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閣山人
-
2 # 王義君
謝謝!關於對古代書法審美的與時俱進說,我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在觀察與研究古代書法藝術及其作品上,肯定會是要有與時俱進的展現,這方面主要體現在書法作品的內在的縱深和外在的美感上。 在古今作品的比較方面我覺得在行、草書體上尚無超越古代的能力和趨勢,而在楷書和隸書方面的發展則相對比較樂觀。這方面也無不與當下所積極倡導和鼓勵發揚傳統文化的影響有關聯。謝謝!
-
3 # 儒釋道緣
與時俱進應為與時偕行,這是對問題的認識比較客觀些。在書法藝術審美上來則不行,任何藝術品實際都不太可行。你必須建立在你懂的情況,對藝術歷史有所瞭解的基礎上才能客觀理解。
書法如果古今比,哪太不思議了。當今根本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書法,以怪,力,亂,神亂世而已。
-
4 # 王步徵書畫
我認為書法的審美當然會與時俱進,通觀整個一部中國書法發展史就毫無疑問地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的書法審美取向在神采韻致,故說晉人尚韻,一點也不妄言。唐朝時期,人們書法審美的重點在法度上,故說唐人尚法,言之有理。宋代人書法的審美注意力在意趣上,故說宋人尚意,講到了點子上。而到了當下,今人書法的審美喜好主要放在了書法形式上,為應付大型展覽會,吸人眼球,篇幅是也越來越大,真是宏篇鉅製,蔚蔚大觀,故說今人尚式,也還算確切。這就是書法審美與時俱進的一個基本脈絡。
至於論及“古代與現代哪個時代的書法水平更高?”這一問題,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肯定會有各自不同的觀點。我個人認為以王羲之所處的晉代書法水平更高,理由是:晉代有一大批書法水平都很高的群體,其中以王羲之和王獻之為代表。這是一座書法的喜馬拉雅山的珠穆朗瑪峰,後人只能仰視,無法逾越。這就是經典,只可傳承,無法再造。
以上是王鐸草書長卷區域性
以上是黃山谷《諸上座帖》區域性
以上是顏真卿《自書告身帖》區域性
以上是王羲之《喪亂帖》區域性
-
5 # 智慧書法
會與時俱進。古代書法比不上現代書法:1.古代沒有一幅成功寫詩的書法作品;2.古代很少有成功的榜書作品。我舉例說明,大家也可以用古人的書法作品對比,書法好壞最怕對比。
-
6 # 天趣齋
答案是肯定的。書法的審美絕不會一成不變,不但書法如此,繪畫、音樂亦莫不如是。
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雖然如此說,從王羲之直到明清之際的王鐸,書法的主流一直還是籠罩在傳統的帖學之下,基本上變化不大,比如說虞世南、歐陽詢、柳公權、趙孟頫、董其昌等人,嚴格恪守傳統帖學的規範,筆畫秀美,結體端正,既有變化,如楊凝式、黃庭堅、米芾、祝允明,仍然未能溢位帖學之外,另闢蹊徑。其追求的變化,仍是在帖學的範圍內進行的。
及至碑版的出現,才算徹底打破了傳統帖學籠罩的一統局面。康有為“尊魏推碑,抑帖卑唐”論的提出,更是一場洗心革面的變革。雖然後來帖碑並舉,直到現在,由清代開啟的這場變革,實際上仍在進行當中,眼下還看不到結束的跡象。但在求變中的書法,其實也能總結出規律和特點,這便是它的“趣”。正如我在前邊回答過的那樣,在現在的書家看來,傳統的帖學已不能滿足於當下人們的審美,需要對字型進行高倍數的放大,需要仔細地進行審視,於是乎,書法中“趣”的東西便出來了,有些醜固然醜了點,但能夠滿足現代人挑剔的眼光、獨特的審美和豐富的內心感受。
從書法史的角度來看,古勝今、過去勝現在是書法界公認的“真理”。正是古代的書家們篳路藍縷,才開創出了中國書法的康莊大道,奠定了書法的堅實基礎,使我們擁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富源泉。書家們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崇古卑今、練古棄今,非如此不能成就書法,非如此不是正途。所以說,古代與現代,究竟哪個時代的書法水平更高,也就不言而喻了。
-
7 # 龍山老鐵
這個問題我分兩個問題來回答。 一,書法審美是否需要與時俱進?我先不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先看看我國各個朝代的書法樣式。1, 殷墟甲骨文,是刻在龜甲上的占卜文字。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發現最早的文字。
2,周毛公鼎,是刻在鼎上的文字。還有像形文字的味道。
3,秦小篆和大纂又不一樣了。 4, 秦漢簡帛書用筆很有隸書用筆的味道。這個萬字多麼像隸書的萬字寫法啊!原來隸書就是簡帛書演變轉化過來的。
5,漢隸繼承了簡帛書的橫畫波折的寫法。張遷碑。書法風格方正樸拙,雄健健沉著。
6,魏晉時期,繼承了簡帛書的書寫方式,魏楷雄健,晉行書挺拔草書柔美。
7,唐楷和行草書達到高峰,唐歐陽詢和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筆力雄強,法度極致。懷素的草書氣勢磅礴,千變萬化。張旭的草書率意天真。
8,宋元時期書法是什麼樣式呢?看看黃庭堅的草書,開張大氣,險絕。筆勢翻騰,點畫縱姿婉轉。與懷素的草書根本不是一個樣式。
祝枝山的行草書是學習黃庭堅的,但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其以氣行筆,點畫線條盤旋飛舞。點畫天真,揮灑自如,多出意外。他的赤壁賦天真飛舞,恣意流暢。
米芾是宋元時期書法的突出代表人物。筆法率意,左傾有度,提按變化大。
9,明清民國時期,書法樣式又有改變。王鐸的行草書著稱。清人的手扎另有書卷之氣。
當今就看看沈鵬的秋興八首吧。又是一個樣式。不難看出既有唐懷素的筆意,又有黃庭堅的影子。
不妨看家從上往下捋一下,大家可能就發現一個規律就是每個時期,每個朝代書法雖有繼承,但書法樣式風格都有很大變化。雖然都是同一個漢字或同一篇文章,但寫法大不一樣了。另外還有這樣的一個說法,晉尚 韻,唐尚法,宋尚意。在書法這個問題上,晉講究神韻 ,唐講就法度,宋講究意境。不管怎麼說,各個朝代書法的的字形,筆意,墨法,甚至指導思想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也就是書法的與時俱進吧。
二,那麼有人問究竟那個時期那個朝代的書法水平高呢?由於書法是一門藝術,在書法藝術這個問題上,只能自己和自己比較高低優劣。不可豎向各朝代各時期相比,不可橫向各門派相比。在藝術這個問題上,各個朝代有各個朝代的藝術成就,各個門派有各個門派的藝術特色。如唐朝的楷書能和殷墟甲骨文比較嗎?它既不是一個時期,也不是一種文字怎麼個比法呢?同一時期的唐楷能和懷素的草書相比嗎?顯然無可比性。因此,當今這個門派說那個門派的書法不好,水平不高。這純屬文人相輕,這是不對的。那麼書法就一點也沒有可比性嗎?也不是!今人學習古人的同一種書法有可比性。今人學習今人的書法有可比性。為什麼這兩方有可比性呢?只是因為同類同種有參照物。同一個字有人照著別人的寫,你寫的不像,或者水平肯定不如原帖的水平高不是嗎?但也得看比較哪些方面。如古人的字古拙勁今人是很難學的,今人書法章法和紙張拼貼樣式就是比古人花哨。其餘今人書法水平與古人沒得比。古人沒有鉛筆鋼筆,寫字就是毛筆,當時寫字並沒有功利性,屬自然書寫,天真隨意。今人寫字為了展覽故弄玄虛,做作生硬。沒有順其自然的書寫隨意性。雖然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說,但今人書法指導思想和出發點不一樣,所處朝代時間點不一樣,寫出的東西當然就是不一樣。學古人的書法學什麼呢?我的理解就是學習古人的書法那種古拙樸實,自然隨意性,這也是最難學的地方。現在有些書法人學古人的東西沒學到手,就急於自成一家,獨創一派。創不出新,就耍怪,寫醜書,走向低俗書法之路。自己還美其名曰是創新。藝術要百花齊放,但是不可走醜書低俗的路線。
這是本人一家之言,一孔之見,寫出來供大家參考。歡迎文明善意交流討論,謝絕粗言惡語相向。謝謝了!
-
8 # 亦喻之
這個問題有兩個部分。
第一是書法的審美會不會與時俱進?答案首先是要肯定的。我們現在既然承認魏、晉、唐、宋等時代的書法各有特色,那就說明審美是可以與時俱進的。但其次,書法的審美要與時俱進,那是必須要有厚重的積累的。宋代以來,元、明、清以至民國,除了出現極個別優秀的書法家外,並沒有形成新的時代高峰;也就是說沒有厚重的積累了。我們現在欣賞宋代以後書法家的作品,比如趙孟頫,只承認他的作品很有風格,但並沒有說他代表了元代的審美標準。至於明、清、民國的書家,更沒有能夠代表當時那個時代的。新中國的書家,除了毛主席之外,能夠稱得上“家”的都很少了;而晉代王羲之、王獻之,唐代顏、柳、歐、虞,張旭、懷素,宋代蘇軾、米芾、黃山谷等,每一位大家都可以代表那個時代。所以,我的意思是說,審美標準是可以與時俱進的,但真正要形成一個時代的審美標準,那是需要出現幾位公認的大家的。當今這個時代,還有沒有象毛主席一樣的書法大家出現並影響一個時代的審美變化?這才是最關鍵的。
第二部分是說古代與現代的書法水平誰更高?這個完全在於書家的天賦水平了。並不是說生在現代就必然產生不了古代那樣的書法大家,也不能說古代的書法水平就一定是不可超越的。象毛主席的草書,就絕對可以說是書法史上的一座新的高峰。民國的沈尹默,清朝的何紹基、傅山等,明朝的唐伯虎、祝枝山等,元朝的趙孟頫等,在個人書法成就上,也都很有特色,與古代的大家相比,也不遑多讓。
但整體而言,象魏碑《張黑女碑》、王羲之行書《蘭亭序》、楷書顏真卿《多寶塔碑》、柳公權《玄秘塔碑》等書法高峰,至今還是無人超越的;只有在草書上,毛主席的成就可以與張旭、懷素並列了。
淺陋之見,貽笑大方。
-
9 # 白澤遊俠
會與時俱進,時代在變,事物也在變。至於古代與現代那個書法審美更高,我想是各有千秋,藝術沒有頂點,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
10 # 孤獨D時代
與時俱進這個詞,也該慎用,尤其在藝術欣賞上。
比如我們回頭看,真正的藝術品,都是過去時,今人無法超越,這在全世界似乎都一樣。
至於書法的美,有時也不全是字寫的好看不好看,而是透過作品可以尋的見的一種精神和氣質!在在今人作品上,是比較少見的,今人的作品更多的,是格式上的對與錯,字型上的美不美,唯獨缺乏的就是內在精神,或說靈魂。
今天的藝術品包括書法,更多的,是技術的比拼,而非彰顯價值觀和精神。
回覆列表
中國書法的發展歷史,從不同角度剖析了中國書法審美的時 代特徵與文字意義,使我們感受到書法具有符號性和共時性,是經過人的獨立思考而形成的藝術,是人的精神產物,具有多元性,存在審美趨向的不同,同時與社會 的各個方面產生著密切聯絡,相互作用和促進,與時俱進.人文色彩和主體情懷是歷代書家脈管裡共同流淌的血液.當代性是書法面向傳統所凸顯的意義,它是創新 意識與傳統意識相互碰撞之後所體現出的文字情思,當代性是為了一種書寫標準和經驗提升的書家群體意識.從當代書法存在的諸多問題而引發了更多的深刻思考。
要說傳統與現代哪個好,這個不能輕易下結論,因為歷史在不斷的演變,但是我們都是在遵古推新,不立足於優秀的傳統,我們是無法站穩腳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