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飄搖的炊煙
-
2 # 狼煙一九三一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這是曹操在公元208年初征烏桓,殲袁紹平定北方,即將南征之際他躊躇滿志,壯心不已,當年他已五十三歲,在那個年代是人過七十古來稀,人的壽命普遍短暫的年代,他已屬老年人了,回首往事,平定北方實屬不易,不由感慨系之,臨出發前寫下了《龜雖壽》這首詩,以表達自己的雄心壯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是這首詩其中的兩句也是它的精髓所在,原文:《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塍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人生在世當承擔責任,對於普通人來講,上膽養父母以得終年,下扶兒女成業以完為人父母責任,中顧老伴攜手到老這是完美的人生,我們未完成上述任務之前沒有任何理由推脫責任。唯有奮鬥完成人生之責,否則有何面目去見先人?
-
3 # 陀叔拍案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當你想贍養雙親,可能他們已等不及便過世了。語出《韓詩外傳》卷九·第三章)
今天是母親節,我懷念我母親已經二十九年了。用“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十分準確地表達了我現在的心情。
母親1989年離我而去,享年79歲。
母親啊,兒永遠也不會忘記(散文)
江西南昌蓮塘一中 李秀生
母親啊,您離兒而去已15年了。15年來,兒眼前揮之不去的,是您的音容笑貌;心中翻騰的,是“子欲孝而親不在”的無限悔痛;腦際縈繞的,是您為兒勞碌一生的件件往事。
兒永遠也不會忘記,在兒10歲那年,爹拋下咱母子撒手西去。記得那是公元一九六四年。那年,母親您已是年過半百的老人了。那年月,鄉親們誰不受著貧窮的煎熬,何況咱孤兒寡母。從那年起,母親您時時刻刻牽掛的都是孩兒。如何使兒不飢,怎樣讓兒不寒,成了母親您想和做的全部內容。
兒永遠也不會忘記,母親您吃的“飯”。在兒的記憶中,您從來沒喝過一勺真正的粥,沒嚼過一口正常的飯。您吃的不是糠餅(一種用米糠做成的餅狀食物),就是野菜。兒清楚地記得,我們家常常是將野菜放在粥飯裡一起煮,您總是細心地把野菜揀出來。母親啊,那時兒真不懂事,居然心安理得地吃“淨粥淨飯”,眼睜睜地看著母親您餐餐吃野菜。現在想起,兒真有撕肝裂膽之痛!如今,兒只要面對豐盛的菜餚,就會聯想到母親您吃的“飯”,常常令兒泣涕漣漣,食不甘味。
兒永遠也不會忘記,母親您替人紡紗的艱苦情景。一間簡陋的小屋,一盞昏黃的油燈,一輛古老的紡車,一把破舊的竹椅,一個白髮的老人,已經刻寫在兒的記憶深處。兒記得,您紡一斤紗要紡三四天,僅僅能賺六角錢。母親啊,您為了孩兒,便累死累活地紡啊,紡啊,每晚不紡到雞叫兩遍不睡,還常常熬通宵。每當您從主人手裡接過工錢時,您那寬大的臉膛上的溝溝壑壑總是被興奮之情填得滿滿的,翕動著那厚厚的嘴唇高興地對人說:“我又可為我兒買一斤油(食油)了。”這情景,這話語,不知在兒心裡想過多少遍,不知讓兒流過多少淚。母親您紡紗還有兩個特點:一是不將棉籽帶入紗錠中,二是斷紗接頭牢。我曾對您的做法疑惑不解:棉籽可增加重量,敷衍地接斷紗頭能加快速度。您的解釋是:做人要講良心。母親啊,您高尚的人格,讓兒終身受益。兒現在是一名人民教師,工作中也有兩個特點:一是從不輕視一個差生,二是認真糾正學生出現的每一個錯誤。
兒永遠也不會忘記,母親您生涯中那神奇而又令兒想起來就心碎的“撿”。
兒至死忘不了,母親您撿稻穗的辛酸往事。準確地說,您是撿穀粒,因為稻田裡散落的稻穗在收割之後的一兩天就被人撿光了,只有少量灑落的穀粒。您整天地爬滾于田頭、路上,用那粗糙的大手一粒一粒的撿,用那自制的小刷子一粒一粒地刷,直到稻田翻耕為止。記得有時放學回家,我去田岡上找您,總是遠遠就能看見滿頭銀絲的您趴在田裡。每當走近您,就會發現,您一邊專注地撿著穀粒,一邊低聲哭泣。看著您那悲慼的樣子,我勸您回去。您說:“孩子,娘忍心看著您捱餓嗎?”原來,您是在為兒衣食無靠而流淚。母親啊,您心中裝著的全是兒子啊!有誰能相信,就是靠了這種螞蟻啃骨頭的精神,居然每年被您撿回一兩百斤糧食。這粒粒糧食啊,有哪一粒沒有沾滿母親您的汗,您的淚,您的血。那時您一定在想:“我撿起一斤糧,我兒就一日不捱餓。”母親啊,兒的生命是您“一日一日”地撿回來的!
家鄉的每一塊稻田啊,您來做證,有哪一處沒留下我母親的足跡?有哪一寸沒滲透我母親的汗水和眼淚?
兒怎麼也忘不了,母親您撿紅花籽(一種做肥料的草結的籽,當時可賣幾塊錢一斤)的淒涼情景。您撿紅花籽的方法與撿穀粒差不多:一是“摸爬滾打”,一塊田一塊田“排查”;二是“打持久戰”,從卷種一直到紅花種田翻耕為止。每年卷種後的幾個月,便是您最得意的黃金季節。您每天天沒亮就動身,天不全黑下來決不回家。一天下來,能撿一兩左右,每年中都能撿六七斤。那時,全家買油鹽和我買文具的錢就全靠了您撿的紅花籽。紅花籽顆粒小如芝麻兒,您每年中要一粒粒地從田裡撿起六七斤,世界上有誰能做得到?母親啊,您付出的是何等的勞動啊!這億萬顆小小的紅花籽啊,每一顆都凝聚著您對兒子的愛,就是這種無私的愛,給了您匪夷所思的力量!
兒同樣忘不了,母親您撿幹牛糞的苦難經歷。記得那年月,別人家燒的是生產隊分的禾草,我們家沒勞力,分不到禾草。買煤,是不敢奢望的。母親您果敢地挑起了一擔破籮筐,走這山,竄那山,撿起了幹牛糞。幹牛糞可以當柴燒,可能是母親您為了養活兒子潛心鑽研的一大發明。母親啊,家鄉方圓幾十裡的座座山岡,有哪一座沒遍佈母親您的足跡?家鄉方圓幾十裡的各村鄉民,有哪一個沒被您的行為感動得潸然淚下?記得有一次,天快黑了您還沒回來,我便到路上去接您。在離村不遠處見您挑著一擔幹牛糞吃力地往前挪動著。看著您趔趄的步履,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母親啊 ,您一個60多歲的老人,邁著一雙裹成了畸形的小腳,還要挑著擔子,一天要爬幾十座山,要走幾十里路。母親啊,您是靠什麼力量走過來的呢?
兒永遠也不會忘記,您就是用這樣一雙三寸長的小腳,曾多次跟著一群十八九歲的姑娘一道,去一個60裡之遙的叫鯉魚洲的農場打禾。每次從鯉魚洲回來,您還要奇蹟般地挑回一擔野藕(藕塘主人漏挖的藕)。母親啊,兒現在還無法想象,您是怎樣走到鯉魚洲的?那些野藕又是怎樣挖出來的?您又是怎麼挑回家的?兒無法想象也不敢想象!母親啊,您一路上爬過多少回,摔過多少次跤,腳上起過多少個血泡,同行的姑娘誰也記不清,但她們清楚地記得:面對您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姑娘們個個都難過得號啕痛哭過。
記得有一年,我們家實在熬不過去。從不向人低頭的您,去向您侄子我的表哥求助,表哥指著谷囤說:姑媽,你挑得動多少就拿多少吧。我不敢對錶哥有什麼非議,您當時也沒顧得去多想您侄子的話的含義吧,居然將100多斤穀子從20裡之遠挑了回家。您一個徒手都步履維艱的裹過腳的老人,居然從那麼遠挑回一百多斤糧食!母親啊,您是為了養活兒,為了您的兒子不捱餓,才創造了人間奇蹟!每想至此,兒便會淚如泉湧,恨不能去九泉之下,為母親您洗洗那雙創造了奇蹟的小腳!為母親您修剪一下那雙為兒奔波了一生的小腳上的老趼!
母親啊,兒敢說,您生下孩兒,吃了世界上千百萬母親同樣的苦;但是,您養活兒子,卻受了世界上任何一位母親不曾受過的罪。您為兒吃的苦,受的罪,以天為幕,摭不完,以地為囤,裝不下。直止一九七二年兒高中畢業,您仍未掙出苦海。那時兒真懵,為了謀求什麼個人前途,竟讓母親您孑然一身在家。等到一九八一年兒毅然回鄉下工作想盡孝心時,母親您卻患上老年性精神分裂症。得知這一訊息,兒猶如五雷轟頂。看著您茫然呆滯的眼神,聽著您顛三倒四的絮語,望著您毫無目的地四處遊蕩,兒心如刀絞,淚如雨下。兒知道,您是朝思暮想,想您的兒子出人頭地;您是日思夜盼,盼與自己的兒子共享天倫。可您那不孝之子卻為了自己忘了母親!我恨蒼天,恨它有眼無珠,怎麼能註定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不能享兒子的福!我恨我自己,恨自己太混,太自私,怎麼能為了奔什麼前程而辜負了這樣一位大恩大德的母親!
母親啊,兒未能讓您享上一天的福,兒悔之無及。15年來,兒一直生活在深深的自責和愧疚之中,兒悔恨終身。母親啊,兒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無神論者,但兒此時多麼希望真的有陰曹地府啊!倘若如此,您老就等著兒去地府向您賠罪吧!兒要跪在您的面前立誓:兒下世再做您的兒子,用兒全部的生命和生命的全部,孝敬您,伺候您。
母親啊,兒有時想從負罪感中得到一絲的解脫。兒想,您含辛茹苦地拉扯大的兒子,血管裡流淌的是您的血,兒的生命就是您的生命的延續,兒的心裡鐫刻著您那“窮人的孩子要學文化”的諄諄教誨,兒要竭盡全力做好兩件事:一是努力工作,為祖國為人民培養出有文化的人,讓更多的“窮人的孩子”學到更多更多的文化;二是向我的學生講述我的經歷,訴說我的悔恨和痛苦,讓更多的人懂得及時孝敬母親的道理,切莫遭受“子欲孝而親不在”的悔恨的煎熬。兒要以此也只能以此來為自己沒能及時盡孝贖罪,以此來報答母親大人的深恩。
願偉大的母親安息!只要兒的生命不息,兒就永遠在心裡高呼:我敬愛而偉大的母親——萬招得永垂不朽!(2004年12月6日)
-
4 # shasha271
安時處順、知足常樂。這半世,知青、當兵、機關、留學、定居、創業,四十五歲自我退休。可謂,命裡有的盡有,命裡無的也從未強求。本身就心不大,所以也沒有大目標。反而覺得這幾十年所得並不是什麼爭取了什麼,是放棄了妄想才有所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想法在腦海裡就不存在過。亦從來不依戀明天會更好之說,首先把今天過好!做了許多年生意,在生意場上沒一個“朋友”。也未因生意請過飯,亦從不受邀參加生意飯局。微信圈裡沒一個生意人的圈子,從來不在家裡、飯局中或辦公時間外扯工作。從不與任何人合夥,包括妻兒。退休後已將所有的生意上的名單一抹乾淨,當然不是欠賬才為。寫到這裡,好象是自我表揚吹虛一番似的。也該吹虛一番了!也許我這個廣東人就這樣吧?但順帶說一句,這幾十年都在海外過日子,國內這幾十年高速發展所帶來社會複雜性是無緣享受,也不想“享受”。(發幾張退休後的生活環境圖片)
回覆列表
鞭長莫及
身在池州的我時常掛念彭澤的母親。在這特殊的節日裡,思念之情尤甚。
母親有眼疾,隔個幾年就復發一次。第一次發作的時候,我年紀尚小,沒有留下任何記憶。第二次患的是虹膜炎,疼得厲害。在老家治了多日 ,病情沒有緩解的跡象。那時我正在南京,得知這個訊息後, 趕回了老家,帶著母親去了九江醫院。
第三次是青睫綜合症,不及時治療會致盲。那年重陽節放假 ,我回去看母親,發現她已經害病好幾天了 ,一直沒有告訴我。這一次我還是帶她去九江治的。母親的眼病雖然治好了,但是視力明顯下降了。
日常生活中 ,只要知道母親身體欠佳時,我就會覺得力不從心、鞭長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