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懷來琨寶
-
2 # 孫大小妞
三歲半遇到困難就哭,其實不需要擔心,正確引導就行!
孩子應該處於剛瞭解這個世界的時候,才上幼兒園,孩子也才開始真正接觸一些外面的世界!
小孩哭,屬於天性,因為他可能也是在尋求幫助,或者膽小害怕!這個需要家長搞清楚,這樣才能相對應給出解決辦法!
如果是膽小,應該鼓勵孩子,告訴孩子麼關係,即使錯了,也沒事,我們可以再來!而且要讓孩子不斷去重複一遍,這樣給孩子信心!告訴孩子,這個事情沒有那麼難,你可以,因為你最棒!
還有就是孩子確實完成不了,那麼你可以主動幫助孩子一起完成,讓孩子有參與,再讓孩子去做一次或者二次,當然成功了就行!
其實應該瞭解孩子的哭原因,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去引導孩子!困難分為大小,如果太大,可能家長也不能去帶孩子完成,如果小,那就多鼓勵!畢竟還是孩子,不要急躁,要有耐心,不厭其煩的告訴孩子,這個事情你可以的,同時你要先做一次給孩子看,讓孩子有興趣之後,你就可以放手去讓他完成!
總之,瞭解需求,找到孩子興趣,引導鼓勵為主,多次重複去做,增加孩子的信心和膽量!
最後,就是家長不要著急,給孩子一個輕鬆自然的環境。
-
3 # 一齊看粵莞
有時候孩子缺乏安全感會讓孩子感到焦慮,這個媽媽如果跟孩子分開,孩子就會哭鬧不止,針對這樣的小孩,父母們平時一定要多關心跟孩子擁抱,多給孩子微笑,讓孩子逐漸的建立起安全感,可以採取各種方式來表達你對他的愛。
-
4 # 非洲飛鳥
就這個問題,我還是想說一下,女兒已經五歲半,對於三歲半的記憶還是很清晰的,女孩男孩發育不同,一般男孩稍微晚點,不知道你說的是哪種困難,比如穿衣吃飯做某些事情做不到,沒有耐心,首先他哭,你要看是不是父母在他哭了以後立即就去幫助他,是不是之前的教育給他造成誤解,以為哭父母就可以幫助解決。再者.孩子哭的時候,溝通是很重要的,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一般很想自己嘗試,但是失敗卻是常有的,告訴孩子正確的解決辦法,在旁邊鼓勵他完成,如果很難的時候,不經意當中幫助一下,最後讓他能夠嚐到成功的喜悅,讓他知道失敗不可怕,一切都是學習的過程,然後誇獎一下,解釋一下,告訴他可以哭,可是哭不能解決問題,跟他一起成長!切忌打罵!會使男孩更畏怯膽小,對以後成長不利!
-
5 # 劉曄親子溝通
畏難是人之常情
孩子畏難這件事其實很普遍,不光是孩子有,我們也有!
想想看,領導安排了一個任務,我們覺得自己能力還不夠強,是不是常常推脫?
我們不擅長唱歌,別人把話筒遞給我們,我們是不是也退縮?
同樣,孩子遇到問題,積木老擺不好,褲子穿不好,車子騎不好,畫畫不好等等,孩子也一樣會退縮。
哭只是表達一種情緒而已:感受到困難,不知所措,挫敗,對自己生氣等等。
所以如果孩子想哭,哭一下不是什麼壞事,讓這些負面情緒發洩出來,而不是憋在心裡,反而更利於孩子健康。
孩子畏難,我們可以做點什麼呢?當孩子哭完,情緒發洩完以後,我們還是需要引導孩子,怎麼去面對困難,而不是隻在那無助地哭。
我們可以做點什麼呢?
1,少指責,多安慰
一個勁地去批評孩子,恨鐵不成鋼是沒有什麼用的,反而接納他現在遇到了困難,有情緒要發洩,會更利於孩子儘快度過情緒的低谷,恢復正常。
這個階段我們可以抱抱孩子,讓他坐在我們腿上哭,或者陪著他,這都會讓孩子感受到理解。
記得我兒子小時候哭,如果我批評他,他會哭的更兇,半小時打不住,反而抱一抱,拍一拍後背,5分鐘就好了。這就是孩子感受到到了媽媽的理解和接納。
2,探究一下,哪裡困擾了孩子?
孩子生氣了,可能氣呼呼的什麼也說不清。在孩子情緒發洩完以後,他反而更容易說清楚。
這時候問問他,剛才哪裡讓你不想做了?或者哪裡讓你想哭了?跟孩子一起把事情回憶一遍。孩子可能零零散散地說出些事實,我們就知道問題出在哪了。
比如我兒子有一次畫畫,畫完了就生氣地發起脾氣來,開始我以為是他覺得畫的畫不滿意,後來等他平靜了以後再聊,才知道他對自己寫的名字不滿意。
3,將大困難變成小困難
孩子如果畏難,一定是當前這個事情讓他不知道怎麼做才好,或者他嘗試了,總是失敗,所以乾脆不做了。
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要學會幫孩子分解困難。比如孩子老寫不好自己的名字,這對孩子來說,就是個大困難,怎麼幫助他們呢?我們可以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地讓他們練習。
既然名字3個字不是都寫不好,先找一個練習,我記得我兒子那時候老是寫不好他的“奇”,仔細看了看,是上面的“大”寫的比較難看,“大”之所以難看,是撇總是寫不好,所以我就先給他寫了幾個撇,讓他臨摹,撇寫好了,大寫的就不這麼難看了。
寫下面寫“可”的時候,“口”總是寫的太大了,我又給他寫了幾個,讓他模仿,特意告訴他,怎麼能把“口”寫小一點,慢慢的,整個字就變得好看多了。
所以任何大困難都可以分解成小困難,當孩子覺得這一小步他可以做到時,就不覺得這麼困難了。
4,鍛鍊孩子抗挫折能力
孩子一遇到問題就哭,還是跟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關。如果他平時很少受挫折,一有問題父母都衝在前面幫他解決了,當然孩子一遇到困難就哭,因為他承受過的困難太少了!
鍛鍊孩子心理強大點,首先就是多放手,讓他經歷困難。開始一個釦子扣不上就哭,後來積木倒了10次都不哭,這就是心理慢慢強大了。所以父母放手是關鍵。
其次,不要總讓著孩子,下棋,玩撲克牌,比賽跑步,剛開始的時候我一贏我兒子就哭,但是我仍然堅持讓他贏一下,我贏一下,並且不斷告訴他,“輸也沒什麼關係呀,下次說不定就贏回來了呢。”沒過多久,孩子對輸贏就都能接受了。
抗挫折能力需要慢慢鍛鍊,時間久了,就一定會有效果。
-
6 # 老孟的娃世界
認真看了您發的圖片,像您說的這種情況,孩子典型就是“被急哭了”。別說三歲多的孩子,就是我們成年人遇到解決不了的麻煩,被急哭也是常有的事。這是孩子“求好”的心情,我並不認為是問題或者毛病,反而覺得孩子的專注力很強,如果好好培養,也許將來能夠從事科研工作。
這樣的孩子雖然不需要家長催促,但往往實際生活當中需要家長更多的耐心,然而您耐心的努力目標並非單純的接納他的情緒和性格,而是幫助他找到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為什麼孩子更容易著急今天下午剛好我女兒就跟自己的滑板車較了回勁,她試圖將滑板車從電動車的夾縫裡拉出來,卻發現牆擋住了輪子,在嘗試了幾回後開始踢車,並且喊我幫忙。
為什麼在遇到困難時,孩子似乎比成年人更容易急躁呢?原因完全可以用“經歷”來說明。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處於初建階段,因此變通性及空間能力極其有限。而成年人經歷了完善的學習過程,在應對困難時所能依靠的模型和資料更多,因此能想到的辦法更多,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更大。
像我女兒下午遇到的問題,如果成年人肯定會考慮透過調整滑板車的位置去適應夾縫,但孩子的思維就是“強行拉扯”,他們需要在這種粗魯的實踐中發現方法的不合適,然後試圖改變。但求而不得的痛苦是必然會在過程中產生。
怎麼幫忙面對孩子的無助,我不建議家長直接幫忙,但也不支援作壁上觀。有些問題可能是超出孩子認知的,一旦孩子長時間卡在這樣的問題上,極有可能扼殺了他們探索的興趣。有限的提示性幫助,是我認為家長應該提供的。
比如下午我女兒呼叫我幫忙,我走近看了一眼問題所在,先穩定她的情緒“你踢了它半天了,似乎事情並沒有因此而解決吧,如果早早把發洩的時間用來思考,也許你現在已經在樓下馳騁了。試著平靜下吧”,接下來提示她“夾縫有點窄,如果能讓滑板車變瘦點就好了”。孩子思考了片刻成功的將車斜著邁過了牆壁。這就是概念化的提示,不會影響孩子的思維發育。
對您的建議其實您講述的事件中,孩子的問題遠不及您的大,有兩種溝通錯誤需要給您指出:
1.孩子尋求幫助時您卻讓他吃飯。這在成人的概念裡是有些順序關係的兩件事,但在孩子眼中卻是兩件毫無關聯的事,他只會認為您忽視了他的需求,卻把自己的要求強加給他,因此必然不會配合。第一時間迴應孩子的問題,不是縱容是尊重。
2.預告爸爸能幫忙。當孩子知道爸爸能幫他解決問題時,心情必然是激動的,他認為這對於爸爸一定是輕而易舉的事,但就是這樣可能1分鐘能搞定的事,您卻讓他花20或者30分鐘去等,您能理解那種從興奮到失落的心情嗎?這就是您的“預告”帶來的。
我建議您再面對如此情形時,能換一種處理的方法。不妨試試以下方法:
1.吃飯前,談話重點在於引導孩子離開玩具坐到桌前。
“我看到你遇到的困難了,但我覺得這是個不容易解決的問題,不然你應該可以搞定。或許你是因為餓了智力跟不上,要不你先去吃飯,吃飽了也許幹起活更順手輕鬆就解決了”,“如果吃完飯嘗試過還有問題,我們找爸爸來幫你看看,也許他有好的建議,正好我也不懂,我們一起研究”。
2.吃飯後,談話重點在於引導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先請爸爸觀察一下螺絲擰不上的原因,比如是螺絲和孔錯位導致的,那麼不要急著上手幫忙,可以引導孩子觀察螺絲上的花紋,“螺絲上的花紋和孔內的花紋完全對齊才能擰進去,你可以嘗試一下是不是螺絲插偏了”。如果是其他問題也可以類似引導。
我經常在女兒需要幫助時裝傻,甚至請她研究出來一定要教會我。我陪她分析出方法,再由她把方法講給我,這樣不止有思考的過程,還有語言表達的過程,另外還讓孩子找到了探索的成就感,增強了她獨立解決問題的自信心。您不妨轉換思路,也許孩子也能擁有更穩定的情緒。
回覆列表
我家孩子也是這樣但是我每次都是告訴他我不會但是我願意和你一起解決這個問題。一起商量如何去做。把他當做小大人來看這招挺好用的。不要跳過這個問題去做其他,一定要立馬解決並且讓他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