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香菸愛上番茄
-
2 # 我本一草芥
今年過年本來預計的是在家休息半個月,但公司天天打電話催,吃飯的時候給我爸媽說,明天就要走了,我問不是說休息半個月嗎?我解釋公司一天打幾個電話催啊!我媽只回答了“額”爸沒有說話,但明顯能感覺到他們的不捨!
爸媽一天天老去,時常都能感覺他們挺孤獨的,就像我們總說越長大越孤單,其實到了他們這個年紀真的是孤單了,每天晚上兩個人坐著看電視,沒有兒女在身邊聊聊天,說說笑,有時候我自己都覺得很淒涼!我是四川的,以前在江蘇工作,一年回一次家,有一年過年回家,突然覺得爸媽老了很多,心中無比心疼!但是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卻沒有家爸媽!也是一種無奈!還好後來還是把工作轉回了四川,雖然離家還是有幾百公里,但還是可以經常回家看看!
父母在乎的不是兒女大富大貴,而是平平安安!是多陪伴!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無能孩子多大,都是捨不得孩子離開家或者離家太遠的!
-
3 # 哈囉哈哈818
女兒35歲了,為她哭過次
第一次是她發育成人來月經了,感覺不再是小孩子了,離我遠了。
第二次是她去北京上學,送她進校,離開學校的剎那間忍不住了,離我又遠了些。
第三次是她去美國工作(後結婚),送去機場迴轉後,離我越來越遠了。
這三次的痛苦流淚孩子都是不知道的,什麼叫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只有養了孩子你才能體會到與孩子分離的痛苦。
-
4 # 成長與閱讀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時間飛逝,蹉跎著蹉跎著,人就老了。
當在感慨時間的流逝的時候,我們已在開始變老了,容貌發生變化了,身體發生變化了,而我們的心理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那就是目光越來越關注在家庭成員上,放不下,離不開,走不遠。
為什麼會如此呢?
我認為可能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人類是種社會型動物,群居為主,好社交,恐孤寂。當人未老時,身體還允許行動時,人的社交活動還是比較頻繁的,這時注意力會被這些活動所分散,不會過多地關注某一點。而當人漸老時,如果身體還允許外出活動,那這時也還好些,並不會完全被家庭成員家庭瑣事所纏繞。但如果在人老時,而身體不能支撐過多的外出活動的情況下,人還是有適當社交活動的需要的。這時候,最容易接觸的人是身邊的親人,最容易搭上話的也是身邊的親人。有親人在,特別是有年輕人在,就會有熱鬧的氛圍,人不會有孤獨寂寞的心境。因此這種情況下,老人是希望身邊的孩子儘量少出門,儘量能多接觸的。
二是老話說“老小孩老小孩”,就是人老了越來越像孩子了,思維能力,身體機能,以及情緒控制力都越來越弱了,方方面面都不是能夠很好地來獨立完成,需要有別人的幫助才行。當然最瞭解老人最熟悉老人的就是自己的家人,有能力協助的就是自己的孩子。所以老人才會越來越依靠孩子,越來越依賴孩子,越來越離不開孩子。
我們每個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希望在年輕的時候鍛鍊好自己的身體,延緩衰老的時間,再給自己培養一兩個興趣愛好,使自己有更多的唯二唯三唯四來關注,精彩自己的老年生活。最後做為我們現在還年輕的自己,平時抽出時間多陪陪老人,減少他/她的孤寂感。“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說的也就是這個吧。
-
5 # Baciuzzi帕琦官方
孩子一生下來會哇哇大哭,打破了這個寂靜的世界,給家庭帶來歡鬧與溫暖。人,是孤獨的,我們需要陪伴,為什麼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父母老去,孩子長大,時光匆匆而過,孩子要去遠方了,孩子也要去追尋他心中的理想,有自己的世界。年齡越大的時候,我們都會懷舊,懷念過去的時光,我們見證了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在一起生活的環境,如果孩子突然離開家了,肯定會很捨不得的。年齡越大,經歷得越多,對孩子的牽掛也越多,更會捨不得孩子離開家。
回覆列表
我來說說我的想法,記得孩子離開我去上學,要住校的,所以只能等週末或者放假才能回來,因為也不是離家很遠,所以當時覺得我也可以好好歇歇腦子了,反正幾天就回來了,後面因為孩子覺得來回麻煩,就隔一個月或者幾個月才回來一趟,那個時候特別想孩子,有時候想孩子想去學校看看他,孩子還不樂意我去,我就想這樣也好,鍛鍊一下孩子的自理能力吧,然後我就在家忙我的事了,慢慢的熬過了開始的那段想孩子時期,後面孩子也來回很勤,反而有時候回來了,弄的家裡跟豬窩似的,我就說他你再學校是不是也弄的宿舍這樣啊,他就說才不呢,在學校可勤快了,回來要享受母愛,我瞬間無語啊!跟孩子有時候聊天啊討論一些人生哲理啊,孩子慢慢的跟我也有一些互動,我慢慢的開始欣賞兒子的一些想法了,然後,每次孩子要回學校的時候,我這心就捨不得,但是想想孩子總有一天要象鳥兒一樣翱翔天空,不會永遠待在父母身邊的,也就釋然了,但是說實話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懂事,越覺得跟孩子再一起呆的時間越來越短,等有一天孩子有了自己的小家,那個時候相處的時間會更少,珍惜當下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