店;因義而身陷詭計坑,險中求生殺四解差;復仇怒殺張都監、將門神,終被迫上梁山。
所以,在宋江的《替天行道》和"忠義“的欺騙下,武松隨宋江招安去打方臘。透過打方臘,血的事實讓武松深刻認識到,"招安"是投降,向貪官汙吏繳械,由起義軍時代的大爺,回到起義軍前的農民,仍是奴才。《替天行道》是替封建宋王朝,替貪官汙吏去打那些受盡封建社會制度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與自已一樣的造反農民。看清了自己所崇拜和信任的宋公明大哥的投降派的醜惡嘴臉,通過樑山好漢的打拼,轟轟烈烈的革命事業撈取政治資本,與宋王朝交換,博得官爵升迀,封妻子。
因此,武松的拒絕進京,表明了同宋王朝及宋江的徹底決裂;拒絕了表面上官爵升遷,實際的不歸路。武松重歸正義之路。
-
4 # 迪姐姐剪輯
要說武松不義,就不會跟著宋江打方臘去了,武松不跟著宋江進京是自己的性格脾氣所致。從心理上就不願意宋江接受招安,曾多次反對都無結果,這也註定了他不會與宋江回京效力朝廷。
首先武松性格豪爽,愛憎分明,曾經也當過督頭,看不慣官場的爾虞我詐,自己的經歷也是磨難重重,對官場失去了信心,被迫上了梁山。
武松重感情,講義氣。回京不做官先不說,跟著宋江及兄弟們回京看到不平事他還得出手,朝廷上奸臣當道,肯定容不下他們這一干人,必定藉機一個一個除掉,所以武松選擇不回京是正確的。
-
5 # 山水梧桐
俗話說得好“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武松也是凡人一個,且一生充滿了血腥味道,早已是待罪之身。隨梁山大軍剿滅方臘後,武松基本上已經厭倦了打打殺殺的生活,而且對於朝廷的爾虞我詐也是痛恨已久,所以武松選擇歸隱山林也是明智之舉。
武松作為水滸傳裡面的一個人物形象,他的英雄事蹟在民間廣為傳頌,好漢武二郎的故事也成了人們茶餘飯後閒談的話題。
武松這個人性格剛毅,不善言談,而且心思複雜,為人仗義又嫉惡如仇,而且是個敢打敢拼有仇必報的人。本來武松在景陽岡打虎之後可以安心的做個他的武都頭,可是沒想到因他的出現,惹來了一場災難,嫂子潘金蓮因偷情毒死了大哥武大郎,潘金蓮的薄情寡義,陰險狠毒令武松怒火中燒,為了給大哥報仇,他怒殺了淫婦潘金蓮,鬥殺了姦夫西門慶。後來又醉打了蔣門神,大鬧了飛雲浦,血濺了鴛鴦樓,最後被逼上了梁山。
武松一生經歷了多災多難,看透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武松的身上經歷了太多太多的恩怨情仇。所以他即厭倦了男女之情,又看透了官場的黑暗,為了報答宋江的恩情,武松不得已才跟隨宋江招安,其實武松本來是不支援招安的,可是礙於宋江的面子,情非得已沒辦法也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跟隨宋江方臘一戰凱旋而歸後,他武松在也沒有跟隨宋江回京接受朝廷封賞,而是選擇了離開,去了杭州六合寺做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出家人。自此,武松與朝廷測底決絕緣,再無一點瓜葛。
武松此舉也是明智的選擇,他逃過了朝廷的陷害,也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後來他在六合寺頤養天年,無疾而終。因此,武松也是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中為數不多的幾個善終的人。
-
6 # 易乎
我認為不是武松不義,而是宋江不義。當初武松等人極力反對宋江招安,可是宋江不聽,依然決然的還是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成為了朝廷的鷹犬。
我們站在宋江的角度上想的話,他一部分是為了梁山上的眾人前途著想,其實更多的還是為了自己著想,因為賊永遠是賊寇,被招安了即算是死了也能夠流芳百世。像梁山上有一半的人都是被朝廷給逼上梁山的。尤其像林沖,武松,魯智深他們等人,所以在招安的時候,這三人也是最極力反對的。
而且在梁山被朝廷成功招安之後,武松他沒有立即離開梁山,還幫助宋江去攻打方臘,這已經算是對宋江仁至義盡了,並且武松為了擒住方臘,還失去了一條臂膀,可是宋江看見了,啥話也沒說。最終,梁山眾人班師回朝的時候,武松試探宋江說道:小弟如今已經身有殘疾,不願和哥哥進京封賞,我現在如今只想做個清閒道人即可,如果哥哥要寫封賞冊的話,麻煩就不要把小弟的名字寫進去了。
武松說這話就是為了試探一下宋江是什麼態度?但是宋江的回答卻是“便依兄弟想法就是”。這話說的,讓武松的心都涼透了,所以最後直接出了家,不願和宋江進京。
-
7 # 一綹春風79682225
謝邀!(水滸傳)中武松徵方臘後不願跟宋江進京這不是不義,更不是不忠!在我看來,武松對宋江已是仁至義盡!當初武松宋江這些好漢結交時,必定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生死與共,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誓言!宋江招安,李逵,武松,魯智深等一百個不情願!但看在兄弟的情份上,無論破遼國,徵田虎,王慶,方臘都去了,都沒做到不義!平定方臘後,武松心灰意懶,不願進京是看透徽宗皇帝的昏庸和官宦勾心鬥角!想做一個自由自在之人,理由也充分:有難我陪你同當,有福我讓你獨享!兄弟做到這個份上,他武松上對得起蒼天,下對得起厚土,更對得起生著的,死去的結義弟兄!所以說武松並沒有對宋江不義!是個頂天立地的好漢!
-
8 # 大衛30908029
大義已失,小義就不存在了。所以武松不但沒有不義,而且是對領導者錯誤政治思想導致患難與共兄弟死傷慘重的無聲反抗。徵遼尚屬定國安邦。自打招安後攻打方臘之時,這支農民隊伍反過來攻打農民起義隊伍就已沒有義字可講了。成了統治昏聵,民不聊生大背景下,人民紛紛反抗,封建統治者鎮壓同類的工具。
徵方臘說白了就是奴性的反自己。被迫的違心的承認自己以前的殺富濟貧,揚善懲惡,替天行道是錯誤的。同時也把封建政治的卑劣,無恥。陰險狡詐體現的淋漓盡致。
武松這個人物的塑造是代表了底層老百姓忠奸思想導向的。他的語言行為是老百姓想法的切實體現。也可以說,武松從打虎,弒嫂,誅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戰飛雲浦,血濺鴛鴦樓……是老百姓鼓著掌上的梁山。
打方臘一方面朝廷逼迫 ,一方面宋先鋒將令。一方面同是窮苦大眾。大多數梁山好漢是在談了又談兩難的情況下展開的大戰。戰後梁山好漢死傷過半,驚醒了僥倖心理下的原農民武裝,也驚醒了武松。不願這條路走下去是自然的。最終無奈的逃避。
-
9 # 濁酒話煙語
《水滸傳》一直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書籍,書中寫的內容實在是讓人神往。相信大家也知道武松這個人物,武松打虎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武松可謂是迫不得已才上了梁山的,而到了最後宋江卻帶了眾人招安了。武松當時是有點不願意的,而且武松徵方臘後不願跟宋江回京,是否不義?
如果說武松是不義的,那麼武松為什麼還願意跟隨著宋江去打方臘?當時武松是有選擇的權利,他可以選擇去,他也可以選擇不去,那個時候的他已經是自由之身了。就是因為武松是一個仗義的人,哪怕是朝廷招安了,宋江同意了,武松沒有跳出來反對,即使心中已經有了一些不滿。
武松在徵方臘的時候立了大功,還殺了方貌、貝應夔,這是武松的功勞。按照戰功來說,武松可以獲得極大的獎賞,他可是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武松是徵方臘時的英雄。他不願意跟宋江回京城,這只是他一個選擇而已。
不能說武松不義,退一步來說,武松當時上梁山的時候還不知道最終會走向招安的道路。這一點是宋江沒有事先說清楚的,武松當時還以為憑藉著梁山的力量可以稱霸,可以締造一方的勢力,他都沒有想到會招安。畢竟武松因為殺嫂的事情,已經讓他得到了發配的罪名,他好不容易才逃了出來,所以他會比較討厭朝廷那一套的政治。武松當時還願意去徵方臘,那都是看在宋江的面子上才做的,不然武松才不會幹這樣的事情。
武松去徵方臘的時候已經受傷了,畢竟在戰場上很難說完全不受傷,武松英勇無比,自然跟一些強者進行交鋒。等到徵方臘成功之後,武松已經是一個傷殘之人。難道一個已經建立了功績而導致了傷殘之人,連退休養傷的權利都沒有嗎?這不能說武松不義,只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來說,不去京城是武松最好的選擇。
而且,宋江對於武松是沒有以前那麼好了,沒有想過要怎麼樣挽回,只是說了一句“隨他去吧”。試想一個重感情的人會怎麼想?原本武松還可能會想著宋江挽留一下,希望跟著宋江前去,但是沒有想到宋江是這樣的態度,所以武松不去京城去正確的。如果從這一件事情上分析,先是宋江開始對武松這個兄弟不義了,宋江更加看重的是朝廷的利益,而不是像之前在梁山一樣,把兄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宋江讓武松寒心了,宋江不義了,武松這樣做也正常,不能說武松不義。大家是否也是這樣看的?
-
10 # 隨意影音
武松為何在徵方臘勝利之後為什麼沒有和宋江一起進京接受封賞,而是選在在六和寺出家為僧,放著到手的財富和官職不要,放著榮華富貴不要,卻選擇了相伴青燈的生活,有人說這是武松看穿了看透了對紅塵沒有留戀了,尤其是看著梁山一幫兄弟。死的死,走的走,逃的逃,特別是魯智深坐化之後,武松對所謂的榮華富貴已經毫不在意了,所以才會選擇六和四生活到老。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經過人生沉浮,特別是南征北戰的拼殺之後,武松看破紅塵看透朝廷,看穿人生的機率是很大的,冷心淡甚至心死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但是武松還是選擇活下去,由此可見他還是有一些慾望的。
在原著中圍繞武松是進京接受封賞,還是選擇留守六和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細節,當時魯智深已經作畫化,宋江就帶著人去看望武松。面對昔日的結拜兄弟即將要接受封賞的朝廷大員武松的原話是這樣:小弟經已殘疾不願赴京朝覲。盡將身邊金銀賞賜,都納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閒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冊,休寫小弟進京。
表面上看武松這句話說的很堅決,那就是我身體不行,個人也不想進京,對於錢財也不感興趣,全都捐了做公款我個人就在這裡生活下去,無慾無求,前面這些話都沒什麼,表達的是武松的一種態度,但是後面那句話就有意思了,武松說宋大哥你要做花名冊就不要寫我的名字了。
問題就出在這裡,武松如果是非常堅決的要留在六和寺,那麼他之前所表示數的態度就已經能說明問題了,但是後面又加上這一句話完全就是多此一舉,所以可以斷定的是武松當時進不進京授封,他還是想要看宋江的態度。
也就是說,如果宋江堅持讓武松進京,受封賞或者全力勸導武松,那麼武松還是可以進京的,武松放出這句話目的就是為了試探宋江。
結果宋江的態度讓武松失望了,他只是冷淡地說了四個字:任從你心!
什麼意思呢? 意思就是?隨你便,這是一個結拜兄弟該有的拷問嗎?這是一個曾經在一起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的兄弟該有的口吻嗎?這是一個梁山老大面對為自己立下赫赫戰功的下屬該有的口吻嗎?
隨你便的意思就是武松現在殘疾了,沒有用了就無所謂了,隨你便意思就是你想幹嗎就幹嗎,與我沒關係了。隨你便,意思就是我的目的達成了,你該怎麼玩兒就怎麼玩兒,我再也不管你了。
所以,正是因為聽到宋江這句話,武松堅定地留在了六和寺,並最終活到了八十歲,而宋江就慘了進了京接受了封賞之後很快被殺。
回覆列表
先看一下清大才子金聖嘆是對武松如何評價的。金聖嘆說“武松天下者,固具有魯達之闊,林沖之毒,楊志之正,李逵之真,吳用之捷,花榮之雅,盧俊義之大,石秀之警也,斷曰第一人,不亦宜乎”。我觀水滸,是完全同意金大才子的觀點地,武松之品格,可稱得上是梁山好漢第一人,又怎能做出對於梁山弟兄們不義之事呢。
武松自在景陽崗上打死猛虎後,本也想做個良民,所以聽從縣令按排,做了武都頭,但無奈惡霸西門慶與潘金蓮勾搭成奸,害死武松親兄弟武大郎,武松為兄報仇,殺了姦夫淫婦西門慶和潘金蓮。發配孟州後,為了“義”,快活嶺上醉拳打伏惡霸蔣門神。又遭陷害,飛雲浦上死裡逃生,鴛鴦樓上除掉張都監、張團練及蔣門神等。幾經風雨,早已同朝庭誓不兩立,這才在孫二孃的安排下,穿上佛佗衣服,入夥二龍山,起義造反。
聚義梁山後,武松心中早已對朝庭冷了那顆心,所以宋江主張“招安”時,武松是一百個不願意,也曾提出反對意見,但武松為了梁山兄弟情義,也就是為個“義”字,還是跟著宋江受了“招安”。
跟著宋江去打方臘等,武松並不是為了能夠立功建業,以便將來能受朝庭封賞。武松跟宋江去打方臘,完全是為了梁山弟兄的“義”。
待徵方臘成功後,對於宋江等人來說,已算是功成名就,而對武松而言,也早已盡到了兄弟之義。武松的初心,本就不是去同朝庭同流合汙,盡了兄弟之義後,毅然選擇留於寺院出家,正是武松高“義”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