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黃蜂二師兄

    古人相當有智慧,比如北斗七星,顏色有七彩,最早的七位電話號碼,一個星期有七天。

    古人為什麼喜歡選七位呢?先說說科學研究吧,美國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有個研究論文,經過反覆實驗發現七位數是最容易記憶的,人們記憶最理想的位數就是在五位到九位之間,所以現在記憶最好的辦法就是以七為單位。

    原來古人有如此的智慧,便於記憶,中國的七律詩已經達到詩詞的最高境界!

    而七律詩寫的最好的是唐朝,唐朝裡最好的詩人是詩仙李白,他的詩詞即有韻律也有哲理,還包含著樸素的辯證思想,代表了古詩詞的最高理想!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2 # 清溪詩詞

    首先要分清古詩的體裁。古詩主要分兩大類,一個是古體詩,一個是近體詩。我們從這兩大類來說明古詩的選材。

    一、近體侍,近體詩的最大特徵是有完整的格律標準,只有符合平仄規則,符合押韻規則,沒有明顯的詩病同時又具有一定音律美,語言美的才算是近體詩。當然,如果又兼顧意境,那更是具備了一定的水平的近體詩。近體詩又分五絕、七絕、五律、七律、律排等。例如五絕如王維的《畫》,七絕如杜牧的《山行》,七律如子美的《登高》。皆為名作。

    二、古體詩是相對近體詩而言的一種相對自由的體裁。古體詩對平仄沒有強制要求,押韻也可以押鄰韻,仄韻,也可以換韻。古體詩更重情感的抒發,意境的營造。

    古體分為四言、五言、七言、雜言、長排、歌行、樂府等等。古體選材靈活,受的約束較少。因此古體詩的數量佔古詩的比例較大,優秀作品如群星璀璨。

    古體詩容易上手,適合初學者學習。也適合寫較長的敘事詩、史詩。

    五古如太白的《靜夜思》,七古如太白的《遊鳳凰臺》。長詩例如太白的《蜀道難》,樂天的《長恨歌》、《琵琶行》等等。

  • 3 # 陳曦駿

    七言詩是中國古代詩發展的一個必然,我們的古詩經歷了一個又一個的時代,才形成格律分明、韻腳清晰、對仗工整的近體詩。

    1.春秋戰國:詩經和楚辭的時代,尤其是以收集各國民歌為主,加上週室的王樂和祭樂,四言詩開始盛行。

    2.漢代:古體詩開始盛行,樂府詩中的各類歌行體開始出現,這個時代詩人發現五言詩用韻譜唱更為上口,五言漸漸代替四言和六言成為主流。代表作就是古詩十九首。

    3.漢末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是古詩發展僅次於盛唐的一個時期,李杜的偶像基本都誕生於這個時代。以曹丕的燕歌行為代表,七言詩開始有了發展。到了晉和南北朝時期,田園詩等題材開始出現,這個時期詩人在韻律和平仄的使用中開始出現接近格律詩的模式。從曹操父子、建安七子到庾信、鮑照。中國古詩為盛唐近體詩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4.初唐:隋季太短,初唐時格律詩已經出現,但對韻律、平仄、對仗等要求尚不嚴格,這也是盛唐詩人對王楊盧駱當時體的偏見的由來。

    5.盛唐:格律詩正式形成,五律、七律、排律五絕、七絕等近體詩格律正式形成,朗朗上口又抑揚頓挫,律詩正格頷聯和頸聯的對仗給詩帶來了大量典故引用和華美場景的描述,規律的發現讓詩歌的音律美體現到了極致,湧現出來的著名詩人更是數不勝數。

    6.中晚唐:新樂府運動的開始,讓唐詩的敘事能力再一次提升,白居易在新樂府運動中將樂府詩和格律詩有機結合,尤其在長恨歌中大量使用排律,讓敘事詩的音律更美。

    7.兩宋:唐詩重抒情,宋詩重說理。五代後,詞開始興起。宋代後寫詩變成了一件說正事的題材,抒情感懷交給了詞這種題材。當然南宋雖然也出現了誠齋體看似輕鬆的詩,但也蘊含著豐富的哲理。

    要開會了,筆未盡興。

  • 4 # 一葉知陽春

    因為五言不好寫!七言詩字本就不多,但要表述的東西卻不少!何況五言詩字更少,更難拿捏!詩詞講究煉字,恨不得一字一意,所以字越少越難寫!淺見!

  • 5 # 已經工作的小碩士

    我個人有一個獨特的觀點。並不是說七言詩比較多,而是在唐朝比較流行七言詩。

    此處畫重點,我認為詩詞的發展與音律息息相關。

    著名的樂府詩多為四言詩,因為在那個時代,音律的發現並不完善。所以古人寫詩,多以琅琅上口而評判。

    到了唐朝,人們逐漸地發現奇數的詩句會比偶數更加具有一種音律美。並且,唐朝時期大抵上算得上是中國古代思想高度解放的朝代,所以盛世出文豪,亂世出大師。然而,三言能夠表達的內容較少,並且如果用三言需要考慮的韻腳和構句的問題太多。所以,自然五言詩和七言詩就逐漸發展起來。並且,我有一個猜測就是這一點和唐朝嚴謹的民風也有關,因為中國自古講究一種對稱美。

    到了宋朝,寫詞必配曲。如果繼續保持七言詩,五言詩的寫法,那麼就會導致配樂極難。

    當然,以上是我個人所見。

  • 6 # 老街味道

    問題:為什麼感覺古詩中七言的多一些?

    ....

    前言

    其實古詩最早是四言五言居多,特別漢朝以後,五言詩成為主流,在南北朝時期,詩人們還瞧不起七言詩,七言詩是在唐朝才崛起的。

    一、早期的七言詩

    1、柏梁體

    據說柏梁體是七言詩的先河。 漢武帝築柏梁臺,與群臣聯句賦詩,句句用韻,所以這種詩稱為柏梁體。

    不過這首詩存在很多疑點,被認為很可能是後人仿造的。

    日月星辰和四時,(漢武帝),驂駕駟馬從梁來。(梁王) 郡國士馬羽林材,(大司馬),總領天下誠難治。(丞相)和撫四夷不易哉,(大將軍)..........

    2、曹丕的《燕歌行》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 ,念君客遊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 ,君何淹留寄他方 ?......

    曹丕的這首被認為是七言詩的早期作品。

    3、大力創作七言詩的鮑照

    鮑照被稱為"上挽曹、劉之逸步、下開李、杜之先鞭"的詩人;鮑照的七言詩變逐句用韻為隔句押韻,並可自由換韻,拓廣了七言詩的創作道路。他也是當時大力推廣七言詩的人。

    二、唐朝七言詩與五言詩平起平坐

    漢以來五言詩的地位極高,文人們很少寫七言詩,到了唐朝出現了一批喜歡寫七律七絕的大詩人,特別是七言絕句是唐朝的

    初唐時,七言絕句仍然數量較少,影響也很小。不過沈佺期、宋之問等人的七律寫得很好。

    進入盛唐後,出現了大量的七絕高手 :李白、王昌齡、王之渙、王維、賈至、高適、岑參、常建等人。他們使得七言絕句登上了詩歌的頂峰,同時七言律詩也完全成熟,七言詩這時候才和五言詩平起平坐。

    結束語

    為什麼感覺古詩中七言的多一些?因為在唐朝,詩人寫出了大量優秀的七絕、七律, 我們學習詩歌時,選唐詩是最多的,特別是我們學的課本里非常多的七絕,所以會讓我們覺得七言詩多一些。

  • 7 # 平凡的一天a

    為什麼古詩裡的七言詩多?

    七言詩,應該叫七言律詩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詩歌,簡稱七律,是律詩的一種。律詩屬於近體詩範疇,因其格律嚴密,故名七律。

    七言律詩的興起,晚於五言律詩。它起源於南北朝,萌芽於齊梁新體詩,定型於初盛唐之間。

    七律詩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最後說一句……不要噴我ヽ(≧Д≦)ノ

  • 8 # 雲卷飛山

    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發展過程,詩歌也不例外。現在一般認為最早的詩歌《彈歌》:

    斷竹,續竹;飛土,逐肉。

    就只是兩字的,稍後的《擊壤歌》,以及後來的《詩經》大多就是四字的了。到了漢代,出現了五言的齊言詩,四言等雜言詩仍為多數。建安文學的發展,五言詩逐漸成熟,曹操所作大為四言詩,到了曹植時就多為五言詩了。漢樂府詩的廣泛發展,為七言詩開闢了道路,於是齊言的七言詩也開始出現,如曹丕的《燕歌行》: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雁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

    …………

    而且每句必韻。

    格律詩的出現,七言詩也多了起來,但直到唐初,仍以五言為主。盛唐詩歌爆炸,王昌齡等“七絕聖手”的推動,讓七言詩越來越多,到晚唐七言詩逐漸佔了上風,成了律詩的主要形式。

    這時人們發現,五言詩工於寫景,因而更近古意;七言詩便於抒情,因而更具現代氣息。於是在創作之時,人們會根據自己當時心境,有意選擇五言或是七言,表達自己的情感。

    由於人們寫詩的目的,就是為了發洩情感,單純寫景的詩句是沒有生命力的,寫景最後的目的還是因為要借景抒情,而七言詩就是為抒情表達而生,七言詩到後來佔據多數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本題所說古詩感覺七言的多一些不太準確,應該說感覺後來的古詩七言多一些才對,越到後來七言詩越多,這是詩歌發展的一般規律。

  • 9 # 六甲番人

    一、七言詩什麼時候開始盛行起來?

    先秦時期詩歌各類句式基本都出現了,比如《詩經》,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句式,但主要是四言詩,西漢時期民間歌謠也有五言詩,但總體來說秦漢時期也還是以四言詩為主。

    東漢末年,五言詩趨於成熟,比如漢樂府詩《江南》、《白頭吟》、《陌上桑》、《孔雀東南飛》等都是五言詩,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言詩已成為當時的詩歌主體,比如曹丕、陶淵明、謝靈運、謝朓等人就很擅長於五言詩。

    七言詩雖起源於楚辭和漢代的民間歌謠,但在南北朝以前發展滯後,直到盛唐,才開始盛行起來,盛唐以後的詩人幾乎都寫過七言詩,《唐詩三百首》就收集了154首七言詩,其中七言古詩29首、七言樂府23首、七言律詩53首、七言絕句49首。

    二、為何唐朝以後的格律詩基本以七言詩為主?

    從上文可以知道,古代的詩歌句式發展規律是從簡單到複雜,秦漢以前四言,魏晉南北朝隋唐五言,唐宋以後七言,比如《全宋詩》有二十多萬首,格律詩基本都是以七言為主。

    至於為何後來會以七言詩為主,主要原因有:

    1、形式更加靈動。四言詩後來幾乎不見,是因為形式過於單調板滯,五言詩的組合方式更多,但還是不如七言詩靈動有致。

    2、便於敘事抒情。字數增加,內容含量也隨之擴大,從而也能更好地敘事抒情。

    3、音節變化豐富。四言詩是“二二”兩個節拍,五言詩是“二二一”三個節拍,七言詩則是“二二二一”四個節拍,音節變化更加豐富,也更能體現韻律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曾經的科技巨頭聯想不僅能壓制華為還收購了IBM的pc業務,為何今日泯然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