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老牛1

    都是瞎想瞎編,沒有證據。郭老的說法證據較多,是可信的。有興趣的朋友最好認真地看看郭老的幾篇這方面論文,那是毛主席親自給郭回信說“文章極好”的論文。毛能如此高評郭文,想來不是打耍的亊——毛本身就是大書法家喲!

  • 2 # 狂喜淡墨a

    有人說王羲之寫“蘭亭序”好幾次,這是真的嗎?

    蘭亭序又稱“蘭亭宴集序”簡稱“蘭亭集序”,“臨河序”“褉序”,“褉帖”。行書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王羲之籍以蠶繭紙和鼠須筆,草稿為行書,既成後,數度謄清均不及草稿。遂不再謄清。這個記載是一代一代相傳而來。

    此傳佳話,可謂證明了,王羲之的書寫,在一種不受繩墨拘束,放情縱筆,達到遒美勁健的書墨境界。

    從而驗證了沒有一定的書法瑧熟程度,亦難寫出脫法的作品。

    從“蘭亭序”的創作,可以知道創作必須具有一定的物我全忘。之所以王羲之重新書寫這篇書作,沒有合於自己的心意,體現了清醒後的王羲之的內心理性要比感性多。情性自然降低,故書寫筆墨少了率真。

    學書創作必須要有真性情,正是領悟了晉韻晉法的真知。

  • 3 # 燎原學書

    關於《蘭亭序》的問題特別多,這可能也是“第一”帶來的,好處不勝寒啊。

    而王羲之本人,在會稽山蘭亭暢敘幽情以後,回到家中,酒醒以後發現自己所寫的《蘭亭序》甚是灑脫飄逸,於是就提筆重寫,也試著寫過很多次,都不如但是所書好。這也是有史料記載,也就說明了,王羲之本人確實寫過很多次《蘭亭序》,但是年代久遠,歷史的真相也無從得知,但是《蘭亭序》留下的文化價值,對中國書法的傳承發展起到不了忽視的作用

  • 4 # 晉風

    關於王羲之寫《蘭亭敘》好幾遍地事,還有《蘭亭集序》真偽的問題,前邊師友友們說的也不少了,無非就是個傳說嗎!要較真假,一沒有正史記載,二沒有遺留的實證。誰能把它說清楚道明白?長此以往又有何意義?

    再說了,一千多年來被人崇敬的王羲之和《蘭亭敘》,有幾個動人的傳說附麗,不是讓世人更熱愛王羲之和《蘭亭序》,更能助進中國書法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嗎!我們何樂而不為,把主要精力放在學好“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書法藝術上呢?

    “翰墨風流冠古今,鵝池誰不愛山陰。此書雖向昭陵朽,刻石尤能易萬金。”八百年前的書法大師米芾先生多聰明啊!他眼睛盯住的,他心之嚮往的,只有《蘭亭序》卓越的書法藝術!難怪他發奮集古、學古而出新,嘎然成就了中國書法史上的第八位行書《蜀素帖》。(其實排第八,真屈了米老先生)

    做為書法人,我們不僅要學好《蘭亭序》,更要學好王羲之的品格、學問和氣度,這才是抓住了提高個人書法水平的根本!

    “右軍真清真,瀟灑出風塵。山陰遇羽客,愛此好鵝賓。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一千年前的詩仙李白,對王羲之的處世風度可以說崇拜的五體投地。也難怪他能坐上中國詩壇”詩仙“的寶座,就是他從王羲之身上沾到了“瀟灑出風塵”的靈氣!……。

    王羲之把《蘭亭序》到底寫了多少遍,確實對我們不重要。學好千古名文《蘭亭敘》、學好千古名帖《蘭亭敘》、學好書聖王羲之的為人,這,才是能使我們在文學藝術之路上走得更遠的法寶!

    我是晉風。願與大家在書法藝術詩詞楹聯及人文知識等方面,同學習、互交流、共進步!

  • 5 # 子衿書法

    有人說《蘭亭序》王羲之寫了好幾遍,這是真的嗎?

    “有人說”,這是真的。肯定有人說過這件事。但事情的真假就成問題。

    從《蘭亭序》橫空出世,又神秘消失,短短的十來年,關於《蘭亭序》的各種故事多不勝數。而王羲之重寫《蘭亭序》,是其中的一個。故事的大概是這樣的:

    王羲之在山陰蘭亭與眾友人相約修禊,寫下了千古傳奇的傑作《蘭亭序》。因為當時喝酒有點多,頭暈眼花的狀態下寫的。回到家後,看著又塗又抹的這篇草稿,他想重新寫一篇。可是連續寫了幾遍都不能與這遍草草書寫的相比。於是就把這篇草稿留下來珍藏在家裡。

    事實上,《蘭亭序》從寫好到出現,有二百多年的時間空檔。在這段時間裡,除了王家的後人知道有《蘭亭序》外,外面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既然根本就不知道有這件神物在世,如何有人知道王羲之書寫的過程?如何知道他寫了又寫?所以,關於王羲之與《蘭亭序》所有的故事,都是後人編寫的。

    故事雖然是編寫的,並不影響王羲之寫《蘭亭序》的事實。一件絕世傑作,沒有人編寫一些傳奇故事,才是奇怪的。

  • 6 # 皛舒

    無稽之談。

    關於王羲之的蘭亭序,都是傳說所得。用傳說辨證傳說,結論還是傳說。

    這類探討沒有任何意義!^o^

  • 7 # 如石書藝

    從歷史史料記載看,確有史料說過王羲之對即興之作的蘭亭序不滿意,但後寫過多遍自認為都不及第一遍。

    這一現象,我們從一個書家的本能而言,應該也是可信的,我們自己如果寫一幅示眾或重要的作品,往往要多次書寫,直到自己滿意為止。何況王羲之的《蘭亭序》作為一本檔次不低的詩集序言,對於序言中的漏字、塗改等肯定不滿意,一定會重新書寫。

    問題是許多史料本身真假就靠譜。王羲之是中國書法的神話人物,舉世公認的“書聖”,在他身上有著太多的神秘傳奇,真假難辨的事情實在太多。

    王羲之的生卒至今辨不清楚;

    《蘭亭集序》究竟是否存在?如果有存在,是真還是假?究竟出自隨手?最先是什麼題名?有多少字?是否後人有偽造?或經後人篡改?都是謎。

    甚至有人懷疑王羲之不善於書法,有專人代筆冒名頂替等等,這些迷案恐怕永遠無法知道真相。

    假作真時真亦假。我們在歷史的巨人面非常無奈,但我們相信歷史傳承主流的善意,相信人性的愛和善良。尤其對王羲之這樣的偉大人物,一切的傳說都可認作是美好的,而一切辨別其真假的力量都顯得蒼白無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帶魚應該怎麼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