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傻吃悶睡871
-
2 # 宋春來
從古至今,最欣賞的文學家是誰?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非常之難。
所謂文學家,首先是先有作品,沒有作品,也不能成為文學家,更不能被我們所知。
這麼來看,問題就出現了很多,因為我們喜歡的作品類太多了,所以也意味著我們所喜歡的欣賞的文學家也更多。
像古代,有很多的不朽的作品,一直傳到今日,可是作者已無從考證,故為佚名。所以說,準確的問題是,古往今來我們最欣賞的是哪一樣作品?
當然,咱得言歸正傳。
由於我喜歡的文學作品太多了,所以自己所崇拜與欣賞的文學家也自然會相應的太多了。甚至有的,作品非常之好,獨一無二,而又不是文學家,更令我欣賞不已,比如,孫武子。
在這裡,只提到一位文學家吧,其他的就不一一提了,因為再多提一個,那麼很很多多的都要提到。在這裡,我要提到的這位文學家,就是屈原,尤其他的作品《離騷》,算是家喻戶曉,古往今來,在文學的領域,已然少有的巔峰之作。
-
3 # 騎車的小牛
屈原,李白,杜甫,韓愈,蘇軾,李煜,辛棄疾,陸游等等,如果說最欣賞的莫過於李白,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之豪爽,豪邁,加之劍術天下第二,不討論他的政治,單單就他的詩集就足夠給人一股豪邁之風,同時代的杜甫都非常敬仰李白,更別說對後世的影響
-
4 # 老烏托邦
曹雪芹撰寫鉅著《紅樓夢》(石頭記),不僅具有歌詞詩賦,尚有中草藥處方,將各種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惟妙惟肖。
-
5 # 21畫生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色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胯下逃走了。"這是魯迅先生錄入中學課本的一篇文章——《少年閏土》中的一段文字,感覺很美,至今還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當年上學時學過的先生的文章還有不少,如《從百花園到三味書屋》、《社戲》、《紀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紀念》、《祝福》、《拿來主義》、《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孔乙已》、《在仙台》、《一件小事》、《藥》等,一些名言警句已深入骨髓,如“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城頭變幻大王旗”、“怒向刀叢覓小詩”,“於無聲處聽驚雷"等等,確實還記住了不少,閏土、祥林嫂、阿Q、孔乙己等形象至今記憶猶新。在中國的語文課本中,被選入了那麼多作品作為國家教材的作者,除先生以外應無他人。後來,自已買了《魯迅全集》,透過全面拜讀後,對先生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加崇敬。
先生是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引領時代潮流的旗手,當化中國最偉大的的文學家,世界性的文學大師,他的文章思想深邃、風格獨特、觸角敏銳、形象經典,把文字當手術刀,象皰丁一樣,精準地解剖華人的靈魂,並振臂吶喊喚醒麻木的思想;把文字當匕首,精準而無情地投向反動統治階級。先生的文章具有無比強烈的民族憂患意識,有著“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無奈感傷,包含著深情的呼喚和熱切的希望。
先生的作品,小說主題深沉、語言凝重、情節曲折,人物形象令人深刻歷久彌新;散文文辭優美、意境盎然、餘味無窮,真情流露飽含著溫情色彩;雜文用筆犀利老辣、邏輯慎密自然、批判入木三分,讀來酣暢淋漓大快人心;詩詞博厚深刻、沉鬱激憤,跳動著時代的脈搏。“魯迅是中國的第一等聖人“(毛主席語),他的思想,是我們精神文明寶庫中重要的一篇;他的精神,是融入我們民族血脈的永恆的“民族魂"!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先生一生真實的寫照,這樣的文學家,自然是我所最欣賞、最敬仰的。
回覆列表
在古往今來的所有文學大家中,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特別的崇尚,而我最為敬仰的人物就是蘇東坡。
原因就在於——
一、才華橫溢,讓後人無比敬仰
“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蘇軾《沁園春•孤館燈青》
由於從小刻苦努力,其才華出類拔萃,宋仁宗嘉佑二年(1056),20歲的蘇東坡考上進士。根據答卷,他本該被錄取為第一名,但作為主考官的歐陽修,卻把其答卷當成了弟子曾鞏的,為了避免嫌疑,特意將其名次排列第二。
結果出來,一看是蘇軾,才發現鑄了大錯,大大地委屈了蘇東坡!
二、大善至忍,無任何毒副作用
李宗吾《厚黑學》認為:
幹大事者往往又厚又黑。
厚,是指臉皮厚,即不得志時特別能忍,這是其磨練成才、成為大寫人物的必備特性;
黑,是指手段黑,即關鍵時刻必須心狠手辣,否則就很難保住其功業和地位。
由於幹大事者又厚又黑,便形成了厚黑學的理論基礎。
古語所謂:“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恰恰印證了李宗吾的觀點。
但蘇東坡卻完全相反。在他身上,只體現了厚,即特別能忍的一面;卻沒有任何的黑,即沒有一絲半毫的毒副作用。
譬如他早年的《留侯論》,通篇以“忍”字立骨,論述漢代名相——張良的特別能忍,及其能忍對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開創基業的積極影響和巨大作用。
表面上,他論述的是張良的心胸氣度,實際上,他自己也恰恰如此。
正是超強的忍耐氣質,使得他堅韌不拔,處變不驚。即使最惡劣的環境,也很難酵發他心靈深處的魔鬼衝動,更不會產生惡意報復的害人之心。
可以說,在他身上,充分體現了“大善至忍,無任何毒副作用”的高尚境界,而這也是大部分東坡粉絲都特別喜歡他的關鍵因素!!
三、戰勝自我,百折不撓永奮進
古往今來,天底下就沒有永遠平坦的道路;人生在世,成長中就必然遭受坎坷與挫折。
面對坎坷與挫折,是戰勝自我,百折不撓?還是屈服命運,就此沉淪?亦或是承受不了巨大的壓力,而永絕凡塵?
對此,現在有些年輕人,一遭受挫折就輕生的選擇,未免讓人悲痛萬分。
相比之下,蘇東坡的答卷最完美,成了千秋萬古的好榜樣,那就是——戰勝自我,百折不撓永奮進。
王安石變法期間, 因政見不合,蘇東坡被趕出朝廷,其後遭遇了一系列變故。先是烏臺詩案,坐監獄四個多月;出獄後被貶為黃州團練副史,名為朝廷命官,實際上是作為罪犯,而被監視居住。
《前赤壁賦》便是他該期的代表作品。
文章記錄了八月十六夜晚、泛遊赤壁的所見所感,藉助“主”與“客”的對話,展示其內心深處的激烈鬥爭。
對話是由主人的扣舷歌唱與客人的簫聲伴奏而引起。扣舷歌唱顯得開朗樂觀,簫聲伴奏則悲哀深沉。
與之相應,對話中的主與客就分別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思想情緒——
主是樂觀自信的體現,即俗話所說的“想開了”的情懷;
客是悲觀苦悶的體現,也就是俗話所說的“想不開”的意緒。
最後,客人被主人所說服,代表著消極情緒被打敗,悲觀苦悶已煙消雲散,從此他樂觀開朗,相信人生,相信自我,相信未來。
實際上,這就是他自我戰勝的心理過程。
在此奉勸年輕人,遭遇挫折時,學學蘇東坡的戰勝自我,你就會遠離輕生,樂觀開朗地面對一切!
四、細品甘苦,筆端含情處處詩
遭遇烏臺詩案,蘇東坡自分必死。豈料幾個月之後,竟安然無恙,健健康康地出了監獄。
於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烏臺詩案反而大大昇華了他的人生境界:既然監獄的劫難都過了,還有什麼能阻擋我前進的腳步?
於是,細細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凡能訴諸筆端的全都記錄下來,從而開啟了他繽紛多姿、流光溢彩的詩意長廊!
諸如:
“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定風波•沙湖道中遇雨》;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的《記承天寺夜遊》;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臨江仙•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若言弦上有琴聲,放在閘中何不鳴”的《琴詩》;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的《六月二十日夜度南海》等等。
不管走到哪裡,都會品味著人生的甘苦,和著自然的韻律,賞著風花雪月,譜寫出絢麗動人的詩章!
五、為官清廉,能上能下好榜樣
作為官員,蘇東坡是清正廉潔的表帥。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這是他的物質觀,出自《前赤壁賦》。大意是說:
天地間的萬物,
各有各的主人。
是我的我就要,
不是我的分毫不取。
沒有主人歸屬的,
只有江上的清風,
與山間的明月,
你我可盡情享受,
卻永遠也用不完啊。
話語不多,道出他為官的原則,清正廉潔的作風,足堪為千秋楷模。
不僅如此,他還能上能下——
“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先處看”——《沁園春•孤館燈青》
讓不讓我幹,
是由當局者來決策;
願不願意幹,
是由我個人來選擇;
總之一句話,
叫我幹,我就幹,
不叫我幹我就看,
說啥也不瞎搗亂。
由此,足見他作為官員,叫幹就幹,能屈能伸,能上能下,可謂滿滿的正能量,全力以赴的建設者,永遠不會有任何破壞作用和消極影響的官場標兵。
* * * * * *
這就是我喜歡蘇東坡的原因,是他那戰勝自我,百折不撓永奮進;以及細品甘苦,筆端含情處處詩的精神,既矗立我心中的光輝形象,也永遠激勵我奮發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