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春花有意
-
2 # 珍198885333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
3 # 清風徐來100426666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
4 # 詩詞曲精品庫
唐朝著名詩人高適有一首《除夜作》,共四句,詩云:
旅館寒燈獨不眠,
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
愁鬢明朝又一年。
本來過年是團圓的日子,但是有一年過年因為事情沒有回家,雖然不是在旅館中,但是也是獨自一人,看到外面燈火如晝,萬家團圓,心裡還是很不是滋味的。正好想起了曾經背過的這首詩(記不太清了當時),於是找來一讀,瞬間感覺到了作者的那種心緒。
突然間明白了,只有經歷相似,才能更加體味到作者的感情。
好在現代社會,比古代好的是有電話、影片這種聯絡方式,可以廖解“悽然”的感覺。但是“思千里”卻仍有過之而無不及。
明朝,又是一年。
-
5 # 聽月禪風
元 日
宋 王安石
爆 竹 聲 中 一 歲 除,
春 風 送 暖 入 屠 蘇。
千 門 萬 戶 曈 曈 日,
總 把 新 桃 換 舊 符。
這是一首描寫民間辭舊迎新時的佳作,透過對民間習俗‘燃放鞭炮’,‘飲屠蘇酒’,‘貼新桃符’的描寫,細膩的捕捉到了老百姓過年時喜慶歡快的氣氛,這些生活細節也表現出了人們對新一年的祈福,既而從側面寄託了詩人對變法能給社會帶來新變化的期待!
這首詩運用了白描手法,透過描寫新年氣象更新的習俗來寄託自己的思想,表達詩人對新生活無限的憧憬!
-
6 # 黃宇芬
宋.朱淑貞《元夜》
火燭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春風。
新歡入手愁忙裡,舊事驚心憶夢中。
但願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
賞燈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會同。
-
7 # 詩詩入意
最喜歡宋朝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首句很有意境,寫了元日的第一重要場景:放爆竹。現在很多城市都禁放煙花爆竹了。缺了些過年的感覺。要知道,我們小時候大多從煙花爆竹中開始體驗年味的。現在只有從這句話體會了。大年三十的年夜飯就是從爆竹聲中開始的,初一早上的開門也是從爆竹聲中開始的。也確實如詩中寫的那樣:爆竹聲中一歲除。短短一句七個字寫出了元日的特徵之一,也是第一個特徵。
第二句承接首句,蘊含著自然之理,寫出了對春天的感覺。古時候,元日就是立春那天,叫過年或春節。中華民國時才固定農曆的正月初一為過年或春節,與立春無關。依照前面的解釋可知:爆竹聲中一歲除,自然是舊年過去了;舊年過去了,自然是新的一年來臨了;新年來了,自然是元日來了;元日來了,自然是立春了;立春了,自然是春風來了;春風來了,自然是天變暖了;天變暖了,自然是冬天入嘴冰涼的酒現在也變暖了。呵呵,春江水暖鴨先知,這裡是春風送暖入屠蘇,是王安石的嘴先知。從以上邏輯可知過年時爆竹聲的厲害。
第三句是對元日的全景式視覺描述,寫出了千家萬戶在春天明媚的太陽照耀之下,沐浴著嶄新的Sunny。
第四句寫元日特有的景象之二,總把舊符換新符。舊符就是那時候以符木做的對聯。第四句相當於現在的把舊對聯換成了新對聯。
總之,元日這首詩寥寥數語,透過春節的特色元素:爆竹、春風、屠蘇、曈暗日、新符,寫出了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永珍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
這樣的詩大家都會喜歡的,但它是我最喜歡的描寫過年的詞。
-
8 # 酌詞習格律
過年的詩詞,你最喜歡那一首?
我最喜歡的過年古體詩是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元日
王安石·宋
爆竹聲①中一歲除,
千門萬戶曈曈日④,
總把新桃⑤換舊符。
“爆竹聲”、“春風”、“屠蘇(酒)”、“曈曈日(明媚溫暖的春日)”、“新桃(春聯)”等景語,構思成辭舊迎新的喜慶畫面。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情景交融,意境優美。
古人律絕審美,一般都用平水韻做平仄押韻標準,雖有“出韻”之嫌,然古人之作竟然與現代漢語拼音方案四聲系統為基礎的中華新韻押韻標準不謀而合,令人拍案叫絕!
然而按律絕仄起首句入韻規則而言,第一句第二字“竹”以中華新韻標準來確定平仄,當仄卻平,與第六字“歲”仄聲字當同仄卻不同仄,有“失替”之嫌,與第二句第二字“風”又有平仄“失對”之嫌。
因為,替、對、粘、韻是律絕和律詩體裁賴以存在的基本規則要求,否則不是律絕或律詩,而是古體詩。
又因為,同一首詩不能用新舊韻兩種“尺子”做標準,只能使用同一標準才符合邏輯科學性。
再因為,律絕或律詩,除對仗用疊字重複外,應規避非對仗重複用字,否則不是律絕或律詩。
所以,古聖王安石《元日》是一首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名副其實的古體詩名篇!截圖佐證如下:
古名篇名句出自古體詩者,不勝列舉。如素有“孤篇壓全唐”的,初唐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唐王之渙的《涼州詞》等等。
我最喜歡的過年古詞是宋代詞人吳文英的《思佳客·癸卯除夜》
《思佳客》,詞牌名,即《鷓鴣天》,又名《思越人》。抒發了詞人老暮窮困在外漂泊,不得回家與家人團聚,除夕之夜青燈孤影獨賞梅花之情思。“青燈”孤影與“妝樓”醉酒喧譁對比鮮明,形成貧富的強烈反差,控訴了當時不平等的現實生活。
-
9 # 秋閣一憑欄
有關過年的詩詞很少,我記得王安石的〈元曰)一首: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千門萬戶疃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
10 # 感動天下
新年喜慶玉光杯,
餚佳酒美笑聲飛。
路人笑邀三杯酒,
分享天倫樂一回。
回覆列表
我最喜歡宋朝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詩透過三件事描寫了人們過春節歡樂景象。然放鞭炮,屠蘇酒,舊符換新符,語言簡練,筆墨節省,概括力強,把人們過節的場景表達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