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udtyf23171

    螞蟥又名蛭,是一種吸血環體動物。在野外遇到螞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螞蟥叮人吸血後容易引起感染,所以我們應該學會保護自己,同是在遭到侵襲時,冷靜地處理。 螞蟥分旱螞蟥、水螞蟥、寄生螞蟥三種。前兩者是常遇到的。旱螞蟥的“老巢”多在溪邊雜草叢中,尤其是在堆積有腐敗的枯木爛葉和潮溼隱蔽地方的為多。這些傢伙平時潛伏在落葉、草叢或石頭下,伺機吸食人畜血。水螞蟥則潛伏在水草叢中,一旦有人下水,它們便飛快地游出附在人畜的身體上,飽餐一頓之後離去。 當這些“吸血鬼”叮在你身上時,你千萬別用手去把它拔下來,那是很愚蠢的做法。因為螞蟥有兩個吸盤,很可能你會適得其反,令它吸得更緊。同時硬拔,會讓它的口器斷落於皮下,引起感染。 把螞蟥弄下來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拍拍手臂大腿或其它被叮咬的地方,這種震盪會螞蟥會脫落。 用濃鹽水塗在螞蟥身上是一種常見的方法。除此之外,還可以在螞蟥身上塗肥皂水、煙油、酒、醋等等。很快,螞蟥就會掉下地來。 用火也可以讓螞蟥吃不消,用火柴烤一下它,它便受不了。 螞蟥脫落以後,對於被叮咬的傷口要進行必要處理,不然引起感染便麻煩了。塗一些碘酒或酒精消毒。如果沒有這些東西的話,也不用著急,教你一個土方,用竹葉燒焦成炭灰,或將嫩竹葉搗爛敷在傷口上,一樣可以達到防感染和止血的目的。 雖然我們有對付螞蟥的辦法,但被它叮咬,吸一通畢竟不是件舒服的事,所以最好是做一些防備工作。 穿長褲,並且把襪子套於褲腿外,紮緊褲腳,因為螞蟥是無孔不入的。裸露的地方要塗抹防蚊劑或防擴油膏。當你全身都散發出這種味道,螞蟥便敬而遠之。螞蟥的解剖和習性以及醫學意義 螞蟥是環節動物門、有環帶亞門蛭綱動物的俗稱。全世界有500多種,中國共有2目、8科、33屬、也有近100種。這類動物與蚯蚓或沙蠶等其它環節動物不同,多數營暫時性的體外寄生生活。與這種生活方式相適應,螞蟥的體上無剛毛,前、後端有吸盤,稱為前吸盤(口吸盤)和後吸盤,有吸附功能,也可輔助運動。體內肌肉發達,體腔被肌肉和結締組織分割填充而縮小[1,2,3]。 一、 蛭綱的主要種類和分佈 螞蟥是一類高度特化的環節動物。多數生活在淡水中,少數為海水或鹹淡水種類,還有一些陸生或兩棲的,多在溫溼的地區。大小在4-200毫米之間。螞蟥有環帶,雌雄同體。所以,一般認為它是由一類適應外寄生的寡毛類祖先演化而來的。 1.生活在水中的螞蟥種類稱水蛭, 屬蛭綱、分為4目(棘蛭目、吻蛭目、顎蛭目、咽蛭目)10科,約300多個亞種。 水蛭多數生活在水中,也有生活在山林溫溼地區的陸生和兩棲種類,以吸取動物血液為生的稱為吸血水蛭。少數掠食性和腐食性肉食水蛭並不吸血,而以蚯蚓、田螺和昆蟲為主。 2.生活在山林中的山蛭俗稱山螞蟥, 在分類上屬蛭綱、顎蛭目、山蛭科山蛭屬的動物, 營陸地生活, 主要生活於溫溼的山林中, 吸食人畜及其他動物的血液。中國已記載11種, 系東洋界三顎類群, 主要分佈於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1,2]。 以海南山蛭和天目山蛭為例: (1)海南山蛭主要分佈於海南島中部低海拔山區及其外緣的橡膠農場,是海南島特有的一種草地種山蛭。隨著橡膠種植業的發展, 膠園內各種人類的經濟活動增多, 海南山蛭由原始森林擴散到其邊緣的橡膠農場, 山蛭有叮咬吸血習性,而且其密度較大, 嚴重危害熱帶種植園工、山區人民的身體健康[2]。 (2)天目山蛭生活於太行山上架林區,海拔1000~1900m的山林草叢中, 主要吸食人畜和其它獸類的血液。一般每年5月1日前後開始出現, 10月1日之後漸漸稀少, 在10cm以下的土層中越冬。 6~8月為其活動盛期, 密度最高, 為害最大。其分佈特點是陰坡多, 陽坡少; 潮溼的地方多, 乾燥的地方少; 人畜來往的路邊多, 無人畜去的地方少[1]。 上述吸血水蛭(包括醫蛭、牛蛭、山蛭等)與人類關係較大,它們吸吮人或畜的血液,對人和動物健康造成危害,如一些內襲性水蛭利用人或動物喝生水之機進入人體內,寄生在呼吸道或消化道粘膜上,可引起區域性炎症,囊腫或出血,嚴重時會危及生命。但有一些吸血蛭類,如無吻蛭目、醫蛭科、黃蛭科和山蛭科的一些種類與人類有著更直接的關係。不僅是重要的傳統中藥材,而且在現代醫藥學中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所以人們稱這些蛭類為醫學蛭類。 螞蟥同其他動物一樣,他們的生態分佈不同,受環境中理化和生物因子的影響。下面列舉影響螞蟥分佈的因素。(1)食物。他們的生態分佈與各類宿主的多或寡有密切的關係。山蛭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他們的分佈範圍常常可透過放牧畜群的活動而從一處擴充套件到另一處。(2)質地。在蛭類的運動、取食和生殖過程中,吸盤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堅實的質地是蛭類吸盤賴以固著的物體,,也是多數螞蟥產卵的場所。已經知道,底質不同,水蛭的密度也不同。一般說來,水蛭在岩石底上最多,其次是石子底、有植物的泥底和砂礫底、有碎巖的泥底、有貝殼的泥底,而在深水的淤泥中最少。(3)水深和海拔。水蛭高度聚集在沿岸帶的水生植物上,這些植物為水蛭的運動與產卵提供了固著的物體,也為他們提供了預防天敵的場所。在不同深度的水體裡,水蛭的種類和密度均不同。一般沿岸密度最大,亞岸帶次之,湖底最少。(4)水流。大多數水蛭都喜好靜水。(5)水的硬度和酸鹼度。這兩種水因子並不直接影響水蛭的分佈和數量,但由於他們大大影響水蛭所需的食物的多少,從而間接的限制了水蛭的分佈。(6)溫度和溼度。溫度和溼度對蛭類的活動影響很大。開春後,氣溫回升的快慢以及水田中灌水的先後直接影響田埂中螞蟥出土時間的早晚。(7)水的含鹽量與含氧量。除了陸棲種類外,螞蟥可以分為淡水和海水類群。淡水生的有舌蛭科、醫蛭科、石蛭科和魚蛭科,海水生活的僅一個科,即魚蛭科的一部分。大多數水蛭能在數天內忍耐缺氧環境。例如,在氧氣耗盡的條件下,歐洲醫蛭能生活3天,黃蛭能生活2天,舌蛭能生活1-5天。[16] 二、螞蟥的結構特點 螞蟥身體背腹扁形,前端較窄,全體成葉片狀或蠕蟲狀。體節固定,一般為34節,末7節癒合成吸盤,固體節可見的只有27節,每體節又分為數體環(體內無隔膜)。頭部不明顯,常具眼點數對。大多無剛毛,真體腔縮小,有環帶,雌雄同體,直接發育。 環節動物在進化過程中重要的標誌是身體分體節和有了真體腔。 1、體節:從胚胎或幼蟲期,後端有了分節現象並形成體節,這是無脊椎動物在進化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標誌,分節是特化的開始,每節內可容納各項器官,特別是迴圈、排洩、生殖和神經等;身體的分節是生理上分工的開始。 2.真體腔:這種體腔是裂體腔,在腸壁和體壁上,都有肌肉層和體腔膜,無論在系統發展或個體發育上看,比原體腔出現得遲,所以稱次生體腔或真體腔,體腔的形成在進化上有很大的意義。 3. 消化系統的特點:螞蟥的消化系統十分的完善,由口、口腔、咽、食道、嗉囊、腸、直腸和肛門等部分組成。 (1)口腔內有三個顎,背面一個,側面各一個,顎上有角質縱嵴,嵴上各具一列細齒,如醫蛭在吸血時,用前吸盤緊吸宿主的面板,然後由顎上齒鋸開一個“Y”形的傷口,進行吸血,在吸血的同時,咽腺(又稱)唾液腺,分泌一種擴張血管的類組胺化合物,有抗凝血作用,可使宿主的傷口流血不止。(2)口腔下接咽,咽之後接短的食道,末端通入大的嗉囊, 嗉囊共有11對,未對最長,因嗉囊容量大,故吸血量可超過其體重6倍,可供胃和腸幾個月的消化,以上結構都是對暫時寄生性吸血習性的適應[3]。 螞蟥中有3/4是吸血的,另外有許多是食肉的,關於吸血螞蟥的攝食和消化很受人們的注意,吸血的螞蟥並不經常吸血,但一旦吸血則一次可吸大量血,山蛭一次可吸下相當於其體重5—10倍的血,醫蛭可吸入相當於其體重2—5倍(有資料為10倍)的血,醫蛭吸足一次血之後要100-200天左右才消化完,螞蟥吸血時,由唾液腺產生抗凝劑(蛭素hirudin)使血液不致凝固,唾液中可能含有麻醉劑,因為當螞蟥吸血時人不感到痛,而不易察覺,甚至當用碘酒擦傷口時也不痛。 螞蟥胃腸道的側面有若干對盲囊,吸飽血之後,這些盲囊充滿血,這些血不僅長期不凝固,也不腐敗,但是由於水和NaCl被除去而使大大濃縮,如在山蛭吸血後第19天,消化管內的血液重量減少40%以上,吸血螞蟥的消化管不分泌澱粉酶和脂肪酶,有外肽酶(如二肽酶、羧基肽酶、氨基肽酶),因此消化過程很慢,1953才發現螞蟥的嗉囊中有一種細菌,正是這種細菌可以慢慢分解血紅蛋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創新型企業?分析創新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