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啟功先生的書法靈魂筋骨。
5
回覆列表
  • 1 # 呂永榜

    每一位書法名家背後絕對不是一二位大家,就啟功的字究其祖源有唐代李邕,宋代趙佶,東晉王羲之,還有很多大家雜揉的結果!

  • 2 # 楊鋒詩書畫

    啟功先生的書法,有哪位大書家的影子?我也不知道,況且我說了也不算。還是跑題說點別的,也是關於啟功書法的。

    有的已經研究啟功好多年了,有的出了很多啟功體書。有的金石書畫盡是啟功。以假亂真的頂尖高手,不乏其人,可以說是群星匯翠,美不勝收,令人留連忘返。啟體易學難成,易入難出。

    下面是一些來自群內高手啟體書法作品,看的我心驚膽寒,再也不敢拿筆寫字了。如果作品主人有意見,請聯絡我刪除圖文。

    朋友們認為寫的怎麼樣呀?是不是也像我一樣,看了以後就不再想拈筆了,歡迎拍磚。

  • 3 # 不二齋

    啟功先生的書法是學習多家書法融匯貫通而成的,很難一眼就看出他的出處,啟功自己曾寫過一首詩,描述自己的學習書法的過程。全詩如下:

    先摹趙董後歐陽,晚愛誠懸竟體芳。

    偶作擘窠釘壁看,旁人多說似成王。

    透過這首詩我們能夠看出來,他是先學習趙孟頫和董其昌的書法,後來學習歐陽詢的楷書,到了晚年喜歡臨摹柳公權(字誠懸)的楷書,他的書法風格多被人誤認為學習成親王。

    其實啟功自6歲啟蒙,一直是學習顏體的,十一歲的時候開始學習顏真卿的《多寶塔碑》,至於詩裡面說的學習趙孟頫那都是二十多歲以後的事。這首詩也是描述的他成年以後的學習書法的經歷。

    從他的詩和後人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對於啟功書法影響比較大的幾個人分別是:趙孟頫、董其昌、歐陽詢、柳公權、成親王、劉春霖和梁詩正。

    這些人的書法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皇帝喜歡。

    趙孟頫和董其昌是康熙和乾隆最推崇的兩位書法家,是清代館閣體形成的首發地,是全國考生的必備書體。

    而歐陽詢和柳公權都屬於楷書四大家,楷書四大家其實就是館閣體的一個標準教程,先學顏體以練筆力、再練柳體強骨力、接著練歐體學結構、最後練趙體暢筆法。四步完成,差不多也就快考科舉了。

    而梁詩正是雍正8年的探花、劉春霖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狀元,二人都是學習趙孟頫和董其昌的,包括成親王在內,換句話說都是館閣體的高手。

    從這可以看出,其實對啟功書法影響最大的就是館閣體,他一生其實都沒有突破,好在他後期遍臨明帖,又有很深厚的文化作為支撐。

    怪不得田英章在節目裡評價啟功書法在民國只能算一般。

  • 4 # 千千千里馬

    例如對柳公權,趙孟頫,董其昌的浸潤很深。但是,給他啟發最大的一位書法家,你會想都想不到居然是書法並不出名的清代帝師,乾隆的老師梁詩正。

    梁詩正是一位為人正派,學識淵博的學者。

    但是,他並不以書法著稱清代。也就是說,梁詩正,其實在清代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書法家。

    他的書法也與啟功先生的學習道路差不多,都是二王為基礎,用意於柳公權、趙孟頫、董其昌諸大家。

    尤其是清代康熙乾隆二帝,他們都很欣賞趙孟頫、董其昌的妍媚書風,所以,梁詩正也難免附和這一尚愛,所以,梁詩正的書法也有一些趙孟頫,董其昌的風氣。

    但是,梁詩正的書法,還不是那種特別館閣氣的書法,而是自有一些文人雅士的瀟灑閒淡的脫俗之氣的。

    他的一些書法作品都是這樣。他還為乾隆代勞,題寫了不少古代藏畫的跋文。例如明代畫家仇英的《清明上河圖》就是梁詩正奉旨作的題跋。

    這些書法清俊有色,脫去了館閣體的老氣橫秋。但是柔弱的筆底,到底還是生風不足。

    梁詩正的書法總的來說,溫婉低昂有餘,勁健大氣不足。所以,不能知名士林。

    但是,啟功是怎麼喜歡上樑詩正的,真的有一些不好解釋。

    也許因為梁詩正的書法與啟功有一些相近的緣故吧。

    但是,啟功的書法,比梁詩正的書法,那是上了一個不小的臺階的。

    畢竟梁詩正的書法裡,你是找不到啟功那種灑脫與豪氣的,這也是梁詩正最缺乏的東西。

    假如啟功學習了梁詩正,那麼,啟功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朋友們,你的看法如何?

  • 5 # 驚龍軒

    書友們大多知道,啟功先生是當代書壇少有的能得柳體神韻的大家。盧中南先生說過,柳體現在是最不受待見的。為什麼呢?因為柳體是唐楷的最終完善者,無論是筆畫之精妙,還是結體之嚴謹,均登峰造極。更是將唐楷之法度與楷書之技法推到了極致,後世很難有超越的可能。

    也正是這個原因,要想把握柳體的精髓難於上青天。柳體取法於歐、顏,以筋入骨,筆畫和結構特點很突出。一般習柳楷者,很容易將柳楷寫得“骨瘦如柴”,不忍直視。所以,唐代習柳體者也就裴休等區區數人為人所知。後世雖然習柳楷的人很多,卻很少出現得柳體風骨的名家。

    及至當代書壇,柳體更難迎合現代人的審美習慣了,初學者要不乾脆從今人的楷書入手,要不就取法魏晉楷書,或從歐、顏入手。近現代書壇以歐、顏書風成名者很多,承襲柳體的名家鮮有所聞。從這一點來看,得柳體風骨的啟功先生殊為難得。

    當然,啟功先生的書法雖有柳體的底蘊,卻比柳體靈動、舒朗許多,其書風更接近雍正年間書家梁詩正的書法。梁詩正在書法史上籍籍無名,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但他的書法在清朝還是頗有些名氣,甚至被稱為乾隆的“御用書家”。我們把梁詩正和啟功先生的書法放到一起比較,不僅有七分形似,神采也非常接近。

    其實對於啟功先生書法取法梁詩正的事,書壇一直就有爭議。有些權威書家甚至因此而貶低啟功先生的書法水準,說他取法於一個無名書家,藝術檔次大打折扣。

    梁詩正書法作品

    對此,我是不敢苟同的。書法在具備相當功底後,本就需要博採眾長,廣收博取,方能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梁詩正也是取法柳楷,很可能與啟功先生有著相近的審美習慣,再加上啟功先生的確從梁詩正書法中借鑑不少東西,書風接近也在情理之中。這與啟功先生的書法水準該如何評價實不相干。

  • 6 # 阿瓦書屋

    中國出名的書畫名家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張大千,齊白石、潘天壽、黃賓虹、于右任、劉自櫝、範曾、崔如琢、冷軍、啟功,歐陽中石,沈鵬,二田,孫曉雲,石魯、趙望雲、何海霞、劉大為,劉文西、王西京、張仃,雷珍民、吳修、鍾明善、江文湛、候德昌、王金嶺、陳國勇、趙振川、崔振寬等

  • 7 # 素里布衣楊半

    啟功的書法,有歐神柳意之妙。並有以下幾特點。

    一:雖為楷書,但卻寫出行意,擺脫了唐楷比較僵硬死板的

    筆法,看上去感覺輕鬆自然,瀟瀟灑灑,毫無拘謹壓迫之意。

    二:筆劃的取勢比較平緩,很少大傾大側,佈局也不採用誇

    張之手法,一眼望去,天清氣朗,和風舒雲,使視覺效果更

    為平和放鬆,有強烈的親近感。

    三:在筆劃的粗細搭配與對比上,不採用過大的差度,這和

    當代的硬筆書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更符合現代美學的審視角

    度,這種寫法也獲得了大批硬筆書法愛好者的青睞。

    四:再加上啟功先生為人謙和禮讓,和藹可親,詩書畫印樣

    樣精道,故成為一代宗師就不足為奇了。

    照片作品:唐敦煌歌辭(曲子)虞美人臨稿。

    選自楊半書撰(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

  • 8 # 翰墨今香

    啟功先生是我非常喜愛也非常尊敬的一位當代大家,啟功先生之後再無真正的書家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就像我之前回答的一個關於吳玉如老先生的問題一樣,他們都從未當自己是書法家。啟功先生對外一直說自己就是一個教書的,這些老一輩人是真正在做學問的,用吳玉如先生的話:我是一個文人,拿筆寫字是很正常的。所以深厚的文化修養是這些老一輩書家擁有自己風格的源泉。

    瞭解了這一點你再看啟功先生的字,擁有濃厚的文人氣息,能看到很多書家的影子,但又不像某一位特定書家,而是自己的風格,真正做到化古為今了。啟功先生曾經在他的《論書絕句》中寫過一首詩,對我們瞭解啟功先生書法背後的那些大家的影子很有幫助:

    先摹趙董後歐陽,晚愛誠懸竟體芳。偶作擘窠釘壁看,旁人多說似成王。

    啟功先生學習趙董的目的是為了學習二王的筆法, 而後期學習歐陽和柳公權的字是為了讓字形看起來更有骨力。在他的楷書《千字文》中就能看出柳體的那種骨力,還有歐體的中宮收緊。

    從啟功先生年輕時的手稿中就可以看到當時他向晉唐求法的影子。你看啟功先生的字,撇捺和長橫長豎做主筆時都會有意的伸展,這是從《靈飛經》中受到的啟發,《靈飛經》對啟功先生的影響還是很大的,雖然這首詩中沒有提到。

    上面兩張圖片是啟功先生二十幾歲時的手稿,是不是很有晉唐風韻,而且《靈飛經》的影子應該是比較明顯的了。其實啟功先生的一生臨帖不斷,而趙孟頫、董其昌、二王、歐陽詢和柳公權只是屬於對他影響比較大的幾位。

    所以你看啟功先生後期的臨帖,臨誰的都是自己是書體,但又有法帖的影子,這才是真正的書家啊。

  • 9 # 杏林帥哥

    我最喜歡郭靖。

    因為我本人生性木訥、愚笨,只知道下死工夫,所以,年輕時找工作,自我介紹的的第一句就是:我這個人挺笨……後來,在讀《射鵰英雄傳》時,發現郭靖也不只一次這麼平價自己,不由發出一句感嘆:緣分啊!

  • 10 # 陳天哲

    有人說啟功先生的書法有柳公權的影子,也有人說有宋徽宗的影子,也有人說是其老師張伯英的影子,更有說是宮閣體的影子!

    懷素常常一邊偏旁粗,啟功先生更愛用(圖八、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斷奶喝奶粉有些便秘,可以吃益生菌嗎?